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天生
Tian-sheng Li
論文名稱: 生質能源企業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f the Enterprise Business Strategy on Biomass Energy Industry
指導教授: 劉代洋
Day-yang Liu
口試委員: 張光第
Guang-di Chang
張琬喻
Wan-yu Ch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8
中文關鍵詞: 生質能源生質燃油綠色科學永續發展
外文關鍵詞: Biomass energy, biomass oil, green science
相關次數: 點閱:325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生質能源產業是未來新興科技發展重點之一,具有減少二氧化碳的污染排放量、提升我國全球競爭力,亦是具有能源安全、環保及經濟發展三贏的重要策略目標。
    本研究鎖定生質柴油為產品探討主題,內容包括定義生質能源與生質燃油、強調綠色科學與永續發展的迫切與觀念,首先從國內外主要生質能源產業發展現談起,利用個案訪談,找尋符合本研究的所屬產業、專家與個案公司,擬定訪談大綱,將訪談內容整理,並運用產業分析之工具,進行分析。
    藉由訪談之資料歸納國內發展情形,對照現有生質能源政策推動目標之發展模式,運用產業分析之工具:如Porter之鑽石模型及產業五力分析與Oster之七力分析、生命週期分析以及SWOT 、PEST與成本效益分析等評估方法評估生質燃料產業發展之競爭優勢。
    由策略的角度出發看規劃、執行成效及影響面,從決策分析,切入該個案公司管理決策探討,從原始的動機背景、中間執行過程、執行後產生的效益、未來發展方向等,以現在企業市場經營型態,呈現決策各層面的考量和討論空間。
    研發生質能源技術,決勝取得於控制未來可替代石油的能源新穎技術,亦是對未來可能的能源爭奪戰提早佈局。對企業而言,亦是下一波段創造「企業藍海」的商機。在於創造沒有競爭的市場區隔,打破價值與成本抵換的觀念,創造與掌握新的需求,透過「消除」與「減少」降低成本,透過「提升」與「創造」實現差異化。發展進化能源能帶給企業追求「創新」與「價值」,「創造一片未知的市場」去實現企業藍海。希望借由本個案研究,為台灣產業再造尋找另一個新的出發點,在已掌握核心技術的同時,研究如何突破障礙,具體實現四項行動架構,構築商業模式。


    Biomass energy is one of the crutial developing industries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can reduce the CO2 emission and increas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aiwan. Also, it is one-stone-three-birds condition of energy secur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research will be focused on the products of bio-mass oil, including the definition of biomass energy and biomass oil, emphasizing the urgency and concept of green science and perment development, The discussion begin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biomass energy industry by the way of interviewing to look for related industry, experts, and company and ananlize the data of interview.
    Concluding from domestic development, comparing with development of existence Biomass energy policy, and using industry analysis tools, such as Porter’s Diamond model and five-force model and Oster’s seven-five model, Life Cycle Assessment(LCA), SWOT and PEST analyses, to evaluat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biomass energy industry.
    To evaluate planning, performance of execution, and influence in the strategical point of view, to discuss company case by decision analyzing, and to present the thinks and discussions of every aspects of decision making from the original motivation background,process and the effects of the results under the current enterprise market operation pattern. To win in the bio-mass evergy technology, the key point is to control the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of potential substitution for petroleum in the future. It can also be the It is also a business opportunity for enterprises to create the next sectional “Blus Oceans of Enterprise”. To create a no-competition market barrier, break the concept of exchange between value and cost, create and handle new demands, decreasing cost by eliminating and minimizing, and realizing differences by increasing and creating. Developing advanced energy can give enterprises chances to pursue “nnovation”,”value”and “creating an unknown market”for the realiazation of Blue Oceans of Enterprise. Hopefully via this research, there will be new opportunities for Taiwan enterprises to create another start-up. Also study how to break through while handling the core technologies, and eventually put into practice of the four actions to construct a business model.

    摘 要 2 第一章 緒 論 1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1 第二節、研究目的 13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流程 14 第四節、研究限制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7 第一節、相關之研究文獻 17 第二節 評估的準則 20 第三節 生命週期評估理論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8 第一節 個案研究法 28 第二節 資料蒐集 28 第三節 個案訪談 28 第四章 所屬產業與個案公司 30 第一節、生質能源與生質燃油 30 第二節、綠色科學及永續發展的迫切與觀念 34 第三節、生質能源產業的發展現況與環境 35 一、國外部份 35 二、國內部份 37 三、各國生質能源產業面臨之問題 40 第四節 國內外主要生質能源生產評估分析 42 第五節 國內能源政策及發展策略規劃 45 第六節 生質柴油產業發展策略 50 第七節、個案公司介紹 54 第八節、個案訪談 57 一、機構簡介 57 二、訪談對象 58 三、訪談題目及大綱 58 四、訪談資料重點整理 60 第五章 由策略角度出發看規劃、執行成效及影響面 76 第一節 鑚石理論模型分析 76 第二節 Porter之產業五力分析與Oster之七力分析 78 第三節 產品生命週期分析 82 第四節 SWOT與PEST分析 94 第五節 成本效益分析 97 第六節 未來發展方向 10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2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5

    中文資料:
    1.劉世旺,2006,台灣地區生質柴油發展潛能評估,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2.左峻德等,2006,發展能源作物內部經濟效益評估,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委託案。
    3.凃雅佩,2006,台灣發展生質能源園區之可行性研究,立德管理學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經濟部能源局,2007,永續發展能源政策。
    5.左峻德,2008,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策略之建議,台灣經濟研究月刊,31(2),pp.23-31。
    6.左峻德等,2008,農業生質能之發展新契機,台灣經濟研究月刊,31(2),pp.39-46。
    7.陳綠蔚,2008,高油價下全國油品及生質能源供需展望,1月,能源報導,pp.14-16。
    8.孫岩章,2006,亞洲生質能源論壇會議記實,34(4),第396期,立法院院聞,pp.24-41。
    9.宋勇徵,2006,全球生質能源的未來發展,台肥季刊,47(1),取材自http://www.taifer.com.tw/search/047001/36.htm。
    10.劉世旺,2006,台灣地區生質柴油發展潛能評估,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11.謝文章,2008,國內發展生質柴油潛力評估,國立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2.經濟部能源局,2006,台灣生質能源發展現況與展望。
    13.台灣綜合研究院,2006。「發展能源作物外部經濟效益評估」,行政院農委會 農糧署 95 年科技計畫研究報告。
    14.中國投資諮詢網,http://www.nengyuan.cc/。
    15.經濟部能源委源會,”全國能源會議總結報告”,87年5月26-27日。
    16.經濟部能源委源會,”全國能源會議總結報告”,87年5月26-27日。
    17.經濟部能源委源會,”新能源及淨潔能源研究開發規劃總報告”,88年5月。
    18.鄭義和,”新能源財稅優惠措施”,「2001新能源國際研討會」,立法院永續發展促會,
    90年7月15-16日。
    19.黃秉鈞,”我國再生能源的未來發展”,「再生能源開發技術研討會」,國立勤益技術
    院電機工程系,90年3月20日。
    20.台電公司,”九十年長期電源開發方案”,90年11月。
    21.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再生能源發展方案”,行政院院臺經字第O九一OOOO七五五號函核定,
    91年1月17日。
    22.經濟部能源委員會,”中華民國八十九年臺灣能源統計年報”,90年4月。
    23.經濟部能源委源會,”焦點消息-能源會研擬「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草案)業經經濟部研議審核並陳報行政院審議中”,91年6月17日。

    英文資料:
    1.Hill and Jones, 1998,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p.48.
    2.George Monbiot, "If we want to save the planet, we need a five-year freeze on biofuels",http://www.zmag.org/content/showarticle.cfm?SectionID=57&ItemID=12449,March 29, 2007.
    3.Leeb and Strathy, The Coming Economic Collapse, 王柏鴻譯,2007年8月20日,時報出版。
    4.Libby Rosenthal, "The Un-Greening of Biofuels",
    http://blogs.iht.com/ tribtalk/business/green/?p=142, Feb 8, 2008.
    4. Nelson, R.(1991). Why Do Firms Differ and How Does It Matter.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2, pp. 61-74.
    5.Porter, 1985, 蔡正雄譯,競爭策略,華泰。
    6.Porter, 1990,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ew York, N.Y: The Free Press.
    7.Rothwell and Zegveld, 1982, “The General Problem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the Main Forms of Government Influence on Technical Innovation,” in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Public Policy, Frances Printer, London, pp. 46-54.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15/01/04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