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蕭舒駿
Shu-Chun Hsiao
論文名稱: 感官經驗統合之設計創作
A Study of Synthetic Sensory Experiences on Product Design
指導教授: 鄭金典
Jin-Dean Cheng
口試委員: 陳玲鈴
Lin-Lin Chen
梁容輝
Rung-Huei Li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設計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9
中文關鍵詞: 感官統合操作經驗共感覺產品設計
外文關鍵詞: Sensory Integration, Interactive Experience, Synesthesia, Product Design
相關次數: 點閱:242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新的科技能夠使用數位介面及新的顯示技術來詮釋產品的功能,產品所運用的科技也日益精進,然而人類仍然仰賴類比的使用方式與傳統上對於產品的認知,文化累積的價值將無法被科技所取代。研究者認為,產品設計應結合新的科技而找出新的發展,創造出一種有別於以往且截然不同的設計形式,運用新的方式來詮釋人們感性的生活習慣。
    研究過程首先探討感官與經驗統合的要素以及在近代設計史上所出現的不同風格與作品,包含符號學以及產品語意學對於產品的詮釋,結合修辭學上對於「共感覺」的詮釋,歸納整理出符合「共感覺」所提及的感覺交錯概念,進而應用於產品設計中。文獻中亦分析近年來多位設計師運用了相似的設計手法而設計出的產品與裝置,找出其中獨特的感官特徵,作為創作時的線索。
    本論文以創作的形式呈現研究的成果,運用不同的感官經驗統合,介入使用經驗上的認知,依不同類型的感官經驗統合為題材,以五件作品來呈現視覺、觸覺、聽覺三種經常發生於產品設計上的感官刺激。分別為:(一)記憶載體,運用實體的觸覺刺激詮釋抽象的數位概念。(二)電磁波風鈴,以實體的物件反應表現無形與抽象的電磁波概念。(三)拉繩立燈,使用經驗中熟悉的操作手法調控燈光亮度。(四)聲音收納盒,將聽覺的聲音形式以實體的觸覺操作方式收錄與播放。(五)聲音閥門,將聲音的傳遞轉化為氣體的輸送。


    The functionalities of the products can now be performed with the most advanced technologies and digital UI flows. However, people are strongly relying on the analogue language of the objects. Such kind of cultural heritage on products can never be replaced by the hi-techs facts. This literature aims at developing a new kind of product language, informing users to interact with the object intuitively, based on the sensory information.
    The first half of the literature would discuss the elements of synthetic sensory on product designs, collecting design pieces with related issues. Theories such as semiotics, product semantics and synesthesia are regarded as the keys to integrate user experiences. The literature would also include rhetoric adjectives on sensory phenomena as the vehicle to find out the clues of cross-sensory designs. The second half of the literature would take contemporary design works as examples to demonstrate how different sensations work together, creating remarkable sensory experiences.
    The literature will wrap up with five design concepts, based on the refined conclusions. The projects emphasiz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active experience as the facts on design features. The concepts are: (1) Memory Weights, telling the digital capacity by its weight. (2) EMF Chimes, using the figure of wind chimes to reveal the existence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fields. (3) String Lamp, transferring the dimming experience from the curtain to the bulb. (4) Secret Keeper, transforming the sound wave into a tangible existence, using a cranking reel to store and release sound. (5) Sound Valve, changing the volume by pulling the ball valve on the sound pipe.

    目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II 表目錄 ……………XIV 第一章 緒論 ……………1 1.1 創作背景與動機 ……………1 1.2 創作目的 ……………4 1.3 創作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2.1 五感經驗 ……………6 2.2 感官經驗對於設計的詮釋 ……………8 2.2.1 符號學理論 ……………8 2.2.2 隱喻理論的詮釋 ……………12 2.2.3 感官經驗的介入 ……………13 2.2.4 經驗領域 ……………14 2.2.5 情感意識 ……………14 2.3 其他相關論述 ……………15 2.3.1 產品語意學 ……………15 2.3.2 原型理論的詮釋 ……………17 2.3.3 HAPTIC 技術 ……………18 2.3.4 共感覺 (Synesthesia) ……………19 2.3.5 情報的建築 ……………22 2.3.6 感官補償 (Sensory Compensation) ……………24 2.4 五感的符號 ……………25 2.4.1 視覺符號 ……………25 2.4.2 聽覺符號 ……………26 2.4.3 觸覺符號 ……………27 2.4.4 味覺與嗅覺符號 ……………27 2.5 小結 ……………28 第三章 設計範例探討與解析 ……………29 3.1 設計範例分析 ……………29 3.1.1 Fake Fur 電暖毯 ……………29 3.1.2 Hansa Faucet 水龍頭 ……………30 3.1.3 Bright Blind ……………32 3.1.4 CD Player by Naoto Fukasawa ……………34 3.1.5 Plug 電源插頭 ……………35 3.1.6 Paper Alarm Clock ……………36 3.1.7 Living Sensors Model ……………37 3.1.8 Hono (Electrical Candle) ……………38 3.1.9 Pumplight ……………39 3.1.10 Masion Hermes, Installation ……………40 3.1.11 Compass Table ……………41 3.1.12 Air Switch AZ ……………42 3.1.13 Shower of Light ……………43 3.1.14 Fed-Out Chair ……………44 3.2 設計範例分析整理 ……………45 3.3 小結 ……………53 第四章 設計實作 ……………54 4.1 記憶載體 (Concrete Memory) ……………54 4.1.1 初步概念模型發展 ……………55 4.1.2 第二次概念模型發展 ……………56 4.1.3 產品細部設計 ……………59 4.1.4 設計定案成果 ……………62 4.2 電磁波風鈴 (EMF Chimes) ……………65 4.2.1 初步概念模型發展 ……………66 4.2.2 第二次概念模型發展 ……………71 4.2.3 產品細部設計 ……………73 4.2.4 設計定案成果 ……………74 4.2.5 平面媒體報導 ……………77 4.3 拉繩立燈 (String Lamp) ……………78 4.3.1 初步概念模型發展 ……………79 4.3.2 第二次概念模型發展 ……………82 4.3.3 產品細部設計 ……………83 4.3.4 設計定案成果 ……………86 4.4 聲音收納盒 (Secret Keeper) ……………89 4.4.1 初步概念模型發展 ……………89 4.4.2 第二次概念模型發展 ……………91 4.4.3 產品細部設計 ……………94 4.4.4 設計定案成果 ……………97 4.5 聲音閥門 (Sound Valve) ……………99 4.5.1 初步概念發展 ……………100 4.5.2 概念模型發展 ……………102 4.5.3 產品細部設計 ……………104 4.5.4 設計定案成果 ……………106 第五章 設計成果及自我評述 ……………110 5.1 記憶載體 (Memory Weights) ……………110 5.2 電磁波風鈴 (EMF Chimes) ……………111 5.3 拉繩立燈 (String Lamp) ……………112 5.4 聲音收納盒 (Secret Keeper) ……………113 5.5 聲音閥門 (Sound Valve) ……………11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15 參考文獻 ……………117

    童侑祥(2000)。隱喻手法於產品造形發展之應用。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銘煌、黃慶賢(2001)。比喻式設計的邏輯與產品功能認知之關聯。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
    林寶蓮(2002)。造型之視覺與觸覺意象研究─以塑膠容器型態為例。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仕弘(2003)。產品設計中原型錯置─以座椅與燈具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承諭(2004)。視、觸覺之形態與材質對產品意象影響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碩士論文。
    陳衍良(2004)。運用「傳統器物的操作使用認知」之產品創新設計模式建構。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朝松(2006)。台灣當代新詩修辭技巧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品妙(2009)。運用接觸互動之譬喻轉化於符號設計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佑宗、游曉貞、陳人壽合譯。包浩斯的繼承與批判。台北市:亞太出版社。
    諾曼(Norman, D. A.)(2000)。設計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things)(卓耀宗譯)。台北市:遠流。
    林銘煌(2006)。工業設計思潮。台北市:全華出版社。
    原研哉(2005)。設計中的設計。台北市:磐築創意出版。
    蔡子瑋譯(2002)。視覺思考的經驗。台北市:六合出版社。
    王受之(1997)。世界現代設計。台北市:藝術家。
    二十一世紀日常用品再設計(2004)。日本設計中心。
    王鴻祥等人譯(2005)。情感設計。台北市:田園城市。
    董學文、王葵譯(1992)。符號學美學。台北市:商鼎文化。
    何秀煌(1999)。記號•意識與典範。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何新(1988)。藝術現象的符號。台北市:明鏡文化。
    王鴻祥譯(2000)。飛利浦設計─價值的創造者。台北市:田園城市。
    卓耀宗譯(2008)。設計&未來生活。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郭為藩(1993)。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市:華杏出版社。
    陳俊宏、楊東民(2000)。視覺傳達設計概論。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
    朱光潛(1984)。文藝心理學。台北縣: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麗貞(2004)。實用修辭學。台北市:國家。
    卓耀宗譯(2005)。設計心理學。台北市:遠流。
    莊安祺譯(2007)。感官之旅。台北市:時報文化。
    原研哉(2007),SENSEWARE,Tokyo:朝日新聞社。
    原研哉(2004),HAPTIC,Tokyo:朝日新聞社。
    NAOTO FUKASAWA(2007),NEW YORK:Phaidon Press
    Tom Kelly(2001),The Art of Innovation。U.S.:Doubleday
    ICON Magazine(2010),United Kingdom
    網路文獻:
    1. Designboom,2008年11月4日,取自:http://www.designboom.com/eng/interview/denissantachiara.html
    2. Metaphys,2008年11月12日,取自:http://www.metaphys.jp
    3. Nendo,2008年11月12日,取自:http://www.nendo.jp
    4. Tokujin Yoshihoka,2009年12月,取自:http://www.tokujin.com
    5. Paul Cocksedge,2009年12月,http://www.paulcocksedge.co.uk/
    6. PEGA Design,2010年1月, http://www.pegadesign.com/
    7. Shin Azumi Design Studo,2010年8月,http://www.shinazumi.com
    8. AOI/ Harri Koskinen,2010年8月,http://www.harrikoskinen.com
    9. Dunne & Raby,2010年10月,http://www.dunneandraby.co.uk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