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顥嚴
Hao-yen Chang
論文名稱: 成人孩童化現象下的產品設計初探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Kidult Phenomenon of Product Design
指導教授: 柯志祥
Chih-hsiang Ko
口試委員: 鄭金典
Chin-tien Cheng
吳千華
Chien-hua W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設計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9
中文關鍵詞: 成人孩童化文化現象產品設計
外文關鍵詞: Kidult, cultural phenomenon, product design
相關次數: 點閱:207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近十年來,由於科技的進步,造就人類今天的文明,因而發展出多元的文化現象。而現今有一群存在於都市文明活動背後的一個新興族群,其行為和心理就像童話故事中小飛俠彼得潘一樣,擁有大人成熟的外表,但是卻帶著些許小孩子式的思維與癖好,學者們稱之為Kidult,一個由Kid和Adult兩個單字所結合而來的新名詞。
本研究透過文獻從多方面探討Kidult現象的成因,並以Kidult的行為心理特質和外觀表現為基礎,透過收集屬於Kidult現象下的產品,及設計專家的深入訪談和問卷調查,進一步分析歸納其設計的理念內容與表現形式,期望能夠幫助設計者在構思這類型產品時,更有邏輯性地進行設計。
本研究歸納出Kidult形成的導因有三點:(1)電視、電腦、網路、雜誌等媒體的大行其道。(2)受動畫、漫畫、電玩的影響。(3)現實生活中的壓力轉化、玩物的轉變。針對Kidult的產品設計重點要素,在內容上可用愉悅性、話題性、彌補性這三點,做為產品設計的思考方向;而形式上可運用擬態性、縮放性、互動性、反常性、色彩性和情境模擬性六點要素,進行產品設計。


Since the last decade, the advance of technologies has created today’s human civilization and developed a multi-cultural phenomenon. Nowadays, there is a new group that exists behind the urban civilization, their behavior and mentality is like the fairy tale character Peter Pan, who has a mature adult appearance, but with a child’s mind and habit. Scholars call them “Kidults”, a new term by combining the two words “Kid” and “Adult”.
This research explored multipe reasons behind the Kidult phenomenon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s and was based on the Kidult’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ternal behaviors. Products related to the Kidult phenomenon were collect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design expert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conducted. Design ideas and expression behind these products were analyzed and concluded. It was hoped that 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designers with a more logical design manner while thinking about this type of products.
This research concluded that there were three reasons leading the formation of Kidult. (1) The popularity of TVs, computers, Internet, magazines and other media. (2) The influence of animation, comics and video games. (3) The transfer of real-life pressur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by playful gadgets. For Kidult product design, three key elements in content were pleasure, topicality and compensation, which could be used as directions for design thinking. Six key elements in form were imitation, flexibility, interactivity, abnormality, colorfulness and scenario simulation, which could be used for product design.

論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II 圖表索引 V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2 1.4 研究架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2.1 Kidult現象的起源 5 2.1.1 Kidult名詞起源 5 2.1.2 Kidult的內涵意義 5 2.1.3 Kidult出現成形之原因 9 2.1.4 Kidult族群的行為特徵與心理狀態 11 2.2 Kidult社會現象在各領域的影響 15 2.2.1 Kidult在影像娛樂上的影響 15 2.2.2 Kidult在流行文化上的影響 17 2.2.3 Kidult在女性時裝上的設計風格 18 2.2.4 Kidult在行銷上的影響 20 2.2.5 Kidult下的企業卡通形象發展 22 2.3 符號學 24 2.4 產品語意學 26 2.4.1 一般產品下的產品語意 26 2.4.2 趣味化產品下的產品語意 28 2.5 產品色彩的影響力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2 3.1 專家訪談問卷設計與步驟 32 3.2 問卷形容詞及產品樣本篩選 33 3.3 調查問卷設計 34 3.3.1 問卷對象 34 3.3.2 問卷設計與步驟 34 第四章 研究成果與分析 38 4.1 Kidult下的設計相關案例分析 38 4.1.1 藝術與奢華的相遇-村上隆與LV 38 4.1.2 憤世嫉俗的小女孩-奈良美智的畫作 39 4.1.3 創意與無厘頭的搞怪結合-明和電機 42 4.1.4 泰式幽默-Propaganda 45 4.1.5 跨越成人與童年的記憶-樂高積木 47 4.2 設計專家訪談之結果 49 4.2.1 訪談公司之背景及對象概述 49 4.2.2 訪談對象之一 50 4.2.3 訪談對象之二 53 4.2.4 訪談對象之三 56 4.2.5 訪談對象之四 58 4.2.6 專家訪談之關鍵重點彙整 61 4.3 現有相關產品收集分析與歸納 62 4.4 Kidult產品之感受問卷實驗結果與分析探討 6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8 5.1 研究結論 78 5.1.1 訪談及問卷調查結論 78 5.1.2 Kidult形成之原因結論 78 5.1.3 關於Kidult的產品設計之重點要素 80 5.2 後續研究與建議 82 參考文獻 84 附錄A:專家訪談問卷 87 附錄B:Kidult產品感受調查問卷 89 附錄C:產品實驗收集圖與概念說明表 92 附錄D:Kidult產品感受問卷調查各矩陣數據表 115

Bürdek, B. E. (1997)。工業設計-產品造形的歷史、理論與實務(Design: Geschichte, theorie und praxis der produktgestaltung)(胡佑宗譯)。台北市:亞太。(原作1994年出版)
Dychtwald, M. (2003)。C型人生(Cycles: How we will live, work, and buy)(陳正芬譯)。台北市:商智文化。(原作2003年出版)
Kiley, D (1986)。長不大的男人:不成熟成人的「小飛俠併發症」(The Peter Pan syndrome: Men who have never grown up)(劉中華譯)。台北市:遠流。(原作1983年出版)
Kiley, D (1986)。溫蒂困境(The Wendy dilemma: When women stop mothering their men)(黃成家譯)。台北市:暖流。(原作1984年出版)
Krippendorff, K. & Butter, R. (1984). Exploring the symbolic qualities of form. Innovation, 3, 9-39.
Mallan, K. & Pearce, S. (Eds.) (2003). Youth cultures: Texts, images, and identities. New York: Praeger.
McCoy, K. & McCoy, M. (1988). Introduction: Desig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In H. Alderssey-Williams (ed.), The New American Design (pp.12-17). New York: Rizzoli.
Newman, J. W. (1957). New insights, new progress, for marketing.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35, 95-102.
Postman, N. (1994)。童年的消逝(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蕭昭君譯)。台北市:遠流。(原作1994年出版)
Ppaper (2006)。Let’s LEGO。Ppaper雜誌,22。
山口勝弘、篠田守男、小松崎拓男、畠中實(2007)。明和電機:搞怪=機器(明和電機:ナンセンス=マシーンズ)(蔡欣穎譯)。台北市:大賣文化。(原作2004年出版)
王櫻芬(2009)。Kidult(成人孩童化)圖像風格應用於視覺人物造形設計之創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研究所,台北縣新莊市。
四方田犬彥(2007)。可愛力量大(「かわいい」論)(陳光棻譯)。台北市:天下遠見。(原作2006年出版)
朱學恆(2008,10月)。玩趣大小孩:kidult世代的崛起之講座。新竹市:工研院。
呂豔丹(2007)。Kidult的營銷藍海。中外管理,11,84-86。
坂部康二(2008)。跟著奈良美智去旅行。台北市:天馬行空。
李妮(2006)。基於符號學層面的趣味產品設計研究。包裝工程,5,246-248。
村上隆(2007)。藝術創業論(芸術起業論)(江明玉譯)。台北市:商周。(原作2006年出版)
官振萱(2007)。創意亞洲現場-探索十大設計師創意力。台北市:天下雜誌。
林幸蓉(1994)。產品語意及其在工業設計的應用。台灣手工業,51,17-29。
突破雜誌(2005)。新消費族群,你認識了嗎。突破雜誌,243。
高明霞、何鎮飆(2008)。城市Kidult族:我們不想長大。寧波晚報。
陳維鈞(1998)。產品操作提示的研究-以印表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技術研究所,雲林縣斗六市。
陳瓊如(2005)。純真有理,Kidult萬歲。美麗佳人雜誌,147,150-155。
彭澎(2006)。中國Kidult一族拒絕長大、好奇心強、逃避責任。http://www. pclady.com.cn/love/city_mind/life_style/0610/117636.html。截取日期:2008/4/20。
黃啟梧(1996)。如何教產品說話-產品語意與易用性。工業設計,23(3),50-52。
黃瀛洲(2008)。Kidult的玩趣經濟學之專題講座。新竹:工研院。
楊婷如(2004)。熱門電視卡通影片的符號學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台北市。
楊裕富(1998)。設計的文化基礎。台北市:亞太。
溫馨(2008)。kidult女裝設計風格應用研究。紡織報導,7,156-157。
熊建新、魏莉(2008)。論科吉奧產品的情感設計。包裝工程,7,173-175。
熊培伶(2004)。幾米景觀(Jimmyscape)-成人繪本消費現象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台北市。
劉以琳(1993)。隱喻運用於產品設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台南市。
劉維公(2001)。當代消費文化社會理論的分析架構:文化經濟學、生活風格、與生活美學。東吳社會學報,11,113-136。
潘國靈(2004)。香港:Kidult+彼得潘症候群。誠品好讀,4,64。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