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葉清泉
Ching-Chuan Yeh
論文名稱: 電磁元件產業垂直整合之個案研究-以信統電機為例
The Study on Vertical Integration of Magnetic Components Industry-A Case on Solen Electric
指導教授: 劉代洋
Day-Yang Liu
口試委員: 黃彥聖
none
張琬喻
non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2
中文關鍵詞: 電磁元件垂直整合營運模式內製化信統電機
外文關鍵詞: Magnetic Components, Vertical Integration, Operating Model, In-housing, Solen Electric
相關次數: 點閱:269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機械工業之發展,可作為一個國家工業化程度之指標,而機械工業中電磁元件為驅動機構產生自動動作之關鍵性零組件,下游產品多數為精密產品,應用範圍相當廣,市場潛力大,台灣業者若站穩於電磁元件產業,並創造優勢,對於我國機械產業之發展,將有莫大的助益。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方式,藉由探討電磁元件廠商-信統電機之垂直整合策略,了解個案公司實際營運上的問題,包括其選擇並發展核心產品的原因,以及相關的整合策略,經由探討,本研究提出下列研究結論:
    1.電磁元件為自動化設備之關鍵性零組件,且下游產品的應用具備範疇經濟,市場潛力大,且產品生命週期長。
    2.電磁元件若跳脫代工思維,掌握上游關鍵性零組件之生產,提升台灣生產技術,可建構出企業的競爭優勢。
    3.為發展電磁元件所實行之策略-關鍵零組件內製化、垂直整合、策略聯盟,所創造之進入障礙及範疇經濟,背後來自於整個獨特的營運模式與在領域內多角化經營等核心觀念。
    4.未來應進一步整合資訊系統,以有效整合公司之內外部資源,與世界各地主要客戶、供應商進行上下游複雜供應鏈系統之網路連結,創造出獨特之競爭優勢。
    再經由研究結論,本研究提出下列研究建議:
    1.掌握研發的核心競爭力及技術不斷升級:技術層次的不斷提升是電磁元件產業維持競爭力的不二法門。
    2.提升關鍵性零組件製造廠的產業定位:廠商應進行有效的技術整合,由原本被動的生產角色,轉為位居影響產業供應鏈運作的主導地位。


    摘要 I 目錄 II 圖目錄 IV 表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四節、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競爭策略 7 第二節、 企業整合 1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1 第一節、 研究對象 21 第二節、 研究架構 22 第四章、 產業分析與個案公司介紹 24 第一節、 產業分析 24 第二節、 個案公司介紹 32 第五章、 個案公司垂直整合策略 41 第一節、 選定核心產品─電磁元件 42 第二節、 立於不敗之地的策略 44 第三節、 亮麗的成績單-獨特的營運模式 49 第四節、 未來規劃-外在客戶內生化 5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5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5 第二節、 管理意涵 57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57 參考文獻 59

    一、 中文部份
    1. ITIS 專案辦公室(2007),我國製造業現況與趨勢--回顧2006展望2007,ITIS 專案辦公室。
    2. 大前研一(1984),策略家的智慧,長河出版社。
    3. 王俊淵(1999),集團以交叉持股方式買賣股票對集團整體股價影響之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4. 王泰允(1992),企業購併實用:基本概念/本土實務/在美須知/行動指南,遠流出版社。
    5. 司徒達賢(1995),策略管理,遠流出版社。
    6. 伍忠賢(1998),企業購併聖經,遠流出版社。
    7. 伍忠賢(2002),策略管理,三民出版。
    8. 任惠光(2000),企業集團進入有線電視產業之競爭與併購策略規劃,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 何美玥(2005),機械工業在經濟發展與對外貿易扮演的角色,機械資訊月刊,第585期。
    10. 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臉譜出版。
    11. 吳萬益、陳淑惠(1999),集團企業組織文化、決策模式與經營策略之研究:中美日德主要集團企業運作模式之實證分析,交大管理學報,19(2):131-179。
    12. 呂芳耀(1996),企業購併簡介,證券櫃檯,3:5-13。
    13. 汪嘉偉(2001),通訊、媒體、娛樂產業跨業整合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周旭華譯(1998),Michael E. Porter著,競爭策略,第一版,天下文化出版社。
    15. 財政部統計處(1995~2004),中華民國海關進出口統計月報。
    16. 許士軍(1988),管理學,第八版,東華書局。
    17. 湯明哲(2003),策略精論:基礎篇,天下遠見出版。
    18. 黃營杉譯(1999),Jones, H.著,策略管理,第四版,華泰文化。
    19. 蕭萬長(2004),台灣機械業的挑戰與轉型因應之道,台灣區機器工業同業公會第二十三屆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專題演講。
    20. 謝安田(1993),企業研究方法,作者自行出版。
    二、 英文部份
    1. Andrew, K. (1971),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 Homewood”, Illinois: Dow-Jones-Irwin.
    2. Ansoff, H.I. (1965), “Corporate Strategy”, New York, NT: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3. Boag, D. A., and Dastmalchian, J. (1988), Growth strategies and performance in electronics companies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17(4): 329-336.
    4. Aaker, David A. (1995), 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t, NY, John Wiley & Sons, Inc. P.134
    5. Devlin, G. (1991), “Diversification: A redundant Strategic Option”,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9 (1): 76-81.
    6. Hax, A. C. and N. S. Majluf (1991), “The Strategy Concept and Process: A Pragmatic Approach”,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 Hall.
    7. Hill, C. W. and Jones, G. R. (1998),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4th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8. Hofer, C. W. and Schendle, D. (1978), Strategy formulation: Analytical concepts,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9. Maidique, M. and Patch, P. (1982), “Corporate Strategy and Technological policy,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 Tushman M. & Moore W. Marshfield, Mass, pitman Publiching Inc., pp. 273-324.
    10. Miles, R. E. and Snow, C. C. (1978),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Structure and Process”, New York: McGraw-Hill, p.34.
    11. Peters, J. (1993), “On growth” , Management Decision, 31(6), 18-20.
    12. Porter, M. 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12/07/10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