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簡逢佑
Feng-yo Chien
論文名稱: 以中層攪拌工法現地拌合煤灰與爐石水泥之成效探討
Properties of Coal Ash after Mixed with Slag Cement by In-situ Mixing Method
指導教授: 廖洪鈞
Hung-jiun Liao
口試委員: 黃兆龍
Jau-lung Huang
黃俊鴻
Jiun-hung Hu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程學院 - 營建工程系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3
中文關鍵詞: 煤灰中層攪拌工法WILL單軸壓縮強度地盤改良
外文關鍵詞: Will method
相關次數: 點閱:245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用中層攪拌工法於台中火力發電廠灰塘趨進行煤灰層地盤改良,使用不同固化材含量進行煤灰改良,並由試驗結果求得不同固化材含量與單軸壓縮強度關係。並進行現場全深度鑽心取樣以求得中層攪拌工法應用於煤灰層之改良成效。本研究採用固化材(50%水泥+50%爐石)進行改良煤灰之拌合材料,每立方煤灰所需固化材含量為100kg/m3、130kg/m3、160kg/m3、190kg/m3、230kg/m3、270kg/m3,室內與現地試驗均採用此六種配比進行煤灰改良,並將改良煤灰試體進行單軸壓縮強度試驗,以求得不同固化材含量下所對應之單軸壓縮強度關係及不同養護齡期之改良體單軸壓縮強度的變化,以做為後續於煤灰層之地盤改良之參考與建議。


    Research into effect of ground improvement at coal ash by in-situ mixing method. The location at Taichung Taiwan Power Company (TPC). Use the different binder content to do ground improvement., and find the different binder content with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s by experiment at laboratory. The ingredients of binder is 50% cement and 50% slag. Make the specimen by use the different binder content improvement the coal ash. At the location experiment and laboratory use this 6 ratio make the specimen, the binder content is 100kg/m3、130kg/m3、160kg/m3、190kg/m3、230kg/m3、270kg/m3,and do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s by experiment,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ressive strengths and different binder conten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動機與目的 1.3 研究流程 1.4 論文架構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煤灰出處 2.2火力發電廠煤灰處理方式 2.3 飛灰之物理與化學性質 2.4 底灰之物理與化學性質 2.5 地盤改良概序 2.6 地盤改良工法 2.6.1 灌漿工法 2.6.2 拌合工法 2.7 中層攪拌工法 2.7.1 中層攪拌工法概序 2.7.2 中層攪拌工法發展理念 2.7.3 中層攪拌工法優點 2.7.4 中層攪拌工法施工步驟與施工流程 2.8 高爐水泥 第三章 試驗計劃與室內試驗結果分析 3.1 試驗計劃 3.2 試驗土樣 3.3 高爐水泥 3.4 試體製作流程 3.5 基本物性試驗 3.5.1 比重 3.5.2 相對密度 3.5.3 土壤分類 3.5.4 含水量試驗 3.5.5 單位重試驗 3.5.6 阿太堡試驗 3.5.7 孔隙比試驗 3.6 大地力學試驗 3.6.1 直接剪力試驗 3.6.2 無圍壓縮試驗 3.6.3 三軸透水試驗 3.6.4 三軸壓密不排水試驗 3.7 基本物性試驗結果 3.7.1 統一土壤分類分析 3.7.2 自然含水量與單位重分析 3.7.3 比重分析 3.7.4 阿太堡試驗結果分析 3.7.5 相對密度試驗結果分 3.8 大地試驗結果 3.8.1 直接剪力試驗結果分析 3.8.2 三軸透水試驗結果分析 3.8.3 無圍壓縮試驗結果分析 3.8.4 三軸壓密不排水試驗結果分析 3.8.5 煤灰改良體摩擦角 3.8.6 煤灰改良體彈性模數E50 第四章 小規模煤灰層地盤改良試驗與結果分析 4.1 台中發電廠灰塘現地概序 4.2 施工配置與流程規劃 4.3 中層攪拌之地盤改良施作情況 4.3.1 施工流程 4.3.2 施工前 4.3.3 施工中 4.3.4 施工後 4.4 中層攪拌工法改良煤灰強度性質試驗與結果分析 4.4.1 無圍壓縮試驗(現地表層取樣試體).45 4.4.2 無圍壓縮試驗(鑽心取樣試體) 4.5 中層攪拌工法現地參數探討 4.5.1 中層攪拌工法改良功率 4.5.2 中層攪拌工法現地水泥漿單位重控制檢測 4.5.3 中層攪拌工法現地水泥漿重入量控制檢測 4.5.4 中層攪拌工法攪拌翼迴轉數控制檢測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5.2 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一(表附錄) 附錄二(圖附錄)

    參考文獻

    1.Robert D Holtz ,William D kovacs ,「An Introduction to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1984)
    2.Manfred R. Hausmann 「Engineering Principles of Ground Modification」。(1990)
    3.Clarke, W.J.「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fine Cement」ASCE Preprint Number 84-023, Atlanta, Georgia (1984).
    4.Skempton, A.W.,「Pore Pressure Coefficients A and B」, Geotechnical, Vol.4, No.4, pp148 (1954)
    5.Bishop, A.W. and D.J. Henkel,「The Measurement of Soil Properties in the Triaxial Test」, 2nd ed., Edward Arnold., London(1962).
    6.島野嵐、市坪天士、中馬忠司(2009),”高い攪拌混合性能と掘削性能をもった中層混合处理工法—スラリ—搖動攪拌工”,基礎工,Vol.p63~p65。
    7.吉興工程顧問公司(2003),「Hsinta Coal Dome ,Soil Improvement and Pile Foundation Research Report」,Nuclear Fire-Power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TPC., January (in Chinese).
    8.WILL 工法協會(2007)”中層混合處理工法 WILL工法 技術 積算資料”。
    9.廖洪鈞、陳福勝(2006),”地盤改良設計施工及案例”
    10.王錦伍,(2006)”機場滑行到淺層地盤改良施工例”, 地盤改良設計施工及案例p2-25~p2-30。
    11.黃國寶,(2006)”CLSM工法之施工例”, 地盤改良設計施工及案例p2-31~p2-37。
    12.陳泰元(1993),「煤灰回填土工程性質之研究」,海洋大學河海
    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3.蕭天賜(2007),「含煤灰層海埔新生地之液化潛能評估」,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所,碩士論文。
    14.鄭瑞濱(2007),「煤灰製造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CLSM)之研究」,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計畫編號TPC-546–95–2414–9502,研究期間2006/08 ~ 2007/07。
    15.財團法人台灣營建研究院(2007),「六輕電廠燃煤底灰再應用於CLSM」,財團法人台灣營建研究院,P48~P66。
    16.簡志榮(2006),「埋置改良煤灰層之鑽掘樁摩擦阻抗研究」,國立台灣海洋科技大學河海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17.廖政彥(2006),「底灰、淤泥、剩餘土方應用於CLSM之可行性研究」,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8.邱忠弘, 林英賢(2003),「火力發電廠煤灰填築場址地質改良解決方案」,大地工程困難案例,中華民國大地工程學會,地工技術研究發展基金會。
    19.金永斌(1995),「臨海地區海埔新生地地盤改良研究(II)」,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計畫編號NSC84-2211-E006-039,1995年7月。
    20.郭麗雯、郭淑德、許讚全、李正綱、陳明得、曾錦富、仲偉濤、李崑敏、張顯義、黃耀宗、邱泰川 (2006),「興達發電廠1~4機底灰性質與資源再利用技術」,台灣電力公司,p21~48。
    21.吉興工程顧問公司(2009),「台中發電廠一期灰塘區地質改良及溢流口改善-南填方區地質調查試驗」,台灣電力公司。
    22.鄭毅傑(2009),「變化灌漿材料和灌漿方式對不同土壤之改良強度影響」,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所,碩士論文。
    23.賴正義、郭麗雯,「美國燃煤灰的利用和儲存之概觀」,台電工程月刊(第511期)P1~P15。
    24.譚志豪(2002),「黏土壓縮與壓密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5.張玉金、郭淑德、劉昌民(台灣電力公司電力綜合研究所),「台中電廠飛灰品質介紹」,台電工程月刊(535期)P1~P9。
    26.張鑑開(營建處),「飛灰泥充當地盤材料之利用研究」,台電工程月刊(475期)P25~P33。
    27.陳榮利(1994),「軟弱地盤經攪拌處理後之力學行為」,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8.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研究所(1993),「煤灰填地處理之工程性質研究」,台灣電力公司。
    29.三井隆,「高壓噴射攪拌工法改良體形成之實際狀態與評斷方式」鹿島建設株式會社/台北捷運蘆洲線CL700B區段標/所長。
    30.簡志榮、林三賢(2004),「埋置改良煤灰層之鑽掘樁摩擦阻抗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碩士專班研究成果。
    31.台中電廠煤廠西側區域地質地質鑽探工程報告書,台中電力股份
    有限公司台中施工處。
    32.陳惠峰、林志棟(1992),「台灣電力公司之火力電廠產灰概要」,台灣地區飛灰混凝土應用研討會(一)專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