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亭宜
Ting-yi Li
論文名稱: 企業經營策略對財務績效影響之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f Business Strategy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指導教授: 劉代洋
Day-yang Liu
口試委員: 林鑒廷
Chien-ting Lin
曾盛恕
Seng-su Ts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財務金融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Finance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1
中文關鍵詞: 個案研究經營策略策略聯盟電源供應器產業
外文關鍵詞: case study, business strategy, strategic alliance, power supplied industry
相關次數: 點閱:333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為深入探討個案公司之經營策略,以及該公司與中國普天策略聯盟之後,如何影響股價變動?以供往後與中國結盟之台商企業作為借鏡。本研究使用個案研究法,在2010-2011年期間以電源供應器產業之個案公司為例,透過深入剖析個案公司於研究其間所施行之經營決策,例如個案公司在中國大陸之設廠、與中國普天之結盟與利潤分享,本研究逐步分析上述經營決策對股價變動之影響,並深入瞭解該經營決策反映在財務面上的利弊得失。
    本研究在兩岸簽訂ECFA背景下所歸納之經營策略如下:
    一、代工策略:個案公司與普天策略聯盟初期,先循著普天提供訂單及通路、個案公司從事生產製作的模式,雙方維持良好合作關係,分享中國廣大內需市場的利益。
    二、合作制定規格策略:制定規格策略為個案公司與中國普天合作之最終階段,聯盟夥伴聯手制定產業規格並取得中國市場。
    三、品牌合作策略:接下來個案公司與中國普天推出策略聯盟之新品牌,可避免重複在產能擴張及修護備料之投資,有效降低營運成本,增強策略聯盟競爭優勢。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investigating the business strategy of case company, and realizing after case company cooperate with Potevio, how the stock price influent. And hope other Taiwan company may take it for example. I use case study to do this research and take a power supplied company as case company. Among the case study period, I analyze deeply on the business strategy made by the management, including the set up of factory in China, and the benefit share with Potevio, which lead to their stock price change. Step by step, this case analyze whether these business strategy have the pros and cons on financial number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
    1.OEM Strategy: After the purchase stage, case company can be Potevio’s OEM partner.
    2.Brand Strategy: To avoid investing in capacity expansion and maintenance, reduce operating cost and strengthen competitive advantage.
    3.Setting specific standard Strategy: Finally, case company and Potevio can be the standard maker.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目 錄 III 圖目錄 IV 表目錄 V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內容及流程 4 第四節 研究限制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經營策略 6 第二節 策略聯盟 11 第三節 策略聯盟與經營績效關聯性之相關文獻 16 第四節 品牌聯盟與經營績效關聯性之相關文獻 19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1 第一節 研究設計 21 第二節 個案訪談 22 第肆章 產業結構分析 24 第一節 產業分析-電源供應器產業分析 24 第二節 電源供應器產業五力分析 38 第三節 個案公司介紹 41 第伍章 個案經營策略研究 51 第一節 個案公司經營策略的背景 51 第二節 經營決策執行過程 53 第三節 個案公司經營策略的執行效益 62 第四節 個案公司所面臨的挑戰與因應對策 68 第五節 未來規劃 70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72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75 參考文獻 77

    一、中文部分
    1.王文英、李佳玲(2008),策略、智慧資本觀點下之價值鏈活動與財務績效關連性:台灣資訊電子業之實證研究,會計評論第47期,第89-121頁。
    2.司徒達賢(1995),策略管理,台北:遠流出版社。
    3.江明修、許世雨、劉祥孚(1998),我國環保類非營利組織策略聯盟之初探-以生態保育聯盟為例,中國行政.民國八十七年二月,頁11-35。
    4.竹田志郎(1992),國際策略聯盟,日本:童文館。
    5.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臉譜出版社
    6.吳美慧(2011),深入中國普天,解密150億訂單流向,今週刊第740期,第110-112頁。
    7.吳美慧、林宸誼(2011),中國超級大買家只能做不能說的盤算,今週刊第740期,第114-115頁。
    8.吳壽山(2000),亞太地區航空業策略聯盟之特性與財務績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
    9.李文瑞、曹為忠、林志豪(2000),策略聯盟類型與績效影響因素之研究,中山管理評論8:2,第273-302頁。
    10.李文瑞、曹為忠、陳弘林(2000),我國積體電路廠商策略聯盟與績效關係之研究,企業管理學報第46期,第151-179頁。
    11.李田樹(1994)譯,R. M. Kanter原著,合作優勢-結盟的藝術,世界經濟文摘第97期,頁18-47。
    12.林文寶(2001),環境不確定性、企業文化差異、策略聯盟類型與策略聯盟績效關係之研究,商管科技月刊第二期,第二卷,第157-179頁。
    13.林展榮(1997),企業文化與經營策略之配適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4.洪國爵(2003),商圈更新再造對商圈業者經營策略與經營績效之影響,私立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5.個案公司公開說明書(2010)。
    16.張英慧(1999),事業策略、績效評估及其成效之探討-以平衡計分卡觀點分析,私立淡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17.採購外包(Procurement Outsourcing),MBA智庫百科。
    18.莊靜怡(2005),產業群聚、策略聯盟與財務績效之關聯性—以我國生技醫藥廠商為例,台灣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9.許士軍(1990),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20.許士軍(2007),全球EMBA名師開講-企業策略篇,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1.陳正源(2006),策略聯盟之動機類型、互動機制與聯盟績效之關係-以台灣製藥廠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2.游惟傑(2008),策略聯盟宣告與股東財富關係研究,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3.閔桂鈴(2005),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產業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24.黃郁恬(2002),品牌權益、品牌聲譽一致性、品牌互補性以及品牌來源國對品牌聯盟成效之影響,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5.黃振坤(2005),台灣消費性電子系統整合廠商與外商半導體企業之策略聯盟的價值鏈分析-以E公司為個案探討,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6.黃啟瑞(2004),策略聯盟類型與廠商績效之研究—以我國生技公司為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7.黃靖萱、陳淑恩(2001),品牌聯盟對蓮霧品牌評價影響之研究,農業經濟叢刊6:2,第255-280頁。
    28.黃銘章、楊淑珍(2002),策略聯盟之資源構形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中華管理學報第四券第二期,第59-75頁。
    29.楊心喬(2006),品牌聯盟與品牌形象對航空客運旅客行為意向與選擇行為之研究,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30.楊凱傑(2003),民宿業者策略聯盟經營方式之探討---以宜蘭民宿策略聯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31.劉中繼(2006),創投公司經營策略的個案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2.蔡宏明(2010),ECFA“讓利說”釋除台灣疑慮,中國評論月刊2010年4月號,第148期。
    33.鄭婉真(2010),節能減碳下交換式電源供應器應用市場的展望與挑戰,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IEK)。
    34.譚小金(2001),交換式電源供應器產業專題調查,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IEK)。
    35.譚小金(2002),放眼全球,展望台灣交換式電源供應器產業前景,,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IEK)。
    36.譚小金、林志勳、梁文恆(2000),兩岸被動電子零組件與交換式電源供應器專題調查,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IEK)。
    二、英文部分
    1.Adner, Ron (2006), ”Match Your Innovation Strategy to Your Innovation Ecosyste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84, No4,pp.98-107
    2.Alfred Chandler(1962), Strategy and Structure, Beard Books.
    3.Ansoff, H. I., & E. McDonnel. (1965),”Implanting Strategic Management", 2th ed.
    4.Ansoff, H.I. (1965), “Corporate Strategy.” New York: McGraw-Hill.
    5.Anthony, S. D., M. W. Johnson, & J. V. Sinfield (2008). Institutionalizing innovation.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49(2), 45-53
    6.Bhaskar Chakravorti (2004),”The New Rules for Bringing Innovations to Marke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Apr.2004,vol.31,pp.60)
    7.Chen, Chyi-Mei (2007),“Insider Trading, Strategic Alliance, and Optimal Financial Contracts”, College of Managemen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8.Drucker , Peter (1954),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9.Glenn Boseman & Arvind Phatak (1989), "Strategic Management: Text and Cases", John Wiley/Sons. Second Edition.
    10.Hill, Charles W.L. & Gareth R. Jones (1998),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an integrated approach“, 4th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1.Hill,Terry and Roy Westbrook(1997),”SWOT Analysis: It's Time for a Product Recall,” Long Range Planning, 30:46-52.
    12.Hofer, C. W. and D. Schendel (1978), Strategy Formulation: Analytical Concepts, St. Paul : West Publishing Co.
    13.Jauch & Glueck. (1989),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Policy, 5 th Edition, McGraw-Hill.
    14.Larry Huston and Nabil Sakkab “Inside Procter & Gamble’s New Model for Innov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6 March,pp.58-66
    15.M. E. Porter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NY: Free Press, p. 4.
    16.M. E. Porter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7.M. E. Porter (1991), Towards a dynamic theory of strateg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2:95-117.
    18.M. E. Porter (1996), What is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4: 61-78.
    19.Miles, R. E., and Snow, C. C. (1978),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Structure, and Process, McGraw-Hill, New York.
    20.Newman, W. H. and J. P. Logan (1971), Strategy, Policy and Control Management, Cincinnati: South-Western Publishing Co.,:6~7.
    21.Rao, A. R. and R. W. Ruekert, (1994), “Brand Alliances as Signals of Product Quality,”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36: 87-97.
    22.Rigby, D. K., & Buchanan, W. T. (1994), Putting More Strategy into Strategic Alliances. U.S.: Directors & Boards.
    23.Schuler, R. S., & Jackson, S. E. (1987), Linking Competitive Strategies with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207-219.
    24.Scott D.Anthony (2006), “Mapping Your Innovation St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 2006).
    25.Varadarajan, P. R., (1985), “Joint Sales Promotion: An Emerging Marketing Tool,” Business Horizons. September/October: 43-49.
    26.Von Neumann & Morgenstern, (1947), Theory of Games, New York:Free Press.
    27.William F. Glueck , (1976), “Business Policy : Strategy 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Action “2nd ed., N.Y. :McGraw-Hill.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16/06/01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