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吉松
CHI-SUNG HUANG
論文名稱: 無線射頻辨識技術運用於數位證物保全系統之研究
A Study of Digital Evidence Protection and Preservation System with RFID Technology
指導教授: 羅乃維
Nai-Wei Lo
口試委員: 李國光
Gwo-Guang Lee
周子銓
Tzu-Chuan Cho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資訊管理系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8
中文關鍵詞: 無線射頻辨識數位證物保全
外文關鍵詞: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Digital Evidence Protection and Preserv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177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早期證物管理與保全措施因證物保全制度不夠完善與週延,證物管理相關法規也不受重視下,間接造成司法正義無法伸張的窘境。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與網際網路的普及,使得犯罪相關證物也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有所改變,許多數位證物資料皆成為舉證罪犯犯行的重要證據,再加上人權意識的抬頭,間接推動相關數位證物保全法規的修正與施行。過去證物管理與保全方式已無法適應現代社會變遷所帶來的數位證物保全之需求。

    目前無線射頻辨識技術之相關應用在政府部門的推動下,許多的應用系統已經逐漸使用在人們的生活中;有鑑於以無線射頻辨識技術製成的標籤成本低且無線射頻讀取器可有效率地分辨各個被標籤貼附的物件。因此,本研究嘗試將無線射頻辨識應用於數位證物的管理與保全,我們實作了一個實驗性的RFID數位證物保全資訊系統,並分析討論其是否達到有效率及安全地管理數位證物之目的。


    In early days, criminal evidenc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system were not well implemented; corresponding laws for criminal evidence protection and preservation were not established at the same time. Therefore, sometimes it is hard for prosecutor to prosecute a criminal successfully with not well preserved criminal evidence.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ternet popularization, modern criminal styles and skills utilize a lot of computers and digital storage devices. On the other hand, people’s consciousness of human rights around the world has driven and enforced the legislation of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Traditional criminal evidence management and preservation system cannot accommodate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and situations any more.

    As the government encourages new RFID applications, we utilize the RFID technology onto the digital evidence management and preservation system in this study because the cost of RFID tag is very low and RFID reader can effectively identify tagged objects. An experimental digital evidence protection system is implemented with RFID technology. Based on our simulations and analysis, the prototype is very promising in terms of system efficiency and safety effectiveness.

    摘 要 I ABSTRACT II 誌 謝 III 目 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IX 第1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4 1.3 論文組織架構 5 第2章 文獻探討 7 2.1 RFID介紹 7 2.1.1 何謂RFID 7 2.1.2 組成元件 8 2.1.3 系統原理 16 2.1.4 工作頻率 17 2.2 RFID應用 20 2.2.1 應用於物料管理 21 2.2.2 應用於物流管理 21 2.2.3 應用於門禁監控整合 22 2.2.4 應用於交通運輸管理 22 2.2.5 應用於醫療管理 23 2.2.6 應用於圖書管理 24 2.2.7 其他實際應用案例 24 第3章 系統設計 27 3.1 系統目的 27 3.2 系統架構 27 3.3 系統功能 30 3.3.1 庫房模組 30 3.3.2 備份室模組 31 3.3.3 控制室模組 31 3.3.4 證物出入庫及證物備份預約模組 32 3.4 系統流程 33 3.4.1 證物入庫與預約證物備份時段 34 3.4.2 預約時段拿取備份證物與預約時段但取錯備份證物 34 3.4.3 未經許可將證物攜出 36 3.4.4 控制室模組 37 第4章 系統實作與說明 41 4.1 實作環境 41 4.2 系統操作與測試 43 4.2.1 證物出入庫及預約證物備份時段 43 4.2.2 預約拿取備份證物與預約但取錯備份證物 48 4.2.3 未經許可攜出證物 60 第5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 62 5.1 結論 62 5.2 未來展望 63 參考文獻 65 圖目錄 圖1.2-1 使用RFID特性執行本研究的示意圖 4 圖2.1-1 RFID示意圖 7 圖2.1-2 電子標籤天線 12 圖2.1-3 超高頻(902-928 MHZ)天線 12 圖2.1-4 手持式與固定式讀取器 13 圖2.1-5 應用資訊系統運作架構 15 圖2.1-6 電磁感應方式 17 圖2.1-7 微波感應方式 17 圖2.1-8 世界各國對超高頻(UHF)頻率規範 20 圖 3.2-1證物管制環境示意圖 28 圖 3.2-2系統架構圖 29 圖 3.4-1證物出入庫及證物備份預約流程圖 35 圖 3.4-2庫房模組流程圖 36 圖 3.4-3備份室模組流程圖 38 圖 3.4-4控制室模組流程圖 40 圖 4.1-1 系統運作示意圖 41 圖 4.2-1證物出入庫及證物備份預約首頁 44 圖 4.2-2以系統管理者登入後之庫房管理功能 44 圖 4.2-3 證物入庫作業 45 圖 4.2-4 進階查詢 45 圖 4.2-5以系統管理者登入後之系統設定功能 46 圖 4.2-6 非系統管理者帳號密碼登入後所顯示入庫清單 46 圖 4.2-7 將預約的證物以拖曳的方式,向下拉至登記備份清單內 47 圖 4.2-8 完成證物預約後尚未填寫備份時間的顯示畫面 47 圖 4.2-9 輸入預約時間 48 圖 4.2-10 使用進階查詢模式查詢證物資料 48 圖 4.2-11 人員進入備份室時模擬門禁系統的畫面(控制室端) 50 圖 4.2-12 人員進入備份室後的畫面(備份室端) 50 圖 4.2-13 人員進入備份室前的畫面(控制室端) 51 圖 4.2-14 人員進入備份室後、進入庫房前的畫面(控制室端) 51 圖 4.2-15 人員進庫房時模擬門禁系統的畫面(備份室端) 52 圖 4.2-16 人員進入庫房後的畫面(庫房端) 53 圖 4.2-17 人員進入庫房後的畫面(控制室端) 53 圖 4.2-18 人員進入庫房拿取證物後的畫面(庫房端) 54 圖 4.2-19人員進入庫房拿取證物後離開庫房前的畫面(控制室端) 55 圖 4.2-20 拿取錯誤證物後,系統發出警告訊息(庫房端) 56 圖 4.2-21 拿取錯誤證物後,系統發出警告訊息(控制室端) 56 圖 4.2-22 人員離開庫房時,模擬門禁系統的畫面(庫房端) 57 圖 4.2-23 拿取證物後,人員離開庫房後畫面(庫房端) 58 圖 4.2-24 拿取證物後,人員離開庫房後畫面(控制室端) 58 圖 4.2-25 輸入備份完成時間與通知方式(備份室端) 59 圖 4.2-26 EMAIL通知備份人員 60 圖 4.2-27 簡訊通知備份人員 60 圖 4.2-28 未經許可將證物攜出,系統警示畫面(備份室端) 61 圖 4.2-29 未經許可將證物攜出,系統警示畫面(控制室端) 61 表目錄 表2.1-1為主動式、半主動式與被動式標籤特性 9 表2.1-2為主動式、半主動式與被動式標籤特性 10 表2.1-3電子標籤形式 11 表2.1-4 讀取器分類 14 表2.1-5 RFID頻段分類 19

    [01]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Industry White Paper,2006/05.
    [02] C. Legner and F. Thiesse, “RFID-Based Facility Maintenance at Frankfurt Airport” , IEEE Pervasive Computing, Vol.5, No.1, Page(s):34 - 39, 2006.
    [03] Roussos G., “Enabling RFID in retail” , IEEE Computer, Vol. 39, Issue 3, Page(s):25 - 30, 2006.
    [04] H. Liu and J. Li, J. Zhang and H. Deng, “RFID Data Management in Manufactory”, ASID 2008.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Page(s):420 - 423, 2008.
    [05] G.S. Tomar and R.P.S. Kushwah and V. Kushwah, “Tag antenna analysis for RFID.PDF”, International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Conference, Page(s):154 - 158 , 2009.
    [06] 溫榮宏,「圖解RFID」,全華科技,2006。
    [07] 邱瑩青,「RFID實踐:非接觸式智慧卡系統開發 第二版」,學貫行銷股份有限公司,2007。
    [08] 陳昱仁、廖耕億、許建隆、林仲志,「RFID概論」,華泰文化, 2009。
    [09] 洪文政,「RFID於飯店管理應用」,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2006。
    [10] 林宗明,「RFID技術應用於停車管理之規劃」,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2007。
    [11] 余崇豪,「無線射頻辨識技術在產品展售安全監控之應用」,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2009。
    [12] 陳建丞,「使用RFID與機器學習技術於獨自在家老人的異常行為偵測」,碩士論文,淡江大學,2009。
    [13] 飛利浦網站
    http://www.philips.com.tw/about/news/press/article-14837.page
    [14] 林欣怡,「發現真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國刑事鑑識問題初探」,司改雜誌 第040期,2002。
    [15] 安東一真,「RFID邁向快速成長時所面對的問題」,日經BP社:RFID 技術與應用,2004。
    [16] 吉村和夫,「以自動化取代傳統人海戰術式的品檢作業為目標」,日經BP社:RFID 技術與應用,2004。
    [17] 鍾翠玲,「裕隆日產用RFID提升服務品質」,Taiwan.CNET.com,2006/01。
    http://taiwan.cnet.com/enterprise/casestudy/0,2000062888,20103441,00.htm
    [18] 莊衍松,「當汽車碰到RFID」,Intelligent Times,2006/05。
    http://www.itmag.org.tw/magazine/article_single_205.htm
    [19] 許雅婷,「用RFID管理24萬棵樹木」,ithome網站,2008-01-30。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47321
    [20] 吳振聲,「山區林木管理之RFID應用概念驗證」,經濟部RFID公領域應用推動辦公室2008-02-05專題。
    http://www.rfid.org.tw/content.php?sn=241
    [21] 陳銘乾、蔡宗易,「裕隆汽車導入主動式RFID技術於零件配送車管理」,經濟部RFID公領域應用推動辦公室2008-05-09專題。
    http://www.rfid.org.tw/content.php?sn=272
    [22] 廖珮君,「解構RFID應用模式 裕隆汽車、戴爾、惠普」,機電整合雜誌 第135期,2009/10。
    http://enjoyrfid.blogspot.com/2009/11/rfid_192.html
    [23] 凌美雪、康俐雯,「恆溫恆溼 藝術長長久久 文物外借 專業考量優先 公共空間展示典藏? 美術館:皆為複製品」,自由電子報網站,2005-01-27。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jan/27/life/art-1.htm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