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瓊文
Chiung-Wen Hsu
論文名稱: 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展示設計研究
A Study of the Exhibition Design of the Taiwan Exhibition of the 40th Anniversary
指導教授: 王惠君
Huey-Jiun Wang
口試委員: 邱奕旭
I-Hsu Chiu
陳嘉萍
Julie C. 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建築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20
中文關鍵詞: 日治時期博覽會展示設計臺灣博覽會
外文關鍵詞: Japanese Period, Exhibition, Exhibition Design, Taiwan Exhibition
相關次數: 點閱:275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日治期間,總督府每10年舉辦始政紀念展覽活動,向各界介紹日本治理臺灣之成就。其中,以1935年(昭和10年)舉辦的始政四十年紀念臺灣博覽會之規模最為盛大、最具代表性,其動員與影響層面也最為廣泛。當時,臺灣博覽會為紀錄此次盛會,出版《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誌》一書,該書對於博覽會的記載相當完整且詳盡。因此,本研究得以本書作為基礎研究資料,並輔以相關新聞報導,針對博覽會與「展示設計」相關之內容進行研究與探討,包括展覽場館規劃、展示內容設計、陳列裝飾等。
    由研究結果得知,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的展出規模龐大,籌畫期間不僅成立由官方、民間或官民組合之組織團體,對博覽會進行分工籌備並提出完整的計劃,更廣邀地方政府、相關企業與專業公司參與,從前置策劃開始至會期結束,組織嚴密及計畫詳細。博覽會的展出內容相當豐富,根據各主題有相當多樣的呈現。在空間規劃上,主要依據展覽主題、建築面積與使用者需求等進行配置,規劃相應的動線及展示區域,以模組化的展示櫃為陳列方式,其中運用立體透視模型真實呈現展覽主題。建築外觀的設計採用當時流行的樣式以及新式的材料與技術等,運用大膽鮮豔的色彩以呈現出豐富、多變的視覺效果。此外,使用電力創造可動且互動的展示型態,並且採用流行的燈光設計與夜間照明,強調電力技術的進步發展。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he Exhibitions was held by the government of Taiwan every 10 years to demonstrate accomplishments on the island.
    A grand- scale and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f the Taiwan Exhibition of the 40th Anniversary was held in the year of 1935. Resource mobilization was exercised and caused wide ranging impact. All events and activities in this Taiwan Exhibition were well-documented in the book of“ the document of the Taiwan Exhibition of the 40th Anniversary.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the contents of the book and supplemented by news report of the time to investigate the Exhibition Design of the Taiwan Exhibition and related matters including Pavilion Planning, Display Content Design and Display Decoration.

    The results found that the Taiwan Exhibition of the 40th Anniversary was operated on a scale of magnificence. In the period of planning, the authority cooperated with the private sectors to work together on planning different projects. Moreover, the local governments, related enterprises and specialty companies we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All projects were planned in detail and well-organized from the beginning till the end of the exhibition. The variety display of each particular subject enriched the content of exhibition. The layout and flow line planning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xhibition subjects, floor area and the users. The modular design was applied to the showcases among which the perspective spatial model (Diorama) was used to increase the reality of the display. The design of architectural appearance adopted a prevailing style at the time and new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The bold bright colors were introduced and resulted in various and colorful visual effect. In addition, utilizing the electricity to create the moveable and interactive style of exhibition, the adoption of lighting design and night lighting emphasized the advanced electrical technolog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課題與範圍 2 第三節 文獻回顧 3 第四節 本研究使用資料 5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6 第二章 始政四十周年臺灣博覽會的籌備與規模 7 第一節 臺灣博覽會舉辦的源起 7 第二節 始政四十周年臺灣博覽會舉辦的契機與目的 10 第三節 始政四十周年臺灣博覽會的籌備與組織 12 第四節 始政四十周年臺灣博覽會展出規模 17 第五節 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會場介紹 33 第六節 整體計劃 46 第三章 主要場館 56 第一節 直營館 56 第二節 特設館 134 第三節 協贊會及南方館大稻埕助成會設施 202 第四章 始政四十周年臺灣博覽會的空間展現 241 第一節 建築外觀的風格呈現 241 第二節 會期後保留的建築 246 第三節 展示空間配置與動線規劃 248 第四節 娛樂空間 257 第五節 多樣的空間機能 260 第六節 展出主題與展示設計 268 第七節 陳列裝潢與設計業者 277 第八節 建築材料與構造的選用 280 第九節 電力技術的大量運用 284 第五章 結論與後續研究 287 第一節 結論 287 第二節 後續研究 291 參考資料 292

    一、 中文資料
    (一) 專書
    福建省政府編,《臺灣考察報告》,編者發行,1935。
    陳正祥,《臺北市誌》,南天書局,1997。
    魏德文、高傳棋,《穿越時空看臺北:建城一百二十週年展覽特刊》,臺北市政府文化局,2004。
    吳政憲,《繁星點點:近代臺灣電燈發展(1895-194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29),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99。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遠流出版,1998。
    程嘉惠,《臺灣史上第一大博覽會-1935年魅力臺灣SHOW》,遠流出版,2004。
    周佳榮,《近代日本文化與思想》,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1994。
    東方白,《真與美—詩的回憶(一)》,臺北:前衛出版社,1995。
    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臺北:聯經出版社(臺灣研究叢刊),1997。
    林衡道口述,邱秀堂整理,《臺灣風情》,臺北:聯經出版,1996。
    邱旭伶,《臺灣藝妲風華》,臺北:玉山社出版,1999。
    邱坤良,《舊劇與新劇: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1895-1945)》,臺北:自立晚報社,1992。
    洪致文,《臺灣鐵道印象》(上冊),臺北:南天書局,1998。
    范增平,《臺灣茶葉發展史》,臺北:臺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1992。
    孫乃彬,《世界各國博覽會》,臺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5。
    魚成祥一郎,〈博覽會與展示會的歷史演進〉,《萬國博覽會&展示會》,臺北:新形象出版,1993。
    郭明亮、葉俊麟,《一九三〇年代的臺灣》,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
    梁肅科,《日落臺北城一日治時代臺北都市發展與臺人日常生活(1895-1945)》,臺北:自立晚報社,1993。
    葉龍彥,《日治時期臺灣電影史》,臺北:玉山社,1998。
    劉劍寒,《臺北市路街史》,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85。
    傅朝卿,《日治時期臺灣建築1895-1945》,臺北:大地地理,2000。
    魏廷朝譯,《臺灣今昔之旅 :臺北篇》,臺北:前衛出版社,1997。
    陳柔縉,《一個木匠和他的臺灣博覽會》,臺北:麥田出版社,2018。
    徐亞湘,《史實與詮釋: 日治時期臺灣報刊戲曲資料選讀》,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6。

    (二) 期刊論文
    姚村雄,〈臺灣日據時期「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之宣傳計畫及視覺設計研究〉,《臺中商專學報》第28期,1996。
    蘇文清,《始政四十年臺灣博覽會宣傳計畫與設計之研究》,臺灣科技大學碩論,1998。
    呂紹理,〈「始政四十周年紀念博覽會」之研究〉,《北臺灣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0。
    程佳惠,《1935年臺灣博覽會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系碩論,2001。
    張世朋,《日治時期始政四十年臺灣博覽會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論,2005。
    林育菁,《裝飾藝術式樣在臺灣日據時期建築之運用》,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論,1998。
    吳南蔵,《臺灣日治時期建築外牆面磚之研究一以公共建築為主要探討對象》,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論,2002。
    黃建鈞,《臺灣日據時期建築家井手薰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論,1995。
    陳美蓉,〈日本南進過程中的臺灣總督府一南洋篇(1895-1945)〉,《臺灣風物》,第39卷第三期,1989。
    張振明,〈展覽概念的研究〉,《博物》,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第1卷第四期,1992。
    耿鳳英,〈博物館展示照明〉,《博物館學季刊》,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第15卷第三期,2001。
    陳欽育,〈博物館理想的展示呈現〉,《博物館學季刊》,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第15卷第三期,1992。
    陳由宜,《臺灣博物館展示設計的發展歷程與特徵》,朝陽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論,2009。
    郭中端,〈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營繕組織的組成及變遷〉,《建築學刊》,建築學會,1989。
    李子寧,〈殖民主義與博物館—以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為例〉,《臺灣省立博物館年刊》,第40卷,1997。
    臺灣慣習研究會原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譯,《臺灣慣習記事》,3卷4、5號,省文獻委員會,1984。

    二、 日文資料
    (一) 專書
    鹿又光雄,《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誌》,臺灣博覽會,1939。
    松木幹一郎,《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協贊會誌》,臺灣博覽會協賛會,1939。
    《臺灣博覽會協贊會事務報告》,臺灣博覽會協賛會,1939。
    吉見俊哉,《博覽會政治學》,東京:中央公論社,1992。
    吉田光邦編,《圖說萬國博覽會史1851-1942》,京都:思文閣,1985。
    吉田光邦編,《萬國博覽會研究》,京都:思文閣,1986。
    橋爪紳也、中谷作次,《博覽會見物》,京都:學藝出版社,1990。
    井出季和太,《臺灣治績志》,東京:青史社,1988。
    日本史籍協會編,〈第十冊:博覽會事務局沿革〉,《太政官沿革志》,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87。
    日本電氣事業史編纂會編,《日本電氣事業史》,電氣之友社,1941。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第41編,成文出版社,1935。
    乃南アサ,《臺灣統治50年》,東京:株式會社講談社,2016。
    臺灣總督府,《熱帶產業調查會答申書》,臺灣總督府,昭和10年。
    臺灣博覽會協贊會,《臺灣博覽會協贊會會員名簿》,臺灣博覽會協贊會,1936。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編,《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第37年報》,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1936。
    臺北市衛生課,《臺北市衛生施設要覽》,臺北市衛生課,1936。
    臺灣總督府,《臺灣日誌》,臺北:南天書局,1994。
    臺灣經世新報社編,《臺灣大年表》,臺北:南天書局,1994。
    臺灣博覽會事務局,《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會場案內》,1935。
    臺灣博覽會編,《臺灣の旅》,臺灣博覽會,1935。

    (二) 史料檔案及報紙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第二卷,臺灣總督府檔案,1935。
    《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9月15日,第12738號,(七)。
    《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10月16日,第12758號,(七)。
    《臺日夕刊》,1935年10月23日。
    《臺日夕刊》,1935年11月8日。
    《臺灣新聞》,1935年8月11日。
    《府報》,1905年6月13,第1768號。
    《臺灣藝術新報》,1935年9月6日,
    《臺灣協會會報》
    《臺灣博覽會ニユース》,臺灣博覽協會,第1~18號,1935。
    《台衛新報》,第86號,第七版,1935年11月15日。
    〈昔協贊會〉,《臺灣婦人界》,2卷7號,1935。
    臺灣遞信協會編,《臺灣遞信協會雜誌》,臺灣遞信協會,1925。
    〈臺灣自動車發達史(一)〉,《臺灣自動車界》,第4卷10號,1935。
    〈臺博百萬觀眾潤臺北業者〉,《臺灣自動車界》,第4卷12號,1935。
    《臺灣藝術新報》,1卷2號,1935年。
    字生,〈遊覽飛行機號搭乘〉,《臺灣自動車界》,4卷12號,1935。
    《台衛新報》,第86號,第七版,1935。
    S.K生,〈臺灣博覽會を觀る〉,《臺灣の山林》,1935年11月。
    川端柳技,〈始政四十週年紀念臺灣博覽會觀步記〉,《臺灣建築會誌》,第7輯第6號,1935。
    〈臺灣博誌上見學記-第一會場〉,《臺灣警察時報》,第240號,1935年11月。
    〈臺灣博誌上見學記-第二會場〉,《臺灣警察時報》,第240號,1935年11月。
    〈臺灣博誌上見學記-第三會場〉,《臺灣警察時報》,第240號,1935年11月。
    〈臺灣博鑛山館の建設〉,《臺灣鑛業會報》,第180號,1935年。
    〈臺灣博覽會開催と鑛業關係の出品〉,《臺灣鑛業會報》,第181號,1935年10月30號。
    全臺灣旅館組合聯合會,《臺灣の旅臺灣博覽會特輯號》。
    西原雄次郎,《臺灣遊記》,1936年3月22日。
    田中一二,《新臺灣糖業讀本》,1935年9月26日。
    〈臺灣博誌上見學記-第一會場〉,《臺灣警察時報》,第240號,1935年11月。
    〈臺灣博誌上見學記-第二會場〉,《臺灣警察時報》,第240號,1935年11月。
    〈始政四十周年記念博覽會を見る〉,《臺灣電氣協會會報》,第8號,1935年12月18日。
    梅澤捨次郎,〈専賣館に就て〉,《臺灣建築會誌》,第7輯第5號,1935年7月。
    〈臺博新公園の專賣館〉,《臺灣建築會誌》,第7輯第4號,1935年8月。
    TT生,〈臺博專賣館內腦寮印象記〉,《久須乃木會》,第5號,1935年11月。
    〈文化の示現と遊樂の天國〉,《まこと》,第219號,1935年10月。
    〈警務司法關係の全貌〉,《臺灣警察時報》,第239號,1935年10月1日。
    《臺灣電氣協會會報》,第8號, 1935年12月18日。
    田中一二,〈豪華版臺灣記念博の全貌_〉,《臺灣》,第6卷,第10號,1935年10月1日。
    〈博覽會めぐりその一〉,《黎明》,第41號,1935年10月15日。
    〈博覽會めぐりその二〉,《黎明》,第41號,1935年10月15日。
    〈草山溫泉〉,《旅と運輸》,1937年12月3日。
    〈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水產關係展示概要〉,《臺灣水產雜誌》, 1935年5月25日。
    〈臺灣博覽會に於ける臺灣電力會社電氣設備に就て〉,《臺灣電氣協會會報》,1936年5月12日。
    〈臺博觀覽高砂族と其の觀光費〉,《理蕃の友》,1935年3月1日。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25/07/15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