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嶽章
Yueh-jung Lee
論文名稱: 資訊科技對現代軍隊組織變革之影響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Military Organizations
指導教授: 楊文鐸
Wen-dwo Yang
口試委員: 周碩彥
Shuo-yan Chou
張聖麟
Sheng-lin Ch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7
中文關鍵詞: 資訊科技軍隊組織變革軍事事務革命變革管理
外文關鍵詞: Military Organizational Reform
相關次數: 點閱:205下載: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代組織變革已成為今日企業的常態,但變革仍須遵守理論原則,而非漫無章法,問題癥結在於思維模式與執行策略磨合;因此,啟動變革的關鍵因素不在於施加壓力或加快變革腳步,而是要了解組織中存在那些關鍵成功與阻礙因素,以獲取組織變革最大成功公算。就如同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對組織所下的定義:組織的目的,在於促使平凡的人,得以做出不平凡的事。
    波灣戰爭非常重視高(新)科技武器的運用,也非常重視資訊的運用,突顯出「軍事事務革命」(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RMA )對未來戰爭所產生的影響。近代戰爭型態與本質的變遷已對全球及區域性軍力平衡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許多政治家與軍事家不禁要問:何以波灣戰爭與科索沃戰爭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獲致決定性結果?未來戰爭型態與本質將呈現何種型態的轉變,高(新)科技武器對未來戰爭勝負的影響又如何?資訊已與軍事密不可分,資訊科技的發展亦影響軍事發展深遠,故本研究從資訊科技的角度,針對現代軍隊(企業)組織變革進行探討,並對國內外軍隊在此方面所做之變革進行論述,進而提供結論與建議,提供在未來精進現行組織之參考,相信對未來從事國防或相關企業研究者當能有所啟發與助益。


    Organizational reform has become a norm in business today. However, reform still has to follow theoretical rules. The key is the match between thought model and realization; therefore, the critical factor of motivating a reform is to accelerate the path but not aiding pressure. That is, you have to understand the factors that impending or favoring the reform in the organization. Peter F. Drucker, The master of management, defined the purpose of organization is to improvise normal people to achieve extraordinary achievements.
    The Gulf war demonstrated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new)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It also proved the influence on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RMA) on future wars. The pattern and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wars has deeply impacted regional military balance. Many political and military experts keep asking, “How can Gulf War and Kosovo War achieve decisive results in such a short period of time?” “How will the pattern and nature of future wars change?” “How will high (new) technology influence the results of future wars?” Information and military are intimately relate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lso far reaching military development. This research concentrated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pect of military (enterprise) organizational reform. It also discusses the reform efforts of ROC military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makes som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as the reference for future organizational reform. This research will be helpful and thoughtful for future researchers in this field.

    目 錄 摘 要 I Abstract II 誌 謝 III 目 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1章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研究目的 2 1.3研究範圍 2 1.4研究流程 3 第2章 文獻探討 5 2.1資訊科技之定義 5 2.1.1資訊科技與組織 7 2.1.2運用資訊科技對組織的效益 8 2.1.3 小結 9 2.2 軍事事務革命 9 2.2.1軍事事務革命的定義 10 2.2.2 軍事事務革命改變了戰爭模式 11 2.3軍事科技發展 13 2.3.1小結 16 2.4軍隊組織變革 17 2.4.1組織變革與策略 17 2.4.2國軍組織再造之最新趨勢 21 2.5文獻綜合評析 23 第3章 研究方法 24 3.1研究方法選定 24 3.2研究工具 25 3.3資料蒐集 27 3.4研究信度、效度與三角檢定 28 第4章 個案及訪談分析 31 4.1美伊第一、二次波灣戰爭 31 4.1.1美伊第一次波灣戰爭 31 4.1.2美伊第二次波灣戰爭 36 4.2中共興起之不對稱與超限戰理論 41 4.2.1不對稱戰爭 41 4.2.2中共興起之超限戰 42 4.2.3中共「超限戰」戰法犯台可能模式 42 4.4小結 46 第5章 研究分析與成果 47 5.1資訊科技的戰爭型態與特質 47 5.2資訊科技對軍事戰略的影響 49 5.3軍事事務革命與軍隊組織的變革 52 5.4小結 5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58 6.1研究結論 58 6.1.1軍隊組織持續扁平化 60 6.1.2轉型「資電先導、科技優勢」作戰型態 60 6.1.3調整戰略思維強化監偵及情傳部隊發揮戰力 61 6.1.4強化建構指管通情監偵相關機制 61 6.1.5資訊及心理戰部隊結合資訊科技創造力 62 6.1.6邁向科技及人性化組織管理 62 6.2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63 6.2.1研究限制 63 6.2.2未來研究建議 63 附 錄 64 參考文獻 66 一、中文部份 66 二、英文部分 74 圖目錄 圖1-1研究流程 4 圖2-1 Leavitt 的組織變革架構圖 21 圖4-1 1991年波灣戰爭多國部隊攻勢作戰要圖 34 圖4-2 聯軍波灣作戰構想圖 38 圖4-3 我國國防政策形成主要機構圖 44 表目錄 表2-1 資訊科技定義整理表 5 表2-2 導入資訊科技對組織之影響 7 表2-3 軍事事務革命定義整理表 10 表2-4 西方國家的「軍事事務革命與軍事革命」簡表 12 表2-5 資訊戰IO與IW差異表 15 表2-6 組織變革定義整理表 17 表2-7 組織變革的策略 20 表2-8 國軍「精進案」規畫階段 22 表3-1 質化研究適用條件表 2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專書
    1. 天下編輯著。《聰明管理2--贏家的管理智慧》。台北市:天下雜誌,1988年。
    2. 方世榮。《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台灣培生教育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3. 吳秉恩。《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1993年。
    4. 吳建德、沈明室主編。《美伊戰爭與台海安全》。台北市:時英出版社,2003年。
    5. 吳斯懷。《民國一百年陸軍建軍方向研究綜合報告論文集》。桃園:陸軍總部,1999年。
    6. 李雨林。〈中共「非對稱作戰」理論與實踐之研究〉,收錄《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龍潭:國防大學軍事學院戰略學部,2005年
    7. 李慶山。《新軍事革命與高科技戰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5
    8. 沈明室主編。《新世紀反恐怖大戰》。台北:軍事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9. 貝利.古斯威(Barry Cushway)、德瑞克.洛奇(Berek Lodge)。《組織行為與設計》(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design),小知堂編譯組。台北縣:小知堂文化,1994年。
    10. 林建煌。《現代管理學》。台北:揚智出版社,1999年。
    11. 柯林.鮑爾著。《我的美國之旅》,蕭美惠譯。台北:智庫文化,1996年。
    12. 馬振宇、張源清譯。《資訊作戰譯文彙篇》。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1997年。
    13. 高一中譯。《挑戰美國:美國會被打敗嗎?》。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9年。
    14. 高金鈾、顧德欣主編。《國際戰略學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5年。
    15. 高春翔。《新軍事革命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6年。
    16.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2年。
    17.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4年。
    18.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6年。
    19. 國防部史編局。《資訊時代的戰爭原則》,台北:史編局,1999年。
    20. 莊素玉、張玉文等著。《張忠謀與臺積的知識管理》。臺北:天下遠見雜誌社,2000年。
    21. 陳友武、趙德榮、高天賜,中科院:管孟忠、冷金緒、張耀鴻等著。《資訊作戰概論—以資訊為戰場的戰爭,電子戰專輯》。台北:國防部通信電子局編印,1997年。
    22. 陳文政、趙繼綸。《不完美戰場:資訊時代的戰爭觀》。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
    23. 陳新民。《企業精神與國防組織再造》。台北:國政研究報告,2002年。
    24. 喬良、王湘穗,《超限戰—對全球化時代戰爭與戰法的想定》(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9年)。
    25. 曾祥穎。《第五次軍事事務革命》,臺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
    26. 鈕先鍾。《21世紀戰略前膽》。台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
    27. 楊金柱。《波灣戰爭的教訓》。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28. 廖埔生等譯。《波灣戰爭檢討報告書》(Conduck of the Persian Gulf War)。台北:史政編譯局,1994年。
    29. 翟文中、蘇紫雲。《新戰爭基因:RMA,軍事事務革命》。台北:時英,2001年。
    30. 諾曼‧傅萊德曼(Norman Friedman),海權與太空(Seapower and Space)。台北:國防部史編局譯印,2001年。
    學術期刊
    1. 中共《美國防部國防科學技術戰略特點分析》,《現代軍事》,1997年4 月,頁24-32。
    2. 尹華誠〈以科技與創新策略管理之觀點探討軍事科技發展〉,《空軍學術月刊》,第554期,2003年1月,頁32-54。
    3. 王安國,<美伊戰爭對中共建軍備戰可能影響>,《遠景基金會季刊》,第5卷第二期,2004年4月,頁219-230。
    4. 王官德,〈共軍對台進行『法律戰』的意圖、現況與發展趨向〉,《國防雜誌》,第20卷,第2期,2005年2月,頁30-39。
    5. 弗蘭科,〈最可能的危險-談中共飛彈攻擊〉,《全球防衛雜誌》,第166期,1998年,頁40-42。
    6. 向駿,〈美伊第二次波灣戰爭美軍後勤作為研析〉,《國防雜誌》,第18卷第10期,2003年4月,頁71-80。
    7. 朱漢權,〈地面裝備單位維保支援模式調整研究〉,《陸軍後勤季刊》,第6期,2006年8月,頁2-13。
    8. 吳萬益、林文寶,〈不同規模企業在經營環境、組織運作、企業變革策略與績效關係之研究〉,《交大管理學報》,第21期,2001年1月,頁49-80。
    9. 呂禮詩,〈由C4ISR探討未來作戰的決勝之鑰--資訊優勢〉,《海軍軍官學術月刊》,第20卷第1期,2001年2月,頁58-70。
    10. 李春,〈迎接新軍事革命的思想挑戰〉,《現代軍事》,1997年5月,頁22。
    11. 李偉寛,〈論聯合作戰之戰略思維與指揮機制〉,《空軍學術月刊》,575期,2005年7月,頁28-43。
    12. 沈一鳴,〈二次波灣戰爭專題研究-美伊戰爭美英聯軍之組織與指揮管制作為〉,《國防雜誌》,第18卷第10期,2003年4月,頁19-25。
    13. 周碧松、于巧華,〈新軍事革命的發展趨勢〉,《現代軍事》,1998年10月,頁28。
    14. 林吉朗,〈我國軍事改革與兵役制度發展的戰略思考〉,《國防雜誌》,第18卷第3期,2002年9月,頁3-10。
    15. 邱明富,〈二次波灣戰爭專題研究-美伊戰爭戰前戰略態勢分析與全般作戰指導〉」,《國防雜誌》,第18卷第10期,2003年4月,頁3-8
    16. 邱明富,<美伊戰爭戰前戰略態勢分析與全般作戰指導>,《國防雜誌》,第18卷10期,2003年4月,頁4-7。
    17. 施大千,〈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在軍事作戰之應用〉,《空軍學術月刊》,第568期,2004年3月,頁67-78。
    18. 胡敏遠,〈從決策科學觀點論析野戰戰略的「戰略態勢」評析〉,《陸軍月刊》,第41卷,第488期,2006年9月,頁2-12。
    19. 陳光榮,〈組織變革之探討:以高科技產業為例〉,《經濟情勢暨評論》,第5期,1999年3月,頁57-79。
    20. 陳明崙,〈二次波灣戰爭專題研究-美伊戰爭心理戰之探討〉《國防大學》,1993年,頁304-307。
    21. 陳勁甫,〈軍官學校教育目標之探討〉,《國防雜誌》,第18卷第12期,2003年6月,頁85-90。
    22. 陳偉寬,〈論資訊科技與軍事戰略〉,《空軍學術月刊》,第577期,2004年12月,頁22-33。
    23. 黃仲銘、龔志賢、黃昱瞳,〈以Lewin 三階段模型分析宏碁集團的組織變革〉,《產業金融季刊》,第107期,2000年,頁132-143
    24. 黃俊麟〈第二次波灣戰爭美軍後勤支援之研究〉,《陸軍後勤季刊》,第33期,2005年9月,頁29-40。
    25. 熊培霖,〈武器採購與國防工業自主:由二代戰機之成軍談下一代戰機之研發及漢翔公司的未來〉,《經濟部航太工業通訊》,第26期,1997年,頁46-54。
    26. 劉昺坤,〈知識經濟與國家安全〉,《國防雜誌》,第18卷第14期,2003年8月,頁20-28。
    27. 劉順銘,〈中共三戰-『心理戰』之研究〉,《國防雜誌》,第20卷,第2期,2005年2月,頁65-76。
    28. 盧福偉著,鄭昱芸譯,<第二次波斯灣戰爭對伊拉克大戰略的評估>,《國防政策評論》,第三卷第三期,2003年春季,頁32-33。
    29. 謝台喜,〈高科技武器對現代戰爭影響與發展趨勢〉,《陸軍月刊》,第41卷第475期,2005年3月,頁79-85。
    碩博士學位論文
    1. 左寧生,〈國軍資訊組織與人力發展精進策略之研究〉(元智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頭士論文,2005年)。
    2. 朱峰誼,〈組織變革因素對電子商務與經營績效關係之調節性應之探討〉(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3. 何順全,〈企業再生工程認知與變革接受度對企業再生工程意項的影響〉(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4. 余建業,〈由軍隊創新論國軍組織變革〉(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決策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5. 李保成,〈台灣地區企業採用網際網路之決策因素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6. 李錫男,〈企業環境對企業再造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7. 林明瑩著,〈以創新理論探討企業發展電子商店之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8. 柯愷音,〈資訊科技與政府再造對組織績效之關聯性研究〉,(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9. 胡幼慧,《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6年)。
    10. 翁嘉佑,〈知識創造、資訊科技與新產品開發關聯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1. 曾俊明,〈組織變革與改變績效之研究:以取得ISO14001 認證之製造廠商為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12. 曾建銘,〈影響企業採用電腦網路的因素及其採用後的效益研究〉(淡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13. 陽著昌,〈知識管理與組織創新氣候對企業變革策略之影響:以台北市旅行社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14. 黃炳錫,〈企業採用EDI系統及使用效益之研究—以報關行為例〉(淡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15. 黃啟祥,〈企業引進電子資料交換(EDI)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16. 黃敏祐,〈企業特質與網際網路應用狀況之關聯〉(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
    17. 楊國光,〈軍事事務革命與陸軍〉(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8. 葉家文,〈軍事事務革命研究─一個初探性分析〉,(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2年)。
    19. 趙傳恆〈國防組織兵力精減目標下憲兵戰力轉型方向與策略之研究〉,(大葉大學業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20. 劉威昌,〈台灣國際觀光旅館資訊科技應用對經營績效之影響〉(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2002年)。
    21. 劉欽宏,〈影響企業採用新科技關鍵因素之研究〉(政大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1991年)。
    22. 蕭琮琦,〈非營利組織核心能力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23. 龍仕璋,〈組織變革對技術融合效果之影響:以先進製造技術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24. 寕大強,〈中共新書「超限戰」之研究〉(國防大學海軍學部,兵學研究論文,2000年)。
    其他
    1. 陳勁甫,〈不對稱戰爭原則對我國軍軍事戰略發展之探討〉,2000年國家安全戰略情勢評估:不對稱作戰思考與作為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主辦,2000年3月25日,頁4-20。
    2. 許士軍,〈知識經濟與知識管理〉,中小企業中高階主管進階管理專題研習班教材政治大學,2000年。
    3. 行政院施政報告書(民93,94),立法院第5屆第5、6會期,第6屆第1會期,台北,行政院。
    4. 蔣秋麒,〈媒體自律,以國家安全為重〉,《青年日報》,2003年3月25日,第三版。
    5. 李傑,〈逐年提升募兵比例 97年達60%〉,《中央社》,2005年10月19日。
    6. 〈中共威脅-對台軍備『實而不彰』〉,《中國時報》,2004年3月5日,第14版。
    7. 〈王綽中:共軍2007年搶占台海絕對優勢〉,《中國時報》,2003 年11月30日,第13版。
    8. 〈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三戰研究和訓練〉,《解放軍報》,2004年7月16日。
    9. 〈謝忠杰:中共武力犯台意圖白紙黑字〉,《青年日報》,2003年11月11日,第3版。
    10. 〈超限戰演習 共軍佔我電視台〉,《聯合報》,2006年4月24日。
    11. 〈亓樂義:中共進軍太空,美援台增風險〉,《中國時報》,2007年1月24日,第4版。
    12. 〈衛星與電子戰等偵蒐裝備-戰場透明化的工具〉,《中國時報》,2002年11月13日,第5版。
    13. 〈共軍用氣墊船對台突擊作戰〉,《民生報》,2001年10月13日,第2版。
    14. 吳義福,〈武器裝備採購:在資訊化戰爭的催動下轉變〉,《解放軍報》,2006年11月21日,http://big5.china.com/gate/ big5/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25/20061121/13757189.html
    15. 〈資訊化戰爭催動軍隊武器裝備採購的轉變〉,《中國國防報》,2006年11月21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 news.xinhuanet.com/mil/2006-11/21/content_5355239.htm
    16. 李慶春,「聯合國安理會對伊決議回顧」,中國網 ,2003年1月31日。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3/Jan/2740714 .htm,accessed on 2 May,2004.
    17. <安理會武器檢查是美伊戰爭導火線?>,亞洲新聞網,2004年5月2日。http://www.cna.tv/stories/commentsarticles/view/ 2533/1/b5/.html,accessed on 2 May,2004.。
    18. BBC惘站,<美建議武檢人員離開伊拉克>,accessed on 2004年5月2日,http://news.bbc.co.uk/hi/chinese/news/newsid_28 56000/ 28560292.stm。
    19. 中國龍虎網,<伊拉克“安全區”和“禁飛區”>,2004 年5 月2 日。http://www.longhoo.net/gb/longhoo/news/abroad/ special/node953/node1872/userobject1ai42423.html。
    20. 丁守中,「第四屆第六會期總質詢發言內容」,2002年1月13日。http://www.ly.gov.tw/tingsc/interpellation/total /4-6.htm(91/1/13)。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12/05/28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