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家全
Cha-Chuan Lin
論文名稱: 黃氏富勒配比設計法於鋼纖維混凝土高完整性承裝容器應用之研究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Material for Making High Integrated Container by Using Hwang-Fuller’s Densified Mixture Design Algorithm
指導教授: 黃兆龍
Chao-Lung Hwang
口試委員: 楊錦懷
none
潘誠平
none
黃慶村
non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程學院 - 營建工程系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0
中文關鍵詞: 富勒緻密曲線鋼纖維加強混凝土緻密堆積高強度高耐久性高完整性承裝容器
外文關鍵詞: dense pile,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Fuller’s Densified Mixture Design Algorithm, high strength, high durability, high integrated container
相關次數: 點閱:180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本研究應用以富勒緻密曲線搭配緻密堆積的觀念為配比設計之主體構架,並添加適量不同型式之纖維所組成不同質與量組合之混凝土材料,以高強度及高耐久性為設計目標,同時將各種材料之料源、配比及拌製過程,制定出標準作業程序,並詳細觀察其新拌、硬固及耐久性行為。最後選定最佳化配比,並按標準程序拌製實尺寸高完整性承裝容器,俾能進行過程修正及討論,本研究變數設計為水膠比(0.24,0.28,0.32),裹漿厚度為(5,15,25μm),纖維含量為(0~0.3%),試驗結果顯示,漿質愈佳(W/B≦0.28),漿量厚度愈小(≦25μm)以及鋼纖維含量愈高(≧0.3%)之配比,在抗壓強度方面優於傳統混凝土配比(ACI)約39.7%,抗拉強度方面約36.6%,在耐久性方面亦可符合規範要求。最後本研究製作之高完整性承裝容器品質( >69MPa、 >7 MPa、乾縮量<300μm)皆高於法國高完整性承裝容器之標準。


n this research, we take dense pile of Fuller’s Densified Mixture Design Algorithm as our main component of basic design , another we had acceded to the concrete materials of different quality and quantity that the fiber of the right amount different model makes up. Regard high strength and high durability as the design object, At the same time make source, matching and course of mixing of various kinds of materials the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and observe its mixing newly, hard firm and durable sexual behavior in detail. Finally, select optimization matching and make the container of the same proportion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ization operation program for revise and discuss the course. In this research, the parameter is designed for water binder ratio (0.24,0.28,0.32), coating thickness(5,15,25μm) and fibre content(0~0.3%).Showing to the results tested under various kinds of parameter terms, the better the paste quality(w/b≦0.28), the less the coating thickness(≦25μm), higher steel fibber content(≧0.3%) In compression strength is higher than traditional concrete (ACI) about 39.7%, tensile strength is about 36.6%, also can accord with the demand of standardizing in durability. At last the quality( >69MPa、 >7 MPa、amount of shrinking<300μm) of high integrated container made in this research is all higher than the standard of France.

總 目 錄 總目錄 III 表目錄 IV 圖目錄 VI 第一章 前言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1-4 研究流程 3 1-5 預期成果與貢獻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2-1 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理及應用 6 2-1-1何謂放射性廢棄物 7 2-1-2低放射性廢棄物來源 7 2-1-3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理過程 8 2-1-4低放射性廢棄物貯存方式 9 2-2 國內外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理現況 10 2-2-1國內處理現況 10 2-2-2國外處理現況 11 2-3 混凝土配比設計 13 2-3-1 ACI配比設計 13 2-3-2黃氏富勒緻密混凝土配比設計法 18 2-4 纖維混凝土及應用 32 2-4-1纖維特性 33 2-4-2纖維分佈方向對混凝土的影響 35 2-4-3纖維混凝土破壞模式 35 2-4-4鋼纖維混凝土工程性質 36 2-4-5鋼纖維混凝土應用實績 37 第三章 高完整性承裝容器材料設計與試驗計畫 60 3-1 試驗計畫 60 3-2 試驗材料 60 3-2-1水泥 60 3-2-2爐石粉 61 3-2-3飛灰及矽灰 61 3-2-4粗細粒料 61 3-2-5強塑劑(SP) 61 3-2-6鋼纖維 62 3-2-7拌和水 62 3-3 試驗變數及項目 62 3-3-1試驗變數 62 3-3-2試驗項目 62 3-4 試驗方法及設備 63 3-4-1材料基本試驗 63 3-4-2混凝土新拌性質試驗 66 3-4-3混凝土硬固性質試驗 67 3-4-4混凝土耐久性質試驗 70 3-4-5微觀性質觀測 73 第四章 驗證結果分析 83 4-1 配比設計分析 83 4-1-1 ACI配比設計分析 83 4-1-2富勒緻密配比設計分析 83 4-2 纖維混凝土新拌性質分析 85 4-2-1工作性 85 4-2-2容積密度 89 4-2-3空氣含量 91 4-3 纖維混凝土硬固性質分析 93 4-3-1抗壓強度 93 4-3-2水泥強度效益 96 4-3-3抗彎強度 98 4-3-4劈裂強度 101 4-3-5超音波傳速率 103 4-3-6動彈性模數 106 4-3-7乾縮 108 4-4 纖維混凝土耐久性質分析 111 4-4-1表面電阻 111 4-4-2氯離子電滲 113 4-4-3混凝土吸水率 115 4-5 纖維混凝土微觀結構 117 4-5-1掃瞄式電子顯微鏡試驗(SEM) 117 4-6 纖維混凝土工程性質綜合分析 117 第五章 配比製作成效評估 208 5-1 概述 208 5-2 工程實務 208 5-2-1容器規格 208 5-2-2材料配比選擇 209 5-2-3拌和與製作技術 209 5-2-4高完整性承裝容器檢測試驗 209 5-3 容器品質驗証 210 5-3-1工作性 210 5-3-2抗壓強度 211 5-3-3表面電阻 211 5-3-4超音波波速 211 5-3-5動彈性模數 211 5-4 鋼纖維混凝土應用實例比較分析 212 5-5 原型墜落試驗 212 5-6 動態模擬分析 21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224 6-1 結論 224 6-2 建議 226 參考文獻 228 附件一 高完性承裝容器設計圖 附件二 高完整性承裝容器廠區配置圖 表 目 錄 表2-1低強度廢料處置場設計概念與保護措施 40 表2-2各國低放射性廢料處置場現況 40 表2-3粒料各篩號理想留篩百分率 43 表2-4纖維種類與性質 44 表2-5混凝土之基本性質 45 表2-6纖維種類及相關因素 45 表2-7鋼纖維混凝土與其他混凝土力學性質之比較 46 表3-1試驗用水泥、爐石、飛灰之化學成份及物理性質 74 表3-2卜作嵐材料粒徑分析與比重結果 75 表3-3粗、細骨材本性質 75 表3-4粗、細骨材篩分析結果 75 表3-5強塑劑基本性質 76 表3-6配比變數設計 76 表3-7(a)試驗項目 77 表3-7(b)試驗項目 77 表3-8混凝土電阻與鋼筋腐蝕性 78 表3-9依據通過電荷量評估氯離子穿透性 78 表4-1粒料堆積比例分析結果一覽表 121 表4-2纖維混凝土新拌性質 122 表4-3鋼纖維混凝土工作性一覽表 123 表4-4纖維混凝土硬固性質 124 表4-5纖維混凝土配比表 128 表5-1法國原子能委員會建議對HIC之材料測試規範 215 表5-2鋼纖維混凝土與法國混凝土桶製造規範比較 215 表5-3鋼纖維混凝土製高性能承裝容器配比表 215 表5-4鋼纖維混凝土製高性能承裝容器配比性質驗證結果一覽表 216 表5-5容器墜落前後超音波量測值 216 表5-6高完整性承裝容器模擬分析預估破壞行為 216 圖 目 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5 圖2-1 放射性腐蝕產物行為與廢棄物產生的關係 47 圖2-2 固體廢棄物處理流程圖 47 圖2-3(a)廢棄物固化灌漿 48 圖2-3(b)廢棄物固化灌漿 48 圖2-4(a)廢棄物固化桶運送至貯存庫 48 圖2-4(b)廢棄物固化桶運送至貯存庫 48 圖2-5(a)廢棄物貯存庫 48 圖2-5(b)廢棄物貯存庫 48 圖2-6國內近年減低核廢料柱狀圖 49 圖2-7低放射性廢料多重障壁示意圖 49 圖2-8各國放射廢棄物處置對於民眾最大輻射劑量影響 50 圖2-9日本地區核燃料循環示意圖 50 圖2-10 ACI混凝土配比設計流程圖 51 圖2-11 不同最大粒料粒徑及坍度條件下混凝土建議用水量及輸氣量 52 圖2-12 無試拌及混凝土配比資料可尋時之容許混凝土最大W/C及W/B 52 圖2-13 最大粒料粒徑及細粒料細度模數下粗粒料乾搗體積 53 圖2-14 黃氏富勒緻密緻密配比法施作流程圖 54 圖2-15(a) Fuller’s curve 55 圖2-15(b) Ratio per Partical Dimension for Fuller's curve 55 圖2-16(a) Passing Ratio vs Particle Dimension 55 圖2-16(b) Passing Ratio vs Particle Dimension 55 圖2-17 鋼纖維外形分類圖 56 圖2-18 鋼纖維截面形狀(a)圓形(b)矩形(c)月牙形(d)不規則形 56 圖2-19 鋼纖維生產方法(a)切斷型鋼纖維(b)剪切型鋼纖維(c)銑削法 (d)熔抽型鋼 56 圖2-20 纖維混凝土強度、體積含量與排列方式之關係 57 圖2-21(a)纖維混凝土強度與排列方式之關係 57 圖2-21(b)纖維混凝土強度與排列方式之關係 57 圖2-22 骨材粒徑與纖維排列方式之關係 58 圖2-23(a)纖維混凝土破壞模式 58 圖2-23(b)纖維混凝土圓柱試體破壞模式 59 圖2-24纖維混凝土應力-應變曲線發展模式 59 圖3-1試驗計畫流程圖 79 圖3-2扁平型式鋼纖維 80 圖3-3搖篩機 80 圖3-4混凝土水平雙軸拌和機 80 圖3-5坍度、坍流度試驗設備 80 圖3-6含氣量試驗 80 圖3-7 200T抗壓試驗機 81 圖3-8劈裂抗張試驗裝置 81 圖3-9 100T萬能試驗機、測微計及數據擷取設備 81 圖3-10超音波波速量測儀 81 圖3-11共振頻率測定儀 81 圖3-12長度比較測微器 82 圖3-13恆溫恆濕室 82 圖3-14表面電阻係數量測儀 82 圖3-15混凝土電滲試驗示意圖 82 圖3-16氯離子電滲量測儀 82 圖3-17 SEM儀器 82 圖4-1(a)Fuller,s curve理論、實際與CNS 1240規範粒徑分佈曲線 比較圖(h=0.35) 130 圖4-1(b)Fuller,s curve理論、實際與CNS 1240規範粒徑分佈曲線 比較圖(h=0.4) 130 圖4-1(c)Fuller,s curve理論、實際與CNS 1240規範粒徑分佈曲線 比較圖(h=0.45) 131 圖4-1(d)Fuller,s curve理論、實際與CNS 1240規範粒徑分佈曲線 比較圖(h=0.5) 131 圖4-1(e)Fuller,s curve理論、實際與CNS 1240規範粒徑分佈曲線 比較圖(h=0.55) 132 圖4-2(a)不同粒料配合比之堆積密度 132 圖4-2(b)不同粒料配合比之乾搗單位重 133 圖4-3(a)不同次方數(h)下之粒料堆積單位重 133 圖4-3(b)不同次方數(h)下之粒料堆積密度 134 圖4-4不同參數之粒料堆積比例重量比例關係圖 134 圖4-5次方數(h=0.45)時之試拌情形(有泌水、析離) 135 圖4-6次方數(h=0.5)時之試拌情形(無泌水、析離) 135 圖4-7(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變化之坍度比較圖 136 圖4-7(b)鋼纖維混凝土漿量變化之坍度比較圖 136 圖4-7(c)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含量變化之坍度比較圖 137 圖4-7(d)鋼纖維混凝土混合纖維含量變化之坍度比較圖 137 圖4-8(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變化之坍流度比較圖 138 圖4-8(b)鋼纖維混凝土漿量變化之坍流度比較圖 138 圖4-8(c)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含量變化之坍流度比較圖 139 圖4-8(d)鋼纖維混凝土混合纖維含量變化之坍流度比較圖 139 圖4-9(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變化之容積密度比較圖 140 圖4-9(b)鋼纖維混凝土漿量變化之容積密度比較圖 140 圖4-9(c)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含量變化之容積密度比較圖 141 圖4-9(d)鋼纖維混凝土混合纖維含量變化之容積密度比較圖 141 圖4-10(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變化之含氣量比較圖 142 圖4-10(b)鋼纖維混凝土漿量變化之含氣量比較圖 142 圖4-10(c)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含量變化之含氣量比較圖 143 圖4-10(d)鋼纖維混凝土混合纖維含量變化之含氣量比較圖 143 圖4-11強塑劑之減水作用機理 144 圖4-12骨材間空隙及接觸面潤漿之相關性 144 圖4-13(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變化之抗壓強度與齡期關係圖 145 圖4-13(b)鋼纖維混凝土漿量變化之抗壓強度與齡期關係圖 145 圖4-13(c)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含量變化之抗壓強度與齡期關係圖 146 圖4-13(d)鋼纖維混凝土混合纖維含量變化之抗壓強度與齡期關係圖 146 圖4-14(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變化之抗壓強度與齡期回歸關係圖 147 圖4-14(b)鋼纖維混凝土漿量變化之抗壓強度與齡期回歸關係圖 147 圖4-14(c)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含量變化之抗壓強度與齡期回歸關係圖 148 圖4-14(d)鋼纖維混凝土混合纖維含量變化之抗壓強度與齡期回歸關係圖 148 圖4-15(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與漿量變化之抗壓強度與齡期關係圖 149 圖4-15(b)鋼纖維混凝土纖維含量變化之抗壓強度與齡期關係圖 149 圖4-16(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與漿量變化之抗壓強度與齡期回歸關係圖 150 圖4-16(b)鋼纖維混凝土纖維含量變化之抗壓強度與齡期回歸關係圖 150 圖4-17(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變化之水泥強度效益與齡期關係圖 151 圖4-17(b)鋼纖維混凝土漿量變化之水泥強度效益與齡期關係圖 151 圖4-17(c)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含量變化之水泥強度效益與齡期關係圖 152 圖4-17(d)鋼纖維混凝土混合纖維含量變化之水泥強度效益與齡期關係圖 152 圖4-18(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變化之水泥強度效益與齡期回歸關係圖 153 圖4-18(b)鋼纖維混凝土漿量變化之水泥強度效益與齡期回歸關係圖 153 圖4-18(c)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含量變化之水泥強度效益與齡期回歸 關係圖 154 圖4-18(d)鋼纖維混凝土混合纖維含量變化之水泥強度效益與齡期回歸 關係圖 154 圖4-19(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與漿量變化之水泥強度效益與齡期關係圖 155 圖4-19(b)鋼纖維混凝土纖維含量變化之水泥強度效益與齡期關係圖 155 圖4-20(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與漿量變化之水泥強度效益與齡期回歸 關係圖 156 圖4-20(b)鋼纖維混凝土纖維含量變化之水泥強度效益與齡期回歸關係圖 156 圖4-21(a)不同鋼纖維混凝土配比抗彎破壞情形示意圖 157 圖4-21(b)不同鋼纖維混凝土配比抗彎破壞情形示意圖 158 圖4-22(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變化之抗彎強度與齡期關係圖 159 圖4-22(b)鋼纖維混凝土漿量變化之抗彎強度與齡期關係圖 159 圖4-22(c)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含量變化之抗彎強度與齡期關係圖 160 圖4-22(d)鋼纖維混凝土混合纖維含量變化之抗彎強度與齡期關係圖 160 圖4-23(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變化之抗彎載重與撓度關係圖(7天) 161 圖4-23(b)鋼纖維混凝土漿量變化之抗彎載重與撓度關係圖(7天) 161 圖4-23(c)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含量變化之抗彎載重與撓度關係圖(7天) 162 圖4-23(d)鋼纖維混凝土混合纖維含量變化之抗彎載重與撓度 關係圖(7天) 162 圖4-24(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變化之抗彎載重與撓度關係圖(28天) 163 圖4-24(b)鋼纖維混凝土漿量變化之抗彎載重與撓度關係圖(28天) 163 圖4-24(c)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含量變化之抗彎載重與撓度關係圖(28天) 164 圖4-24(d)鋼纖維混凝土混合纖維含量變化之抗彎載重與撓度 關係圖(28天) 164 圖4-25(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與漿量變化與抗彎強度回歸關係圖 165 圖4-25(b)鋼纖維混凝土纖維含量變化與抗彎強度回歸關係圖 165 圖4-26(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變化之劈裂強度與齡期關係圖 166 圖4-26(b)鋼纖維混凝土漿量變化之劈裂強度與齡期關係圖 166 圖4-26(c)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含量變化之劈裂強度與齡期關係圖 167 圖4-26(d)鋼纖維混凝土混合纖維含量變化之劈裂強度與齡期關係圖 167 圖4-27(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變化之劈裂強度與齡期回歸關係圖 168 圖4-27(b)鋼纖維混凝土漿量變化之劈裂強度與齡期回歸關係圖 168 圖4-27(c)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含量變化之劈裂強度與齡期回歸關係圖 169 圖4-27(d)鋼纖維混凝土混合纖維含量變化之劈裂強度與齡期回歸 關係圖 169 圖4-28(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與漿量變化與劈裂強度關係圖 170 圖4-28(b)鋼纖維混凝土纖維含量變化與劈裂強度關係圖 170 圖4-28(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與漿量變化與劈裂強度回歸關係圖 171 圖4-28(b)鋼纖維混凝土纖維含量變化與劈裂強度回歸關係圖 171 圖4-30(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變化之超音波波速與齡期關係圖 172 圖4-30(b)鋼纖維混凝土漿量變化之超音波波速與齡期關係圖 172 圖4-30(c)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含量變化之超音波波速與齡期關係圖 173 圖4-30(d)鋼纖維混凝土混合纖維含量變化之超音波波速與齡期關係圖 173 圖4-31(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變化之超音波波速與齡期回歸關係圖 174 圖4-31(b)鋼纖維混凝土漿量變化之超音波波速與齡期回歸關係圖 174 圖4-31(c)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含量變化之超音波波速與齡期回歸關係圖 175 圖4-31(d)鋼纖維混凝土混合纖維含量變化之超音波波速與齡期回歸 關係圖 175 圖4-32(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與漿量變化與超音波波速關係圖 176 圖4-32(b)鋼纖維混凝土纖維含量變化與超音波波速關係圖 176 圖4-33(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與漿量變化與超音波波速回歸關係圖 177 圖4-33(b)鋼纖維混凝土纖維含量變化與超音波波速回歸關係圖 177 圖4-34(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變化之動彈性模數與齡期關係圖 178 圖4-34(b)鋼纖維混凝土漿量變化之動彈性模數與齡期關係圖 178 圖4-34(c)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含量變化之動彈性模數與齡期關係圖 179 圖4-34(d)鋼纖維混凝土混合纖維含量變化之動彈性模數與齡期關係圖 179 圖4-35(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變化之動彈性模數與齡期回歸關係圖 180 圖4-35(b)鋼纖維混凝土漿量變化之動彈性模數與齡期回歸關係圖 180 圖4-35(c)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含量變化之動彈性模數與齡期回歸 關係圖 181 圖4-35(d)鋼纖維混凝土混合纖維含量變化之動彈性模數與齡期回歸 關係圖 181 圖4-36(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與漿量變化與動彈性模數關係圖 182 圖4-36(b)鋼纖維混凝土纖維含量變化與動彈性模數關係圖 182 圖4-37(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與漿量變化與動彈性模數回歸關係圖 183 圖4-37(b)鋼纖維混凝土纖維含量變化與動彈性模數回歸關係圖 183 圖4-38(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變化之乾縮與齡期關係圖 184 圖4-38(b)鋼纖維混凝土漿量變化之乾縮與齡期關係圖 184 圖4-38(c)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含量變化之乾縮與齡期關係圖 185 圖4-38(d)鋼纖維混凝土混合纖維含量變化之乾縮與齡期關係圖 185 圖4-39(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變化之乾縮與齡期回歸關係圖 186 圖4-39(b)鋼纖維混凝土漿量變化之乾縮與齡期回歸關係圖 186 圖4-39(c)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含量變化之乾縮與齡期回歸關係圖 187 圖4-39(d)鋼纖維混凝土混合纖維含量變化之乾縮與齡期回歸關係圖 187 圖4-40(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與漿量變化與乾縮關係圖 188 圖4-40(b)鋼纖維混凝土纖維含量變化與動乾縮關係圖 188 圖4-41(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與漿量變化與乾縮回歸關係圖 189 圖4-41(b)鋼纖維混凝土纖維含量變化與乾縮回歸關係圖 189 圖4-42(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變化之電阻與齡期關係圖 190 圖4-42(b)鋼纖維混凝土漿量變化之電阻與齡期關係圖 190 圖4-42(c)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含量變化之電阻與齡期關係圖 191 圖4-42(d)鋼纖維混凝土混合纖維含量變化之電阻與齡期關係圖 191 圖4-43(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變化之電阻與齡期回歸關係圖 192 圖4-43(b)鋼纖維混凝土漿量變化之電阻與齡期回歸關係圖 192 圖4-43(c)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含量變化之電阻與齡期回歸關係圖 193 圖4-43(d)鋼纖維混凝土混合纖維含量變化之電阻與齡期回歸關係圖 193 圖4-44(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與漿量變化與電阻關係圖 194 圖4-44(b)鋼纖維混凝土纖維含量變化與動電阻關係圖 194 圖4-45(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與漿量變化與電阻回歸關係圖 195 圖4-45(b)鋼纖維混凝土纖維含量變化與電阻回歸關係圖 195 圖4-46(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變化之電滲與齡期關係圖 196 圖4-46(b)鋼纖維混凝土漿量變化之電滲與齡期關係圖 196 圖4-47(c)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含量變化之電滲與齡期關係圖 197 圖4-47(d)鋼纖維混凝土混合纖維含量變化之電滲與齡期關係圖 197 圖4-46(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變化之混凝土吸水率與齡期關係圖 198 圖4-46(b)鋼纖維混凝土漿量變化之混凝土吸水率與齡期關係圖 198 圖4-47(c)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含量變化之混凝土吸水率與齡期關係圖 199 圖4-47(d)鋼纖維混凝土混合纖維含量變化之混凝土吸水率與齡期 關係圖 199 圖4-48 SEM顯微照片 200 圖4-49鋼纖維混凝土抗壓強度與單位重回歸關係圖 201 圖4-50(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變化之抗壓強度與超音波、單位重回歸 關係圖 201 圖4-50(b)鋼纖維混凝土漿量變化之抗壓強度與超音波、單位重回歸 關係圖 202 圖4-50(c)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含量變化之抗壓強度與超音波、單位重 回歸關係圖 202 圖4-50(d)鋼纖維混凝土混合纖維含量變化之抗壓強度與超音波、單位重 回歸關係圖 203 圖4-51(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變化之抗壓強度與超音波、吸水率回歸 關係圖 203 圖4-51(b)鋼纖維混凝土漿量變化之抗壓強度與超音波、吸水率回歸 關係圖 204 圖4-51(c)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含量變化之抗壓強度與超音波、吸水率 回歸關係圖 204 圖4-51(d)鋼纖維混凝土混合纖維含量變化之抗壓強度與超音波、吸水率 回歸關係圖 205 圖4-52(a)鋼纖維混凝土漿質變化之抗壓強度與超音波、動彈性模數回歸 關係圖 205 圖4-52(b)鋼纖維混凝土漿量變化之抗壓強度與超音波、動彈性模數回歸 關係圖 203 圖4-52(c)鋼纖維混凝土鋼纖維含量變化之抗壓強度與超音波、動彈性模 數回歸關係圖 206 圖4-52(d)鋼纖維混凝土混合纖維含量變化之抗壓強度與超音波、動彈性 模數回歸關係圖 207 圖4-53鋼纖維混凝土表面電阻與氯離子電滲回歸關係圖 207 圖5-1高性能承裝容器模具外模 217 圖5-2高性能承裝容器模具內模 217 圖5-3雙槽式拌和機 218 圖5-4高性能鋼纖維混凝土承裝容器製作流程與結果 219 圖5-5高性能鋼纖維混凝土承裝容器製作成品 220 圖5-6工廠試拌鋼纖維混凝土之坍度、坍流度 220 圖5-7高性能承裝容器品質控制與驗證—抗壓強度 220 圖5-8高性能承裝容器品質控制與驗證—電阻 220 圖5-9高性能承裝容器品質控制與驗證—超音波 220 圖5-10高性能承裝容器品質控制與驗證—動彈性模數 220 圖5-11軌枕與高性能承裝容器品質控制與驗證抗壓強度之比較圖 221 圖5-12軌枕與高性能承裝容器品質控制與驗證電阻之比較圖 221 圖5-13軌枕與高性能承裝容器品質控制與驗證超音波之比較圖 221 圖5-14軌枕與高性能承裝容器品質控制與驗證動彈性模數之比較圖 221 圖5-15高完整性承裝容器原型墜落試驗 222 圖5-16容器著力點剝落現象 223 圖5-17容器墜落後內部盛水24小時 223 圖5-18 90°方向模擬分析示意圖(7cm) 223 圖5-19 45°方向模擬分析示意圖(7cm) 223

1. James, T.D.,”Crack Controlled Maximum Durability for Low Level Radioactive Waste Disposal”,ACI Concrete International,Vol.15,No.12(1993).
2. Aticin,P.C.and Adam,N.,”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Demystified”,ACI Concrete International Vol.15,No.1(1993).
3. Robert,D.A.and Harold,L.B.,”Concrete Design for Sealing A Nuclear Waste Repository”,ACI Concrete International Vol.9,No.8(1987).
4. Hwang,C.L.,J.J.Liu,L.S.Lee,F.Y.Lin,”Densified Mixture Design Algorim:Then and Ecorly Properties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Journal of Chinese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Vol.18,No.2,PP.207-219,(1996).
5. 高性能混凝土研討會論文集,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及結構工程學會,台北(1993)。
6. 黃兆龍, 混凝土性質與行為,詹氏書局,臺北(2002)。
7. 核能資訊透明化資訊系統,網頁資料http://wapp4.taipower.com.tw/nsis/WasteTreat-3.asp
8. 新核家園美麗新世界,網頁資料(http://www.newnuclearhome.com/pages/environment/nuclearWast.htm)
9. 原子能委員會(1996), 低放射性廢料陸地最終處置管制。
10. 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 (2003), World Nuclear Power Reactors 2002-03 and Uranium Requirements, 網頁資料(http://www.world-nuclear.org/info/reactors.htm)。
11. UI, Worldwide Advances in Radioactive Waste Management, January 1998 to June 1999, http://www.uilondon.org/waste/report99/waste_5e.pdf, 1999
12. NEA, Low-Level Radioactive Waste Repositories:An Analysis of Costs, OECD/NEA, 1999
13. IAEA. (1993), The Radioactive Waste Management Glossary, Vienna: IAEA.
14. 2002,「ROKKASHO THE FOCUS OF WORLD」及六個所村勢要覽,期刊台電核後端營運處。
15. U. 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01), Annual energy review- Electricity, 網頁資料(http://www.eia.doe.gov/emeu/aer/elect.html)
16. 隧道工程材料,中鐵川博岩土科技公司圖書。
17. 黃兆龍,「低放射性硫酸鈉固化廢料高性能容器研發」,行政原子能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發表會(1995)。
18. 黃兆龍,「高性能混凝土阻抗及電滲行為研究」,行政原子能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發表會(1997)。
19. 黃兆龍,「低放射性硫酸鈉固化廢料高性能容器研發」,行政原子能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發表會(1998)。
20. 黃兆龍,「高性能混凝土覆工版開發研究案」,期末報告,台灣科技大學,(2003)。
21. 葉淑通,「以理想級配曲線估算粒料緻密混合比及飛灰水泥漿包裹厚度評估混凝土性質之探討」,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臺北(2005)。
22. 張建智,「以粒料表面積及裹漿厚度模式設計高性能混凝土並探討其工程性質」,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臺北(2005)。
23. 陳俊村,「黃氏富勒緻密配比計法於鋼纖維混凝土枕材料設計應用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台北(2006)。
24. 聚丙烯纖维混凝土的耐磨损及抗衝擊性能研究 Resistances of impact and abrasion for polypropylene fiber concrete [混凝土 Concrete] 刘卫东 , 王依民 , LIU Wei-dong , Wang Yi-min。
25. 李嘉銘(黃兆龍指導),「添加PP纖維對優生混凝土體積穩定性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台北(2000)。
26. 楊偉奇(黃兆龍指導),「優生混凝土耐久性質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台北(1999)。
27. 黃兆龍,洪盟峰,湛淵源(2002),「ACI混凝土規範與緻密配比在防蝕耐久性設計之差異評估」,防蝕工程,第十六卷,第四期,第281~296頁。
28. Li, L.S., and C.L. Hwang(2002), “A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SCC in Taiwan,” The Proceedings of First North American Conference On the Design And Use of Consolidating Concrete, ACBM, pp.275-280.
29. Hwang , C.L., C.T. Tsai, L.S. Li, and Y.Y. Chen(2004), “Durability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Eighth High-Volume Fly Ash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s in Taiwan,” The Supplementary Volume Of CANMET/AC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ly Ash, Silica Fume, Slag and natural Pozzolans in Concrete, pp. 572-586, Las Vegas.
30. Guide to Durable Concrete ACI Committee 201, ACI materials Journal, 88(5), 1991.
31. 李金輝,「黃氏富勒緻密配比設計法應用於活性粉混凝土性質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台北(2006)。
32. 宋佩瑄,“纖維混凝土概論及加強原理”,特殊纖維在混凝土補強應用研討會,工業技術研究院化學工業研究所,1988。
33. 宋佩瑄,“混凝土工程中如何選用適當的纖維材料”,纖維混凝土在工程上的應用與發展研討會,台灣營建研究院,1998。Bakker , R.F.M. in Proceedings , 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34. 柴希文,“聚丙烯纖維混凝土的工程性質”,纖維混凝土在工程上的應用與發展研討會,台灣營建研究院,1998。
35. 蔡文豐,「新拌混凝土澆置現場品管技術之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台北(2002)。
36. 裹砂石法配製C80∼C90高性能混凝土試驗,王一光 馬克 張然 何軍 餘以海。
37. 羅心妤,「強塑劑質與量對混凝土性質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台北(2002)。
38. 高呈毅,「鋼纖維噴凝土在台灣隧道工程上應用」,財團法人中興工程顧問社,pp.18-26.(1997)
39. by Ziad Bayasi and Kevin Downey,” Steel Fiber Reinforced Piles at Horse Mesa Dam”, Concrete International,june,pp.32-36 (1995)。
40. 賴森榮,「纖維混凝土之發展與應用」,財團法人台灣營建研究中心,台北(1983)。
41. Robert J. Ward and Victor C. Li, “Dependent of Flexural Behavior of Fiber Reinforced Mortar on Material Fracture Resistance and Beam Size”, ACI Materials Journal, November-December, pp.627-637 (1990)。
42. Vellore S. Gopalaratnam, Surendra P. Shah, Gordon B. Batson, Marvin E.Criswell, Ramakrishnan, and Methi Wecharatana, “Fracture Toughness of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ACI Materials Journal, July-August,pp.339-353 (1991)
43. 鄭富書,林銘郎,“鋼纖維混凝土應用於燧道工程之發展、現況與展望”,纖維混凝土在工程上的應用與發展研討會,台灣營建研究院,1998。
44. 詹穎雯,陳明谷,李修齊,“鋼纖維混凝土之水中磨耗性質”,纖維混凝土發展與應用研討會,台灣營建研究院,1997。
45. 宋佩瑄,“混凝土工程中如何選用適當的纖維材料”,纖維混凝土在工程上的應用與發展研討會,台灣營建研究院,1998。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