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良猷
Liang-You Yang
論文名稱: 後金融重建基金時代之金融安全網-中華商業銀行擠兌事件的啟示
Financial Safety Net in Post Financial Restructuring Era - Revelations from the Run on The Chinese Bank
指導教授: 黃彥聖
Yen-Sheng Huang
口試委員: 林丙輝
none
張琬喻
non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財務金融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Finance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0
中文關鍵詞: 金融重建基金金融安全網立即糾正措施公司治理沙賓法案
外文關鍵詞: Financial Restructuring Fund, Financial Safety Net, Prompt Corrective Act, Corporate Governance, 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
相關次數: 點閱:185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998~1999年台灣地雷股爆發本土性金融風暴引起國際間深切關注,甚至有國外專業機構撰文預言,本土性金融風暴將給台灣帶來整體系統性金融危機。

    為解決台灣問題基層金融機構與穩定金融秩序,2001年7月政府成立金融重建基金。在基金的運作下,平息了一場可能發生的系統性金融危機,存款人的存款獲得了全額保障;同時也協助金融機構處理了陳年逾期放款,降低逾期放款比率,改善經營體質。

    金融重建基金在延長一年的時間後,已於2005年7月停止運作。惟就在其停止不久之際,卻發生中華商業銀行擠兌事件。擠兌事件再次引起國際金融組織聚焦於中央存款保險公司在有限授權情況下,如何發揮存款保險功能;以及處理本土問題金融機構的速度與效能。

    金融監理、資金最後供應與存款保險制度為一個有效金融安全網必備之功能。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欲順利有效地處理問題機構,必須與金融安全網內其他成員充分合作與聯繫,在後金融重建基金時代尤其重要。

    後金融重建基金時代,存款保險將從全額保障恢復為限額保障。中央存保公司之職能將不僅是存款保險金的支付者,在以風險為導向的監理策略下,中央存保公司尚且是風險極小化者,欲完成極小化之任務中央存保公司將對參加保險的金融機構具有法定之檢查權,以決定投保機構結束退場及給予資金融通等權利。另一方面在最小處理成本原則下,建立以資本適足率為基礎的立即糾正措施,並據以令經營不善之金融機構提前出場。亦為後基金時代應速以完成的機制。

    中華商業銀行的擠兌暴露公司治理的不足與道德風險。與台灣過去已發生的金融機構經營不善的個案一樣,皆屬於高階經營階層的犯罪案例。如何讓內部控制獲得契合,嚴守紀律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美國2002年沙賓法案404條款內部控制管理及評估的要求是一個值得借鏡的規範。

    在國、內外因缺乏公司治理導致金融犯罪與日增多的情況下,提升公司治理是值得關切的課題。銀行因其獨有的社會公眾利益的特性,在後金融重建基金時代尤其應服膺於最高及嚴苛的公司治理標準,以確保其能如實完成賦予的社會責任。


    Issues concerning Taiwan’s financial system have been in the spotlight ever since the domestic financial industry hit a rough spot in 1998 and 1999. At that time a few foreign academics even predicted the entire financial system of Taiwan would fall into financial crisis.

    For resolving failed communit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an attempt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domestic financial system, the government set up the Financial Restructuring Fund in July 2001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systemic financial risk and secure depositor confidence. Since its implementation, the Fund has served as a mechanism for removing the problem and fail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rom the market. And a predictable financial crises was successfully to be averted.

    More recently, Taiwan experienced the largest run on a bank in its history unfortunately, namely, a run on The Chinese Bank, an event that became a focal point of atten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ommunity. In the aftermath of this significant event, all eyes have once again focused on examining the limitations in terms of the powers conferred upon the deposit insurance mechanism, as well as the speed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urrent mechanism for dealing with loc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at fail.

    Deposit insurance is one component of financial safety net, which also includes prudential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and the lender-of-last-resort function. An effective financial safety net is the joint product of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sou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at means in order to design an effective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and to contribute to an effective financial safety net, smooth cooperation and goodwill among a country’s financial safety-net participants are essential.

    Blanket guarantee coverage as a temporary measure was introduced in the Fund’s period(2001.07~2005.07), and in the transition to the post Fund era, in which blanket
    guarantee coverage reverts to a limited coverage system, the CDIC will play a role to be a risk-minimizer more than a pay-box., Risk-minimizer should also have powers to examine their memb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banks), power to require banks to take certain actions, powers to require information from the supervisor, and powers to undertake closure action and liquidation of insured institutions. Without such powers, a risk-minimizer deposit insurer cannot fulfill its statutory mandate. So, the CDIC must be given some definite powers in legislation to enable it to carry out its function.
    Meanwhile a prompt corrective act which bases on ratio of risk-based capital, as a measure for exit- mechanism in financial market, should be established as soon as possible in the post Fund era.

    At the same time, the run on The Chinese Bank send out the message that the bank was totally lack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board is poor in self-discipline as well. Large parts of past financial crises are involved in managerial fraud and as matter of fact closely related to corporate governance. It is surest that fraud can be prevented if a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executed thoroughly. Sec. 404 Management Assessment of Internal Controls of 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 is worthy to copy and put in practice.

    It is doubtless that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a topic that deserves closer attention with the mounting number of cases, both in Taiwan and abroad, of company fraud resulting from inadequacies in this area.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aiwan, for their unique social and public interest role, are indeed to be subject to the highest and most stringent standard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o ensure they are able to fulfill their social obligations.

    目 錄 摘 要 Ⅰ 誌 謝 Ⅳ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 第三節 研究的目的 3 第四節 論文結構 3 第二章 臺灣金融環境發展 第一節 1980年代以後台灣金融政策與金融體系 5 第二節 發展過程中引發的金融問題 15 第三節 2000年代的主要金融改革措施 17 第四節 未來金融改革 22 第三章 問題銀行與道德風險 第一節 台灣問題金融機構 25 第二節 金融犯罪案例分析 28 第三節 中華銀行與力霸集團子母公司所暴露的問題 35 第四節 金融犯罪與道德風險 39 第五節 司法-道德風險的最後防線 43 第四章 公司治理與沙賓法案 第一節 公司治理的內涵 44 第二節 我國公司治理的發展 47 第三節 我國金融業公司治理的發展 51 第四節 沙賓法案 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 55 第五節 沙賓法案與內部控制 60 第五章 金融監理機制與金融安全網 第一節 金融監理一元化之發展與效益 63 第二節 各國金融監理制度比較 65 第三節 我國金融監理一元化的功能、組織架構與特色 79 第四節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82 第五節 我國金融安全網的建置與改善 86 第六章 金融重建基金與立即糾正措施 第一節 金融重建基金 89 第二節 各國金融重建基金實務探討 93 第三節 我國金融重建基金建置 97 第四節 退場機制與立即糾正措施 105 第五節 有效啟動退場機制的運作 110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金融監理機制存在的問題 113 第二節 金融監理與金融安全網未來展望 114 第三節 對強化金融監理與金融安全網之建議 11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19 二、外文部份 122 表目錄 表2-1 全國金融機構家數—總機構 8 表2-2 全國金融機構家數—分機構 9 表2-3 全國金融機構歷年放款餘額統計表 10 表2-4 全國金融機構歷年放款餘額占有率統計表 11 表2-5 全國金融機構放款對象別分配統計表 12 表2-6 本國銀行淨值報酬率與資產報酬率一覽表 13 表2-7 全國金融機構放款逾放比率一覽表 14 表3-1 金融犯罪移送檢調司法單位處理概況表 26 表3-2 金融機案件行為類型一覽表 27 表3-3 中華銀行近年來資產品質一覽表 36 表3-4 中華銀行前十大股東持股及股票質押一覽表 37 表3-5 中華銀行董事會董事成員股權結構一覽表 38 表6-1 金融重建基金歷年來處理問題機構統計簡表 100 表6-2 美國立即糾正措施之資本等級劃分表 107 表6-3 美國立即糾正措施的監理措施分類表 108 表6-4 我國資本適足性管理辦法資本級劃分及監理措施表 109 表6-5 近四年來部分銀行資本適足率統計表 111 圖目錄 圖2-1 2000~2004年全體金融機構逾期放款與逾期放款比率趨勢圖 19 圖2-2 金融資產暨不動產證券化核准發行統計圖 20 圖5-1 2001年前英國之金融監理組織架構圖 67 圖5-2 英國財政部、英格蘭銀行與金融服務管理局關係圖 68 圖5-3 英國金融監理一元化後之管理對象 69 圖5-4 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組織架構圖 70 圖5-5 日本金融監理機關之組織改造圖 73 圖5-6 日本金融監理分工圖 74 圖5-7 韓國金融監理機關之關係與分工圖 76 圖5-8 美國聯邦機構金融監理分工圖 7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一)學術論文
    1、牛延苓,「股權結構、董事會組成與公司績效關係之研究-以高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2001年6月。
    2、張雁萍,「問題放款形成、解決途徑與執行效果」,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2002年6月。
    3、黃惠敏,「我國金融機構處理不良債權機制探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會計學系,2003年6月。
    4、李智仁,「問題金融機構不良資產處理機制之法制問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2003年6月。
    5、王繼和,「公司治理機制與經營績效之關係研究-以台灣上市櫃電子公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班,2004年6月。
    6、陳曉蓉,「台灣銀行業公司治理與風險承擔行為之關係」,風險管理學報,第五卷第三期,2003年11月。
    7、劉潔如,「金融機構之公司治理及相關監理問題研究-以中興銀行為例」,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2003年6月。
    8、劉麗琦、「金融控股公司與公司治理」,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2003年6月。
    9、廖文華,「金融機構公司治理之內部控制機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2005年2月。
    10、陳俊佑,「公司治理對信用評等之影響」,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國際金融組,2005年6月。
    11、郭佩珊,「論我國金融監理統合-有效發展監理一元化之建議」,碩士論文,世新大學法學院,2005年6月。
    12、蘇麗香,「金融機構處理不良債權及不良債權證券化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學系,2005年6月。
    13、翁如抒,「金融自由化下金融監理制度的變革-兼論我國金融監理管理委員會之源起與發展現況」,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產業金容研究所,2005年11月。
    14、林慈雁,「論我國問題銀行清理之法制架構-以美國法為中心」,碩士論文,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班民商法組,2006年6月。
    15、陳春山、鄭少,「金融監理一元化後集保事業之功能及角色研究」,臺灣集保股份有限公司,93年6月

    (二)期刊
    1、李紀珠,「我國金融重建基金合理規劃之評析」,國政研究報告,財金(析)092.009,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3年4月。
    2、李紀珠,「台灣金融監理體系之改革與建制-我國金融監理一元化」,國政研究報告,財金(析)092.011,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3年7月。
    3、李智仁、「我國金融改革下之存款保險制度發展面向」,國家政策季刊,第三卷第四期,2004年12月。
    4、李桐豪,「金融改革與金融監理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挑戰」,金管法令,創刊號,稅旬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8月。
    5、柯承恩,「借鏡日韓加速金融重建」,台灣經濟論衡,2003年7月。
    6、林維義,「金融控股公司監理機制的探討」,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六卷第三期,中央存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3月。
    7、林維義,「金融預警制度與金融控股公司之風險管理」(上),信用資訊,第四卷第十期,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2004年10月。
    8、林維義,「金融預警制度與金融控股公司之風險管理」(下),信用資訊
    第四卷第十一期,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2004年11月。
    9、林偉瀾,「司法奈何不了金融犯罪,」,司法改革雜誌,第五十四期,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2004年12月。
    10、林寶安,「台灣1990年代的金融擠兌、合併與金融秩序」,國科會專題計劃,「台灣金融機構擠兌的社會學比較分析」
    11、吳克昌,「光法條抓不到金融犯罪」,司法改革雜誌,第五十五期,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2005年2月。
    12、柯承恩,「金融改革的回顧與前瞻」,台灣智庫通訊,2003金融發展研討會,2003年11月。
    13、梁耀鑌,「法官如何迎戰兆元金融黑洞」,司法改革雜誌,第五十五期,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2005年2月。
    14、陳春山,「金融犯罪查緝及法制改革」,信用資訊刊月,第三卷第十期,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2003年10月。
    15、陳春山,「強化金融監理及金融犯罪防範」,台灣智庫通訊,2003金融發展研討會,2003年11月。
    16、陳戰勝,「金融安全網」,國家政策論壇季刊,第三卷第四期,2004年12月。
    17、陳博志,「金融問題的本質與改革方向」,台灣智庫通訊,第二十期,台灣智庫,2006年10月。
    18、陳業寧、林修葳、黃維喬,劉憶如,「我國金融重建基金解決銀行信用
    險為機運作機制之研究」,信用資訊刊月,第三卷第六期,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2003年6月。
    19、陳錫龍,「強化我國金融業公司治理」,金融監理與風險管理選輯,中央銀行金融業務檢查處,2006年3月。
    20、許振明,「我國金融監理制度之檢討」,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2002年7月。
    21、許振明,「我國金融改革下之存款保險制度發展面向」,國家政策季刊,第三卷第四期,2004年12月。
    22、許崇源、林宛瑩、郭為平、林尚志,「複雜交叉持股之典範-力霸東森集團」,貨幣觀策與信用評等,第44期,台灣經濟新報社,2003年11月。
    23、郭秋榮,「金融危機因應機制研究-強化銀行業金融危機防護網之探討」,經濟研究,第一期,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濟研究處,2001年。
    24、郭秋榮,「金融監理『立即糾正措施』大公開」,台灣綜合展望,第二十九期,2002年3月。
    25、郭秋榮、胡仲英、陳寶瑞、洪慧燕,「美國、日本、南韓與我國問題金融機構處理模式之探討」,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濟研究處,行政院傑出研究獎,2004年9月。
    26、戚啟君、馬瑜霙,「我國獨立董事及獨立監察人對應計影響數之研究」,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一卷第一期,2004年。
    27、黃達業,「我國金融監理機構之設計與各式可行方案之比較」,國家政策季刊,第一卷第一期,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2年9月。
    28、曾國烈,「台灣金融產業提升競爭力改革 – 銀行業」,信用資訊,第三卷第七期,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2003年7月。
    29、葉秋南,「國際金融危機剖析」,1999.12,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45~72
    30、樓偉亮,「金融安全網與處理失敗銀行機制」,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五卷第四期,中央存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6月。
    31、蔡進財,「後金融重建基金時代中央存款保險公司如何因應變革」,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七卷第四期,中央存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6月。
    32、蔡進財,「金融預警制度與金融控股公司之風險管理」,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七卷第五期,中央存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9月。
    33、蔡進財,「我國金融安全網建構之歷程與挑戰」,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八卷第二期,中央存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6月。
    34、龔照勝,「我國推動金融業公司治理之現況與未來」,應用倫理研究通訊,33期,國立中央大學哲折學研究所應用倫理研究中心,2005年2月。

    (三)書籍
    1、陳春山,「企業管理與投資人保護-金融改革之路」,台北市,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
    2、陳春山,「金融改革與存保法制之研究」,台北市,元照出版公司,2004年。
    3、陳建文,「銀行法變革對金融行政及金融監理影響之研究」,台北市,元照出版公司,2001年。
    4、葉銀華,「透視上市公司-聰明選股遠離地雷」,台北市,商智文化出版,2004年。
    5、謝易宏、陳德純,「後安隆時代一線曙光?論2002年美國企業改革案對公司治理的影響」,台北市,瑞興圖書公司,2004年。

    二、外文部份
    1、Johnson, S., P. Boone, A. Breach, and E. Friedman(2000),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58, 141-186.
    2、FDIC (1994), Managing The Crisis:The FDIC and RTC Experience
    1980-1994
    3、Tae-Kyu Lee (1999), Issu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Integrated Financial
    Supervision in Korea.
    4、United State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Washington(1991), BANK SUPERVISION Prompt and Forceful Regulatory Actions Needed, Report to the Chairman, Subcommittee o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upervision, Regulation and Insurance, Committee on Banking, Finance and Urban Affair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5、Won Keun Yang (2001), Response to the 1997 Crisis, The Korean Cas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