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江天池
Tien-chih Chiang
論文名稱: 數位有線電視服務品質滿意度之研究: 以凱擘新竹地區收視戶為例
A Study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to the Digital CATV Service in the case of Kbro in Hsinchu area
指導教授: 吳克振
Cou-chen Wu
口試委員: 張順教
none
廖文志
Wen-Chih Liao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企業管理系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7
中文關鍵詞: 數位有線電視服務品質產品品質產品價格顧客滿意度
外文關鍵詞: Digital CATV, Service quality, Product quality, Product price, Consumer satisfaction
相關次數: 點閱:313下載: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受到全球電信自由化、科技數位化、寬頻化之匯流影響,傳播媒體中發展的最為成熟的電視產業走向數位化,已是全球媒體市場的趨勢。台灣順應著這股潮流,政府與業者無不傾全力研發與推動媒體數位化、數位內容等,其中又以有線電視數位化的發展最引人注目。本研究從PZB服務品質模式的觀點,探討服務品質、產品品質與產品價格對顧客滿意度之影響,採用問卷調查法,經過統計資料分析後,研究結果顯示影響數位有線電視服務總體滿意度三個主要因素,依序為頻道內容品質、價格及服務品質。本研究之結果提供業者改善其服務與功能的具體方向,促進國內數位有線電視的發展。


    Due to the influences of the global telecom liberalization, technology digitization, and broadband convergence, the digitalization of TV industry which is the most mature industry within mass media development becomes the trends in the global broadcasting market. To catch up with this trend Taiwan government and operators devotes all the effort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ng media digitization and digital contents. Among all, the development on the digital CATV is the most significance on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service quality of PZB to discuss the impact on the customer satisfaction from the aspect of the service quality, product quality and pricing. The researcher adopts the methodology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fter statistical data analyses, the research result shows that the three main factors influence the overall customer satisfaction of digital CATV services are channel content quality, pricing and service quality in order. The result of research provides concrete approaches for operators to improve the services and functionaliti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ATV in Taiwan.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3 1.3 研究問題 4 1.4 研究對象與範圍 4 1.5 研究步驟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2.1 數位有線電視服務理論及研究 6 2.1-1 數位匯流現象 6 2.1-2 數位有線電視服務之定義 7 2.1-3 數位電視傳輸技術與網路平台 8 2.1-4 數位機上盒 11 2.1-5 數位有線電視的服務內容 12 2.1-6 數位有線電視服務對收視戶的影響 14 2.2 國內數位有線電視產業的發展現況 16 2.2-1 國內有線電視產業背景概述 16 2.2-2 數位有線電視業者之經營現況 20 2.2-3 其他競爭者之經營現況 25 2.2-4 有線電視數位化推動之困境 28 2.3 服務品質相關文獻探討 32 2.3-1 服務的定義與特性 33 2.3-2 品質的定義 35 2.3-3 服務品質的定義 36 2.3-4 服務品質模式 37 2.3-5 衡量服務品質的量表 42 2.4 顧客滿意相關文獻探討 45 2.4-1 顧客滿意度之定義 45 2.4-2 顧客滿意的影響因素 47 2.4-3 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之相關性 48 2.4-4 顧客滿意度之衡量構面 50 第三章 研究模型與方法 52 3.1 研究架構 52 3.2 研究假設 54 3.3 研究變數的內容與操作性定義 56 3.4 問卷設計 57 3.4-1 問卷前測 58 3.4-2 問卷內容 58 3.5 研究對象及抽樣設計 60 3.5-1 研究對象 60 3.5-2 抽樣方法 60 3.5-3 問卷調查法 61 3.6 資料分析方法 6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4 4.1 樣本分析 64 4.2 因素分析 67 4.2-1 服務品質 67 4.2-2 頻道內容品質 68 4.2-3 價格 68 4.3 信度分析 69 4.4 收視戶人口統計變項對數位有線電視各服務品質構面的「重視程度」變異分析 70 4.4-1 性別 70 4.4-2 年齡 71 4.4-3 教育程度 74 4.4-4 職業 75 4.4-5 家庭平均月收入 78 4.4-6 平時常收看之頻道數量 80 4.4-7 平均每日收看電視時間 82 4.5 收視戶人口統計變項對數位有線電視各服務品質構面的「滿意程度」變異分析 86 4.5-1 性別 86 4.5-2 年齡 87 4.5-3 教育程度 90 4.5-4 職業 92 4.5-5 家庭平均月收入 95 4.5-6 平時常收看之頻道數量 97 4.5-7 平均每日收看電視時間 99 4.6 人口統計變項對數位有線電視服務總體滿意度變異分析 102 4.6-1 性別 103 4.6-2 年齡 103 4.6-3 教育程度 104 4.6-4 職業 105 4.6-5 家庭平均月收入 107 4.6-6 平時常收看之頻道數量 107 4.6-7 平均每日收看電視時間 108 4.7 服務品質各構面「重視程度」與「滿意程度」差異分析 110 4.8 服務品質構面和總體滿意度之相關分析及迴歸分析 111 4.8-1 相關分析 111 4.8-2 迴歸分析 11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5 5.1 研究結論 115 5.2 研究限制 121 5.3 研究建議與貢獻 122 5.3-1 學術建議與貢獻 122 5.3-2 實務建議與貢獻 122 5.4 後續研究方向之建議 126 參考文獻 127 中文部分 127 英文部分 130 附錄:數位有線電視收視戶使用行為問卷 134

    中文部分
    王婷玉(2001)。以媒體政策觀點--社會價值與經濟效益背後隱含的閱聽人模式:評析有線電視系統獨占特許經營之爭議。廣播與電視。17,73~92。
    王國源(2003)。台灣地區數位有線電視早期使用者創新傳布特質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王淑汾(2004)。有線電視系統因應中華電信MOD服務之策略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左宛玉(1999)。市場競爭與媒介表現之相關性研究--以有線電視消費者滿意度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伍翠蓮(1995)。有線電視訂戶滿意度與購後行為、業者經營規模關係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建良(2000)。服務業服務品質管理模式之建構--顧客滿意觀點,商學學報,8,1~38。
    余俊穎(2003)。以價值網觀點探討數位電視產業之競爭優勢--無線、有線、電信網路及衛星四類平台之比較。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所碩士論文。
    吳文俊、孫榮光(2002)。從區位理論探討我國有線電視數位內容與互動服務。世新大學廣播與電視系2002年學術研討會論文。
    吳文俊(2004)。從區位理論探討我國數位有線膧視頻道規劃與使用滿意度。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吳恩文(2001)。從美英日互動電視經營發展模式探討台灣互動電視產業之整合面貌。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政達(2002.11)。MOD是潘朵拉的盒子?從中華電信與有線電視業者的戰爭談起。網路通訊雜誌,11。
    李秀珠(2000)。有線電視數位化之後提供雙向互動服務之因應策略與市場需求研究。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八十九年度專案委託研究計畫期末報告。
    李秀珠、陳忠勝(2002)。政府政策與台灣有線電視數位化之研究。廣播與電視。18,1~26。
    杜更新(1998)。國內電信事業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之研究--以中華電信公司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泰華、黃俊英、郭德賓(1999)。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評量模式之比較研究。輔仁管理評論。6(1),37~68。
    柯宜君(2000)。消費者認知之產品品質、服務品質及價格對滿意度及忠誠度之影響--於三種有形比重不同服務之比較。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俊吉(2005)。有線廣播電視市場結構調查及競爭政策分析研究。新聞局委託研究計畫。
    高培德(2006)。高雄縣北區有線電視收視戶滿意度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嘉蓉(2004)。服務品質、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中華電信ADSL顧客為例。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榮光、吳文俊(2004)。數位有線電視競爭優勢之區位分析--以新店地區東森數位頻道訂戶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侯志欽(2001)。數位電視發展現況與挑戰--以美、英兩國為例。數伅紀元的挑戰與因應研討會論文。
    張坤昌(2004)。台灣地區互動電視市場未來發展影響因素之探討。大葉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美玪(2001)。有線電視分級分費制度可行性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碩士論文。
    張美娟(2002)。國內有線電視發展數位服務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張登凱(2002)。從單向到互動、從節目收視到加值服務--有線電視數位化的理想與現實。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
    張德厚(2006.9.11)。推動有有線電視數位化NCC將要求業者免費提供機上盒。中廣新聞網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60911/1/3i5h.html。
    彭芸、梁德馨(2006.12)。95年有線電視收視行為及滿意度調查研究報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政治大學新聞學系。
    黃齡逸(2005)。探討影響使用者採納多媒體隨選視訊服務的關鍵因素--以中華電信MOD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崇雄(2000)。服務品質評量模式之比較研究。中山管理評論。1期8卷,105~122。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
    邱皓政(2003)。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二版)。台北:五南。
    楊雅雯(2002)。有線電視系統業者邁入寬頻產業之核心資源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塗能榮(2004)。數位電視發展趨勢與推廣策略之研究--以台灣五家無線電視台為例。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幼琍(1997)。多頻道電視與觀眾--九○年代的電視媒體與閱聽人收視行為研究。時英。
    劉幼琍、王國樑、陳清河(2000)。有線電視分級付費之策略分析。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會。
    劉幼琍(2001)。2000年台灣有線電視訂戶滿意度之調查分析。廣播與電視。17,1~33。
    劉幼琍(2003)。有線電視收視行為及滿意度調查研究。行政院新聞局。
    劉沛晴(2001)。我國數位內容加值服務拓展方向之研究--以有線電視內容提供者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劉惠申(2002)。台灣有線電視數位化之解決方案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嘉皓(2005)。從有線電視到數位寬頻--台灣有線電視數位化的競爭力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滿(2003)。推動有線電視頻道分組付費制度研析與規劃報告。行政院新聞局。
    陳清河、曹玲玲、莊春發、顏錫銘、蔡念中(2006.12)。有線廣播電視市場結構調查及競爭政策分析研究(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財務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
    陳靜瑩(2000)。有線電視服務品質之研究--有線電視品質評估指標之建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雅芹、趙怡(2003)。台灣地區互動電視產業發展現況之研究。圖文傳播學報。3,3~36。
    蔡念中(2003)。數位寬頻傳播產業研究。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鍾瑞昌(2005)。有線電視費率審議與分組收費對產業影響。有線暨衛星廣播電視產業營運議題研究會,43~46。
    謝章富、陳雯琪(2002)。數位化時代電視節目製作與企劃新趨勢。藝術學報。69,119~128。
    蕭萬全(2007)。MOD服務品質認知與滿意度之實證研究--以中華電信北區為例。開南大學物流與航運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行院院新聞局(2005)。世界重要國家有線電視數位化策略比較分析暨我國有線電視數位化可行策略研析。行政院新聞局。
    大豐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2008)。數位服務。http://www.dafeng.tv。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2008)。MOD服務。http://mod.cht.com.tw。
    中嘉網路股份有限公司(2008)。數位頻道表及互動服務。http://www.cns.net.tw。
    台灣數位寬頻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2008)。數位頻道。http://www.hstv.com.tw。
    台灣寬頻通訊股份有限公司(2008)。數位頻道。http://www.lsc.net.tw。
    凱擘股份有限公司(2008)。數位機上盒。http://apply.kbro.com.tw。
    中時晚報(2004.11.08)。沒吸引力 數位電視買氣差--安裝複雜、價格偏高 沒什麼節目好看業者盼再提高誘因。焦點話題6版。
    自由時報(2004.10.28)。板橋德翠里住戶抗議機上盒第二台收錢、不滿收費相同、不滿變相推銷。北縣焦點12版。
    英文部分
    Alberecht, K.,(1985). “Achieving Excellence in Service”, Training and Developoing Journal, Christian, 65.
    Anderson, E.W. & Sullivan, M.W.,(1993).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for Firms”, Marketing Science, 25~43.
    Atkin, David J.(1992). “A Profile of Cable Subscribership: The Role of Audience Satisfaction Variables”,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Vol. 9, No. 1, 53~60.
    Babakus E. & Boller, G.W.,(1992). “A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he SERVQUAL Scal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Vol. 24, No. 2, 253~268.
    Baldwin, T. F. & McVoy, D. S. (1988). Cable Communication.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Bolton, Ruth N. & Drew, James H.(1991). “A Multistage Model of Cusomers’ Assessments of Service Quality and Valu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March 1991, 375~384.
    Churchill, G.A. & Carol, S.,(1982).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eterminant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Vol. 19, No. 4, 491~504.
    Collins, Janay, Joey Reagan & John D. Abel(1983). “Predicting Cable Subscribership: Local Factor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Vol. 27, No. 2, 177~183.
    Cronin J.J., Jr. & Taylor, S.A.,(1992). “Measuring Service Quality: A Reexamination and Extens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56, No. 3, July, 55~68.
    Deming, W. Edwards(1982). Quality Productivity and Competitive Position, Cambridge, MA: MIT Center for Advanced Engineering Study.
    Duffy, N., Davis, J. & Daum, A.(1998). “Changing channels: the prospects for television in a digital world”, in The Economics of Digital Television, J. Steemers(Ed.), Bedfordshire, Luton: University of Luton Press, 37~58.
    Fredericks, J.O. & Salter, J.M.,(1995). “Beyo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Management Review, Vol. 84, 29~32.
    Garvin, David A.,(1983). “Quality on the Lin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61, September-October, 65~73.
    Gronroos, Christian(1982). “A Service-Oriented Approach to Marketing of Service”,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12, No. 8, 588~601.
    Johns, M.,(1995). “ Customer Satisfaction: the Case for Measurement”, Journal of Audiovisual Media in Medicine, Vol. 18, No. 1, 17~21.
    Johnson, M.D., Gustafsson, A., Andreassen, L.L. & Cha, J.,(2001). “The Evolution and Future of 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Models”,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Vol. 22, 217~245.
    Juran, J.M.,(1986). “Universal Approach to Management for Quality”, Quality Process, Vol. 19, 19~24.
    LaRose, Robert & David Atkin(1998a). “Understanding Cable Subscribership as Telecommunications Bahavior”,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Vol. 5, No. 4, 377~388.
    LaRose, Robert & David Atkin(1998b). “Satisfaction, Demographic, and Media Environment Predictors of Cable Subscription”,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Vol. 32, No. 4, 403~413.
    Lewis, B.R. & Mitchell, V.,(1990). “Defining and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Customer Service”, Marketing Intelligence and Planning, Vol. 3, 11~17.
    Kolter, P.,(1991).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and Control,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Krugman, D.M. & D. Eckrich(1982). “Differences Between Cable and Pay-Cable Audience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Vol. 22, No. 4, 23~29.
    Media Partners Asia(MPA)(2008). Asia Pacific Pay-TV & Broadband Markets 2008. Hong Kong.
    Martin, Pfaff(1977). “The Index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Measurement and Opportunity”,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and Dissatisfaction, H. Kieth Hunt ed., Cambridge, MA: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Miller, Hohn A.,(1979).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and Dissatisfaction,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Oliver, R.L.,(1980). “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Vol. 17, Nov, 460~469.
    Parasuraman A., Zeithmal, V.A. & Berry, L.L.,(1985a). “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49, Fall, 41~50.
    Parasuraman A., Zeithmal, V.A. & Berry, L.L.,(1985b). “Problem and Strategies in Services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49, Spring, 33~46.
    Parasuraman A., Zeithmal, V.A. & Berry, L.L.(1988).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Processes in the Delivery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52, No. 2, 35~38.
    Parasuraman A., Zeithmal, V.A. & Berry, L.L.(1991b). “Refinement and Reassessment of the SERVQUAL Scale”, Journal of Retailing, Vol. 67, 420~450.
    Parasuraman A., Zeithmal, V.A. & Berry, L.L.(1994b). “Alternative Scales for Measuring Service Quality: 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Based Psychometric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Journal of Retailing, Vol. 70, 201~230.
    Parasuraman A., Zeithmal, V.A. & Berry, L.L.(1996). “The Behaviorral Consequence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60, 31~46.
    Peter, J.P. & Olson, J.C.,(1990). Consumer Behavior and Marketing Strategy Irwin, IL: Homewood Company.
    Reeves, C.A. & Bednar, D.A.,(1994). “Defining Quality: Alternatives and Implica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19, No. 3, 419~445.
    Reicheld, F.F. & Sasser W.E.,(1990). “Zero Defections: Quality Comes to Servi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68, No. 5, 105~111.
    Sasser W.E., Paul, Q.R. & Wyckoff, D.D.(1978). “Management of Service Operations: Test, Cases, and Readings”, Allyn and Bacon, pp. 21.
    Tes, O.K. & Wilton, P.C.,(1988). “Models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Formation: An Extens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52, No. 2, 204~212.
    Woodside, A. G. F. & Daly, R.T.,(1989), “Linking Service Quality,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Journal of Care Marketing, Dec., 5~7.
    Zeithaml, Valarie(1987). Definition and Relating Price, Perceived Quality, and Perceived Value, Report No. 87-101, Cambridge, MA: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Zeithaml, V.A. & Bitner, M.J.,(1996). Service Marketing,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13/07/23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