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淑儀
Shu-yi Tsai
論文名稱: 企業價值創新個案研究以元大寶來證券為研究對象
企業價值創新個案研究以元大寶來證券為研究對象
指導教授: 梁瓊如
Chiung-Ju Liang
口試委員: 彭雲宏
none
紀佳芬
non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財務金融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Finance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7
中文關鍵詞: 金融控股公司交叉行銷價值創新平衡計分卡證券商
外文關鍵詞: FHC, Cross-Selling, and Securities Firms
相關次數: 點閱:296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從2001年以來,國內紛紛成立金融控股公司(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FHC),其主要目的是整合銀行、保險、證劵、財富管理等金融產品服務與平台,對內藉由交叉銷售擴大產品面,對外提供最完整金融服務與商品,以滿足消費者需求。隨著各金控公司的成立,強調一次購足與客製化,使得銀行、證券、保險有著共同的交叉衍生業務關係,透過客戶資源整合、通路最大化管理與產品最佳化組合方式,進行共同行銷。一般而言,金控公司原本是在不同集團、不同組織文化下所成立的子公司,存在組織文化上的差異,也存在併購時間差異,對於交叉行銷認同度不高。個案公司成立前,由於各子公司本業商品及客戶差異性高,因此如何透過客戶關係管理系統的建立、消費者行為的分析,客戶為導向的客製化商品來發展出適合各子公司的協銷商品,提升金融控股公司旗下商品的互補性及相容性,增加交叉銷售的績效,以提高業務銷售人員的銷售意願。
    先天上台灣金融機構家數過多,過度競爭加上商品服務差異化不足,導致價格競爭,獲利受限。本研究嘗試以個案分析法來探討個案金控公司運用價值創新模式與經營發展競爭之階段策略,首先針對金控企業的重要策略---交叉行銷,金融控股公司旗下各子公司在通路、品牌、客戶資訊及產品的交互運用下,在證券端的所面臨的情況,做一個案研究與分析;再者,運用平衡計分卡之四個構面:創新構面、內部構面、外部構面、及財務構面,來分別探討個案金控公司邁向新形態的經營策略佈局之分析研究。個案金控公司未來在銀行與證券端整合過程中,應整合包括協銷產品教育訓練、績效換算、客戶產品需求分析、成立專責的行銷對口單位之四項因素,方能發揮交叉銷售之綜效,達成營收目標。另外也探討在品牌價值創新、通路價值創新作法的成效。


    There are many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FHC) built in Taiwan since 2001. The purpose of incorporating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is to integrate finance products, such as banking services, insurance, securities, and wealth management, to offer total solution pack of financial services to customers, and enables cross selling inside branches, i.e. one-stop shopping. In generally, many branch companies were merged in one FHC with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business. B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FHC, the branch compan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differences in products and customers. It is hard to recognize the single standard policy of cross selling with different branch staffs. The Yuanta FHC in this case was studied tried to solve this issue and setup a new platform to increase sales, complementarity and compatibility of products by developing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system, analyzing consumer behavior, and market oriented customized product design.
    Due to over-competition and less difference of commodity, it leads to less profit of FHCs in Taiwan.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discuss how to overcome the situation by value innovation and cross selling strategy, and analyzes this strategy by four Balanced Scorecard perspectives: innovational, internal, external, and financial. This research discovers that the factors which increase sales are optimiz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lanning, cross selling bonus sharing, customized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authorized sales department.

    摘 要II ABSTRACTIII 誌 謝IV 目 錄V 圖目錄VI 表目錄VII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研究目的3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四節研究架構與流程5 第二章文獻回顧6 第一節金融控股公司相關文獻回顧6 第二節價值創新理論文獻回顧11 第三節交叉銷售理論文獻回顧20 第四節平衡計分卡理論25 第三章個案研究方法與金控產業介紹29 第一節研究方法29 第二節金融控股產業37 第四章個案研究──金控證券端之價值創新52 第一節元大金控背景52 第二節元大證券主要業務57 第三節元大金控合併效益分析62 第四節元大證券與銀行的交叉行銷64 第五節元大證券的品牌價值創新66 第六節元大證券的通路價值創新71 第七節元大金控的SWOT分析73 第八節法規面因素分析77 第五章個案研究分析與建議78 第一節交叉行銷之研究78 第二節平衡計分卡之四個構面84 第三節元大金控──證券端之SWOT布局89 第四節結論90 第五節建議92 參考文獻94   圖目錄 圖1- 1 研究流程5 圖1- 2 研究架構5 圖2- 1 金控公司運作方式7 圖2- 2 金控公司成立之方式:營業讓與8 圖2- 3 價值創新13 圖2- 4 創新生態體系策略15 圖2- 5 花旗集團交叉銷售營運獲利情形24 圖2- 6 願景與策略連結的管理程序28 圖3- 1 金融控股業2005-2009年TOP10營收成長分析圖46 圖4- 1 2012《天下雜誌》「1000大調查」金控成績單54 圖4- 2 元大金控金融版圖55 圖4- 3 元大金控組織架構圖56 圖4- 4 品牌價值延伸67 圖5- 1 臺灣股市成交量及股價指數(單位:新台幣億元)85   表目錄 表2- 1 美、日、中金融控股公司制度差異10 表2- 2 交叉銷售定義表21 表2- 3 花旗集團交叉銷售營運模式24 表2- 4 平衡計分卡四大構面與基本精神27 表3- 1 不同證據來源的優缺點(林佩璇,2000)34 表3- 2 臺灣地區金控公司基本情況44 表3- 3 臺灣金控──子公司業務分佈情況(基準日2013.01.01)45 表3- 4 2009年亞太地區各國上市金融業ROE47 表3- 5 2009年南韓、台灣、新加坡金融產業之比較48 表4- 1 元大證券營業比重99-100年度資料61 表4- 2 合併後綜效分析表63 表4- 3 2012全球頂級公司的品牌價值榜70 表4- 4 元大金控之信用評等74 表4- 5 元大金控SWOT分析76 表5- 1 證券端「交叉銷售」事前規劃79 表5- 2 銀行端「交叉銷售」事前規劃80 表5- 3 不同人生階段,對財富規劃之需求82 表5- 4 元大金控證券端之SWOT佈局89

    一、中文資料
    1.行政院金融局網站: http://www.boma.gov.tw
    2.李存修、王文宇、柯承恩(2001),「金融控股公司法-金融服務業跨業經營之法制」,寶來金融創新季刊
    3.洪春吉、王秋葳(2011),「組織文化與價值創新之關係─以金融業、營造業、建築業實證比較」,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二卷第三期
    4.柯承恩教授(2008)、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平衡計分卡之理論與運用
    5.鄭永春(2003),「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競爭優勢策略分析-兼論華南金控個案之研究」,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6.陳太齡(2002),「金融控股公司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宋政章(2004),「金融控股公司經營策略之研究—富邦金融控股公司個案探討」,銘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8.周行一(2004),我國投資銀行之困境與發展,證券暨期貨月刊,第二十二卷第二期。
    9.段宗志、陳向榮(2007),「我國綜合證券商轉型投資銀行之可行性分析」,證交資料543、544、545期
    10.王淑如(2006),「金融控股公司交叉銷售成效分析-以F 金控公司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1.王本耀(2007),「智財服務業之價值活動與外部資源網路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12.陳左夫(2003),「金融控股公司綜效目標與內部整合行動之探索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3.繆盈盈(2007),「金控公司價值創造模式個案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財金所EMBA碩士論文

    14.莊素霞(2004),「金融控股公司對壽險業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5.鄭婉儀(2002),「應用資料探勘於交叉銷售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6.劉明傑(2001),「金融控股公司的策略研究-以花旗集團為例」,東海大學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7.郭育信(2003),「台灣金融控股公司交叉銷售訓練模式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8.楊明哲(2012),「銀行顧客經驗管理之個案研究──以萬泰銀行為研究對象」,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財金所EMBA碩士論文
    19.田恬(2007),「金控公司混業產品之研究──以證券業資產管理帳戶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EMBA碩士論文
    20.陳沖(2002),「全球化對金融服務之影響」、「2002年財務金融學術研討會」
    21.彭金隆(2004),「金融控股公司──法制監理與經營策略」,智勝出版社
    22.方燕玲(2001),「以財務觀點論金融控股公司赫利之規劃及考量」,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二輯第二期,P181
    23.元大證券網站:http://www.yuanta.com/Chinese/AboutYuanta
    24.元大金控股份有限公司公開說明書,民國100年
    25.元大金控股份有限公司民國100年年報
    26.花旗銀行1999公開財務報表
    27.MMG的分析(銀行革命),2000
    28.金融控股公司法(2001),行政院金融局網站
    29.劉任(2010),「金融控股業ECFA開啟金控業的黃金十年」,2010TOP5000企業產業觀察與前瞻研討會
    30.永豐金控網站:http://www.sinopac.com/
    31.李長庚(2011),「金融產業區域發展之探討」,如何提昇金融產業的競爭力研討會
    32.TWSE公開資訊觀測站 
    二、英文資料
    1.Adner, Ron (2006), “Match Your Innovation Strategy to Your Innovation
    Ecosyste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84, No4, p.98-107
    2.Aiman-Smith, L., Goodrich, N., Roberts, and D., Scinta, J.(2005). Assessing Your Organization’s Potential for Value Innovation.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48(2), p.37-42
    3.Goodrich, N. & Aiman-Smith, L. (2007). What Does Your Most Important Customer Want? Alcan Pharmaceutical Packaging case study.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March-April, p.26-34.
    4.Kim, W. C. & Mauborgne, R., (2005). Value innovation: a leap into the blue ocean.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26(4), p.22-35.
    5.Ozer M.(2006).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in Asia: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35(3), p.252-261
    6.Read, A. (2000). Determinants of Successful Organizational Review, 8(2), p.46-54
    7.Drucker, Peter (2002), “The Discipline of Innov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80, No8,p.95-103
    8.Dillon, T. A., Lee R. K. & Matheson D. (2005). Value Innovation: Passport to Wealth Creation.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48, p.22-36.
    9.Prahalad, C.K. & Ramaswamy, Venkat. (2000). Co-opting Customer Compete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8(1), p.79-87
    10.Balsano,T. J., Goodrich,N. E., Lee, R. K. & Miley, J. W.(2008). Identify Your Innovation Enablers and Inhibitors.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51(6), p.23-31.
    11.Hallier, J., & Butts, S.(1999), “Employers’ Discovery of Training: Self-development, Employability and the Rhetoric of Partner-ship” , Employee
    Relations, Vol.21, Issure 1
    12.Kamakura, W. A. and B. S. Kossar.(2001), Identifying Innovators for the Cross-selling of New Products, working paper, Duke University
    13.Nash, Debbie, & Sterna-Karwat, Alicia (1996); An application of DEA to measure branch cross selling efficiency, 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 23(4), p.385-392.
    14.R. Kaplan, D. Norton; “The Balanced Scorecard-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Feb. (1992)
    15.R. Kaplan,D. Norton;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1996)
    16.http://en.wikipedia.org/wiki/Balanced_scorecard (2013)
    17.Kim, W. Chan & Mauborgne, Rene (2004), Blue Ocean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rticle, vol.82, No10, p.76-84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18/06/09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