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彥篁
Yan-huang Chan
論文名稱: 選擇權程式交易之設計
Design of Options Program Trading
指導教授: 徐演政
Yen-Tseng Hsu
口試委員: 葉治宏
none
陳建銘
none
蘇順豐
non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電資學院 - 資訊工程系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8
中文關鍵詞: 程式交易台指選擇權
外文關鍵詞: program trading, options
相關次數: 點閱:426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本論文主要的目的在發展選擇權之交易程式,並對買賣雙方各提出三種策略性演算法,買方策略為BAC(Bidirection After Consolidation)、DAC(Direction After Consolidation)與EAK(Entry After Kbar),賣方為CAU(Consolidation After Upward)、CAD(Consolidation After Downward)以及EAE(Energy and Absolute Energy)。
對策略性演算法則進行參數的一般化後得到大量的交易訊號,經由分類演算法得出三類型的FN(Function)後,針對FN提出各種操作方法(Means)以提升其績效,從而產生穩定的程式交易訊號。


This thesis focuses on developing programming trades on options . Three trading strategies for both holder and seller are proposed. For the holder, they are BAC (Bidirection After Consolidation), DAC (Direction After Consolidation) and EAK (Entry After Kbar); For the other, they are CAU (Consolidation After Upward), CAD (Consolidation Afer Downward) and EAE (Energy and Absolute Energy).

We get many trading signals through generalizing the parameters of trading stratrgies and class them into three kinds of FN, then propose some means to promote their performances. Finally, we can get stable trading signals.

論文摘要I ABSTRACTII 誌謝III 目錄IV 圖目錄VII 表目錄IX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1 1.2 研究目的3 1.3 研究方法3 1.4 論文架構4 第二章 文獻回顧6 2.1 期貨市場6 2.1.1 期貨市場概述6 2.1.2 期貨商品種類8 2.1.3 股價指數期貨9 2.2 選擇權市場11 2.2.1 選擇權概述11 2.2.2 台指選擇權簡介13 2.2.3 選擇權基本策略15 2.2.4 選擇權價格分析28 2.3 技術分析30 2.3.1 技術分析概論30 2.3.2 道氏理論30 2.3.3 艾略特波浪理論33 2.3.4 技術指標簡介34 2.4 程式交易36 2.4.1 程式交易的基本概念36 2.4.2 程式交易的種類36 2.4.3 程式交易與人為交易之比較37 2.5 相關文獻探討38 第三章 研究平台42 3.1 AiSM平台簡介42 3.2 AiSM模型說明46 第四章 研究方法49 4.1概述49 4.2 發展過程50 4.3 買方策略52 4.3.1 BAC52 4.3.2 DAC53 4.3.3 EAK54 4.4 賣方策略54 4.4.1 CAU55 4.4.2 CAD55 4.4.3 EAE55 4.5 分類分析與操作方法56 4.5.1 買方分類結果57 4.5.2 賣方分類結果60 4.5.3 操作方法64 第五章 實驗結果67 5.1策略實驗結果67 5.1.1 BAC67 5.1.2 DAC69 5.1.3 EAK71 5.1.4 CAU73 5.1.5 CAD75 5.1.6 EAE77 第六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80 6.1 結論80 6.2 未來展望81 參考文獻82 作者簡介85

[1]台灣期貨交易所網站,www.taifex.com.tw,2007。
[2]林偉崧,2005全球衍生性交易商品概況分析,台灣期貨市場雙月刊,2006。
[3]謝劍平,期貨與選擇權,智勝文化事業,2003。
[4]徐演政,人工智慧金融程式交易系統研究成果發表會,國立台灣科技大學,2005。
[5]柯文俊,期貨交易學—入門基礎知識,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二年。
[6]林昌義,期貨交易之原理與實務,五南出版社,1995。
[7]選擇權致勝密技,Smart密技系列No.6,2003。
[8]秦化成,台指選擇權實戰30,喜閱文化,2005。
[9]輕鬆交易選擇權,台灣期貨交易所,2001。
[10]Black,Scholes.,“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3, Vol. 81 Issue 3, p637.
[11]吳文峰,細說Black-Scholes模型,鼎茂出版社,2005。
[12]石村貞夫、石村園子,細說Black-Scholes微分方程式,鼎茂出版社,2004。
[13]James A. Hyerczyk,甘式理論:型態-價格-時間,寰宇出版社,1998。
[14]杜金龍,圖表型態解析在台灣股市應用的訣竅,財訊出版社,2002。
[15]A.J.Frost,Robert R.Prechter,Jr/著,林錦慧譯,艾略特波浪理論—市場行為的關鍵,眾文出版社,2002。
[16]吳典林,基於模糊聚類之台股盤整區間期貨交易系統,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17]吳忠憶,基於AI的台股交易利潤產生器及修正器之設計,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18]楊凱鈞,基於聚類演算法之台股利潤修正器設計,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19]趙和謙,整合模糊聚類與灰色預測之Taiex趨勢波動策略,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20]林寶正、周世德,台股指數及其波動性與台指選擇權權利金之短期動態關係,台大管理論叢,DEC 2004。
[21]尤昭明,台指選擇權實務操作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22]卓慶衛,技術分析對台指選擇權單一部位投資績效之探討-兩條移動平均線交叉法,私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23]許俊吉,選擇權之隱含波動度加權平均問題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24]鄭宇真,以類神經網路模式分析台指選擇權最適化定價模型,國立台北大學合作經濟學系碩士論文,2004。
[25]連照蓉,台指選擇權交易決策分析之研究,義守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4。
[26]李雪真,GARCH模型下之選擇權風險值計算,東吳大學商用數學系碩士論文,2002。
[27]徐川皓,跨式選擇權的風險值,東吳大學商用數學系碩士論文,2002。
[28]張烈堂,基因演算法於建構臺指選擇權投資組合的應用,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29]AiSM,台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所人工智慧金融交易研究室, http://aism.csie.ntust.edu.tw,2006。
[30]陸思皖,一種運用在技術分析平台上的腳本引擎之實現,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12/07/25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