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麗珠
Li-chu Huang
論文名稱: 創新商業模式 建構企業永續力-以美吾華懷特生技集團為例
A Case Study of 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s for Maywufa Biopharma Group
指導教授: 梁瓊如
Chiung-ju Liang
口試委員: 王孔政
Kung-jeng Wang
紀佳芬
Chia-fen Ch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財務金融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Finance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0
中文關鍵詞: 美吾華懷特生技集團創新商業模式
外文關鍵詞: Maywufa Biopharma Group
相關次數: 點閱:210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時代演進,資訊的發達讓商場的競爭正處在一個多變且複雜的環境裡。眾所皆知公司的經營目標就是要帶給股東利益最大化,但公司經營在追求最大化利益的過程中,「看他高樓起,看他樓塌了」,所造成社會的負面衝擊悲劇,屢見不鮮。公司必須有堅實的永久續航力,才能帶給股東真正的利益最大化,而且照顧為公司奉獻一輩子盡忠職守的員工,盡到安定繁榮社會且有能力回饋社會的企業社會責任。所以本研究著重在瞬息萬變、競爭激烈的商場中,企業如何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本研究採用質化之個案研究分析法作為主要研究方法,以學者之文獻結論、蒐集同業競爭者及整個產業趨勢之相關資料及公司內部可公開資料,作個案分析的研究方法,解析個案公司面對經營永續的瓶頸與競爭的危機困難時,如何以不同的創新商業模式,不斷突破瓶頸化解危機並創新公司的價值,穩健的建構公司永久續航力的磐石。
    個案研究結果:成功的價值創新,主要原則是目標明確且系統化的創新,以分析機會的來源做為起點,配合創新需要的知識和巧思,聚焦有效的創新價值。個案公司從西元1976年以新台幣200萬資本額創業,從代理美國VO5洗髮精起家,發展自有品牌「美吾髮」,踏出成功的第一步後,面對詭譎多變的激烈商場競爭,以價值創新、通路創新、技術創新、顧客價值創新、種種的創新商業模式,突破瓶頸並屢屢創新公司價值。
    個案公司從單純進口代理商,不斷創新,目前主要業務有美髮用品、醫藥行銷、新藥研發、幹細胞儲存與研發還有高階醫材行銷。目前集團已擁有兩家上市公司美吾華生技(1731)、懷特新藥(4108),資本額達新台幣26億,市值超過新台幣70億。個案公司創業至今36年,歷經全球性的能源危機、金融風暴,還有大小不同的商場危機與瓶頸,仍然穩健經營,成功關鍵因素就在於不斷的以不同的創新商業模式,化解危機為轉機,價值創新建構個案公司永續航力的磐石。


    摘要 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內容及範圍 3 第四節 研究限制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價值創新 5 第二節 管理創新 15 第三節 P&G的管理創新模式 16 第四節 技術創新 23 第五節 3M的管理創新模式 24 第六節 顧客價值及營運服務創新 28 第七節 價值創新開創市場 33 第參章 個案背景 37 第一節 個案創業的時代背景 37 第二節 價值創新策略vs管理關鍵成功因素 38 第肆章 個案分析 49 第一節 生技產業分析 49 第二節 個案集團之多角化經營及整合之創新商業模式 59 第三節 個案集團目前經營概況 63 第四節 組織文化創新之商業模式 68 第五節 財報分析 68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72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74 參考文獻 76 附錄 77-105

    (一) Adner, Ron (2006) ,”Match Your Innovation Strategy to Your Innovation Ecosyste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84, No4,pp.101.
    (二) Eric Von Hippel, Stefan Thomke, Mary Sonnack (1999), “Creating Breakthroughs at 3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Innovation.
    (三) Eric Von Hippel, Stefan Thomke, Mary Sonnack (1999), “Creating Breakthroughs at 3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Innovation.
    (四) Fernando Suarez(2005),“The Half-Truth of First-Mover Advanta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pril 2005).
    (五) Fernando Suarez(2005),“The Half-Truth of First-Mover Advanta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pril 2005).
    (六) Gary Hamel (2006), “The Why, What, and How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February 2006).
    (七) Geoffrey A.Moore(2004)“The old Innovation St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ugust 2004).
    (八) Hammer, Michael (2004),”Deep Change: How Operational Innovation Can Transform Your Compan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82, No3,pp.87.
    (九) http://agbio.coa.gov.tw/
    (十) http://www.biopharm.org.tw/
    (十一) http://www.innocentive.com/
    (十二) http://www.maywufa.com.tw/tc/index.php
    (十三) http://www.ninesigma.com/
    (十四) http://www.yet2.com/
    (十五) http://www.yourencore.com/
    (十六) Larry Huston, Nabil Sakkab (2006), “Connect and Develop: Inside Procter & Gamble's New Model for Innov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rch 2006)
    (十七) Larry Huston, Nabil Sakkab (2006), “Connect and Develop: Inside Procter & Gamble's New Model for Innov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rch 2006)
    (十八) Philip Kotler (2003), A Frame Work for Marketing Management, Second Edition.
    (十九) Philip Kotler (2003), A Frame Work for Marketing Management, Second Edition.
    (二十) Scott D.Anthony (2006), “Mapping Your Innovation St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 2006).
    (二十一) Thomke, Stefan , Hippel , Eric Von (2002),”Customers as Innovators: A New Way to Create Value”,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80, No4,pp.76.
    (二十二) Zook ,Chris & Allen , James (2003),” Growth Outside the Cor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81, No12,pp.69.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17/06/06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