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聰閔
TSUNG-MIN HUANG
論文名稱: 插畫式海報設計創作應用於偽善現象
Illustrative Poster Designs for Tackling Hypocritical Phenomena
指導教授: 柯志祥
Chih-Hsiang Ko
口試委員: 陳建雄
Chien-Hsiung Chen
林廷宜
Tingyi S. L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設計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6
中文關鍵詞: 插畫海報設計偽善現象
外文關鍵詞: Illustration, Poster Design, Hypocritical Phenomena
相關次數: 點閱:24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海報設計除了擁有傳達訴求與資訊的功能外,它的藝術價值在於設計師可透過各種圖像語意及組合元素的運用與編排,來幫助人類對於平面媒體訊息的理解與思考,使其具有高影響力的同時,更是能記錄當代社會的文化精神、思考與行為模式之重要載體。
本創作目的,在於創作出具偽善現象之議題海報,透過文獻探討與焦點團體法,針對偽善的抽象概念,加以分析出偽善的組成要素:(1)偽善的屬性、(2)顯性的表現、(3)隱性的表現,並統整出一套創作流程,主要透過偽善的顯性及隱性表現,來判定所選擇的議題是否具備偽善之要素,再進一步觀察與分析議題,找出設計方向,並運用插畫的敘事特點與視覺效果,作為海報創作的詮釋與呈現。
本創作論文成果以三件系列海報作品,共九張創作呈現。分別為:(1)魁儡(Puppet),探討媒體所創造出的模範家長,與暴力的循環;(2)無能為力(Powerless),以愛護環境為口號,卻無實際作為的做秀行動;(3)危險食物(Dangerous Food),食品生產背後,所涉及的真相探討與反思。也期許本創作以不同的思考角度,所探討各種的議題與現況,能藉此喚醒更多人對於社會現象的關注與重視。


In addition to communicative and informative functions, the artistic value of poster design lies in designers’ utilization and arrangement of a variety of images, semantics and combined elements to improve people’s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toward the message of print media. Poster design will remain highly influential as a critical carrier of the cultural spirit, thoughts and behavioral patterns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was to create posters related to the issue of hypocritical phenomena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focus group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omposition of hypocrisy: (1) the properties of hypocrisy, (2) explicit presentation and (3) implicit presentation. A design process was compiled for the designer to identify whether the chosen issue contains hypocritical elements mainly through the explicit and implicit presentation of hypocrisy; then the issue was further observed and analyzed for a design direction. Lastly, the narrative features and visual effects of illustration were utilized as the interpret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the poster work.
The result of this work was presented by totally nine posters of three series respectively: (1) Puppet: explored exemplary parents glorified by the media and the cycle of violence. (2) Powerless: signified publicity stunts which did nothing practical under the sloga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3) Dangerous Food: discussed and reflected the truth behind food manufacturing. This work explored current situation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was expected to attract more attention and emphasis on social phenomena.

論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II 圖表索引 V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創作背景 1 1.2 創作動機 2 1.3 創作目的 2 1.4 創作範圍與限制 3 1.5 創作架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2.1 插畫 6 2.1.1 插畫的定義 6 2.1.2 插畫的功能 7 2.1.3 插畫的表現形式 8 2.2 海報 11 2.2.1 海報的定義 11 2.2.2 海報的類型 12 2.2.3 海報的設計手法 15 2.3 偽善 20 2.3.1 善與惡的定義 20 2.3.2 偽的動機 21 2.3.3 偽善的定義 24 第三章 創作方法 26 3.1 焦點團體法 26 3.1.1 訪談對象與流程 27 3.2 偽善現象相關作品 29 3.2.1 環境題材 29 3.2.2 人性題材 32 3.3 小結 39 第四章 創作成果 41 4.1 人性題材-Puppet 41 4.1.1 背景研究 41 4.1.2 概念發展 42 4.1.3 創作過程 43 4.1.4 設計成果 48 4.2 人性題材-Dangerous Food 53 4.2.1 背景研究 53 4.2.2 概念發展 54 4.2.3 創作過程 54 4.2.4 設計成果 59 4.3 環境題材-Powerless 64 4.3.1 背景研究 64 4.3.2 概念發展 65 4.3.3 創作過程 66 4.3.4 設計成果 7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5 5.1 自我評述 75 5.1.1 魁儡(Puppet) 75 5.1.2 危險食物(Dangerous Food) 76 5.1.3 無能為力(Powerless) 77 5.2 創作結論 77 5.3 後續創作與建議 79 參考文獻 80 圖表索引 表2.1 插畫的功能 7 表2.2 插畫表現形式的分類 9 表2.3 海報的操作手法 16   圖1.1 創作架構圖 5 圖2.1 全聯福利中心 13 圖2.2 2012金馬獎頒獎典禮 13 圖2.3 金馬宜蘭影展 14 圖2.4 I Have AIDS Please Hug Me 14 圖2.5 回報 15 圖2.6 Circle Limit IV 20 圖2.7 Two Faced 22 圖2.8 Maslow「需求層次」 22 圖2.9 《孤兒怨(Orphan)》(2009) 24 圖3.1 焦點團體名單 27 圖3.2 設計成員提供之偽善現象關鍵字 28 圖3.3 偽善組成之要素 29 圖3.4 Preserve Your World, Preserve Yourself (1) 30 圖3.5 Preserve Your World, Preserve Yourself (2) 30 圖3.6 Preserve Your World, Preserve Yourself (3) 30 圖3.7 Preserve Your World, Preserve Yourself (4) 31 圖3.8 Time is Running out 31 圖3.9 Face the Bald Truth 32 圖3.10 The Freedom of Smile (1) 33 圖3.11 The Freedom of Smile (2) 33 圖3.12 The Freedom of Smile (3) 34 圖3.13 Animal Rights (1) 35 圖3.14 Animal Rights (2) 35 圖3.15 It Happens when Nobody is Watching (1) 36 圖3.16 It Happens when Nobody is Watching (2) 36 圖3.17 Ignore Us. Ignore Human Rights (1) 37 圖3.18 Ignore Us. Ignore Human Rights (2) 38 圖3.19 Ignore Us. Ignore Human Rights (3) 38 圖3.20 The TV Shows You What They Want You to See 39 圖3.21 創作流程圖 40 圖4.1 《所以,北大兄妹》蕭百佑著 42 圖4.2 Puppet系列創作之偽善組成要素 43 圖4.3 設計發想原型 44 圖4.4 Puppet草圖發展過程(1) 45 圖4.5 Puppet草圖發展過程(2) 45 圖4.6 Puppet草圖發展過程(3) 46 圖4.7 Puppet完稿繪製過程(1) 47 圖4.8 Puppet完稿繪製過程(2) 47 圖4.9 Puppet完稿繪製過程(3) 48 圖4.10 作品《魁儡/Puppet》 49 圖4.11 Puppet (1) 50 圖4.12 Puppet (2) 51 圖4.13 Puppet (3) 52 圖4.14 Dangerous Food系列創作之偽善組成要素 55 圖4.15 設計發想原型 56 圖4.16 Dangerous Food草圖發展過程(1) 56 圖4.17 Dangerous Food草圖發展過程(2) 57 圖4.18 Dangerous Food草圖發展過程(3) 57 圖4.19 Dangerous Food完稿繪製過程(1) 58 圖4.20 Dangerous Food完稿繪製過程(2) 58 圖4.21 Dangerous Food完稿繪製過程(3) 59 圖4.22 作品《危險食物/Dangerous Food》 60 圖4.23 Dangerous Food (1) 61 圖4.24 Dangerous Food (2) 62 圖4.25 Dangerous Food (3) 63 圖4.26 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 65 圖4.27 Powerless系列創作之偽善組成要素 66 圖4.28 設計發想原型 67 圖4.29 Powerless草圖發展過程(1) 67 圖4.30 Powerless草圖發展過程(2) 68 圖4.31 Powerless草圖發展過程(3) 68 圖4.32 Powerless完稿繪製過程(1) 69 圖4.33 Powerless完稿繪製過程(2) 69 圖4.34 Powerless完稿繪製過程(3) 70 圖4.35 作品《無能為力/Powerless》 71 圖4.36 Powerless (1) 72 圖4.37 Powerless (2) 73 圖4.38 Powerless (3) 74 圖5.1 創作流程圖 78 圖5.2 偽善組成之要素 78

Bybee, K. J. (2010). All judges are political, except when they are not: Acceptable hypocrisies and the rule of law. Palo Alto,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Carney, R. N. & Levin, J. R. (2003). Promoting higher-order learning benefits by building lower-order mnemonic connections.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17(5), 563-575.
Heller, S. & Ilic, M. (2008)。設計解剖全書(The anatomy of design)(韋曉強譯)。臺北市:積木文化。(原作2007出版)
Kant, I. (2003)。單純與理性限度內的宗教(Religion innerhaib der Grenzen der Blossen Vernunft)(李秋零譯)。北京市:中國人民出版社。(原作1793年出版)
Landa, R (1996)。平面設計的成功之鑰(下)(Graphic design solutions)(王桂沰譯)。臺北市:六和。(原作1996年出版)
Leonard, A. (2010)。東西的故事(The story of stuff)(吳恬綾、黃亭睿譯)。臺北市:時報文化。(原作2010年出版)
Lester, P. M. (2003)。視覺傳播(Visual communication: Images with messages)(3rd ed.)張霄亭等譯)。臺北市:雙葉書廊。(原作2003年出版)
Maslow, A. H. (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Merriam-Webster (1994). Merriam-Webster’s dictionary of English usage. Springfield, MA: Merriam-Webster.
Rummel, N., Levin, J. R., & Woodward, M. A. (2003). Do pictorial mnemonic text-learning aids give students something worth writing abou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5(2), 327-334.
Schlosser, E. & Wilson, C. (2008)。速食的恐怖真相(Chew on this)(張書華譯)。新北市:世潮。(原作2007年出版)
Smith, H. (2000)。不快樂的小孩(Unhappy children)(王秀婷譯)。新北市:新路。(原作1995年出版)
方成(1993)。報刊漫畫學。臺北市:亞太圖書。
王臣瑞(1983)。倫理學。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王其敏(1997)。視覺創意。臺北縣:正中書局。
王受之(2000)。世界現代平面設計。臺北市:藝術家。
王源欽(2008)。組織文化與組織偽善關聯性之跨國研究:老子學說之觀點。未出版之博士論文,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臺南市。
王錫賢(1979)。插畫專輯-正襟危坐談插畫。藝術家,47(8),26-40。
田中正明(1999)。視覺傳達設計(基礎デザイン平面構成の練習)(蘇守政譯)。臺北市:六和。(原作1982年出版)
何耀宗(編)(1986)。平面廣告設計(第十三版)。臺北市:雄獅圖書。
李冠瑢(1998)。兒童插畫於平面設計之創作研究-以圖畫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臺北市。
汪文豪、許峻彬(2005,3月28日)。濫用抗生素,動物抗藥性達八成。聯合報,A1版。
林俊良(2004)。視覺傳達設計概說。臺北市:藝風堂。
林品章(1986)。商業設計。臺北市:藝術家。
林品章(1990)。商業設計:理論、基礎、實務。臺北巿:藝術家。
林品章(2000)。視覺傳達設計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全華。
林郁(編)(2009)。尼采語錄。新北市:新潮社。
林磐聳(編)(1995)。臺灣現代海報精選。臺北市:藝風堂。
武田邦彥(2010)。假環保(偽善エコロジー)(蘇文淑譯)。臺北市:商周出版。(原作2008出版)
胡澤民(1996)。插畫技法(上冊)。臺北市:正文書局。
倪梁康(2006)。論偽善:一個語言哲學的和現象學的分析。哲學研究,13(7),91-95。
徐桂峰、王麗雪(1984)。藝術大辭海。臺北市:華視出版社。
徐素霞(1996)。插畫-獨立而完整的藝術。雄獅美術,302,11-20。
秦榆(2007)。筍子學院。臺北市:海鴿文化。
袁曼麗(編)(1993)。海報設計概論:淺說海報設計。臺北市:臺北市立美術館。
寇彧、徐華女(2005)。論道德偽善-對人性的一種剖析。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6),56-61。
陳俊宏、楊東民(2008)。視覺傳達設計概論。臺北市:全華。
陳彥廷(2011)。設計獎道理。臺北市:桑格文化。
魚田光代(2010)。森之眠魚(森に眠る魚)(陳嫺若譯)。新北市:野人文化。(原作2008年出版)
程建軍、葉方興(2008)。德性倫理視域中的偽善。南京社會科學,19(12),17-23。
馮潤華(2004)。手繪插畫配合電腦繪圖製作的應用與研究以童話故事繪本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臺北市。
楊炫叡(2001)。「形」與「音」之共同傳達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新北市。
詹楊彬(1992)。插畫新技。臺北市:藝術圖書。
鄔昆如(1997)。善與惡。臺北市:臺灣書店。
廖珮玲(1998)。電腦繪畫插畫表現於平面設計上的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臺北市。
廖惠英(1998)。青少年對當代女性圖像插畫作品風格審美趣味之探討以臺灣與日本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臺南市。
熊鈍生(1982)。辭海(最新增訂二版)。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
管倖生(2010)。設計研究方法(第三版)。新北市:全華。
劉燁(編)(2006)。馬斯洛的智慧。臺北市:正展。
蔡進興(2005)。臺灣文化圖像視覺語言的建構與實踐之研究-以自我創作性海報設計為例。新北市:視傳文化。
鄭明進(1996)。認識兒童讀物插畫。臺北市:天衛。
盧少夫(2007)。圖形創意設計。上海市: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羅印沖(2011,11月16日)。狼爸三天一打-孩子進北大。聯合報,A13版。
蘇宗雄(2003)。海報的藝術與機能性。臺北市:文化大學出版部。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14/12/27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