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徐崇展
Chung-Chan Hsu
論文名稱: 汽車品牌造形與喜好關係之研究
Investigation of Average Shapes of Brand Automobiles
指導教授: 陳玲鈴
Lin Lin Chen
口試委員: 梁容輝
Rung-Huei Liang
鄭金典
Jin Dean C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設計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0
中文關鍵詞: 品牌形變平均車形喜好程度Wundt curve
外文關鍵詞: Average automobile shape, Morphing, Brand, Preference, Wundt curve
相關次數: 點閱:281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中希望能有效了解外觀造形變化程度與消費者喜好之關係,利用形變軟體製作品牌之平均車造形,再與品牌其他車款之造形做感性意象的調查,探討在消費者觀感下,對於同品牌汽車策略性的外觀變化與喜好程度的關係,希望能對同品牌汽車在設計上的不同進行喜好程度的研究,進而探討設計師眼中的喜好程度與消費者的關係。
    研究發現喜好程度的曲線與Wundt curve(Berlyne 1971)相似,其中設計師對於概念車的外形喜好程度是大於一般消費者,而在部分視覺感官上的增加是有別於消費者的喜好,如:較為強的、動態、精緻、耀眼、舒適、現代、感性的外觀是消費者與設計師有相同喜好的取向,但程度上以設計師的範圍較大。所以,未來在汽車設計的過程能對此部份進行外觀視覺的重點。反觀簡潔-複雜、實在-誇張的外形,一般消費者皆於中間值有最大偏好,一般消費者傾向實在的外形;而設計師卻有較誇張的偏好。


    This research seek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tions in product appearance and consumers’ preferences. Two automobile brands, BMW and Cadillac, are selected for investigation. The investigation began by computing the average automobile shape of a brand, by using image morphing and composition techniques. For each brand, a semantic differential study was then conducted by using the average automobile shape and representative car models as stimuli for two groups of participants – designers and general users – to understand their affective respons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designers and general users prefer automobile shapes exhibiting strong, dynamic, dazzling, comfortable, contemporary, and emotional images. The preference curves are similar to the Wundt curve proposed by Berlyne, where preferences are the strongest for automobiles that deviate from the average shape by a moderate amount. However, the designers showed preferences toward more innovative shapes, whereas, for general users, preferences quickly drop off for automobile shapes deviate too much from the average. For affective attributes such as “simple – complex” and “truthful –exaggerated”, general users prefer shapes near the average, whereas designers prefer more innovative shapes.
    The research results empirically confirm the presence of the Wundt curve for the preferences towards automobile shapes, for a number of important affective attributes.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tolerances for innovation shapes between designers and general users, which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proposing new automobile designs to the market.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動機….. 2 1.3.研究目的… 3 1.4.研究架構與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2.1品牌意象 …………………………………………………………………………...5 2-1.2產品與市場關係 5 2-1.3品牌定位與生產模組情況 6 2.2品牌識別特徵與汽車設計 7 2.2-2品牌識別系列車款傳承演化 8 2.2-3汽車品牌定位與造形關係案例 11 2.3好奇心的運作架構 12 2.3-2計算趣味性(interestingness) 13 2.3-3偵測新奇性 14 2.4典型的決定因素(Determinants of Typicality) 16 2.4-2屬性分享 16 2.4-3.偏好性資料蒐集方法 17 2.5 造形漸變相關技術 19 2.5-2 淡出 (cross-dissolve) 20 2.5-3 扭曲 (warping) 21 2.5-4 對應模式 22 第三章 基礎研究 25 3.1研究所探討之範圍 25 3.2第一階段外形實驗 25 3.2-2汽車樣本蒐集 25 3.2-3刺激物形變應用 26 3.2-4 形變軟體操作步驟 26 3.2-5 來源影像載入 26 3.2-6 特徵線繪製與調整 28 3.2-7合成形變 31 3.2-8 刺激物形變 32 3.3.以BMW為例之實驗 32 3.3-2刺激物樣本 32 3.3-3形變樣本確定 34 3.3-4初步形變 35 3.3-5形變平均車修飾 37 3.4.以CADILLAC為例之實驗 39 3.4-2刺激物樣本 39 3.4-3形變樣本確定 40 3.4-4初步形變 41 3.4-5形變平均車修飾 42 第四章 感性意象分析 46 4.1 BMW感性意象分析樣本 46 4.2 CADILLAC感性意象分析樣本 49 4.3問卷設計 …………………………………………………………………………..52 4.4調查方式與對象 53 4.5 空間向度數分析 55 4.6 第一階段感性意象結果 57 第五章 感性意象與偏好關係 62 5.1 BMW偏好車形 62 5.2 BMW偏好車形(設計與非設計背景的差異) 71 5.3 CADILLAC偏好車形 75 5.4 CADILLAC偏好車形(設計與非設計背景的差異) 83 5.5設計差異 …………………………………………………………………………..86 第六章 結論方式與應用 94 6.1結論 …………………………………………………………………………..94 6.2研究侷限 …………………………………………………………………………..94 6.3 研究建議 …………………………………………………………………………..95 參考文獻 96 附錄A. BMW實驗樣本 98 附錄B. BMW實驗樣本 99 附錄C. CADILLAC實驗樣本 100 附錄D. CADILLAC實驗樣本 101 附錄E. 實驗問卷 102 圖目錄 圖1-1形變示意圖 3 圖1.4.研究架構與流程 4 圖2-2 A conceptual model of brand identity 6 圖2-3 Core values of Ford Motor Company brands 6 圖2-4 Mercedes Benz SL 系列車款造形演進 7 圖2-5 Mercedes Benz 與BMW 車首造型演化 8 圖2-6 由右至左為1951─1998 Mercedes Benz S-Class Family 10 圖2-7 由左至右1972-2003 BMW 5 系列 10 圖2-8 Future product matrix 11 圖2-9 Future product matrix 12 圖2-10 The architecture of a curious agent 13 圖2-11 Wundt Curve 14 圖2-12 原型與認知關係空間圖 15 圖2-13 形變過程示意圖 20 圖2-14 Linear color interpolation - cross dissolving 20 圖2-15 Three correspondence - warping 21 圖2-16 Point warping 22 圖2-17 line morph 23 圖2-18 vector morph 23 圖2-19 mesh morph 24 圖3-1 汽車圖片影像處理程序 26 圖3-2 輸入形變來源影像 27 圖3-3 開啟圖檔對話框載入圖片 27 圖3-4 載入來源影像後畫面 28 圖3-5 依序點選起點與終點以繪製圖片之特徵線 30 圖3-6 特徵線繪製完成 30 圖3-7 選單內容 31 圖3-8 選單內容 32 圖:3-9 1970~2006 BMW 3 系列車款 33 圖3-10: 2000~2004 BMW 3系列車款 34 圖3-11: 2000~2006 BMW 3 系列車款 35 圖:3-12 1970~2006 BMW 3 系列平均車 36 圖:3-13 1970~2006 BMW 3 系列平均車與變化關係 36 圖:3-14 BMW平均車形變圖解說 37 圖:3-15 BMW平均車優化過程圖 38 圖:3-16 平均車優化前後比較圖 39 圖3-17: 1970~2006 CADILLAC DTS系列車款 41 圖3-18 1970~2006 CADILLAC DTS系列平均車 42 圖3-19 1970~2006 CADILLAC DTS系列平均車與變化關係 42 圖3-20 CADILLAC平均車形變圖解說 43 圖3-21 CADILLAC平均車優化過程圖 44 圖3-22 平均車優化前後比較圖 45 圖4-1 2006 BMW 1系列車形 46 圖4-2 2006 BMW 5系列車形 46 圖4-3 2006 BMW 7系列車形 47 圖4-4 2006 BMW6系列車形 47 圖4-5 2006 BMW Z4車形 47 圖4-6 2006 BMW Z8車形 48 圖4-7 BMW CONCEPT C6車形 48 圖4-8 BMW CONCEPT Z9車形 48 圖4-9 BMW CONCEPT mileMiglia車形 49 圖4-10 2006 CADILLAC STS系列車形 49 圖4-11 2006 CADILLAC XLR系列車形 50 圖4-12 2006 CADILLAC CTS系列車形 50 圖4-13 2008 CADILLAC DTS系列車形 50 圖4-14 2008 CADILLAC SLA車形 51 圖4-15 CADILLAC CONCEPT CIEN車形 51 圖4-16 CADILLAC CONCEPT C1車形 51 圖4-17 CADILLAC CONCEPT C2車形 52 圖4-18 CADILLAC CONCEPT Sixteen車形 52 圖4-19 CAKE軟體圖示 53 圖4-20 第一階段刺激物評比 54 圖4-22 BMW無設計背景之意象空間圖 58 圖4-23 BMW有設計背景之意象空間圖 59 圖4-24 CADILLAC無設計背景之意象空間圖 60 圖4-25 CADILLAC有設計背景之意象空間圖 61 圖5-1 BMW無設計之偏好程度與平均車距關係圖 63 圖5-2 BMW有設計之偏好程度與平均車距關係圖 63 圖5-3 BMW偏好車形與平均車形比較 64 圖5-4 感性意象個別形容詞級數表 65 圖5-5 靜態-動態與喜好關係圖 66 圖5-6 精緻-粗糙與喜好關係圖 67 圖5-7 舒適-不舒適與喜好關係圖 68 圖5-8 傳統-現代與喜好關係圖 69 圖5-9 弱的-強的與喜好關係圖 70 圖5-10 耀眼-平淡與喜好關係圖 71 圖5-11 理性-感性與喜好關係圖 72 圖5-12 簡潔-複雜與喜好關係圖 72 圖5-13 實在-誇張與喜好關係圖 73 圖5-14 可愛-不可愛與喜好關係圖 74 圖5-15 不成熟-成熟與喜好關係圖 74 圖5-16 CADILLAC無設計之偏好程度與平均車距關係圖 76 圖5-17 CADILLAC有設計之偏好程度與平均車距關係圖 76 圖5-18 BMW偏好車形與平均車形比較 77 圖5-19 靜態-動態與喜好關係圖 78 圖5-20 精緻-粗糙與喜好關係圖 79 圖5-21 舒適-不舒適與喜好關係圖 80 圖5-22 傳統-現代與喜好關係圖 80 圖5-23 弱的-強的與喜好關係圖 81 圖5-24 耀眼-平淡與喜好關係圖 82 圖5-25 理性-感性與喜好關係圖 83 圖5-26 簡潔-複雜與喜好關係圖(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84 圖5-27 實在-誇張與喜好關係圖(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84 圖5-28 可愛-不可愛與喜好關係圖(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85 圖5-29 不成熟-成熟與喜好關係圖(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86 圖5-30 BMW車款喜好分佈圖 87 圖5-31 BMW 5與C6車形比較圖 87 圖5-32 BMW C6與mile miglia車形比較圖 88 圖5-33 CADILLAC車款喜好分佈圖 89 圖5-34 2005 DTS與2008 DTS車形比較圖 89 圖5-35 2008 DTS與Sixteen車形比較圖 89 圖5-36 CADILLAC車款喜好分佈圖 90 圖5-37 2008 DTS與CIEN車形比較圖 91 圖5-38 C1 與CIEN車形比較圖 91 圖5-39 BMW車款喜好分佈圖 92 圖5-40 BMW平均車 與BMW 5車形比較圖 92 圖5-41 BMW平均車 與BMW C6車形比較圖 93 圖5-42 感性程度與喜好關係圖 93

    1. Asko Martio & Petri Niininen(2002)Proudcts and Modularity, TAI Research Centre.
    2. Jussi Heikkila,Toni-Matti Karjalainen,Asko Martio & Petri Niininen,2002 ,PROUDCTS AND MODULARITY,Helsinki University Press, Helsinki 2002
    3. Saunders, Rob, and Gero, John S., 2004, Curious Agents and Situated Design Evaluations, AI EDAM, 18(2), 153-161.
    4. Loken, Barbara, and Ward, James, 1990,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Understanding the Determinants of Typicality,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7(September), 111-126
    5. 石岳峻,1994,電腦動畫製作的新技術-變形效果,電腦與通訊27 期,p.432。
    6. 翁註重,1994,產品語意的認知空間架構與向度討論,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7. 陳晉玄,2003,「消費者對產品識別之視覺認知研究─以汽車造形為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8. 黃柏松,2004,「汽車外觀造形設計的復古表現形式」,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9. 施皇旭,2005,「系列車款造形風格演化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莊博宣 2006。形變造形之情感意象預測與探討- 以沙發椅造形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相關網站
    1. EKLMN,[www.eklmn.ru/auto_moto/mercedes-benz_s-class_history]
    2. CARNEWS,[www.e60.com]
    3. Mercedes Benz SL,[http://www.merceds-benz.com/home/index.html]
    4. BMW官方網站,[http://www.bmw.com.tw]
    5. CADILLAC官方網站,[http://www.e-gm.com.tw/cadillac/index.asp]
    6. 車天下,[http://auto.tom.com]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