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冠妤
Kuan-Yu Lin
論文名稱: 導入防火避難安全解析之閒置社區空間再利用設計:以煥民新村區塊為例
Import Fire Evacuation safety Analysis of deserted Community Space Redevelopment:In Min Hwan New village Case
指導教授: 林慶元
Ching-Yuan Lin
口試委員: 楊欣潔
XIN-JIE YANG
邱奕旭
I-HSH CHI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建築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1
中文關鍵詞: 閒置空間再利用FDS火災模擬設計
外文關鍵詞: deserted space, Redevelopment, Fire Dynamics Simulator), Design
相關次數: 點閱:229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興起文化資產保存的思潮,古蹟與歷史建築再利用受到關注,但因古蹟及歷史建物的脆弱性,無法依照現行建築法規規範的消防安全設置標準規定辦理和取得建築使用執照。現今法規對於古蹟及歷史建築的適用未有明文規定,因此容易造成古蹟及歷史建築消防安全設備貧乏和缺少完整的消防管理制度。
    本研究探討眷村閒置空間基本原型,透過導入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火災模擬軟體檢測逃生避難安全,依循其分析,將原型變型和模組化,再依照眷村原有條件限制和防災避難安全考量進行模組篩選,最後得到丁種眷村建築最安全且適合模組。藉由此實證對象驗證之成果,並期望藉此研擬古蹟或歷史建物逃生避難安全策略及因應建議。
    透過模組再製眷村空間格局,將原有空間彈性化,並因應不同功能所需的空間尺度進行調整,以達空間使用最大之效益,並避免空間二度閒置之狀況


    In recent years, the cultural assets preservation trend has been rise. Historical buildings redevelopment was being attention. Due to the historical building’s vulnerability, the recent fire safety standards of construction law can not be limit it. Also, the historical building can not obtain construction licenses and use. For this reason, the historical building may be lack of fire safety equipment and fire management system.
    We research basic prototype of military community deserted space. Then, we import Fire Dynamics Simulator for testing building escape evacuation safety. Next, let the prototype transformed and modular. Then filter through the original limit conditions of military community and building escape evacuation safety condition. Last, we get the safe and suitable module of ding kinds military community. With this result, hope to find the coping strategies for the escape evacuation safety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The module retread military community space and let the original space elasticized. Moreover, the module can respond to the spatial scale of different function, and bring the maximum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space.

    誌謝 i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v 圖目錄 ix 表目錄 xii 第1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1.4 研究方法 5 1.5 研究流程 5 第2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6 2.1 探討閒置空間再利用 7 2.1.1 閒置空間 7 2.1.2 再利用 9 2.1.3 閒置空間再利用 10 2.2 探討育成中心 13 2.2.1 育成中心形成原因 13 2.2.2 育成中心相關定義 13 2.3 探討法令規定之定義 14 2.3.1 文化景觀之定義 15 2.3.2 舊有建築物防火避難設施及消防設備改善辦法 15 2.3.3 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 16 2.3.4 建築物防火避難設備辦法 17 2.4 近年古蹟與歷史建物火災事件 17 2.5 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火災風險評估 18 2.5.1 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相關案例 19 2.5.2 閒置空間再利用相關案例之火災風險評估 21 第3章 基地分析 24 3.1 地理位置 24 3.1.1 蟾蜍山地理位置 24 3.2 歷史背景 26 3.3 人口組成 27 3.4 建築形式 27 3.5 自然環境 28 3.6 現今發展 29 第4章 規劃設計 31 4.1 閒置空間探討 32 4.2 蟾蜍山現況 33 4.3 煥民新村再利用之定位 33 4.4 規劃設計 33 4.4.1 區域(蟾蜍山在地特色) 33 4.4.2 環境(蟾蜍山對照寶藏巖) 34 4.4.3 使用者分析 36 4.4.4 建築空間組織 36 4.5 定性 37 4.6 原型分析+FDS導入檢測(定量) 38 4.6.1 原型型體 38 4.6.2 原型安全評估FDS模擬(Fire Dynamics Simulator) 39 4.6.3 FDS設定 41 4.7 成果 58 4.7.1 套入模組流程 58 4.7.2 模組彈性化 59 4.7.3 配置 60 4.7.4 平面圖 61 4.7.5 剖面圖 63 4.7.6 透視圖 65 第5章 結論與建議 66 5.1 結論與建議 66 參考資料 68 附錄 71

    論文:
    [1] 張詩欣,國民小學校園閒置空間永續發展評估指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2] 傅朝卿,台灣閒置空間再利用理論建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1
    [3] 文建會,試辦閒置空間再利用實施要點,2001
    [4]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閒置空間再利用政策之檢討,2001
    [5] 劉舜仁,閒置空間再生為藝文場所的蹺翹板原理,2001
    [6] 傅朝卿,建築再利用專題討論,2007
    [7] 李清全,在歷史性建築再利用計畫程序初探-以臺灣日據時期建築為例,1993
    [8] 湯志民,在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探析,2008
    [9] 廖慧萍,公有閒置空間再利用評估模式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3
    [10]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白皮書,2004
    [11] 傅朝卿,臺灣閒置空間再利用理論建構,2001
    [12] 黃海鳴,閒置空間再利用的作法,2003
    [13] 文建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2009
    [14] 漢寶德、劉新圓,閒置空間再利用之檢討,國政研究報告, 2008
    [15] 陳華志,都市藝文空間發展研究-以台北市空間再利用為例,2005
    [16] 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韓國文化產業白皮書,1997, 2001
    [17] 台灣經濟研究院,文化創意產業產值調查與推估言就報告,2003
    [18]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2000
    [19] 聯合國下相關五個機構,創意經濟報告,2008
    [20] 張志明,我國創新育成中心推行產學合作之韻作現況與困境,2008
    [21] 美國NBIA,育成中心定義,1993
    [22] 林姵君,我國大學產學合作現況與展望之研究—以學術型創新育成中心為例,2006
    [23] 許智凱,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策略之研究:以台北市大龍國小為例,2012
    [24] 方迺中,都市再生與閒置空間再利用策略之研究-以新竹市為例。2006
    [25] 林品秀,閒置空間再利用之藝文活動探討 —以嘉義鐵道藝術村為例,2008
    [26]劉進成,花蓮縣歷史建築營運管理之評估研究-以美崙溪畔日式宿舍群為例,2013
    [27] 柯琬柔,舊建築再利用的風格創新:以客庄文創產業為例,2013
    [28] 林志鳴,寶藏巖聚落活保存機制之研究,2013
    [29] 林姵君,我國大學產學合作現況與展望之研究—以學術型創新育成中心為例,2006
    [30] 陳玥瑾,學術型育成中心合作機制之研究--以逢甲大學育成中心為例,2007

    網站:
    [1] 蘭陽博物館第28期(蘭陽博物館2007年05月電子報),
    http://enews.lym.gov.tw/content.asp?pid=83&k=592
    [2] prezi蟾蜍山byTeresa Liang,
    https://prezi.com/enbv8szb4anb/presentation/
    [3]蟾蜍山苦勞網,http://www.coolloud.org.tw/tag/%E5%A5%BD%E8%9F%BE%E8%9C%8D%E5%B7%A5%E4%BD%9C%E5%AE%A
    [4]聯合新聞網蟾蜍山,http://udn.com/news/story/7323/1097697-%E8%9F%BE%E8%9C%8D%E5%B1%B1%E7%9C%B7%E6%9D%91%E6%B7%A8%E5%9C%9F-%E5%8F%B0%E7%A7%91%E5%A4%A7%E8%A6%81%E8%93%8B%E6%A8%93%EF%BC%9F
    [5]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node/112741
    [6]蟾蜍行動,鄰里起哄,
    http://georgehilltaipei.blogspot.tw/2013/09/blog-post_3.html
    [7]好蟾蜍與蟾山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TG28JfzaZg
    [8] 好蟾蜍與蟾山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TG28JfzaZg
    [9]台科蟾蜍山懶人包,
    http://imgur.com/a/JqUXc#3
    [10]中時電子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111000377-260102
    [11]台灣連署資源運籌平台, 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31120072218
    [12] imgur網頁,
    http://i.imgur.com/dHqJYFp.jpg

    書籍:
    [1] Rober Tranci,找尋失落的空間-都市設計理論,1996
    [2] Joseph A. Wilkes,《建築、設計、工程與施工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Architecture, Design,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1990
    [3]傅朝卿,建築再利用設計的跨領域思維,2010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