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嘉宏
Chia-hung Chang
論文名稱: 德國指數(DAX)程式交易系統之實現
Implementation of DAX Program Trading System
指導教授: 徐演政
Yen-Tseng Hsu
口試委員: 葉治宏
Chih-hung Yeh
林昌本
non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電資學院 - 資訊工程系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6
中文關鍵詞: 德國指數程式交易系統程式交易模型
外文關鍵詞: DAX, Program Trading System, AiSM
相關次數: 點閱:31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本論文主要的目的在實作一套穩健的德國指數程式交易系統,透過AiSM期貨平台利用DAX指數資料產生的各式各樣技術指標,經由人工智慧的方式分析與挖掘指數波動的特性,發展設計出合理的程式交易模型,之後經由評估指標鑑定出合格的程式交易模型,如本篇論文中的DAX_A~E。
其後透過分析各個交易模型的評估指標發現,單一模型容易遇到某些時期盤勢不利於該模型,而發生大幅虧損導致使用者壓力過大的情況。因此提出均化法將多個交易模型組織成多模型交易器,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但是卻產生了成本上升的問題。
為了改進此一缺點提出映射法,透過對均化法統計分析後得到合理的Mapping Table,將效力不高的部位省略,效力與部位本身接近的合併,達到縮減部位降低成本的效果。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develop a steady Program Trading System of German Deutsche Actienindex (DAX) Index. Various collection of indicators are generated based on AiSM futures platform. By mea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 effective program trading system i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DAX index data by analyzing the properties of index fluctuation. Program Trading Models can be identified based on evaluation indicators. In this paper, selective models DAX_A to DAX_E have been proposed.
By analyzing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a single model is sensitive to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which may not fit to the model. Such sensitivity may cause great loss and generate high pressure to the model users. Therefore, we proposed a mean-oriented multi-model trader to diversify the risk with the potential of extra cost.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 of mean-oriented method, we further propose a Mapping Method which is able to generate reasonable mapping tables by apply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mean-oriented method. By combining both models, we will be able to ignore inefficient portion, highlight the portion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reducing cost.

論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3 1.3 研究流程 4 1.4 論文架構 6 第二章 背景知識 8 2.1 期貨市場 8 2.1.1期貨概述 8 2.1.2 德國DAX指數期貨 13 2.2 技術分析 18 2.2.1 技術分析概述 19 2.2.2 技術指標說明 20 2.2.3 分析理論 27 2.3 程式交易 31 2.3.1 程式交易概述 32 2.3.2 程式交易類別 32 2.3.3 程式交易vs人為交易 34 2.3.4 程式交易的風險 36 第三章 AiSM期貨平台 39 3.1 AiSM期貨平台簡介 39 3.2 AiSM期貨平台常用之評估指標 44 第四章 DAX市場研究方法 45 4.1 AiSM期貨交易模型開發概述 45 4.2 DAX市場交易模型 47 4.2.1 DAX_A交易模型 47 4.2.2 DAX_B交易模型 49 4.2.3 DAX_C交易模型 51 4.2.4 DAX_D交易模型 53 4.2.5 DAX_E交易模型 55 4.3 DAX市場多模型交易器(Trader) 57 4.3.1 多模型交易器概述 57 4.3.2 DAX市場多模型交易器實例 59 第五章實驗績效評估結果 63 5.1績效評估指標 63 5.2實驗績效結果 65 5.2.1 DAX_A~E模型實驗績效結果 65 5.2.2模型與多模型交易器實驗績效結果比較 66 5.2.3均化法多模型交易器與實驗績效結果 68 第六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 71 6.1 結論 71 6.2 未來展望 72 參考文獻 73 作者簡介 76

[1] 準富期貨網,http://www.000300.com/stockexchange/basic/2008-01-01/212.html,2008。
[2] John R. Nofsinger著,投資心理學,培生(財經商管類)出版,2008。
[3] John Schott,股市心理學,財訊出版社,1998。
[4] 張兆鴻,台股交易器之設計,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所碩士論文,2006。
[5] 涂鳳美著,期貨、選擇權與交換,前程企業管理公司,1998。
[6] 張傳章,期貨與選擇權,雙葉書廊有限公司,2005。
[7] 徐演政,人工智慧金融程式交易系統研究成果發表會,國立台灣科技大學,2005。
[8] 陳能靜 吳阿秋著,期貨與選擇權,三民書局出版,2002。
[9] 富邦證券,https://fnw.fbs.com.tw/bvi/A03_DAX.htm,2008。
[10] Answers.com,http://www.answers.com/topic/dax-1,2008。
[11] Poems.com, http://www.poems.com.hk/page/htm/foreignfut/Index_Futures/DAX.htm,2008。
[12] 創富指數,http://www.bank666.com/product/product.jsp,2008。
[13] 吳文峰,細說Black-Scholes模型,鼎茂出版社,2005。
[14] 錢塘潮股票軟體專家網,http://www.long.idv.tw/k-line.htm,2008。
[15] 葉俊彥,K線密碼,理財家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
[16] Martin J. Pring著,技術分析精論(上),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2007。
[17] 杜金龍,技術指標在台灣股市應用的訣竅,2003。
[18] MoneyDJ理財網,http://www.moneydj.com.tw/z/analyst/analyst_home.htm,2008。
[19] 洪季志著,看懂技術分析新手自學,早安財經文化有限公司,2007。
[20] John J. Murphy著 黃嘉斌譯,金融市場技術分析(上),寰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
[21] 王都發著,道氏理論與實戰,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
[22] 黃韋中著,主控戰略型態學,大益文化出版社,2008。
[23] A. J. Frost,Robert R. Prechter, Jr.著 林錦慧譯,艾略特波浪理論-市場行為的關鍵,眾文出版社,2008。
[24] 鄭超文著,點線賺錢術:技術分析詳解20年增訂版,財信出版社,2008。
[25] 民富文化,程式交易通盤解密,錢雜誌,2005。
[26] 姜林杰祐著,程式交易系統設計與建構,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
[27] 鐘協攸,程式交易平台實現,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28] 黃俊生,大華期貨顧問事業部專業副理,2005/3/13,經濟日報。
[29] 邱月娥,電腦程式系統理論基礎,宏苙有限公司,2003。
[30] 石其生,期貨與選擇權程式交易平臺實現,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所碩士論文,2007。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14/07/15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