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沈旺樹
Wang-shu Shen
論文名稱: 災後臨時便道工法與替代道路經濟效益評估模式之研究
Economic Evaluation of Temporary Bridge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Alternate Routes after Bridge Collapse
指導教授: 鄭明淵
Min-Yuan Cheng
口試委員: 林國顯
none
陳鴻銘
none
蘇振維
Su Chen-W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程學院 - 營建工程系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8
中文關鍵詞: 替代道路經濟效益臨時便道社會成本
外文關鍵詞: TransCAD, ArcGIs
相關次數: 點閱:340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針對災後(如颱風、地震)橋樑落橋之情況下,研究如何選擇出臨時便道工法。以協助救災人員進入災區救災,減少因行走替代道路所額外增加社會成本與延誤救災時間。以往臨時便道工法評選,是根據工程師施工經驗,而進行評選。但工程師於工法評選時,往往忽略工程施工對於社會成本與救災時間影響。有鑑於此,本研究建立出兼具考量救災時效性、經濟性之災後臨時便道工法與替代道路經濟效益評估模式。
    本研究臨時便道工法與替代道路經濟效益評估模式分成三部份:(1)建立社會成本評估模式;(2)研擬臨時便道工法施工成本、工期評估模式;(3)進行災後臨時便道工法與替代道路經濟效益評估。第一、二部份本研究整理過去文獻,歸納出社會成本與臨時便道施工成本、工期評估模式。第三部份利用臨時便道施工工期對社會成本之影響關係,建立出兼具考量社會成本與便道施工成本、工期之經濟效益評估模式。


    After bridge collapse, a proper temporary bridge for reducing additional social cost and delays of rescue is needed with emergency
    to assist rescuer to enter the disaster area. Usually, the temporary bridge method is decided by engineer with experience, and the influence of duration on social cost and relief time is ignored. Therefore, this study considers time effect of rescue and economical phase to create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Temporary Bridge Methods and Alternate Route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動機 1 1.2研究目的 2 1.3研究範圍與限制 2 1.4研究流程與方法 3 1.4.1研究內容 3 1.4.2研究流程 4 1.5論文架構 7 第二章 文獻回顧 8 2.1公路系統防救災應變與復建機制 8 2.1.1災害防救法 8 2.1.2公路系統災害應變管理 9 2.1.3公路災害復建流程 11 2.2地震災害之歷史回顧 12 2.3臨時便道工法介紹 13 2.3.1土堤便道 14 2.3.2 RC涵管便道 17 2.3.3鋼涵管便道 20 2.3.4貨櫃疊砌便道 23 2.3.5簡易鋼鈑便橋 25 2.4交通量指派 28 2.5社會成本 31 2.5.1社會成本意義 31 2.5.2社會成本評估考慮項目 32 2.5.3使用人成本計算公式 34 2.5.4環境衝擊成本 36 2.6地理資訊系統 37 2.6.1地理資訊系統之簡介與發展 37 2.6.2地理資訊系統之基本功能 38 2.6.3地理資訊系統於防救災規劃上之應用 40 第三章 災後臨時便道工法與替代道路經濟效益評估模式之建立 42 3.1橋樑災害應變流程之建立 42 3.2替代道路規劃之模式之建立 47 3.2.1 地理資訊系統開發套件選用 47 3.2.2路網空間資料之建立 47 3.2.3地理空間分析模式之研擬 50 3.3交通量指派分析模式之建立 53 3.3.1運輸規劃系統開發套件選用 57 3.3.2運輸路網空間資料之建立 58 3.3.3交通指派分析模式之研擬 58 3.4 臨時便道工法初步評選與成本估算模式 62 3.4.1 臨時便道工法初步評選因子之探討 62 3.4.2臨時便道工法初步評選步驟 63 3.4.3 臨時便道工法成本與工期估算模式 66 3.5替代道路社會成本評估模式 68 3.5.1 社會成本計算模式 68 3.5.1.1駕駛人延時成本 68 3.5.1.2車輛運行成本 69 3.5.1.3事故發生成本 72 3.5.1.4噪音污染成本 74 3.5.1.5空氣污染成本 75 3.6經濟效益評估 76 3.6.1 經濟效益評估物價指數調整 76 3.6.2 經濟效益評估目標函數 76 第四章 系統規劃 78 4.1 研擬系統發展概念 79 4.1.1 對話介面 79 4.1.2模式管理 80 4.2 擬定系統架構 82 4.3 定義系統應用模式 82 4.4 系統開發工具 83 4.5 系統功能規劃與發展 84 4.5.1系統功能架構 84 4.5.2 ArcGIS最短路徑規劃模組 84 4.5.3 TransCAD交通量指派模組 84 4.5.4 臨時便道工法介紹模組 85 4.5.5 社會成本概算模組 85 4.5.6 經濟效益評估模組 89 4.6 系統流程 88 第五章 系統操作示範 90 5.1 系統主畫面與操作選單 90 5.2 GIS最短路徑規劃模組 91 5.3 TransCAD交通量指派模組 94 5.4社會成本概算模組 96 5.5臨時便道工法介紹模組 98 5.6經濟效益評估模組 10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2 6.1結論 102 6.2建議 103 參考文獻 104

    1.林昭洲,「下水道工程採明挖工法及非掘削工法之效益評估」,逢甲大學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三年七月。
    2.張光甫、郭國振,「臨時橋樑(含預警系統)施工技術手冊」,交通部、財團法人台灣營建研究院,民國九十三年十月。
    3.「車輛油耗指南」,經濟部能源委員會,民國九十三年一月。
    4.張光甫、郭國振,「重要橋樑搶修技術手冊(1/2)」,交通部、財團法人台灣營建研究院,民國九十三年。
    5.林主潔、王亭復、王昭烈、許凱麟、張光甫、郭國振,「重要橋樑搶修技術手冊(2/2)」,交通部,民國九十三年十月。
    6.陳生金、黃慶東、楊國珍、張國鎮、張荻薇、黃世建、鄭繁、王亭復、曾清銓,「橋樑耐震能力評估準則之建立」,交通部公路總局,民國九十二年。
    7.黃榮堯、許鎧麟,「橋梁生命週期成本評估方法與結構使用年限之建立(2/2)」,交通部,民國九十二年。
    8.蕭素月,「地震災害避難疏散最適路徑之研究-以南投都市計畫區範圍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民國九十二年。
    9.周芳萍、林主潔、曹俊彥、郭國振、鍾偉舜,「災後臨時橋樑施工技術之研發與手冊之制訂」,交通部公路總局,民國九十二年十月。
    10.簡正國,「道路橋樑災害後搶通型式之探討」,臺灣公路工程,第28卷,第8期,第8-23頁,民國九十一年。
    11.羅紹松「道路工程施工期間社會成本之研究」,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系碩士學位論文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一年。
    12.蔡博全,「都市災害防救管理體系及避難圈區域適宜規模之探究-以嘉義市為例」,成功大學都是計畫學係碩博士班,民國九十一年。
    13.蘇志哲、石丸、蕭以帆,「公路行駛時間調查」,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委託鼎漢國際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九十一年二月。
    14.張欣聰,「高雄林港線鐵路發展為輕軌捷運之社會成本效益分析」,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七月。
    15.莊智雄,「救災圈域劃設決策支援系統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
    16.張欣聰「高雄林港鐵路發展為輕軌捷運之社會成本效益分析」,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七月。
    17.郭道林,「震災建築物拆除重建與修復補強之經濟效益評估」,國立中興大學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六月。
    18.郭承翔,「導向潛鑽工法應用於都市地區地下管線埋設可行性初步分析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
    19.「災害防救法」,行政院內政部,民國九十年。
    20.陳菀蕙、賴靜慧,「交通事故與交通違規之社會成本推估研討會」,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民國八十九年四月。
    21.張杏珍、邱穀、李永駿、林錫鈞、林素貞、張瓊文、黃莉芬 ,「公路車輛行車成本調查」,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委託邱穀交通工程事務所,民國八十九年一月。
    22.汪令堯,「涵管土石便道安全性及成效評估之探討-以石圍 橋臨時便道為例」,臺灣公路工程,第27卷,第5期,第27-34頁,民國八十九年。
    23.蔣偉寧、戴忠、莫若揖、唐治平,「震後橋樑結構快速診斷手冊之建立與震後橋樑快速補強手段」,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台北,民國八十八年。
    24.張荻薇、王昭烈,「震後橋樑之診斷與震災復舊」,台北,民國八十八年。
    25.葉昭雄,「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台三線名竹大橋便道搶修軍方與公路局分工辦理過程及風波」,臺灣公路工程,第27卷,第2期,第2-8頁,民國八十九年。
    26.「車輛燃料耗費率表」,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民國八十八年。
    27.楊文熙,「時間價值理論與實證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運輸工程與管理系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
    28.陳錫山,「橋樑上部結構工法評選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
    29.楊舜清,「工程估價與物料管理資訊系統整合應用模式」,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
    30.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系列五:地理資訊系統」,數位典藏專業培訓課程,民國九十一年。
    31.施鴻志、段良雄、凌瑞賢,「都市交通計畫-理論與實務」,民國八十七年。
    32.任以永,「地理資訊系統在橋樑管理之應用」,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
    33.張婉君,旅運者肇事生命損失評價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交通管理學系運輸科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
    34.林主潔、施邦築、姚錫齡,「大規模災變之公路系統防救災規劃與修復策略研究(二)」,交通部科技顧問室,台北,民國九十一 年。
    35.鄭明淵,「地理資訊系統(GIS)在臨時設施自動化配置之發展應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民國八十三年。
    36.王慶瑞,「運輸系統規劃」,三民書局,民國八十五年。
    37.施鴻志、段良雄、凌瑞賢,「都市交通計畫-理論與實務」,三民書局,民國八十七年。
    38.呂獎慧,「都市震災救災路線選擇模式之構建」,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八十八年。
    39.林慧敏,「社會成本問題之研究」,大同商專學報,第六期,民國八十二年。
    40.尤琬姿,「地下管道之社會成本量化分析」,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土木及水利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
    41.侯鵬曦,「震災時都市道路系統運輸功能評估與防災路網之研擬」,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一年。
    42.莊智雄,「救災圈域劃設決策支援系統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
    43.吳顯明,「非靜態卜桑過程應用於台灣西南部地震危害度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年。
    44.王清湑,「以非線性規劃方法求解網路均衡模式」,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七年。
    英文
    45. Aschheim, M., Moehle, J. P., and Mahin, S.,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ridges for Seismic Resistance”, EERC Report NO.97/0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alifornia, 1997.
    46. http://www.eeri.org, “Earthquake Response Plan and Filed Guide”, EERI,1992.
    47. Parsons Brinckerhoff, “Bridge Inspection and Rehabilitation”, NORTHERN GATE BOOK CO., LTD ,1993.
    48. Koopmans, T.C. and Beckman, M., “Assignment Problems and the 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Econometrica, vol.25, p.53~76, 1957.
    49. Lupi, M., “Convergency of the Frank-Wolfe Algorithm in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Civil Engineering Systems, Vol.18, No.6, 1984, pp. 469-485.
    50. Wardrop, J. G. (1952), ” Some Theoretical Aspects of Road Traffic Research ”, Proceedings,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II(1), pp.352-378.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