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高明正
Ming-Cheng Kao
論文名稱: 主管管理才能建構與組織人力資本發展-以G公司個案研究為例
Set up the management competency & organization human capital development~ The case study of G company.
指導教授: 鄭仁偉
Jen-Wei Cheng
口試委員: 李國光
Gwo-Guang Lee
劉念琪
Nien-Chi Li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企業管理系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4
中文關鍵詞:   管理才能  評鑑量表   人力資本
外文關鍵詞:    Assessment Scale,     Management Competency,  Human capital
相關次數: 點閱:194下載: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本研究範圍以個案研究為主,個案樣本是一家已經經營逾20年歷史的電子公司。在營運跨越20週年之後,該公司揭櫫了新的經營願景,其高層決策主管提出了提升企業人力資本、開啟企業第二次創業的宏願,因此進行了個案公司導入主管管理才能評鑑及管理才能培訓發展系統,並建構了個案公司人力資本衡量的評估模型。
透過個案公司實例分析;本研究整理提供(1).管理才能評鑑暨培訓發展系統、(2).根據職掌任務設計管理才能內涵,(3).人力資本評鑑量表以衡量如何發展管理才能。
研究結果也發現;主管管理才能評鑑暨培訓發展系統,不僅可提供評鑑主管管理才能表現的工具及結合人力資本發展目標外,也是協助企業建立主管培育、員工職涯發展、承續計劃、績效考核及才能敘薪等人資工程的基礎。
以上的研究成果,對於其他企業或產業欲導入主管管理才能評鑑與才能培訓發展系統,應該會是一個良好的參考案例。


This research focus on case study; the one who has already run the electronic business for more than 20 years. After over the 20th anniversary, the scene that this company has taken off new vision and her CEO is not only taking enterprise's human capital improvement but also starting a renewal business for the second time.
Through this case study; we submitted (a).Stepping of set up the management competency assessment & development system.(b).Creating of management competency is subject to the major position’s job. (c).Setting up of human capital assessment scale to measure how the management competency development should have.
Summarizing this case study we found that management competency assessment & development system is not only offer the skill of it and combine the goal of human capital development, but also impact to training, career developing, breeding, performance and payroll etc.
We trust and believe after this case study it could present a good example for those who would like to involve into management competency of assessment scale and human training developing.

論文中文摘要 論文英文摘要 誌謝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 第二節第二節 觀念性架構與研究 第三節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論文架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人力資本的意義與內涵 第二節 管理才能的意義與內涵 第三節 高階主管管理才能 第四節 管理才能與人力資本的關係 第三章 個案公司介紹 第一節 個案公司背景 第二節 經營團隊 第三節 願景、經營理念與未來發展 第四節 核心競爭優勢 第五節 高階主管發展系統 第四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第五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導入流程說 第二節 管理才能項目之選定 第四節管理才能評鑑與發展之運用 第五節第四節 管理才能評鑑與發展實 第六章 研究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第二節預期成果 第三節第三節 研究限制 第四節 後續研究的建議 文獻參考 一、中文部分 二、英文部分 附件一 個案公司訪談記錄 附件二 個案公司管理才能項目調查表 附件三 管理才能評鑑暨發展作業實施辦法 附件四 個案公司人力資本衡量問卷 圖目錄 圖 1-1 觀念性架構 圖 1-2 研究流程圖 圖 2-1 核心與表面才能 圖 2-2 不同管理階層所需的管理能力 圖 2-3 管理才能與階層之關係 圖 2-4 傳統觀念下的企業競爭力演進 圖 2-5 智慧資本下的企業競爭力演進 圖 2-6 企業才能與人力資本表現之三維關係圖 圖 2-7 主管管理才能發展與人力資本強度關係 圖 4-1 管理才能量表建立與應用研究的執行步驟 圖 5-1 個案公司專案導入流程 圖 5-2 管理才能模型 圖 5-3 主管管理才能架構圖 表目錄 表 2-1  人力資本定義彙整表 表 2-2  人力資本衡量概念整理 表 2-3  人力資本衡量替指標歸納整理表 表 2-4 管理才能觀點的人力資本衡量概念 表 2-5  各階層管理者所需具備的才能 表 2-6  管理學派學者認為管理者應具備的管理才能 表 2-7  各階層員工的管理才能需求內容 表 2-8  團隊才能的分類表 表 2-9  團隊領導才能構面及定義 表 2-10 才能發展構面與企業才能構面對應關係 表 3-1  個案公司職等職位發展路徑表 表 5-1  個案公司才能評鑑暨發展系統導入流程摘要 表 5-2  個案公司受訪者提及之才能摘要表 表 5-3  個案公司才能群組定義 表 5-4  管理才能項目調查的五個觀念構面 表 5-5 個案公司管理才能項目調查統計 表 5-6  個案公司高階主管管理才能項目選定說明 表 5-7  階層別管理才能發展訓練分類表 表 5-8  才能子項目發展課程 表 5-9  個案公司人力資本衡量內容與目標 表 5-10 人力資本衡量架構 表 5-11 個案公司高階主管管理才能評鑑彙總表 表 5-12 高階主管管理才能培訓發展課程計劃 表 5-13 個案公司 第一次人力資本衡量總表 表 5-14 個案公司專案導入前後之主管發展系統比較

一、中文部分

三十種關鍵學習新浪潮(民91)。就業情報雜誌,319,p.70-161。
王遐昌.吳正興與常昭鳴等人合著PHR人資基礎工程(台灣 民94年)
江豐富(民81)。「生命循環勞所得、人力資本生產與投資成本、及教育補貼之估計--台灣勞動市場理論與實証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吳秉恩((民74)。「管理才能發展文獻研討」,台北: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p.8-11。
吳秉恩((民74)。﹝科技人員管理才能發展」,工業技術,第 132 期,p.59-68。
吳思華、黃宛華與賴鈺晶(1999)。智慧資本衡量因素之研究–以我國軟體業為例。
中華民國科技管理研討會論文集光碟。
呂華棣(民90)。員工個人屬性與工作特性之滿意度及中階主管配適管理才能之關聯性研究-以台電公司總管理處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李秀雲與何嫈嫈(民88)。人力資本與內升成長–亞洲四小龍和日本的時間序列分析。經濟論文叢刊,27(3),p.311-335。
李麗雪(民88)。中階幹部管理訓練內涵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恆宇(民79)。我國企業內管理人才能力發展之實證分析與探討。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林惠霞(民85)。台北市政府主管人員管理才能發展需求評估之研究:美國聯 邦管理才能架構應用於我國之分析」,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發究所碩士論文。
林慎培(民90)。「管理才能、產業環境、企業特性與部門績效關係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長(民80)。臺灣地區性別工資差異問題之研究 –生命周期人力資本理論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2,p.71-108。
涂淑惠(民91)。管理才能、薪酬與組織績效關聯性之探討-人力資本理論之應用。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民雄。

張文菁(民79)。企業特性、人力資本、產業環境與組織績效之相關性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裕隆(民87)。「我國管理才能評鑑工具發展及信效度分析研究」國科會專題報告
莊希豐(民88) 。國內外人力資本與經濟成長–臺灣實證分析。淡江人文社會學刊,p.65-89。
莊朝正(民87)。管理才能評鑑量表之建立-以某高科技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
許振明與陳建良(民88) 。人力資本與動態工資結構–臺灣勞動市場的研究。暨大學報,3(2),p.129-181。
陳玉玲(民87)。組織內人力資本的蓄積–智慧資本管理之觀點。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陳明璋(民88)。做個有魅力的主管-中國式的管理藝術。台北:遠流。
陳煌儒(民85) 。人力資本累積,相互持股,與誘因契約:Pareto 解法。黎明學報,10(2),p.71-81。
黃仁德與趙振瑛(民86)。人力資本對台灣經濟成長貢獻的評估。勞資關係論叢,6,p.119-140。
黃丞亨(民92)。企業運用COP發展人力資本之研究-以資訊電子產業4家公司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
曾婉芬(民92)。研發主管管理才能與部門績效及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怡君(民88)。製藥業中高階管理者「管理才能」評鑑量表之建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
鄧國宏(民79)。主管管理才能評鑑量表之建立與信、效度分析-以某商銀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P.31-841.
羅正忠(民81)。人力資本與教育投資之策略。臺灣經濟金融月刊,28(12),p.54-65。

二、英文部分

Adam Smith, (1776),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Backer,G.S.,K.M.Murphy,and R.Tamura(1993),Human Capital,Fertility,and Economic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 p12-37.
Bontis, N., (1999),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by diagnos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framing and advancing the state of the fiel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18, 5/6/7/8, p.433-462.
Brooking, A. (1999), Corporate Memory– strategies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London: 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
Brooking, A. (1996), Intellectual capital, London: 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
Davenport, T.O. (1999), Human capital: What is it and why people invest it.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Dess , G.G., & Picken, J.C. (1999), Beyond Productivity:How Leading Companies Achieve Superior Performance by Leveraging Their Human Capital,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Dzinkowski, Ramona (2000), “The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An introduction”, Management Accounting, 78(2), p.32-36.
Edvisson, L. & Malone, M, S., (1997), Intellectual capital:realizing your company’s true value by finding it’s hidden roots林大容譯(民88),智慧資本 – 如何衡量資訊時代無形資產的價值。台北市:麥田出版。
Fiedler, F.E. (1967), “A Theory of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Mcgrow-Hill Book Co., New York.
Galbraith, J.K,(1969),The New Industrial State, Harmondsworth:Penguin
Gay, P., Salaman, G., Rees, B., (1996), “The conduct of Management and the Management of Conduct: Contemporay managerial discourse and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Competent manager”,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Vol.33, No.3, p.263-282.

Gross, S.E., (1995),”Compensation for Teams”, New York: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Grossman, R.J. (2000), “Measuring up: Appropriate metrics help HR prove its worth”, HR Magazine , 45(1), p.28-35.
Guglieliemino, P.J. (1979), “Development the top-level executive for the 1980’s & beyond”, Training & Development, 33 (4), p.12-14.
House, R.J., (1971), “A Path-Goal Theory of Leadership”,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16, p.321-338.
Katz, R. L. (1955), “Skills of an Effective Administrato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33. p.33-42.
Knight, D.J. (1999), “Performance measures for increas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Strategy & Leadership, 27(I2),p22-27.
Lepak, D. & Snell, S. (1999), “The human resource architecture: Toward a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allocation and develop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4(1), p.31-48.
Lynn, Bernadette E. (2000), “Intellectual capital: Unearthing hidden value by managing intellectual assets”, Ivey Business Journal, 64(3), p.48-52.
Masoulas, V., (1998), “Organizational requirements definition for intellectual capital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m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16,1/2/3, p,126-143
McClelland, D. C. (1973),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American Psychologist, 28(1), p1-14.
Peter F. Drucker (1969), The Age of Discontinuity
Quin, R. E., Faerman .R., Thompson, M. P. and McGrath, M. R. (1990) , Becoming a Master Manager-A competency Framework,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p.14.
Quinn, J. B., Anderson, P. & Finkelstein, S. (1996),”Managing professional intellect: Making the most of the bes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4(2), p.71-80.
Roos, J., Roos, G., Edvinsson, L., & Dragonetti, N.C. (1998), Intellectual capital – Navigating in the new business landscape,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Washington Square.
Sandwith, Paul (1993), “A Hierarchy of Management Training Requirement: The Competency Domain Model”,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Vol.22, No.1, p.43-62.
Pencer, L. M., & Spencer, S. M. (1993), 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 NY: John Wiley.
Stewart,T.A.(1997), Intellectual capital :The new wealth of organizations, New York: Bantam Doubleday Dell Publishing Group, Inc.
Stogdill, R. M.(1948), “Personne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eadership”,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Vol.25,p.35-71.
Van Buren, Mark E.(1999), “A yard stick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53, p71-74.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11/06/27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