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譽中
Yu-chung Chen
論文名稱: 坡地滑動面評估方法探討
A simulation study to evaluate potential slip surface in a landslide problem of Province Road 18
指導教授: 陳志南
Chee-Nan Chen
口試委員: 廖瑞堂
Jui-tang Liao
林宏達
Horn-Da L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程學院 - 營建工程系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1
中文關鍵詞: 五彎仔傾斜管滑動面
外文關鍵詞: slip surface
相關次數: 點閱:215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坡地災害發生後,欲進行後續的護坡整治設計工程,事前完善的基本調查不可缺少,除了瞭解地質構造、水文、土(岩)質外,其中以坡地滑動面位置的調查最為重要,而坡地滑動面位置評估方法能否較客觀的判釋出其滑動面所在位置,以提供作為整治設計的依據參考,即為本文的討論的重點。
本研究以台十八線(阿里山公路)28K+900~31K+500道路邊坡為研究對象,藉由現地監測資料,評估出潛在滑動面位置,並以GMS軟體初步建立邊坡三維地層分佈雛型,探討滑動面經過地層的情形。由結果可知,如能綜合地表、地形、地下水位、傾斜儀滑動層面檢測、潛在滑動面岩心檢視,可以較客觀的確定地層的滑動情況。而所評估之潛在滑動面則多通過五彎仔地區之崩積層與砂岩層。


Evaluation of potential sliding surface is one of the major issues in a landslide study and its accuracy is highly depending on the integrity and precision of site investigation. A 3-D structural geological model synthesizing all available data (boreholes, geophysics, groundwater observations) is recommended to be built and serving to identify potential sliding surface and prospectively design the stabilization project.
Province Road 18, a regional tourist road of Mt. Ali, has severed landslide problem between mileages 28K+900 and 31K+500 and is adopted as the object of this master thesis study. The first attempt is to manage topographic, geophysics and borehole data via an assistance of GMS software and h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 3-D structural geological model. After that, field monitoring data from inclinometers, water table and pressure observation well and pictures of borehole sample were considered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sliding surface. Results have indicated that major sliding surfaces are happened to pass through colluvium and sandstone.

目 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Ⅱ 誌謝 Ⅲ 目錄 IV 表目錄 Ⅶ 圖目錄 Ⅷ 第一章 緒論 1 1.1 前言 1 1.2 研究動機 1 1.3 研究內容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4 2.1 山坡地破壞模式 4 2.2 崩積土層之工程行為 7 2.2.1 崩積土層成因 8 2.2.2 崩積力學性質 8 2.3 滑動面位置判讀與邊坡穩定管理值 9 2.3.1 傾斜管資料判讀 9 2.3.2 邊坡穩定管理值 10 2.4 五彎仔相關研究報告 11 2.4.1 工研院1999年研究報告 11 2.4.2 青山工程顧問公司2004年研究報告 12 2.4.3 雲林科技大學2001~2004之研究 12 第三章 研究概述 14 3.1 五彎仔回顧 14 3.2 五彎仔地形及地質概述 14 3.2.1 地形 14 3.2.2 地質 15 3.3 降雨量 15 3.4 災害歷史 16 3.5 研究工具介紹 17 3.5.1 GMS介紹 17 第四章 滑動面位置與地層分佈之探討 19 4.1 潛在滑動面位置判釋 19 4.1.1 由傾斜管監測曲線研判 19 4.1.2 由潛在滑動面位置之岩心資料研判 21 4.1.3 滑動面位置綜合評估 23 4.2 三維地層分佈建立 25 4.2.1 鑽孔地層間連結原則 26 4.2.2 地層分佈範圍探討 27 4.3 由三維地層建立穩定分析所需之地層剖面 28 4.4 潛在滑動面通過地層探討 2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1 5.1 結論 31 5.2 建議 33 參考文獻 34 附錄A 地層分佈斷面圖 78 附錄B 虛擬鑽孔地層分佈斷面圖 94 表 目 錄 表2.1 坡地破壞分類表 37 表2.2 不穩地邊坡之活動性分級建議表 38 表2.3 最高及最低地下水位表(工研院能資所,1999) 39 表2.4 最高及最低地下水位表(資料提供:青山工程顧問公司) 40 表2.5 雲科大監測資料彙整表 41 表3.1 小公田雨量站逐年逐月雨量表 42 表4.1 傾斜觀測管監測資料整理表 43 表4.2 滑動面評估深度部份參考資料 44 表4.3 敏督利颱風來襲前後水位及位移增量表 45 圖 目 錄 圖2.1  常見之邊坡破壞模式(Chowdhury,1978) 46 圖2.2  四種常見之岩石邊坡滑動破壞模式(Hoek & Bray,1981) 47 圖2.3  四種傾斜管位移曲線(廖瑞堂,2001) 48 圖2.4  能資所鑽孔佈設圖 49 圖2.5  C-1傾斜管監測結果 50 圖2.6  C-2傾斜管監測結果 50 圖2.7  C-3傾斜管監測結果 51 圖2.8 C-5傾斜管監測結果 51 圖2.9 C-7傾斜管監測結果 52 圖2.10 C-8傾斜管監測結果 52 圖2.11 雲科大監測地點位置圖 53 圖3.1 五彎仔地理位置圖 54 圖3.2 31+500K崩坍前後航照圖 55 圖3.3 五彎仔地形示意圖 56 圖3.4 五彎仔區域地質圖 57 圖3.5 月平均降雨量統計圖 58 圖4.1 鑽孔位置圖 59 圖4.2 04-1孔傾斜管監測曲線推估可能滑動面 60 圖4.3 C-10孔傾斜管監測曲線推估可能滑動面 61 圖4.4 04-4孔傾斜管監測曲線推估可能滑動面 61 圖4.5 B-3孔(78.3m、80~80.6m破碎岩心) 62 圖4.6 B-8孔(7.35m為崩積層深度) 62 圖4.7 B-8孔(89.7~90.3m,93~95m岩心破碎) 63 圖4.8 B-12孔(70.1m、71.5m、72~72.4m、73~73.4m裂隙多且夾泥) 63 圖4.9 04-1孔(7.8~8m為崩積層) 64 圖4.10 04-1孔(75~81m岩心破碎) 64 圖4.11 04-4孔(86.3m、86.7m、87.3m、87.8m、90.2m、90.7m和91.2m岩心破碎) 65 圖4.12 C-10孔(50m~59m含泥豐富) 65 圖4.13 本研究選取之剖面位置示意圖 66 圖4.14 本研究推估A剖面之可能滑動面位置圖 67 圖4.15 本研究推估B剖面之可能滑動面位置圖 68 圖4.16 岩層分佈範圍決定方法 69 圖4.17 現地地貌示意圖 70 圖4.18 B8~B9孔地層斷面圖圖 71 圖4.19 鑽孔間之相對位置圖 72 圖4.20 地層分佈示意圖 73 圖4.21 A-A剖面分析斷面建立 74 圖4.22 B-B剖面分析斷面建立 75 圖4.23 A-A剖面潛在滑動面與地層分佈圖 76 圖4.24 B-B剖面潛在滑動面與地層分佈圖 77

參考文獻
1.林炳森、方世杰,「崩積土坡地力學性質及穩定性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No.78-94(1991)。
2.「山坡地建築開發工程」,台灣營建研究院,(1997)。
3.郭俊何,「順向坡開發之工程穩定性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台北(2000)。
4.林煒僑,「順向坡與斜交坡之降挖機制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台北(2002)。
5.張嘉興,「岩坡穩定之數值分析探討-以溪阿公路岩坡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台北(2004)。
6.廖洪鈞、廖瑞堂,「坡地社區開發安全監測手冊」,內政部營建署營建自動化專案計畫報告,(1999)。
7.廖瑞堂,「山坡地護坡工程設計」,科技圖書,(2001)。
8.廖瑞堂、歐章煜,「崩坍地之調查要點及處理對策探討」,土木水利季刊,第十八卷,第二期,第25~41頁,(1991)。
9.「台18線28K+900至31K+500五彎仔崩塌地工程地質探查報告」,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1999)。
10.「台18線28.9K~31.5K五彎仔地滑區調查、整治規劃及安全評估」,第一階段報告,青山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04)。
11.邱奕峰,「阿里山五彎仔626坡滑事件機制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2004)。
12.杜居巢,「坡地滑動監測與結果判讀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2003)。
13.簡世杰,「阿里山五彎仔地滑區滑動機制與穩定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2002)。
14.陳玠文,「大地監測系統運用於邊坡滑動機制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2001)。
15.徐鐵良,「地質與工程」,台灣工程基本資料叢書之四,中國工程師學會,台北(1992)。
16.洪如江,「初等工程地質學大綱」,財團法人地工技術研究發展基金會,台北(1994)。
17.林光敏,「梨山地區地滑行為與數值模擬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2002)。
18.「地滑對策技術設計實施要領」,日本地滑對策技術協會,(1978)。
19.Chowdhury,R.N.,「Slope Analysis」,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1978).
20.Goodman,R.E.,「Introduction to Rock Mechanics」,Second Ed.,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1989).
21.Hoek,E and Bray,J.W.,「Rock Slope Engineering」,E & FN Spon,New York,(1981).
22.Varnes,D.J.,「Slope movement types and processes」,in Schuster,R.L.,and Krizek,R.J.(eds),Landslide,Analysis and Control,(1978).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