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邱于珊
Yu-Shan Chiou
論文名稱: 桌上遊戲融入國小英語教學對不同英語學習風格之國小六年級學童英語學習概念的影響及感受之研究
The Impact of Integrating a Board Game into English Teaching on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 Sixth Graders’ English Learning Conceptions and Feelings
指導教授: 翁楊絲茜
Sz-Chien Wengyang
口試委員: 朱如君
Chu Ju-Chun
高宜敏
Yi-ming Kao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Digital Learning and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0
中文關鍵詞: 桌上遊戲學習風格學習概念英語教學策略學習感受
外文關鍵詞: Board Game, Learning Styles, Learning Conceptions, English Teaching Strategy, Feeling
相關次數: 點閱:47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桌上遊戲融入英語教學中對不同英語學習風格的國小六年級學童在英語學習概念上的影響及其感受之狀況。研究者利用市售桌遊「拔毛運動會」之遊戲規則與方式進行改編並另外命名成「拔積木運動會」融入英語課程中。研究對象為新北市立某公立國小六年級學童,共160位,主要透過問卷調查法,並輔以訪談法來蒐集資料與分析。本研究之自變項為英語學習風格、性別、英語學習經驗與桌遊經驗,依變項為學生之英語學習概念及感受。運用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與多元迴歸之方式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如下:
    一、 本研究對象之英語學習風格以「團體型」為最多人所偏好,依序為「視覺型」、「動覺型」、「聽覺型」,而最不偏好的則為「個人型」學習風格。
    二、 本研究對象之學習風格在性別上的差異,女生比男生較偏向「個人型」、「動覺型」、「視覺型」與「聽覺型」學習風格。
    三、 在經由拔積木運動會桌上遊戲融入英語課程後,學生「整體英語學習概念」及其中之「練習」有顯著的提升。
    四、 大致上的英語學習風格與英語學習概念是相關的,經由分析後發現其預測結果為「團體型」能預測「整體英語學習概念」及其中之「理解和擴展新觀點」、「應用與溝通」、「增加知識」、「考試」;「聽覺型」能預測「整體英語學習概念」及其中之「理解和擴展新觀點」、「練習」、「增加知識」;「動覺型」能預測英語學習概念中的「練習」。
    五、 學生對於拔積木運動會桌上遊戲融入英語課程後其感受各構面第一順位為「喜歡」,其次依序為「價值」、「努力程度」、「自覺能力」,最後則為「壓力」。
    六、 大致上的英語學習風格與感受是相關的,經由分析後發現其預測結果為「個人型」能預測「壓力」;「團體型」能預測「價值」、「壓力」、「努力程度」;「動覺型」能預測「自覺能力」、「喜歡」;「視覺型」能預測「價值」。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建議教師應主動了解學生之學習風格,且應設計多元化之教學活動以符合不同學習風格之學生。且教師可應用桌上遊戲於英語教學課程中,因其確實可以提升學生之正向感受。另外,學校行政應提供教師製作桌遊教材上的資源與協助,教師才會有意願製作教學用之教具,學生才有機會接觸更多不同的學習模式與活動。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integrating a board game into English teaching on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 sixth graders’ learning concepts and feelings. The researchers modified a commercially-available board game, "Chicken Cha Cha Cha" to a new game called “ The Block” and integrated it into a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for the sixth grade students. Participants of the study are one hundred and sixty six -grade students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The questionnaire and the interview were us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for the analysis. In this study,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ar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styles, gender, English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previous board game experience while the dependent variables are th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concepts and feeling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Pearson's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were used for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First, the most popular preference English learning style of the participating subjects is "Group style", followed by "Visual style", "Kinesthetic style" and "Auditory style", and the least popular one is "Individual style".
    Second, learning style of the participants is differed in gender. Girls are more likely than boys to adopt the “Individual”, “Kinesthetic”, “Visual” and “Auditory” learning styles.
    Third, after integrating the Block Game into the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he overall English learning conception”as well as its sub-construct, "Drill and practice"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Fourth, most English learning styles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English learning conceptions. After analysis, the prediction results are "Group style" can predict "the overall English learning conceptions" and its subconstructs,"Understanding and seeing in a new way ", " Appl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 " Increasing one’s knowledge " and "Testing.";"Auditory style" can also predict "the overall English learning conceptions" and its subconstructs, "Understanding and seeing in a new way", "Drill and practice" and "Increasing one’s knowledge."; “Kinesthetic style” can predict “Drill and Practice”.
    Fifth, students’ feelings toward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Block Games” in an English language course were "Enjoyment”, followed by "Value," "Effort," " Perceived competence," and finally "Pressure."
    Sixth, most English learning styles are related to the feelings. After analysis, the prediction results are "Individual style" can predict "Pressure.", "Group style" can predict "Value", "Pressure" and "Effort","Kinesthetic style " can predict "Perceived competence" and " Enjoyment ";"Visual style " can predict "Value".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understand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and should design diversified teaching activities to meet students’ need. Moreover, teachers can use board games in English courses because it can really improve students' feelings towards learning. In addition,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should provide teachers with resources and assistance in the production of different board games, so that teachers will have the intention to produce effective and interesting teaching aids, and students will then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to experience different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I 誌謝 V 目錄 VII 圖目錄 IX 表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五節 研究之重要性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桌上遊戲 11 第二節 學習風格 16 第三節 學習概念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0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實驗流程 33 第三節 研究假設 38 第四節 研究對象 41 第五節 研究工具 42 第六節 遊戲內容與課程設計 49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3 第一節 國小學童之個人背景變項現況分析 63 第二節 國小學童英語學習風格之情形與討論 67 第三節 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概念之情形與討論 70 第四節 國小學童英語學習風格與英語學習概念之相關性與預測情形結果與討論 81 第五節 國小學童感受之情形與討論 95 第六節 國小學童英語學習風格與感受之相關性與預測情形結果與討論 104 第七節 質性資料分析 11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2 第一節 結論 122 第二節 建議 126 參考文獻 129 附錄一 國小學童英語學習風格量表 136 附錄二 英語學習概念量表 138 附錄三 拔積木運動會桌上遊戲融入英語課程教學感受問卷 139

    壹、中文部分
    Zicke Zacke拔毛運動會,獲獎無數的超級有趣記憶遊戲,玩樂中拉近親子關係(2013)。2013年7月24日,取自https://blog.duduzui.com/2013/07/zicke-zacke.html
    王心怡(2016)。桌上遊戲搭配分組合作學習融入國小英語教學之分析: 以國小三年級學生聽說能力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王金玉(2015)。運用桌上遊戲提昇小六學童英語拼字能力之效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寶麟(2015)。桌上遊戲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健康教育課程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含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石裕惠(2016)。桌上遊戲融入國中英語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投入程度之影響。國立中興大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朱慶雄(2012)。結合數位學習與桌上遊戲對國小海洋教育學習興趣影響之研究-以天才小釣手之開發與設計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含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百薰(1998)。國小學生學習風格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
    吳百薰(民87)。學習風格理論探究。國教輔導,37,47-53。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變異數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 (2009) 。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228。臺北市:五南。
    吳姿怡(2017)。運用桌上遊戲提升國小六年級低成就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吳思瑀(2009)。國小資優學生學習風格與表達風格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教育. 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資賦優異組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昱禛(2016)。運用桌上遊戲於國小四年級英語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呂秉臻(2016)。桌遊融入國小高年級自然科植物單元之研究。亞洲大學數位媒體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李秀宜(2017)。桌上遊戲融入低年級語文領域對學童學習動機之探究。崑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李佩珊(2017)。桌上遊戲對國小三年級學童英語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岱倩(2017)。桌上遊戲對國小學童學習動機之影響-以新北市樹林國小為例。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公共政策研究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怡汝(2011)。國中生外語學習焦慮與學習風格偏好相關之研究。康寧大學應用英語研究所,未出版,臺北市。
    李東諺(2016)。桌遊學習與藝術教育的後現代實踐:一位國小藝術與人文鐘點教師之敘說。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李悠菁(2012)。台灣國小六年級生英語學習焦慮與學習風格偏好之相關研究。南台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李瑞森(2015)。遊戲專業概論(第2版)。大陸:清華大學出版社。
    林元媛(2015)。桌遊應用在不同學習風格之國小低年級學童英語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含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良玉(2009)。大學音樂系學生學習類型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佩儒(2008)。國小學童英語學習風格與英語學業成就之關係探究---以台北市國小高年級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孟慧(2017)。自製桌上遊戲對補救教學學童學習成效之影響-以整數四則運算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芫玉(2007)。國內大專院校學生之人格特質、學習風格對其網路剽竊行為之影響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琮諺(2017)。用桌遊翻轉課程,令學習玩出名堂。2017年2月15日,取自https://mymkc.com/author/info/470。
    邱子容(2015)。桌上遊戲對國小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麗卿(2008)。高職生學習風格偏好與聽力成效之研究。立德大學應用英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侯采伶(2016)。用桌遊來翻轉學習-以國中數學質數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5),132-137
    紀姵羽(2016)。桌上遊戲應用於英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胡芯瑋(2016)。桌遊媒材融入認知行為取向團體諮商對害羞兒童社交技巧之效果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翁榮源(2009)。Herrmann 學習風格理論對大學生有機化學學習成就之研究。科學教育月刊,318,31-47。
    張武昌(2006)。臺灣的英語教育:現況與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9,129-144。
    張玲瑜(2017)。遊戲式學習融入高職商業概論課程學習成效與學習動機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數位學習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教育部(民87b)。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曹儀鈞(2016)。英美系學生的學習風格與英語學習策略運用之研究-以國立東華大學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莊士爵(2015) 。學生第二語言學習之自我效能、自我效能來源、及學習概念探索性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應用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芳菊(2015)。男孩女孩「腦」不同?。2015年4月,取自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20389-%E7%94%B7%E5%AD%A9%E5%A5%B3%E5%AD%A9%E3%80%8C%E8%85%A6%E3%80%8D%E4%B8%8D%E5%90%8C%EF%BC%9F/?page=1
    許雅玲(2007)國小學生的學習風格、學習策略及其與英語學習成就之研究。靜宜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連月環(2014)。國小學童學習風格與英語單字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康寧大學應用外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郭宜琳(2015)。英語桌遊對英語學習成效與英語學習興趣之關聯性研究。健行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郭重吉(1987)。英美等國晚近對學生學習風格之研究。資優教育季刊,22,2-8。
    陳介宇(2005)。寓教於樂的桌上遊戲。師友月刊,458,69-71。
    陳介宇(2010)。從現代桌上遊戲特點探討其運用於兒童學習的可行性。國教新知,57:4,40-45。
    陳介宇(2013)。從早期桌上遊戲看台灣。師友月刊,547,77-82。
    陳介宇、王沐嵐(2017年2月26日)。臺灣桌上遊戲研究與文獻之回顧分析。取自:https://sites.google.com/site/taiwanbgstudy/home
    陳月娟(1999)。臺灣國中生英文學習之知覺風格偏好。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家綺(2010)多媒體教學融入兒童英語課程對學生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影響。佛光大學學習與數位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陳淑嬌(2014)。全球化下的臺灣英文教育 : 政策、教學及成果。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雙月刊,31,7-20。
    陳逸捷(2016) 探究角色扮演遊戲對國中資源班與普通班學生國文學習之影響。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喬爾(2015)。以桌上遊戲(桌遊)促進ESL英語教學: 從教師觀點出發。世新大學說服傳播國際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喻鴻鈞(2008)。從現象分析學取向探討學生科學學習概念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彭千芸(2016)。個別差異:台灣大學生的學習風格偏好、學習策略使用、與他們的英文閱讀表現。中原大學應用外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曾靜華(2015)。桌上遊戲哆寶對國小英語低成就學童之字彙能力與學習態度之研究。華梵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童教桌遊研究院(2013)。拔毛運動會(Chicken Cha Cha Cha)。2013年2月1日,取自http://mj9981168.pixnet.net/blog/post/111594397-%E6%8B%94%E6%AF%9B%E9%81%8B%E5%8B%95%E6%9C%83(chicken-cha-cha-cha
    黃小芳(2006)。透過創意遊戲數學教學提昇國小三年級低成就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及學業表現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黃小茹(2017)。男女學生在英文學習風格和英文學習策略使用上的差異。國立屏東大學應用英語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屏東縣。
    黃宜茹(2011)。國小學生英語字彙學習策略與學習風格之研究-以桃園縣某國小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裕雄(2013)。遊戲式學習對於不同學習風格者成語學習成效之影響-以Sifteo Cubes為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楊又馨(2016)。桌上遊戲設計之研究-以英語教學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楊育芳(2016) 。EFL學習者之學習概念、學習策略與學業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結構方程分析。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應用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竣雯(2011)金門縣國小六年級學生學習風格與英語學業成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董家琳(2017)。國中歷史課應用桌上遊戲對學生學習動機之影響。國立中興大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詹佳宜(2016)。桌遊融入國小英語教學對單字學習成效與動機行為之探討。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應用英文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趙婉伶(2016)。運用學生自製桌遊對國小四年級 英語補救教學學童英語字彙能力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耀明(2007)。學習風格在數位學習環境中對學習成效及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淑薇(2004)。高中職學生學習風格、自我調整學習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蔡麗卿(2007)。高職生學習風格偏好和語言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銘傳大學應用英語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玉玲(2006)。高中學生的知覺學習風格偏好與語言學習策略之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魏韶葳(2015)。桌遊「妙語說書人」融入國小國語補救教學計畫之行動研究-以三年級學生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羅元希(2016)。遊戲式學習融入社會領域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學習表現之影響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蘇輝明(2004)。原住民學童之學習風格與教育上的應用。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貳、外文部分
    Benson, P., & Lor, W. (1999). Conceptions of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System, 27(4), 459-472.
    Chiou, G. L., Liang, J. C., & Tsai, C. C. (2012). Undergraduate students’ conceptions of and approaches to learning in biology: A study of their structural models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34(2), 167-195.
    Chiou, G.-L., & Liang, J.-C. (2012). Exploring the structure of science self-efficacy: A model built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and approaches to learning in science. 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 21(1), 83–91.
    Chiou, G-L., Liang, J-C. & Tsai, C-C., (2012). Undergraduate students’ conceptions of and approaches to learning biology: A study of their structural models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34(2), 167–195. doi:10.1080/09500693.2011.558131.
    Cohen(1988).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2nded.).Hillsadale. NJ: Eribaum.
    Collinson, E. (2000). A survey of elementary students'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s and academic success. Contemporary Education, 71, 42.
    Edward Deci & Richard Ryan(1991).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Vol. 55, No. 1, 68-78
    Enyedy, N., Goldberg, J., & Welsh, K.M. (2006). Complex dilemmas of identity and practice. Science Education, 90, 68-93.
    Hair et al,(1992)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Lai, P. Y., & Chan, K. W. (2005). A structural model of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f Hong Kong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 Australian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Parramatta Conference, Sydney, 28 November-2 December.
    Liang, J. C., Lee, M. H., & Tsai, C. C. (2010). The Relations Between Scientific Epistemological Beliefs and Approaches to Learning Science Among Science-Major Undergraduates in Taiwan.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 19(1), 43-59.
    Liang, J. C., Su, Y. C., & Tsai, C. C. (2015). The assessment of Taiwanese college students’ conceptions of and approaches to learning computer science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 24(4), 557-567.
    Liang, J-C. & Tsai, C-C. (2010). Relational analysis of college science‐major students’ epistemological beliefs toward science and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32(17), 2273-2289.science.
    Lin, C.C., & Tsai, C.C. (200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engineering and their preferences for classroom and laboratory learning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98, 193-204.
    Marton, F., Dall’Alba, G., & Beauty, E. (1993).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 277-300.
    Nunnally J.C.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Retrieved from Cronbach''s Alpha: http://www.analytictech.com/ba762/handouts/alpha.htm
    Purdie, N., & Hattie, J. (2002) Assessing students’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Austral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n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 17-32.
    Reid, J.M. (1984). Perceptual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 questionnaire.
    Reid. (1995). 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 Boston, MA: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
    Sa€ljo€, R. (1979). Learning in the learner's perspective. I. Some common sense conceptions. Report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Go€teborg,No. 76.
    Stockwell, G. (2007). A review of technology choice for teaching language skills and areas in the CALL literature. ReCALL, 19(2), 105-120.
    Tsai, C. C. (2004).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science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wan: a phenomenographic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6(14), 1733-1750.
    Tsai, C. C. (2009).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versus conceptions of web-based learning: the differences revealed by college students. Computers & Education, 53(4), 1092-1103.
    Vermunt, J. D., & Vermetten, Y. J. (2004). Patterns in student learn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arning strategies,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and learning orientation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6(4), 359-384.
    ZHENG, C., LIANG, J. C., YANG, Y. F., & Tsai, C. C. (201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conception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ir online self-regulation. System, 57, 66-78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23/08/13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