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范健栩
Kin-Hui Fan
論文名稱: 具未來科幻意象應用於水族箱造景創作
Futuristic Ideas For Aquascapes
指導教授: 陳建雄
Chien-Hsiung Chen
鄭金典
Jin-Dean Cheng
口試委員: 鄭金典
Jin-Dean Cheng
林銘煌
Ming-Huang L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設計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4
中文關鍵詞: 科幻電影科幻意象產品設計
外文關鍵詞: Sci-fi movies, Sci-fi images, Product Design
相關次數: 點閱:178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科幻電影是電影類型的票房成績中最為亮眼。科幻電影不只是一種純粹提供娛樂或反映當代潮流的產物,它更像是一種探討未來理想社會文化、未來科技發展趨勢的指標和願境。電影中各種對未來生活形態的奇想與概念,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描繪人們對未來世界的想像藍圖,滿足大眾對未知情境事物的期待和關切。研究過程首先探討科幻電影創作者和學者是如何在構思的過程中詮釋科幻意象,並藉由分析近年來科幻電影中的內容脈落中運用類似的操作手法而創作出具未來科幻意象的生物、環境的電影案例,歸納出以下兩類共八項的具未來科幻意象手法。
    一、科幻生物創作手法,包括仿生和活化、奇幻科幻化、虛構的演變或變異、生物行為虛構化、巨大化或縮小化 ; 二、科幻空間創作手法,包括超科技虛構化空間、天文地理文化象徵虛構化、烏托邦/反烏托邦。
    本論文以創作形式呈現研究成果,根據所整理出八項具體表現科幻意象轉換手法進行後續創作流程之參考。四組作品分別為:(一)生命始源,以探究科幻生物的未知奇特生物行為反推其神祕而不為人知的生長環境。(二)水中建築,以生物受到神祕外星幅射影響,生物的體色產生變異、體型也變得異常巨大,以城市建築的形態建構自己的巢穴。(三)水相地景,以有機單元化的模組方式擴展出水中綠洲的雛形,建構水中烏托邦的未來形態。(四)微光之森,以認知上外太空不利生物生存的環境發想出水中生物在嚴苛的環境下,借由外太空植物營造的生態環境下得以存活下來的科幻意象。
    關鍵字: 科幻電影、科幻意象、產品設計


    Science fiction is a movie genre that garners the best box office performance. Science fiction movies not only provide pure entertainment and reflect contemporary trends, they also indicate willingness to explore ideals and visions of future social culture and futur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rends. The fantasies and ideas of future lifestyles and problem solving methods in movies portray the blueprint of human imagination about the future world, and satisfy public expectations and concerns about the unknown. This research first explored how sci-fi film creators and scholars conceive and interpret sci-fi images, and how movies with futuristic sci-fi image of creatures and environments are created by analyzing similar content sci-fi movies made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delineated two sci-fi imagery categories, with a total of 8 creation techniques.

    In the sci-fi creature category, creation techniques included biomimetics and activation, science fantasy, fictional evolution or variation, as well as fictionalizing, magnifying or shrinking of biological behaviors.
    In the sci-fi space category, creation techniques included super-technical fictional space, fictionalizing cultural symbols of astronomy and geography, and Utopia/anti-Utopia.

    The study outcome is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creation, which were produced according to eight conversion techniques for creating sci-fi images. The four groups of works are: (1) Origin of Life, which explored the mysterious and unknown growth environment of unknown and strange science fiction creatures through their bizarre behaviors; (2)Underwater Building, where creatures whose color have changed and bodies have become extremely huge from mutation by mysterious alien radiation constructed urban nests for themselves; (3) Water Landscape, which used organic modules to develop archetypes of aquatic oasis and constructed future forms of aquatic Utopia; and (4) Shimmering Forest, where cognizant of unfavorable outer space environment for living creatures, aquatic organisms in the harsh environment survived through the sci-f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reated by outer space plants.
    Keywords: Sci-fi movies, Sci-fi images, Product Design

    論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II 表目錄 X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創作背景與動機 1 1.2創作目的 5 1.3創作架構與流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2.1科幻的定義 8 2.2何謂「硬科幻」、「軟科幻」? 科幻也有「硬」、「軟」之分。 10 2.3科幻電影與社會人文 16 2.4意象的定義 18 2.5造形意象 19 2.6科幻意象的感知過程 20 2.7情境脈落的解讀 22 2.8小結 31 第三章 設計案例探討 33 3.1科幻電影案例 33 3.1.1死亡星球 《星際傳奇3》(大衛·杜西, 2013) 33 3.1.2泥潭怪《 星際特工3 》(大衛·杜西, 2013) 35 3.1.3「七肢體」外星生物的飛船 《 降臨 》(丹尼·維勒納夫, 2007) 37 3.1.4「七肢體」外星生物 《 降臨 》(丹尼·維勒納夫, 2007) 39 3.1.5受病毒感染的人類 《 末日之戰 》 (馬克·福斯特, 2013) 41 3.1.6饕餮 《長城》(張藝謀, 2016) 43 3.1.7創之城 《創:光速戰記》 (約瑟夫 · 柯金斯基, 2010) 45 3.1.8虛擬世界的賽車「LIGHT CYCLE」《創:光速戰記》(約瑟夫 · 柯金斯基, 2010) 47 3.1.9虛構的量子力學《蟻人》(派頓·瑞德, 2015) 49 3.1.10異形之母的金字塔囚禁室 《 異形戰場 》(保羅·W·S·安德森, 2004) 51 3.1.11星之城太空站《 星際特工瓦雷諾 千星之城 》( 盧·貝松, 2017 ) 53 3.1.12轉化獸 《 星際特工瓦雷諾 千星之城 》( 盧·貝松, 2017 ) 54 3.1.13 QN34號星座的繆星星球《 星際特工瓦雷諾 千星之城 》( 盧·貝松, 2017 ) 55 3.1.14 骷髏島上的巨大生物 《金剛:骷髏島》(喬丹·沃格特-羅伯茲,2017) 56 3.1.15「X地區」內幅射影響下的生物 《滅絕》 (亞力克斯·嘉蘭,2018) 58 3.1.16 死星 《星際大戰六部曲:絕地大反攻》 (理察·馬昆德, 1997) 59 3.1.17 螞蟻士兵 《蟻人》 (派頓·瑞德,2015) 60 3.2設計案例整理 61 3.3操作手法歸納分析 67 (一) 科幻生物創作手法 68 仿生和活化 68 奇幻科幻化 68 虛構的演變或變異 69 生物行為虛構化 69 巨大化或縮小化 70 (二)科幻空間創作手法 71 超科技虛構化空間 71 天文地理文化象徵虛構化 72 烏托邦/反烏托邦 73 3.4小結 74 第四章 設計實作 75 4.1 作品一 生命始源(ORIGIN OF LIFE) 75 4.1.1 創作背景與動機 76 4.1.2.1真實的生物行為 藍龍紋蝦 77 4.1.2.1 真實的生物行為 紅木瓜狗頭魚 78 4.1.2.1科幻電影案例參考 79 4.1.2.2科幻電影案例參考 80 4.1.3.1造型形態發展草圖 81 4.1.3.2 3D繪製開放式造形定案 82 4.1.4 產品細節 83 4.1.5設計定案成果 86 4.2 作品二 水中建築(UNDERWATER BUILDING) 90 4.2.1 創作背景與動機 91 4.2.2.1真實的生物行為 小型蝦類生物 92 4.2.2.3 科幻電影案例參考 94 4.2.3.1 初期草圖繪製和草模製作 96 4.2.4 產品細節 100 4.2.5設計定案成果 101 4.3 作品三 水相地景(WATER LANDSCAPE) 105 4.3.1 創作背景與動機 105 4.3.2.1真實的生物行為 不同水族生物的水域關系 106 4.3.2.1真實的生物行為 小型蝦類生物 108 4.3.2.2科幻電影案例參考 109 4.3.2.3科幻電影案例參考 110 4.3.3初期懸浮缸中的概念草圖繪製 111 4.3.4水族單元化造景的實際使用情境 119 4.3.5設計定案成果 120 4.4 作品四 微光之森(SHIMMERING FOREST) 124 4.4.1 創作背景與動機 124 4.4.2.1第一階段概念模型發展和測試 缸內藻類的生長測試和觀察 126 4.4.2.2第二階段概念模型發展和測試 網子與浮沉的組件 128 4.4.2.3第三階段概念模型發展和測試 可塑性樹枝模型測試 129 4.4.2.4第四階段概念模型發展和測試 八爪魚形態的外星植物發想草模 130 4.4.3實體設計製作 131 4.4.4產品細節 132 4.4.5 設計定案成果 133 第五章 創作成果自我評述 137 5.1生命始源(ORIGIN OF LIFE) 137 5.2水中建築(UNDERWATER BUILDING) 138 5.3水相地景(WATER LANDSCAPE) 139 5.4微光之森(SHIMMERING FOREST) 13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41

    學術論文
    1. 許毓容(2005)《主題式意象轉化於文化商品造形之研究》,碩士論文,成功 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台南。

    2. 范曉惠(2003)《將意象轉化至造形構想方法之研究》,碩士論文,成功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台南。

    3. 戴秀柔(1998)《虛擬未來-科幻電影之敘事分析》,碩士論文,政治大學新聞 學系研究所,台北。

    4. 廖啟超(2002)《多媒體之情境設計探討-以「未來-行的憧憬」創作為例》, 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桃園。

    5. 陳嵩季(2005)《應用類型媒材激發創意的方法研究-以科幻電影為例》,碩士論文,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新竹。

    6. 楊字民(2007) 《道具演義-科幻電影與新產品設計的關係研究 》 ,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創新設計研究所,台北。

    7. 陳逸平(2005)《科幻電影的未來學意涵》,碩士論文,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未來學系研究所,苗栗。

    中文文獻
    1. 岩松信雄監修(2012)。《水族箱造景55招》漢欣文化事業。

    2. 邵廣昭、陳麗淑(2012)著。《魚類入門》。遠流出版社。

    3. 天野尚(2010)著。《在水立方的大自然》。台北: 展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4. 周應祺 (2012) 著。《應用魚類行為學 》。北京: 科學出版社。

    5. 柯清水(2016)著。《水族缸的管理》。高雄市: 翠湖水草栽培研究所。

    6. 劉又菘(2012)譯。松澤陽士著。《金魚要這樣養》。晨星出版社。

    7. 藍嘉楹(2009)譯。櫻井淳志著。《熱帶魚水草養殖與水族箱造景》。新北市: 楓書坊文化出版社。

    8. 李柏黎,廖蕙芬(2016)譯。Haruka Misawa著。《waterscape 水中風景》展覽專書。台北市: 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9. 葉李華(2005)著。「昨日的明日」與「今日的明日」。中國時報副刊。

    10. 葉李華(2004)。科幻究竟有什麼用?。《科幻研究學術論文集》。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11. 黃政淵(2018)譯。伊恩•菲利斯著。《電影視覺特效大師》。漫遊者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2. 許晉福(2009)譯。加來道雄著。《電影中不可能的物理學》。世茂出版社。

    13. 殷煒曄 (2011)。 《啟動虛擬的場景設計魔力遊戲夢幻場景再造》。台北市:博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4. 陳俊智(1997)。《以情境參與為基礎的設計程序之研究》。八十六年技術與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工業設計組。台北。

    15. 余德章、林文綺、王介丘(2001)著。《劇本導引Scenario-orientedDesign-資訊
    時代產品服務設計新法》,田園城市出版。

    英文文獻
    1. Lisa Fitzpatrick (2009).《The Art Of Avatar》.America:Abrams Books

    2. Dr.Culum Brown(2011).《Fish Cognition and Behaviour 》

    3. Gordon M. Burghardt,Vladimir Dinets,James B. Murphy.(2014).《Fish just want to have fun, according to a new study that finds even fish ‘play’》. Ethology.

    4. Gordon M. Burghardt, Vladimir Dinets, James B. Murphy. (2014) 《Highly Repetitive Object Play in a Cichlid Fish (Tropheus duboisi) 》. Ethology.

    5. Ami Ben David(2016). 《Context design: How to anticipate users’ needs before they’re needed》.

    6. Friedmann, Erika, and Sue Thomas(1985). "Health benefits of pets for families."Marriage & Family Review.

    7. Mark Kinver(2015).《 Aquariums 'deliver significant health benefits》BBC News. 30 July 2015. From the section Science & Environment.

    網路文獻

    1. 水族百科黑殼蝦繁殖https://kknews.cc/zh-tw/science/v3jq4.html
    2. 黑殼蝦的繁殖和飼養方法https://itw01.com/3GZFE58.html
    3. 張豪心,MOT明日誌-代謝主義專欄探討,2013
    4. 吳京,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泛科學網路專欄,2014
    5. 18款從科幻電影成真的科技產品
    6. http://reefkeeping.com/joomla/index.php/current-issue/article/84-tank-of-the-month
    7. Sight in Fish( http://www.earthlife.net/fish/sight.html)
    8. echappee-aquarium ,http://inhabitat.com/surreal-echappee-aquarium-lets-fish-escape-the-tank/,2014
    9. 《Local river》http://www.dezeen.com/2008/04/07/local-river-by-mathieu-lehanneur/,2008
    10. https://www.techbang.com/posts/9805-18-from-the-science-fiction-movie-true-technology-product-and-not-too-science-fiction-movie-was-scaring-us-rotten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