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承書
Chen-shu Liu
論文名稱: 洋紅色奈米顏料分析暨燃料油脫硫之探討
The Analysis of Nano Magenta Pigment and a Study on Desulfurization for Fuel Oil
指導教授: 林析右
Shi-Yow Lin
口試委員: 陳崇賢
Chorng-Shyan Chern
陳燿騰
Yaw-Terng Chern
蔡瑞瑩
Rui-Ying Ca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程學院 - 化學工程系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0
中文關鍵詞: 顏料
外文關鍵詞: pigment
相關次數: 點閱:118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第一部份為利用濕式研磨技術將洋紅色顏料微粒分散,並藉由動態光散射儀與紫外光/可見光分光光譜儀來觀察顏料粒子之物性變化。研磨槽內使用平均粒徑為50 μm的二氧化矽研磨介質,利用介質間的撞擊力和介質與分散液間的剪切力,搭配分散劑A與B,使顏料粒子穩定分散。之後擬探討奈米顏料與顏料乳化聚合成品之物性變化,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與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顏料溶液與顏料乳化聚合成品粒子形態之變化,以及藉由離心討論顏料乳化聚合成品之膠體粒子安定性。

    第二部份為探討廢輪胎經熱裂解產生之燃料油脫硫研究,針對榮益環保科技公司燃料油之組成份進行分析。該公司的燃料油硫含量偏高,並且有難聞的氣味,故設法找出油品脫硫之方法,以提高燃料油品質。脫硫方法以酸鹼處理脫硫最經濟可行,並探討本方法之實驗操作條件,期望能應用於工廠操作以解決問題。


    The dispersion of magenta pigment was studied by shear force and impact force from beads collision. With the help of dispersant A and B. The particle size and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pigment were monitored by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uring the milling process.And the optic properties of pigment were obtained by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meter.The morphology of nano-magenta pigment and its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products were obtained by FESEM and TEM, and by centrifugation to observe the stabilization of colloid.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work, the desulfurization of fuel oil from waste tires was studied. The fuel oil has higher sulfur contents and it smells bad. The most efficient way for desulfurization is sulfuric acid and soda treatment. We found the recipes from this method, and we wished to apply it to industry.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 謝 III 目 錄 IV 表 目 錄 X 圖 目 錄 XΙ 第一部份 洋紅色奈米顏料分析 第一章 概論 1 1.1 簡介 1 1.1.1 顏料特性 1 1.1.2 界面活性劑特性 1 1.1.3 奈米材料 2 1.1.4 顏料奈米化技術 3 1.1.5 顏料乳化聚合反應 3 1.2 文獻回顧 3 1.2.1 界劑溶液的臨界微胞濃度 3 1.2.2 顏料的加工處理 5 1.2.3 乳化聚合反應 5 1.3 研究目的與動機 7 第二章 理論基礎 8 2.1 濕式珠磨分散原理 8 2.2 乳化聚合反應的成核機構 9 2.2.1 微胞成核理論 9 2.2.2 均質成核理論 10 2.2.3 凝聚成核理論 10 2.2.4 乳化單體液滴成核理論 11 2.2.5 微胞、均質、凝聚與單體液滴混合成核機構 11 2.3 動態光散射理論 11 2.3.1 光散射原理之起源 11 2.3.2 光散射基本原理 11 2.3.3 動態光散射基本原理:相關函數 13 2.3.4 理論模擬與計算 15 2.4 紫外光/可見光分子吸收光譜法 16 2.5 色彩學原理 17 2.5.1 色彩三屬性 17 2.5.2 CIE XYZ表色系統 17 2.5.3 CIE L*a*b*色彩空間 18 02.6 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光譜儀 19 2.6.1 操作原理 19 2.6.2 光譜解析 20 第三章 實驗設備 23 3.1 研磨分散設備與清洗系統 23 3.2 顏料乳化聚合反應系統 24 3.3 動態光散射儀 25 3.4 紫外光/可見光分光光譜儀 27 3.5 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光譜儀 28 3.6 場發射掃描式電子顯微鏡 29 3.7 其他儀器 30 3.8 實驗藥品 31 第四章 實驗方法 35 4.1 顏料研磨製程 35 4.1.1 玻璃介質前處理 35 4.1.2 顏料濕式研磨 35 4.1.3 顏料溶液與玻璃介質分離 37 4.2 傳統與顏料乳化聚合製程 38 4.2.1 實驗配方 38 4.2.2 實驗步驟 41 4.2.3 轉化率計算 42 4.3 動態光散射儀實驗步驟 42 4.4 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光譜儀實驗步驟 45 4.5 其他物性測量 45 第五章 實驗結果與討論 48 5.1 顏料濕式研磨實驗 48 5.1.1 動態光散射儀測量結果 48 5.1.2 紫外光/可見光分光光譜儀測量結果 49 5.1.3 場發射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結果 64 5.1.4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結果 67 5.1.5 其他性質觀察結果 68 5.2 傳統乳化聚合反應實驗 69 5.2.1 轉化率計算結果 69 5.2.2 動態光散射儀測量結果 69 5.2.3 場發射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結果 69 5.2.4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結果 70 5.2.5 其他性質觀察結果 70 5.3 顏料乳化聚合反應實驗 71 5.3.1 轉化率計算結果 71 5.3.2 動態光散射儀測量結果 72 5.3.3 紫外光/可見光分光光譜儀測量結果 73 5.3.4 場發射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結果 77 5.3.5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結果 79 5.3.6 其他性質觀察結果 82 5.4 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光譜儀測量結果 8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93 6.1 結論 93 6.2 建議 93 參考文獻 94 第二部份 燃料油脫硫之探討 第一章 概論 96 1.1 燃料油 96 1.1.1 含硫化合物 100 1.2 重油加氫脫硫 101 1.2.1 加氫脫硫程序 102 1.2.2 操作因數 103 1.3 液-液萃取法 104 1.3.1 萃取原理 104 1.3.2 糠醛萃取法 105 1.3.3 糠醛萃取程序 105 1.4 吸附劑脫硫法 106 1.4.1 金屬氧化物吸附脫硫 106 1.5 氧化脫硫法 107 1.5.1 氧化脫硫法原理 107 1.5.2 UniPure公司氧化脫硫製程 108 1.5.3 UOP / ENI公司氧化脫硫技術 109 1.5.4 中油公司氧化脫硫法 109 1.6 線上更換觸媒法 112 1.6.1 觸媒裝卸系統 113 1.6.2 OCR系統優點 113 第二章 酸鹼處理脫硫 115 2.1 酸鹼處理脫硫目的 115 2.2 硫酸洗滌脫硫 115 2.2.1 硫酸處理脫硫操作條件 117 2.3 鹼液洗滌脫硫 118 2.3.1 鹼液洗滌脫硫操作條件 119 2.4 酸鹼處理脫硫操作流程 119 2.4.1 酸鹼處理脫硫須解決之問題 120 2.5 廢硫酸處理 120 2.5.1 廢硫酸及含硫酸廢水的中和處理 120 2.5.2 中和處理實例 121 2.5.3 廢硫酸渣處理 121 2.6 廢鹼液處理 122 2.7 酸鹼處理脫硫實例 122 2.7.1 硫酸處理脫硫設備 122 2.7.2 硫酸洗滌 122 2.7.3 鹼中和與白土吸附 123 2.7.4 過濾 123 2.8 硫含量分析方法 124 2.8.1 能量分散式X射線螢光法 124 2.8.2 元素分析儀原理 125 2.8.3 高溫法 125 第三章 結論與建議 127 3.1 結論 127 3.2 建議 127 參考文獻 128 附錄-染料研磨分析 130 1.1 染料特性 130 1.2 研究目的與動機 131 1.3 實驗設備 131 1.4 實驗步驟 131 1.4.1 染料濕式研磨 131 1.4.2 顏料溶液與玻璃介質分離 132 1.4.3 實驗藥品 133 1.5 動態光散射儀測量結果 133 1.6 紫外光/可見光分光光譜儀測量結果 135 1.7 其他性質觀察結果 138 1.8 結論 141 1.9 建議 141

    1. 廖明隆編譯,顏料化學,台灣文源書局。
    2. 林清安、林德培、丁幸一,界面活性劑化學,逢甲書局,1979。
    3. Preston, W. V. J. Phys.Chem.1948, 70, 3695.
    4. 趙承琛博士,界面科學基礎,復文書局,1991。
    5. C.-S. Chern.;C.-H. Lin.”Particle nucleation loci in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 41 (2000) 4473-4481.
    6. C.-S. Chern.;C.-H. Lin. ”Using a water-insoluble dye to probe the particle nucleation loci in styren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 Polymer 40(1998)139-147.
    7. Phillips, J. N. Trans. Faraday Soc. 1955, 51, 561.
    8.0Williams, R. J.; Phillips, J. N.; Mysels, K. J. Trans. Faraday Soc. 1955, 51, 728
    9. Smith, W. V. J. Am. Chem. Soc. 1948, 70, 3695.
    10. 陳崇賢,乳液概論 J. Chin. Colloid Interface Soc.,1996, 19, 1-12.
    11. 賴耿陽著,工業分散技術,復漢出版社,民83年11月再刷版。
    12. Lutz, B.; Arno, K.; Jorg, S. Powder Technology 1996, 86, 59.
    13. Harkins, W. D. J. Am. Chem. Soc. 1947, 69, 1428.
    14. Harkins, W. D. J. Polym. Sci. 1950, 5, 217.
    15. Priest, W. J. J. Phys. Chem. 1952, 56, 1077.
    16. Fitch, R. M.; Prenosil, M. B.; Sprick, K. J. J. Polym. Sci. 1969, C27, 95.
    17. Zollars, R. L. J. Appl. Polym. Sci. 1979, 24, 1353.
    18. Roe, C. P. Ind. Eng. Chem. 1968, 60, 20.
    19. Lichti, G.; Gilbert, R. G.; Napper, D. H. J. Polym. Sci., Polym. Chem. Ed. 1983,
    .21,269.
    20. Fitch, R. M.; Tsai, C. H. Polymer Colloids. Fitch, R. M. Ed. Plenum. New. York;
    ..(1971), 73.
    21. Song, Z.; Poehlein, G. W.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1989, 128.
    22. Azad, A. R. M.; Ugelstad, J.; Fitch, R. M.; Hansen, F. K. Am. Chem. Soc. Symp.
    ..Ser. 1976, 24, 1.
    23. Ugelsted, J.; Hansen, F. K.; Kaggerud, K. Faserforsk. Textiltech. 1977, 28, 309.
    24..Hansen, F. K.; Ugelstad, J. J. Polym. Sci. Chem. 1979, 17, 3033.
    25. Hansen, F. K.; Ugelstad, J. J. Polym. Sci. Chem. 1979, 17, 3047.
    26. 呂維明,戴怡德編著,“粉粒體粒徑量測技術”,國立台灣大學化工
    系粉粒體技術實驗室編,民國87年 (a) 第六章,pp.116 (b) 第七章,
    pp.170。
    27. 王永裕,非離子型界劑之微胞行為探討,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化學工
    程系碩士論文 (2000)。
    28. .Skoog, D. A. ”Principles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 Saunders College Publishing,
    .1971. 林敬二審譯,“儀器分析”,第十三章,美亞書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7)。
    29. 色彩計劃,現代設計叢書,鄭國裕、林磐聳編著。
    30. 大田登 (陳鴻興、陳君彥譯) ,“基礎色彩再現工程”,全華科技圖書
    股份有限公司 (2003)。
    31. 江憶芬,γ酸型洋紅色反應性染料的合成及在數位印花上的應用,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有機高分子所碩士論文 (2002)。
    32. 紅外線光譜分析法,高立圖書,翁瑞裕編譯。
    33. 陳欣玫,紅色奈米顏料之分散暨封膠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化學
    工程系碩士論文 (2005)。
    34. 林義翔,洋紅色奈米顏料之分散-分散液物性和光學性質之探討,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碩士論文 (2002)。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10/07/27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