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敬安
Ching-an Hsu
論文名稱: 可愛的造形意象與造形特徵之相關性研究
A Study of Lovely Products and their Forms
指導教授: 張文智
Wen-chih Chang
口試委員: 衛萬里
Wan-li Wei
唐玄輝
Hsien-hui T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設計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2
中文關鍵詞: 可愛的造形意象造形特徵性別差異年齡差異
外文關鍵詞: lovely, form image, form feature, different genders, different ages
相關次數: 點閱:283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對產品的需要不僅止於操作與功能,選擇產品的層次已從好不好用轉變成精神層面上對於產品的喜好。而「可愛」這個形容詞,近幾年來頗為熱門,除了女性消費者的崛起帶動了可愛文化大眾化,「可愛」已不單只是專屬兒童的稚氣形容詞,從時尚精品乃至於商店贈品,可愛的商品充斥著我們,更成為消費市場的保證,這樣的趨勢說明了消費者相較於以往更加地重視產品的感受性。此外,由於消費型態的改變,視覺接觸成為消費者與產品最重要的互動管道,外觀造形的吸引力直接影響到消費者購買的意願,這些原因使得產品造形已成為設計中相對重要的一環。而設計師藉由外觀造形的設計來滿足消費者的感性需求,因此若能了解產品意象與造形特徵之間的關聯性,設計出與消費者認知意象相符的產品造形,才能在眾多商品中脫穎而出。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探討生活用品「可愛」意象對應的造形特徵,以及性別與年齡層是否對可愛意象所對應的造形特徵有不同看法,藉由排序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以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歸類出之間的關聯性,了解「可愛」意象的造形特徵其組成要素為何。研究結果顯示: 1. 彙整出生活用品類可愛意象所對應之造形特徵,色彩處理方面,色相為冷色系居多、明度明亮居多、配色單一色相與多重色相之間、配色為對比色與調和色各半。整體外形方面,完全仿生、有機形居多、對稱形居多、介於單一形與多形結合之間、放大部分特徵。細部處理方面,圓滑形居多、具功能性與裝飾性各半、細部特徵多、雕刻方式。材質處理方面,堅硬的居多、粗糙(霧面)居多、一致性的居多、不反光與不透明。2. 性別不同對可愛意象產品對應之造形特徵,看法是具有差異的。3. 不同年齡層女性與男性,對可愛意象產品對應之造形特徵,其看法是具有差異的。本研究制定出生活用品類可愛意象對應之造形特徵量表,使未來從事可愛意象產品設計的設計師們能依據此表擬訂之造形特徵進行設計,期望能有效幫助設計師掌握可愛意象之造形特徵,透過造形精確地傳達訊息給消費者,俾使產品廣受歡迎。


    People’s demands for products increase with their standards of living. People not only want products for practicality in terms of easy operations and functionality, but also focus on the spiritual level, such as preference to a product, when it comes to select a product. In addition to satisfaction in terms of functions, the general consumers start to emphasize on resonance at the emotional level. The term “Lovely” has become popular in recent years. Apart from the emerging of female consumers who promote the popularity of cuteness culture, “Lovely” is no longer a juvenile adjective exclusive for children. The world around us are now filled with products that are described as lovely ranging from stylish boutique products to store giveaways, and they are guarantees in consumer market. A trend like this suggests that consumers value the perceptual demands for product styling more than ever. This change in consumption model has led to the phenomenon that visual contact is now the most important interactive channel between consumers and products. The appealing style design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willingness of consumers to buy. These factors have made product styling a crucial part of product design. Designers satisfy the spiritual needs of consumers with product appeal design. Therefore, by understand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roduct image and styling features, designers are able to come up with a product style that fits what consumers believe a product should look like, and make their products stand out. For this study,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introduced to investigate the styling features corresponding to the image of everyday products that are described as lovely and find out whether people of different genders and ages have in mind for the styling features corresponding to the cute image. Hierarchical analysis, independent-sample t-test and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were adopted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attempt to determine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the styling features of lovely image.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1. A table of styling features corresponding to the lovely image was established; 2. People of different genders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styling features corresponding to products that are described as lovely; and 3. People of different females and males ages groups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styling features corresponding to products that are described as lovely. A matrix of styling features corresponding to the lovely image was develop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designers designing products with a lovely image to introduce the styling features established on their designs. Hopefully, it will help designers have a clear idea of styling a lovely image, convey accurately the message to consumers through styling and make the products popular.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V 目錄 V 圖目錄 IX 表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動機 2 1.3研究目的 4 1.4研究範圍與限制 4 1.5研究架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2.1 何謂可愛 7 2.1.1 可愛的定義 7 2.1.2 可愛的認知 7 2.1.3 可愛的商品 9 2.1.4 相關研究 10 2.2造形特徵與意象 11 2.2.1造形的定義 11 2.2.2造形特徵 11 2.2.3仿生造形 14 2.2.4抽象形態與具象形態 14 2.2.5臉形特徵 17 2.2.6 色彩的感覺 17 2.2.7 材料與質感的感覺 18 2.2.8意象的定義 20 2.2.9產品意象與造形特徵 21 2.3產品與人類心理及感知 22 2.3.1產品需求 22 2.3.2產品設計的層次 24 2.3.3 產品的形態辨識 25 2.4 性別差異 26 2.5 世代差異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及步驟 28 3.1 第一階段資料蒐集 28 3.1.1 文獻探討 28 3.1.2 研究問題與假設 28 3.2 第二階段問卷調查 29 3.2.1 蒐集與篩選出產品樣本圖片 29 3.2.2 問卷設計 33 3.2.3 問卷發放 35 3.3 第三階段調查結果統計分析 35 3.3.1 受測者背景資料分析 35 3.3.2 問卷調查結果統計彙整 35 3.4 第四階段可愛意象之造形特徵調查 36 3.4.1造形特徵調查評估表-評估表設計 36 3.4.2造形特徵調查評估表-專家評估 40 3.5 第五階段結果分析與歸納 40 3.6 第六階段研究假設驗證 40 第四章研究成果與分析 41 4.1 受測者背景資料分析 41 4.2可愛意象對應之造形特徵探討 41 4.3 性別變數對於可愛意象的認知差異探討 50 4.4女性年齡變數對於可愛意象的認知差異探討 58 4.5男性年齡變數對於可愛意象的認知差異探討 68 4.6 研究討論 7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9 5.1研究結論 79 5.2後續研究建議 81 5.2.1 研究方法改進 81 5.2.2 後續研究方向 82 參考文獻 84 附件一 88 附件二 90 附件三 92 附件四 95

    Bowman,William G.(1990), Graphic communication. New York: Ny: Facts on File,
    Inc.
    Chen,K.S. (1997), Style Recognition and Description, Journal of Design,    
       Vol.2,Taiwan,PP.123-143.
    Chan, C. S. (1994), Operational definitions of style,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 Design, Vol. 21, PP. 223-246.
    Chan, C. S. (1992), Exploring individual style in design,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 Design, Vol. 19, PP. 503-523.
    Heufler,G. (2004),Design Basics:From Idea to product. California: Ram Pubns &
    Dist,pp.53.
    Jordan, P. W. (2000), Design pleasurable product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human
    factors. London:Taylor&Francis.
    Lorenz, K. (1971) . Studies in Animal and Human Behaviour , A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aslow,A.H.(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Psychological review 50(1).
    Bruno Munari(1991),曾堉與洪進丁譯。物生物-現代設計理念。台北:博遠。
    Donald A . Norman(2005),翁鵲嵐、鄭玉屏、張志傑譯。情感設計:我們為何喜歡(或討厭)日常用品。台北:田園城市。
    Eysenck, M. W. & Keane, M. T.(2003),李素卿譯。認知心理學。台北:五南。
    Mike Baxter(1998),張建成譯。產品設計與開發,台北:六合。
    Postrel, V. (2004),閻蕙群、陳俐雯譯。風格美感經濟學,台北:商智文化。
    Solso R. L.(1998),吳玲玲譯。認知心理學。台北:華泰書局。
    大眾書局編輯部主編(1985),大眾國語辭典。台北:大眾。
    小林重順(1991),編輯部編譯。造形構成心理。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丘永福編著(1990),造形原理。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四方田犬彥(2007),陳光棻譯。可愛力量大。台北:天下遠見。
    何思瑩(2009),產品造形意象引發正向情緒認知研究。私立長庚大學工業設計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口。
    余佳芳(2004),符號意象在產品造形上之探討。私立大葉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吳炯憲(2006),以情感觀點探討消費者決策因素之研究。私立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田瑜(2006),影響消費者愉悅情感之產品造形探討。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呂清夫(1984),造形原理。台北:雄獅圖書。
    李薦宏(1995),形,生活與設計。台北:亞太圖書。
    李美枝(1995),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台北:大洋。
    李如菁、何明泉(2009),博物館文化商品的再思考:從跨界的觀點出發。設計學報,第 14 卷,第 4 期,頁69-84。
    卓宏謙(2008),可愛的正負面特質對角色設計之影響。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視覺
    傳達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周敬煌(1989),工業設計:工業產品發展之依據。台北:大陸書店。
    周君瑞(2009),複合感性意象之塑造-以造形特徵為基礎。國立成功大學工業
    設計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官政能(1995),產品物徑。台北:藝術家。
    林芳如(2004),DIY族群對榔頭期望意象與造型元素之對應關係。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林旻樺(2001),比較獲得台灣GD、美國IDEA、德國iF 的產品之造形意象與
    造形特徵。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美齡(2007),產品造形元素組合對消費者知覺品質認知的影響-以3G手機為例。私立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品章(1986),商業設計。台北:藝術家。
    林崇宏(1998),造形設計原理。台北:視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銘煌(2000),產品造形中的符號與符碼。設計學報,第5卷,第2期,頁
    77-81。
    林銘煌(2001),產品設計中造形的編碼與解碼。設計學報,第6卷,第2期,頁
    39-51。
    林寶蓮(2002),造形之視覺與觸覺意象研究-以塑膠容器形態為例。銘傳大學
    設計管理研究所,未出版,桃園。
    林美和(2006),成人發展、性別與學習。台北:五南。
    洪聖典(2009),消費者情感偏好與產品造形要素關係研究。私立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袁本秀(1989),略論形象與意象。臺中商專學報,第21卷,頁123-128。
    徐惠玲(2006),訊息來源、購買動機與消費價值對消費者購買奢侈品行為之研究
    -以歐美流行服飾為例。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中
    壢。
    莊盈祺(2002),複合式感性形容詞下產品造形的建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莊敏琪(2003),流行漫畫成長團體對青少女性別角色多元化形塑之探究。國立
    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許明槐(2006),消費者認知意象與產品造形特徵之關連性研究-以PDA為例。私立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寬祐(1991),基礎造形。台北:新形象。
    陳俊智(2000),風格操作模式運用於產品造形設計之研究。工業設計,第28
    卷,第2期,頁111-115。
    陳國祥(1997),造形風格之系統觀。海峽兩岸暨國際工業設計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科技大學,台北。
    陳士葦(2007),免費贈品促銷形式對消費者整體評價及知覺操作意圖之影響。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高清漢(1997),當前台灣產品形象定位之探討。國立交通大學應用美術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朝倉直己(1985),藝術的平面構成。台北:北星。
    黃琡雅、嚴貞(1997),造形特徵之心理意象分析。設計:教育、文化、科技
    -視覺傳達設計,第二屆設計學會學術研究成果論文集,台北:亞太圖書出
    版社,頁87-92。
    黃識銘(1999),生活型態、消費態度與消費行為之關聯性研究。元智大學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郭柏祥(2006),產品形態與情緒之關聯性研究-以電子式煮水壺為例,雲林科
    技大學碩士論文,雲林。
    張育銘、陳鴻源、林可欣、洪子琄(2005),材質表面屬性與振動屬性對觸覺感性
    意象影響之探討。設計學報,第10卷,第1期,頁73-88。
    張建成(2000),使用者對產品造形意象認知的影響因素。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
    程與管理學系博士論文。
    張宗佑(1998),產品造形風格辨識閾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張長傑(1990),立體造形基本設計 。台北 :三民書局。
    楊琇君(2001),可愛造形之比例研究。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北。
    鄒風、孟林明(1997),消費心理學。台北:世界商業文庫。
    劉映辰(2009),產品使用上之互動對可愛意象之影響。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系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鄧建國(2008),產品情感聯想的概念設計。台北:亞太圖書。
    鄧建瑋、林銘煌(2002),屬性特徵作用於產品造形的辨識過程與類別強弱,工業
    設計,第30卷,第2期。
    江吉龍、 林芳銘、 陳啟雄(2007),設計原理與方法實習。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未出版,屏東。
    馬嘉莉(2010),大學生成就動機與性別角色相關研究。蘇州大學文正學院,未出
    版,中國蘇州。
    色彩的感覺與聯想。擷取日期2014/06/04,引自
    http://163.32.161.9/artist/t3/teachsite/ref_1_1_2.html
    尼古拉斯.G.哈耶克“Swatch先生”的無憾謝幕(2010)。擷取日期2014/07/15,引自
    http://big5.39kf.com/my/tag_1_104a99a116a97a119a115/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