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意文
Yi-wen Huang
論文名稱: 應用分析層級程式法(AHP)建立產品設計評價模式之研究-以行動電話為例
Applying AHP for Product Design Evaluation-Using Mobile Phone Design as on Examples
指導教授: 張文智
Wen-chih Chang
口試委員: 陳建雄
Chien-Hsiung Chen
張建成
Chien-cheng Ch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設計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0
中文關鍵詞: 產品設計模糊德爾菲分析層級程式法
外文關鍵詞: Product design, FDM (Fuzzy Delphi Method), AHP (Analytic
相關次數: 點閱:561下載:5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應用分析層級程式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嘗試建立一新產品設計評價模式。初步的研究以行動電話為例,著重於制定一有效的新產品評價架構,希望藉由對消費者需求的瞭解,獲得新產品設計與開發時重要的參考資訊。模式的建構首先以模糊德爾菲(fuzzy Delphi method,FDM)專家問卷評定篩選出在專業考量上具高度共識的評估準則,問卷結果獲得5項可行性層面準則(造形要素、造形意象、視覺性喜好之使用介面、價值感、吸引力)和24項評估準則;接續應用多準則決策工具AHP法進行專業評估,同時檢視與修正專家們意見之不一致性,最終取得具優勢的各項評估準則之相對權值。研究中以五款行動電話設計方案為研究案例,專家評分排序結果分別是E>A>C>B>D,而消費者評分排序結果分別是A>E>C>D>B。經由Duncan事後檢定結果可得知,專家認為設計方案A、C及E的整體表現最為優秀;消費者則認為設計方案A及E的整體表現最為優秀,與案例評分結果相符。期能將此客觀、量化的數據提供行動電話廠商於開發新產品時作為重要依據,且爲公司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
    本研究以FDM整合AHP評價模式的應用可作為設計師或決策者進行實質設計與方案決策時有效的輔助工具,亦可提供消費者於選購行動電話時的參考。


    This study appli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ttempted to construct a new model of product design assessment. Initial study, using mobile phone as and example, focused on defining effective new product assessment architecture, so as to obtain critical information for reference regarding new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consumer requirements.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l was first adopted with Fuzzy Delphi Method (FDM) expert questionnaire to evaluate and the assessment which had high consensus on professional considerations. The result of questionnaire obtained 5 feasibility and 24 assessment guidelines; consecutively applied multi-guidelines decision making tool AHP to conduct professional assessment, meanwhile reviewed and modified the inconsistencies of opinions among experts. And finally, the related weights of individual assessment guidelines with advantages were obtained. In this study, 5 design plans of mobile phones were adopted as study cases, the sequence of assessment outcome by experts is E>A>C>B>D, while the sequence of assessment outcome by consumers is A>E>C>D>B. By way of Duncan post hoc comparison, the outcomes showed that experts considered design plans A and E had the most excellent overall performance; however, consumers considered design plan A had the most excellent overall performance. The author hope to provide these objective and quantified information as useful reference for mobile phone manufacturers while developing new products, and consequently gain maximum economic efficiency for their companies.
    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ing FDM with AHP assessment model in this study can act as an effective assistant tool while designers or decision makers are conducting real decision making of design and planning, and can also provide as good references for consumers while choosing and purchasing mobile phones.

    摘要 I ABSTRACT II 謝誌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範圍 3 第四節 論文架構概述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評價與決策 5 一、評價 5 二、概念決策 5 三、多準則決策模式(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MCDM) 7 第二節 產品與造形 9 一、產品設計 9 二、產品附加價值 10 三、造形 10 四、造形要素 11 五、造形意象 13 六、產品造形吸引力 14 第三節 行動電話 17 一、行動電話視覺性喜好之使用介面 17 二、行動電話附加功能之外觀介面 18 三、行動電話之綠色環保 19 第四節 AHP法相關文獻 2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3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23 一、研究方法説明 24 (一) 模糊德爾菲法 (Fuzzy Delphi Method,FDM) 24 (二) 模糊德爾菲法問卷設計 28 (三) 分析層級程式法(AHP) 29 1. AHP的發展目的 30 2. AHP的基本假設 31 3. AHP的建立層級優點 32 4. AHP分析層級程式法之執行步驟 33 第二節 影響行動電話外觀造形評估模式建構 39 一、可行性層面準則及評估準則訂定 39 二、可行性層面及評估準則篩選 41 三、準則釋義 44 四、AHP問卷設計 45 第四章 實證研究與分析 47 第一節 實證研究流程及AHP行動電話設計評估模式之評估層級架構 47 第二節 AHP專家問卷結果 49 一、可行性層面(準則)權重值分析 49 二、評估準則(次準則)權值分析 50 三、專業人員一致性檢核 55 四、準則與次準則之相對權重 56 第三節 實證設計方案 58 一、設計方案評分結果 64 二、實驗結果分析 6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6 第一節 結論 76 第二節 未來研究之建議 78 參考文獻 80 附錄一 85 附錄二 88 附錄三 90 附錄四 97 附錄五 96

    1. Karl T. U., Steven D. E.(2002)。張書文、戴華亭編譯。產品設計與開發,臺北:華泰。
    2. Mike Baxter (1995)。張建成編譯。產品設計與開發。臺北:六合出版社。
    3. 小島敏彥(2002)。蔣永明編譯。新產品開發管理─企業革新的生存之道。臺北:中衛發展中心。
    4. 丘永福(1987)。造形原理。臺北:藝風堂出版社。
    5. 呂清夫(1984)。造形原理。臺北:雄獅出版社。
    6. 周敬煌(1989)。工業設計:工業產品發展之依據。臺北:大陸書店。
    7. 官政能(1995)。產品物徑。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8. 林明傑與李政雄(2000)。新產品開發策略與與市場資訊處理機制對新產品績效影響之研究。科技管理學刊,5(1),79-104。
    9. 林恆毅、陳士昀、張建成等人(2002)。AHP法在競爭商品上的分析研究─以RV休旅車為例。中華民國設計學會2002 年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上冊,53-58。
    10. 林峰祿(1982)。應用AHP 評選出口行銷目標市場之個案研究。交通大學管理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11. 孫珮瑜(2002)。應用分析網路程式法建立甄選學生衡量標準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12. 徐村和(1998)。模糊德菲層級分析法。模糊系統學刊,第四卷第一期,59-72。
    13. 許言、張文智 (2002),我國家電企業面對加入WTO之設計策略群組研究,工業設計, 30(2),157-163。
    14. 張長傑(1990)。立體造形基本設計。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5. 張建成(2000)。使用者對產品造形意象認知的影響因素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16.張建成、吳俊傑(2004)。應用 AHP 與 Delphi 技術於新產品造形設計決策分析─以行動電話設計為例。華梵藝術與設計學報,第一期 , 81-98。
    17. 莊普晴(2003)。產品開發組織型態對於產品設計品質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18. 許志宇(2005)。品質機能展開、模糊理論與灰關聯分析於綠色設計之應用。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19. 許鳳火(1985)。產品設計之理念與方法。臺北:大同印刷中心。
    20. 陳佩雯(2004)。多準則決策方法之探討─圖書館效率與效能評估。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21. 陳苑菁(2004)。以層級分析法(AHP)建構同步工程之綠色設計開發程式─以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例。大葉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22. 陳寬祐(1991)。基礎造形。臺北:新形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3. 單莉莉(1987)。傳統玩具工業之現況與創新升級策略(AHP層級分析)。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24. 曾坤明(1979)。工業設計的基礎。臺北:六合出版社。
    25. 曾坤明(1980)。工業設計的基礎:闡明設計分析、產品開發之理念。臺北:作者自行出版。
    26. 曾懷恩(1998)。設計案評選之AHP模式決策方法。中國工業工程學會八十七年度年會論文集,458-463。
    27. 曾懷恩、李榮貴(1998)。以AHP模式作為評估設計案的決策模式。設計學報,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第三卷第一期,43-53。
    28. 朝倉直已(1985)。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臺北:北星圖書公司。
    29. 程慧瑛(1997)。產品造形語彙與造形要素轉換之研究-以椅子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30. 楊文壽(2001)。行動電話手機消費者之涉入程度及購買決策相關因素之關聯性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31. 楊清田(1997)。構成(一)。臺北:三民書局。
    32. 楊硯婷、王美淑、林長弘、趙怡斐等人(2005)。旅遊行程選擇之決策分析。決策分析研討會,元智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33. 鄭滄濱(2001)。軟體組織提升人員能力之成熟度模糊評估模式。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34. 鄧建瑋與林銘煌(2002)。屬性特徵作用於產品造形的辨識過程與類別強弱。工業設計,第三十期第二卷,251-257。
    35. 鄧振源、曾國雄(1989)。分析層級法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二十七卷六期,5-27。
    36. 魏巧晴(2003)。產品設計初期模糊決策之研究。大葉大學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英文文獻
    1. Bowman, William G. (1990). Graphic Communication. New York: Facts on File, Inc.
    2. Bross, I. (1953). Design for Decis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3. Cain, W. D. (1969). Engineering Product Design. London : Design Center Bookshoip, 47-55.
    4. Dalkey, N.C. (1969). The Delphi method: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group
    opinion. Rand Corp, Res. Pap, RM-5888-PR.
    5. Dondis, A. (1973). A Primer of Visual Literacy. Cambridge, Ma : the Mit Press.
    6. Hwang, C.L. & Yoon K. (1981).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A State-of-the-Art Survey. New York : Springer- Verlag.
    7. Ishikawa, A., A. Michio, S. Tersuo, T. Giichi, T. Rumi & M. Hiroshi. (1993). The
    Max-Min Delphi method and fuzzy Delphi method via fuzzy integration, Fuzzy
    Set and Systems, 55, 241-253.
    8. Kamal, M. (2001). Application of the AHP in project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 19-27.
    9. Lipovetsky, S. & Michael, C.W. (2002). Robust estimation of priorities in the AHP,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37(1), 110-122.
    11. Mohammed I. (2002).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project delivery method using
    AH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 469-474.
    12. Saaty, T. L. (1977). A Scaling Method for Priorities in Hierarchical
    Structure,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sychology, 15(3), 234-281.
    13. Saaty, T. L. (1980).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New York:
    McGraw - Hill.
    10. Searr, M. K. (1962). Product Design and Decision Theory. New York:
    Prentice Hall Inc., 142-167.

    參考網站
    1. 經濟部技術處產業電子化指標與標準研究計畫/資策會經ACI-FIND,2004,
    (http://www.find.org.tw/0105/howmany/howmany_disp.asp?id=88)。
    2. 朱雲鵬、謝邦昌,消費者日常生活費用調查附加報告,2004,
    rcted.ncu.edu.tw/cci/ci9401-1.doc。
    3. 科技產業資訊室專利情報(2006)。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
    訊中心(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pclass/pclass_A044.htm)。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