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宏彬
Hong-bin LEE
論文名稱: 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中視覺藝術教育課程裡設計教育所占內容之比例與意義
The Significance and Proportion of Design Related Content in Visual Art Curriculum in Grade 1-9 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
指導教授: 伊彬
Bin I
口試委員: 吳岳剛
Yech-gang Wu
張柏舟
Po-chou Ch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設計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9
中文關鍵詞: 九年一貫課程設計教育視覺藝術藝術教育藝術與人文
外文關鍵詞: Grade 1-9 Curriculum, Design Education, Visual Art, Art Education, Arts and Humanities
相關次數: 點閱:456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的實施,雖符合現代藝術教育的趨勢,也反應了時代變遷的需求,但於倉促推動下,是否有充分時間來編撰和審核教材?編撰和審核人員對於設計教育的認知與設計教材內容看法是否相同?均是設計教育能否有質有量融入視覺藝術課程的關鍵。因此,本研究欲藉由對於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教科書裡,設計教育內容於「視覺藝術」課程中所占比例與意義之研究探討,進而了解設計教育之落實程度。第一階段進行九年一貫課程實施至今所有「藝術與人文」教科書蒐集分析。第二階段針對「設計」與「純藝術」提出操作型定義並進而分類。第三階段統計分析設計教育所占內容之比重與代表意義,並與過去美術課程作比較。研究結果顯示,「視覺藝術」課程名稱雖看不出有無設計課程,但從內容來檢閱,設計教育課程內容是存在的。而所占的比例經統計分析後竟發現,設計教材不僅沒有因教改後而有所增加,反而不及歷年美術課程;這不禁讓人質疑,此落實程度更不及以往的情況下,是否真正正視設計教育的存在價值。


    Grade 1-9’s implementation of “Arts and Humanities” learning domain curriculum, though conforms to the modern art education tendency and responded to the demand of changing era, but under hasty impetus, is there adequate time to compile with the verification the teaching material? Do compilation and verification personnel share same point of view with regard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design education and the content of design teaching material? Does design education have the quality and depth to blend into the heart of visual art curriculum. Therefore, based upon grade 1-9’s “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 the propor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design education content accounted for by “Visual-Art”,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extent of realization of design education. The first stage carries on grade 1-9’s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up until today’s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s. The second stage, with focus on “Design” and “Pure-Art”, proposes operational definition and further classification. The third stage statistically analyses the proportion that design education accounts for and the significance it represents, as well as a comparison with past fine arts curriculum. This research finding shows that although the existence of design curriculum is not represented by “Visual-Art” curricular titles, but based upon inspection of the content, the content of design education curriculum does exist.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it was unexpectedly discovered that design teaching material did not increase following educational reform, rather it is inferior to the arts curriculum before grade 1-9’s implementation. This provokes people to question, under such degree of realization inferior to former situation, whether we are truly facing up to the design education’s value of existence.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圖索引 VI 表索引 V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方法 2 1-4 研究範圍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相關名詞釋義 4 2-1 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 4 2-2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內 12 2-3 視覺藝術教育課程 14 資料整理分析 17 2-4 設計教育的思潮與演進 17 2-5 設計教育存在於目前社會與國民教育之正當性與合理性 20 2-6 設計教育在視覺藝術教育中之置 25 2-7 設計與純藝術範圍區別─提出操作型定義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31 3-1 研究方法-文獻探討 31 3-2 研究方法-統計分析 33 第四章 研究結果 41 4-1 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教科書出版分析 41 4-2 設計課程在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教科書內容分類 42 4-3 設計教育內容於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中視覺藝術課程裡所占之比例 43 4-4 設計教育內容於視覺藝術課程與歷年美術教科書所占比例之比較 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2 結論 72 5-1 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教科書視覺藝術課程中設計教育內容所占比例之分析 72 5-2設計教育內容於視覺藝術課程中所占比例應過半 74 5-3 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教科書編輯形式分析 75 5-4 九年一貫統整課程實施難度高 76 5-5 從國外當代藝術教育思潮看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發展 77 建議 79 5-6 研究限制 82 5-7 後續研究 82 第六章 參考文獻 83 中文 83 英文 86 藝術與人文教科書 87

    中文:
    1.王竹梅(2002)。高職生基本設計能力培養之課程內涵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設計研究所,彰化。
    2.王秀雄(1985)。論我國美術教育應有之內容與方向。載於夏勳(主編),美術教育選集(pp. 134-144)。台北市:世界文物。
    3.王秀雄(1995)。台灣美術發展史論。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4.王受之(1997)。世界現代設計。台北:藝術家。
    5.王建柱(1987)。包浩斯。台北:大陸書店。
    6.王鍊登(1975)。實用的造形藝術。台北:六合。
    7.朱元祥(2001)。提昇設計教育的國際競爭力。生活科技教育,34(3),2-8。
    8.吳俊傑(2002)。國小視覺藝術課程統整設計之初探。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台北。
    9.吳爵汝 郭男先(2004)。藝術教育新理念。教育資料與研究,58,57-64。
    10.呂燕卿(主編)(1999)。藝術與人文領域研修小組,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暫行綱要之研究。台北市:教育部。
    11.李璍(2005)。歷年國民中學視覺藝術教科書演變過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台北。
    12.周伶紋(2002)。台灣光復以來國小視覺藝術教育發展及思潮演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屏東。
    13.林炎旦(2003)。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新課程銜接問題之初探。教育資料與研究,52,8-11。
    14.林品章(1995)。美術設計的起源及其名稱與內容的發展。台灣美術,7(4),35-48。
    15.林品章(1996)。商業設計。台北:藝術家。
    16.林品章(1999)。造形原理。台北:全華。
    17.林品章(2000)。視覺傳達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全華。
    18.林品章(2003)。設計基礎教育的「構成」。美育雜誌雙月刊,136,3-11。
    19.林曼麗(2000)。藝術•人文•新契機-視覺藝術教育課程理念之思考。美育雜誌雙月刊,113,71-80。
    20.武井勝雄(1996)。設計教育入門─包浩斯體系之應用(劉振源譯)。台北:世界。(原著出版年:1955年)
    21.洪居財(1996)。高中(職)美工科課程實施相關問題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商業設計學程,台北。
    22.夏勳(1979)。設計教育理論與實踐。台北:世界文物。
    23.張柏烟、許雯婷(2004)。視覺文化與設計教育:一般性設計教育之重要性。台灣美術,57,4-13。
    24.張繼文(1991)。商業設計的本質性趨向與任務-透過視覺傳達呈現影像世界。嶺東學報,3,64-74
    25.梁朝雲(2003)。從資訊傳撥學域的興起談設計教育的發展趨勢。美育雜誌雙月刊,136,39-45。
    26.梁燕華(2000)。台灣四十年來商業設計教育的發展。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台北。
    27.莊佩螢(2001)。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統整之研究:以台北市國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台北。
    28.許雯婷(2004)。國中階段一般性設計教育研究: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之理論與實務探析。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高雄。
    29.郭木蒼(2000)。國小視覺藝術課程初探。現代教育論壇,6,260-270。
    30.陳育淳(2004)。為何要教視覺文化。美育雜誌雙月刊,137,56-62。
    31.陳俊東(1998)。台灣當前之設計關懷初探。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台南。
    32.陳朝平(1992)。我國美勞教育研究現況與發展方向。教育研究法學術研討會專輯,259-261。
    33.陳瓊花(2003)。「後」九年一貫之再思考:「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與視覺藝術教材之選取。現代教育論壇,11,407-420。
    34.陳瓊花(2004)。「以重要概念出發的探索式統整美術設計」之省思。美育雜誌雙月刊,139,51-55。
    35.陳暁玲(2002)。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視覺藝術課程之教學─談其實施困難與具體建議。美育雜誌雙月刊,130,82-85。
    36.曾啟雄(1996)。談視覺傳達設計。設計,69,60-64。
    37.黃壬來(2003)。「藝術與人文」主要理念解析與評議。美育雜誌雙月刊,134,43-45。
    38.黃壬來(2003)。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台北:桂冠。
    39.楊裕富(2002)。建築、設計、後現代理論。台北:田園。
    40.楊靜宜(2003)。數位環境影響下台灣視覺設計教育之變遷。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商業設計學系研究所,桃園。
    41.漢寶德(2003)。美國一般藝術教育參訪見聞。美育雜誌雙月刊,134,84-89。
    42.蕭春金(1999)。兒童造形表現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設計學程,台北。
    43.賴建都(2003)。台灣設計教育思潮與演進。台北:龍辰。
    44.羅世豪(2003)。應用創造力、造形與設計教學模式於國小設計教育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台北。
    45.蘇振明(1999)。20世紀美術教育史的回顧與啟示─「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相關思考。現代教育論壇,6,271-284。
    46.約翰•義庭(1987)。造形藝術的基礎(王秀雄譯)。台北:大陸書店。(原著出版年:1971年)
    47.史提芬•羅倫(2000)。「新藝術」與法國的設計教育(黃淑玲譯)。美育雜誌雙月刊,114,74-85。
    48.麥克•戴(2004)。教學:崇高的專業─傑出的藝術教育。國際藝術教育學刊,2,21-32。

    英文:
    1.Duncum, P. (1999). A case for an art education of everyday aesthetic experiences.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41(4), 314-329.
    2.Efland, A. D. (1995). The spiral and the lattice. Changes in 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 with implications.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36(3), 134-153.
    3.Freedman, K. (2000). Social perspectives on art education in the U.S.: Teaching visual culture in a democracy.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41(4),314-329.
    4.Roberts, P. (1990). What is Design? In D. Thistlewood (Ed.), Issues in Design Education. (pp. 30-38). London: Longman.
    5.Stout, C. J. (1999). The art of empathy: Teaching students to care. Art Education, 52(2), 21-24.

    藝術與人文教科書:
    周淑卿(主編)(2002)。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第一冊。台北:康軒。
    周淑卿(主編)(2002)。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第二冊。台北:康軒。
    周淑卿(主編)(2003)。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第三冊。台北:康軒。
    周淑卿(主編)(2003)。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第四冊。台北:康軒。
    周淑卿(主編)(2004)。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第五冊。台北:康軒。
    周淑卿(主編)(2004)。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第六冊。台北:康軒。
    周淑卿(主編)(2003)。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一冊。台北:康軒。
    周淑卿(主編)(2003)。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二冊。台北:康軒。
    周淑卿(主編)(2003)。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三冊。台北:康軒。
    周淑卿(主編)(2003)。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四冊。台北:康軒。
    周淑卿(主編)(2003)。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五冊。台北:康軒。
    周淑卿(主編)(2003)。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六冊。台北:康軒。
    周淑卿(主編)(2004)。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七冊。台北:康軒。
    周淑卿(主編)(2004)。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八冊。台北:康軒。
    陳肆明(主編)(2002)。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第一冊。台北:南一。
    陳肆明(主編)(2003)。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第二冊。台北:南一。
    陳肆明(主編)(2003)。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第三冊。台北:南一。
    陳肆明(主編)(2003)。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第四冊。台北:南一。
    陳肆明(主編)(2004)。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第五冊。台北:南一。
    陳肆明(主編)(2005)。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第六冊。台北:南一。
    陳肆明(主編)(2003)。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一冊。台北:南一。
    陳肆明(主編)(2003)。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二冊。台北:南一。
    陳肆明(主編)(2003)。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三冊。台北:南一。
    陳肆明(主編)(2003)。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四冊。台北:南一。
    陳肆明(主編)(2003)。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五冊。台北:南一。
    陳肆明(主編)(2003)。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六冊。台北:南一。
    陳肆明(主編)(2004)。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七冊。台北:南一。
    陳肆明(主編)(2004)。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八冊。台北:南一。
    陳育淳(主編)(2002)。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第一冊。台中:仁林。
    陳育淳(主編)(2003)。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一冊。台中:仁林。
    陳育淳(主編)(2003)。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二冊。台中:仁林。
    陳育淳(主編)(2003)。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三冊。台中:仁林。
    陳育淳(主編)(2003)。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四冊。台中:仁林。
    陳育淳(主編)(2003)。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五冊。台中:仁林。
    陳育淳(主編)(2003)。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六冊。台中:仁林。
    陳育淳(主編)(2004)。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七冊。台中:仁林。
    陳育淳(主編)(2004)。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八冊。台中:仁林。
    曾道雄(主編)(2002)。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第一冊。台北:光復。
    曾道雄(主編)(2003)。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三冊。台北:光復。
    曾道雄(主編)(2002)。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第二冊。台北:育成。
    曾道雄(主編)(2003)。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第三冊。台北:育成。
    曾道雄(主編)(2003)。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第四冊。台北:育成。
    楊遵榮(主編)(2004)。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第五冊。台北:育成。
    歐遠帆(主編)(2002)。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第一冊。台南:翰林。
    歐遠帆(主編)(2003)。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第二冊。台南:翰林。
    歐遠帆(主編)(2003)。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第三冊。台南:翰林。
    歐遠帆(主編)(2003)。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第四冊。台南:翰林。
    歐遠帆(主編)(2004)。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第五冊。台南:翰林。
    歐遠帆(主編)(2004)。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第六冊。台南:翰林。
    歐遠帆(主編)(2003)。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一冊。台南:翰林。
    歐遠帆(主編)(2003)。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二冊。台南:翰林。
    歐遠帆(主編)(2003)。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三冊。台南:翰林。
    歐遠帆(主編)(2003)。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四冊。台南:翰林。
    歐遠帆(主編)(2003)。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五冊。台南:翰林。
    歐遠帆(主編)(2003)。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六冊。台南:翰林。
    歐遠帆(主編)(2004)。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七冊。台南:翰林。
    歐遠帆(主編)(2004)。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八冊。台南:翰林。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