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為恭
Zeng-Wei Gong
論文名稱: 捷運台北橋站抽水洩降行為及模擬之研究
Behavior and Simulation of Pumping Induced Drawdown in the MRT Taipei Bridge Station
指導教授: 歐章煜
Chang-Yu Ou
口試委員: 陳志南
Chen Chee-Nan
陳建謀
Jiann-Mou 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程學院 - 營建工程系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2
中文關鍵詞: 線性疊加水理參數數值模擬
外文關鍵詞: linear superposi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hydraulic parameters
相關次數: 點閱:291下載:1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探討線性疊加及數值模擬抽水洩降之可行性。過去大型開挖抽水之案例甚少,因此以線性疊加及數值模擬群井抽水的案例並不多。本研究以施工中的捷運台北橋站為模擬案例,首先以單井試驗結果求得此區景美礫石層之水理參數,再將所得之參數運用Jacob修正不平衡公式求取洩降量,在以線性疊加的方式模擬群井試驗及實際開挖抽水之洩降量,模擬結果顯示以線性疊加群井抽水之結果相當合理。在數值模擬方面採用PMWIN(Processing MODFLOW for Windows)5.3程式,以二維水平單層概念模式進行分析,水理參數採用全區單一參數及分區水理參數探討,由模擬結果顯示全區單一參數之結果較佳且與線性疊加相當接近,更加驗證線性疊加之可行性。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suitability of linear superposition and numerical method in the simulation of pumping induced drawdown. In the past, there were few large scale cases about deep excavation with pumping groundwater and therefore the case study of using linear superposi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rawdown in pumping groundwater by group wells is not too much. In this research we use the cases of the pumping induced drawdown in the MRT Taipei Bridge St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ingle well test, the hydraulic parameters of Chingmei Formation in Taipei are obtained. Then the linear superposition method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drawdown by group wells test and actual excavation pumping. The result of simulation by linear superposition was close to field data. In numerical simulation, we adopt the computer program PMWIN to simulate the pumping induced drawdown,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2D horizontal single layer. Results show that drawdown from PMWIN is close to those from superposition and field measurements.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誌謝 Ⅲ 目錄 Ⅳ 表目錄 Ⅶ 圖目錄 Ⅸ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研究方法 2 1.3論文內容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3 2.1台北盆地礫石層與地下水之特性 3 2.1.1台北盆地礫石層分佈 3 2.1.2台北盆地地下水位變化與補注 4 2.2水井理論解 5 2.2.1 Theis不平衡方程式及Jacob修正不平衡方程式 5 2.2.2 Thiem平衡方程式 8 2.2.3 抽水試驗結果的分析 8 2.3疊加法與數值解 11 2.3.1 疊加法 11 2.3.2 數值解 12 2.4台北盆地礫石層水理參數之研究 13 2.4.1台北盆地過去景美層水理參數之研究 14 2.4.2大橋國小站水理參數之研究 15 2.4.3道岔段水理參數之研究 16 2.4.4忠孝新生站水理參數之研究 17 第三章 現地試驗與理論解結果 19 3.1現地試驗 19 3.1.1捷運台北橋站之介紹 19 3.1.2單井抽水試驗 20 3.1.3第一次群井抽水試驗 21 3.1.4第二次群井抽水試驗 22 3.1.5實際開挖抽水 22 3.2受壓含水層水理參數之求取 23 3.3疊加模擬於群井試驗與實際開挖抽水 25 3.3.1台北盆地其它抽水工程之影響 25 3.3.2分析結果與討論 27 第四章 數值模擬台北橋站抽水洩降 29 4.1 PMWIN程式簡介 29 4.2台北盆地水文地質概念模型 30 4.2.1 模型建立 30 4.2.2 邊界條件 31 4.2.3 參數設定 32 4.3台北橋站抽水模擬 32 4.3.1群井抽水、實際抽水數值分析 32 4.3.2 分析結果與討論 3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5 5.1結論 35 5.2建議 36 參 考 文 獻 37

1. 丁繼紅、周德亮、馬生忠(2002),「國外地下水模擬軟件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勘察科學技術,第一期。
2. 王執明、鄭穎敏、王源(1978),「台北盆地之地質及沉積物之研究」,台灣礦業,第30卷,第4期,第350~380頁。
3. 「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新莊線計劃DK194設計標CK240A施工標大地工程設計綜合報告期終送審」報告書,中興工程顧問公司(2001)。
4. 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新莊線570A區段標,抽水試驗報告書(2005)。
5. 台北盆地地下水水位及水質檢測(二),2001,經濟部水資源局,計劃編號MOEA/WRB-900011-V2。
6. 李振皓、陳景文(2002,2003),「台北盆地地下水管制區檢討及土壤液化評估(1-2)」,經濟部水利署。
7. 邵明忱、黃立煌、馮堯松、劉格非(1995)「礫石層水理參數探討」,國際卵礫石層地下工程研討會,台北,台灣。
8. 吳建民(1967),「台北盆地地盤沈陷問題之研究(上)」,土木水利,第4期。
9. 吳建民(1968),「台北盆地地盤沈陷問題之研究」,土木復刊,第4期,第53~81頁。
10. 吳建民(1987),「台北盆地地盤下陷之回顧」,第工技術雜誌,第20期,第34~49頁。
11. 林燕初(1997),「台北盆地地下水系統特性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地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共69頁。
12. 俞清瀚、林永祥(2004),「台北盆地深開挖抽水影響試驗案例之比較與探討」,2004海峽兩岸地工技術/岩土工程交流研討會。
13. 洪如江(1966),「台北盆地各土壤之物理特性」,國立台灣大學工程學刊,第10期。
14. 能邦科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0),「台灣地區地下水補注量估算」,經濟部水資源局計畫。
15. 陳世欣、歐章煜(2007),「台北盆地深開挖景美礫石層抽水數值模擬探討」,2007海峽兩岸地工技術/岩土工程交流研討會。
16. 陳世欣、歐章煜、曾為恭(2007),「深開挖施工抽水對台北盆地受壓含水層水位變動之影響」,第12屆大地工程研討會。
17. 曹以松、毛愛生(1984),「台北盆地地下水數學模式之模擬與應用」,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研究所。
18. 曹以松、許榮庭(1985、1986),「台北盆地地下水抽水量反向推求數學模式之研究(1~3)」,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計畫。
19. 李光敦(2006),「水文學」,五南圖書出版社。
20. 梁昇、黃天福(1994),「地下水文學」,大學圖書出版社。
21. 黃奇瑜(1994),「台北盆地地下地質」,台灣之第四紀,第五次研討會,中央大學。
22. 黃南輝、許先才、林國楨、闕河淵(1996),降水工法在深開挖之應用,「深開挖與地下水施工研討會論文輯」,歐章煜主編,第53~80頁。
23. 傅怡仁、秦中天、王如龍、陳明山(1990),「台北盆地礫石層分佈之研究」,土木水利,第十六卷,第四期,第59~69頁。
24. 楊萬全(1972),「台北盆地地下水蘊藏量與超抽情況的研究」,台銀季刊,第22期,第4卷,第235-253頁。
25. 賈儀平、張閩翔、劉文煜、賴典章(1999),「台北盆地之水文地質研究」,台北盆地地下地質與工程環境專刊,第393~406頁。
26. 鄧蜀予、王世忠、張志斌、許誠、袁彼得、陳培源(1994),「台北盆地第四系地層架構」,台灣之第四紀,第五次研討會,中央大學。
27. 歐章煜(2002),「深開挖工程-分析設計理論與實務」,科技圖書出版社。
28. 歐章煜、陳建謀、林宏達、廖洪鈞(2005),「榮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究計劃報告-深開挖工程抽水穩定地盤最佳化策略」,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生態與防災工程研究中心。
29. 歐章煜、陳建謀、林宏達、廖洪鈞、劉富寧(2004),「榮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究計劃報告-台北景美礫石層抽降水對深開挖基礎穩定工法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生態與防災工程研究中心。
30. 歐章煜、陳建謀、林宏達、廖洪鈞(2003),「榮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究計劃報告-台北景美礫石層抽降水對深開挖基礎穩定工法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生態與防災工程研究中心。
31. 謝昭輝、謝盛雄、林昭銘(1999),「淺層震測與井測法應用於台北盆地之調查研究」,地質調查所特刊第十一號-台北盆地地下地質與工程環境專輯,地質調查所,第253~272頁。
32. 譚志豪、冀樹勇、顧承宇、林坤霖(2006),「台北盆地區域性三維地下水流動數值模擬」,中興工程,第1~9頁。
33. Anderson, M. P. and Woessner, W. W.(2000),「Applied groundwater modeling:simulation of flow and advective transport 」, Harcourt Asia Pte Ltd.
34. Cooper, H. H., and C. E. Jacob, (1946).“A Generalized Graphical Method for Evaluating Formation Constants Summarizing Well Field History”Trans. Am. Geophy. Union, 27, 526-534.
35. Chiang, W. H. and W. Kinzelbach, (2001), “3D-Groundwater Modeling with PMWIN”, Springer.
36. Darcy, H.(1856). Les Fontaines Publiques de LaVille de Dijon. Paris: V. Oalmont.
37. Jacob,C.E.(1940),On the flow of water in an elastic artesian aquifer, Transaction,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38. Kruseman, G.p. and De Ridder, N.A.「Ana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pumping test data」, International, Wageningen, The Netherlands (1990).
39. Karen, J.D. and Jonathan D.I,「Aquifer Testing Design and Analysis of Pumping and Slug T wis Publisher, (1990)ests」,Lewis Publisher, INC.(1991).
40. Theis,C.V.(1935),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lowering of the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16 th Annual Meeting.
41. Thiem,G(1906), Hydrologische Methoden, JM Gephardt, Leipzig.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