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趙金平
chin-ping chao
論文名稱: 保全業經營發展策略之探討
The Strategies of th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for the Security Service Firms
指導教授: 吳宗成
Tzong-Chen wu
口試委員: 葉瑞徽
Ruey-Huei Yeh
陳正綱
Cheng-Kang 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資訊管理系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6
中文關鍵詞: 策略經營發展保全
外文關鍵詞: Strategies,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Security
相關次數: 點閱:12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保全業在台灣發展已進入第二十八年,隨著社會觀念的變化及犯罪案件居高不下等因素,使保全業技術與服務迅速成長,目前台灣地區已有近500家保全公司,由於面臨高科技與網路時代的到來,人民的生活物質水準要求相對的提高,政府相關法令規範已不合時宜,形成了新的衝擊,企業面臨的挑戰日趨激烈,價格競爭已普遍存在產業中。本研究將以保全產業為分析重點,探討我國保全產業發展現況、內外在環境因素及未來發展趨勢,透過文獻整理與領域業者的訪談結果,運用五力分析及SWOT分析模式,分析出我國保全產業經營發展內在條件優劣勢,及外在產業環境發展機會與威脅,最後歸納出攻擊、學習、防禦及離退等四大構面產業經營發展策略。
    研究結果指出,面對一般民眾安全服務需求的成長,以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情況下,保全產業應提供良好工作環境與報酬、福利機制,落實培訓基礎與經營管理人才,建立e化作業平台,提昇整體服務品質。同時藉由同業整併與合作或異業策略聯盟,創造規模經濟效益,降低營運成本,減少競爭者數量,厚植整體競爭能力。此外,基於資訊IT產業的蓬勃發展,研發高科技與網路監控技術,發展科技化服務技能,提供差異化服務,以塑造專業品牌形象,搶佔市場先機,創造保全產業轉型新契機,且有助於提升保全人員社會地位。


    The security service firms have been developing in Taiwan for 28 years. Due to the change of social concepts and the heightened crime rate, the techniques and service of the security firms are booming quickly. At present there are already almost 500 security firms in Taiwan area. Moreover, the price competition is commonly seen in the security service industry because the firms face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challenges when the coming the era of high technology and internet raises people’s demand for the living quality and the mistimed policies of the government pose new impacts to the industry. This research will focus on security service industr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tate, the inner and out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future prospect of the industry. Along with the review of the past documents and the interviews with the proprietors, 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five-forces as well as the SWOT models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s well as disadvantages of the interior development and the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threats from outside environments of the industry. Finally, this research concludes four aspects of the strategies of th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y service firms.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facing people’s increasing demand for security service and the severer competitions in the market, the security service firms should provide good working environments, salaries, and welfare systems, fulfill the training base of the management talents, form the platform of e-commerce, and elevate the general service quality. Meanwhile, with the merger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similar firms as well as the strategic alliance among different companies, the industry would create abundant economic benefits, decrease the management cost, reduce the numbers of the competitors and improve the capability of competition in general. Besides, based on the booming of the IT industry, the security service firms should develop high-tech internet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and provide individualized service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professional image of the company, create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security service industry and help elevate the social status of the security guards.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謝誌 Ⅲ 目錄 Ⅳ 圖目錄 Ⅴ 表目錄 Ⅵ 第1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動機 1 1.2研究目的 3 1.3研究方法 4 1.4論文架構 6 1.5研究限制 7 第2章 文獻探討 9 2.1 策略意義 9 2.2 五力分析法 13 2.3 關鍵成功因素分法 17 2.4 SWOT分析法 24 2.5 藍海策略 26 第3章 我國保全產業分析 35 3.1保全產業概述 35 3.2保全產業現況 37 3.3保全產業趨勢 44 3.4產業總體環境分析 57 第4章 我國保全產業經營策略 69 4.1 五力分析 69 4.2 關鍵成功因素分析 77 4.3 SWOT分析 80 4.4 研究分析 88 第5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方向 94 5.1結論 94 5.2建議 97 5.3未來研究方向 98 參考文獻 100 附錄一 研究訪談問題 103 附錄二 保全業法 104

    中文文獻
    期刊
    司徒達賢(1995),資源基礎理論與企業競爭優勢關係之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周霞麗(1998),如何做好產業分析與市場預測-以工業產品為例,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二十一卷第一期,26-31。
    服務業發展綱領及行動方案(2004),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林佐宜(2006),指紋辨識,好處多多,台北:安全與自動化雜誌,第65期。
    曠文琪、劉承賢(2006),M型社會來了,台北:商業週刊,第986期,132-140。
    盧希鵬(2006),從製造業大步邁向創造業,台北:能力雜誌,第610期,74-75。
    高永昆(2005),台灣物業管理業的競爭策略探討,第三屆物業管理論文研討會論文彙編,台北:中華物業管理協會出版。
    董茲華(2006),世界保全的發展與趨勢,全國保全論壇論文集,台北:中華保全協會出版。
    王君暐(2006),保全產業分析及其結構變動趨勢,全國保全論壇論文集,台北:中華保全協會出版。
    梁心禎(2006),台灣保全業回顧與展望,全國保全論壇論文集,台北:中華保全協會出版。
    中興保全公司(2006),邁向資訊科技的保全服務,全國保全論壇論文集,台北:中華保全協會出版。
    徐源德、王進鋒(2006),保全業及公寓大廈管理維護業人力資源之探討,全國保全論壇論文集,台北:中華保全協會出版。
    章光明(2006),論保全的治安角色,全國保全論壇論文集,台北:中華保全協會出版。
    范國勇、呂秉翰(2006),保全業法相關問題之檢討、分析與評估,全國保全論壇論文集,台北:中華保全協會出版。
    楊士隆、葉婉婷(2006),保全業法對保全業經營管理之影響,全國保全論壇論文集,台北:中華保全協會出版。
    李湧清(2006),保全行業的發展與策略,全國保全論壇論文集,台北:中華保全協會出版。
    林瑞欽、李宗憲(2006),科技保全之展望,全國保全論壇論文集,台北:中華保全協會出版。
    黃俊能(2006),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在保全相關產業上之運用,全國保全論壇論文集,台北:中華保全協會出版。
    書籍
    大前研一(1985),黃宏義譯(1986),策略家的智慧,長河出版社。
    吳思華(1988),產業政策與企業策略,中國經濟企業研究。
    黃營杉(1999),策略管理,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比爾•蓋茲著 宿春禮譯(2004),比爾•蓋茲給青少年的條準則,石油工業出版社。
    金偉燦、莫伯尼著 黃秀媛譯(2005),藍海策略,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麥可•波特著(2000),競爭策略,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論文
    涂春河(1991),光電產業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中山大學企管研究所之碩士論文。
    李紹毓(1992),台海兩岸勞力密集產業輸美趨勢之研究─以紡織、成衣業為例,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之碩士論文,吳青松指導教授。
    趙台新(1995),電信事業自由化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之碩士論文。
    杜勵(1996),網路領航員與網路節點之關鍵成功因素,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之碩士論文,吳思華指導教授。
    陳南州(1999),台灣西藥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中興大學企管研究所之碩士論文。
    王至誠(2000),台灣地區保全業經營管理的特性與問題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碩士班論文。
    陳永鑫(2002),台灣新中藥產業價值鏈中價值活動的SWOT分析與發展方向之研究,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之碩士論文。
    唐淑芬(2002),我國發光二極體上游廠商的經營策略與競爭優勢之研究-以A公司為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之碩士論文。
    郭馨鎂(2003),保全人員工作價值觀對工作態度影響之研究─以台灣南部地區從業人員為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之碩士論文。
    李崇生(2003),台灣營造業在中國大陸經營策略之探討,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之碩士論文。
    許致遠(2003),塑膠光纖傳輸模組產業之競爭力分析,交通大學國際經貿研究所之碩士論文。
    王天鴻(2003),在生技產業之行銷研究—以L醫療檢驗公司為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之碩士論文。
    蔡戊鑫(2003),建構台灣大型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模式,中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之碩士論文。
    周武(2003),國際事件行銷規劃與實務研究- 鴻禧球場舉辦約翰走路高球賽競爭優勢探討,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之碩士論文。
    黃元裕(2004),價值投資法於台灣股市之運用,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之碩士論文。

    官坤林(2004),台灣晶圓代工產業分析與競爭策略之研究,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之碩士論文。
    翁存義(2006),台灣鋼鐵業大陸投資的關鍵成功因素,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碩士班論文。
    英文文獻
    Aaker& David A.,(1984), 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arnard, Chester(1962): 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oynton, A.C & R.W. Zmud(1984). An assessment of Critical Success Factor,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Summer, pp.17-27.
    Daniel, D.R.(1961),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risi.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 pp.111-121.
    Ferguson, C.R. & R.Dickinson(1982). Critical Success Factor for Directors in the Eighties, Business Horizons, pp.14-18.
    Hill, W.L.& R. Jones (1995), Strategy in the Global Environ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pp.224-255.
    Hofer, C. W. and D. Shendel (1978). Strategy Formulation: Analytical Concepts. West Publishing Co., Minnesota.
    Leidecker, J.K. & A.V. Bruno(1984). Identifying and using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Long Range Planning,Vol.17, No.1, pp.23.
    Porter Michael E.(1980).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sis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New York,NY:Free Press
    Rockart, John F.(1979), Chief Executives Define Their Own Data Need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81.
    Rockart, J. F., Ball, L. and Bullen, C. V. (1982) Future Role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Executive. MIS Quarterly, 6, Special Issue: 1-15
    Tilles, S.(1963). How to Evaluate Corporat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p.112.
    Thompson, A.A. and Strickland, A.J., (1981), Strategy and Policy: Concepts andCases, Texas: Business Publications, pp.124.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10/01/26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