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余佳洋
Jia-Yang Yu
論文名稱: 舊建築活化再利用為展演空間—以松山文創園區為例
Historical building reuse for the performance space–The case of Song-Sh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ark
指導教授: 邱奕旭
I-Hsu Chiu
口試委員: 吳柏翰
Bo-Han Wu
戴群峰
Chun-Feng Ta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建築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7
中文關鍵詞: 舊建築再利用展演空間松山文創園區
外文關鍵詞: Historical Building, Reuse, Exhibition and Performance Space, Song-Sh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ark
相關次數: 點閱:358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臺灣社會對於文化資產的保存逐漸重視,除了實際落實歷史建築的保存之外,同時也利用既有的空間舉辦各式藝文相關活動以活化建築空間。在目前歷史建築保存與再利用空間的眾多案例之中,作為臺北市首都鐵路沿線遺產的松山菸廠已轉型為文化創意園區,並積極推動各項藝文展演等相關活動來活化歷史建築空間,在舊的歷史化與新的創意思維相互交融之下,已重新喚起人們對於這些產業遺產的記憶與關注。本設計透過國內外的案例分析與相關資料的收集,探討舊建築再利用為展演空間的過程,歸納出展演空間之構成要素及設計方法,以展演空間的設計需求為目標,對於舊建築再利用為展演空間制定出設計流程與準則作為規劃設計上之參考,並進行建築設計的操作與演練。設計概念以串聯歷史、人、空間與機能的關係為發展背景,將基地內既有的空間屬性與周遭環境彼此融合,提出新舊空間共享與串聯的設計方案,使其概念轉化導入設計內容,創造「入口大廳」與「綠色平臺」等具凝聚性場所和串聯性廊道的特色空間,藉此滿足空間形式多樣化及提升空間機能的使用效益。透過本設計對於舊建築再利用為展演空間所建立的設計準則與設計觀點,可提供未來對於舊建築再利用為展演空間的設計操作手法與思維模式的參考依據,亦可作為更進一步的後續的發展與應用,以提升歷史建築空間再利用之價值。


    In recent years, Taiwan not only start to value culture conserve but also reuse historical building to conduct art and culture active. Song-Sh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ark is one of location where is transfer from industrial building to exhibition and performance space. In this space, people tr y to waken memory by combine new and old.
    This thesis is research the process of historical building reuse by date collect and case study. Induction the element of design and method which can consultative on historical building reuse for exhibition and performance space. The concept is connect to history, human, space and function. Let original space max into environment. Offer the case which can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by share and connect between new and old, such like entrance, green platform and hallway. By the view of this thesis, which can become the foundation of historical building reuse in the future, even increase the value of reuse.

    中文摘要 Abstract 誌謝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第一章、再利用為展演之意涵 1-1 設計緣起與動機 1-2 設計需求與目標 1-3 相關論述與方法 1-4 相關案例分析 第二章、基地介紹 2-1 基地環境 2-2 基地分析 2-3 歷史脈絡 2-4 現況使用 第三章、設計操作與內容 3-1 設計準則 3-2 設計概念 3-3 設計操作 3-4 入口大廳 3-5 綠色平臺 第四章、相關圖說 4-1 全區配置 4-2 主要使用空間 4-3 新舊空間的共享與串聯 4-4 其他相關圖說 第五章、結論與延伸討論 5-1 結論 5-2 延伸討論 參考文獻 附錄

    相關著作:
    蘇睿弼,2006,《專賣局松山煙草工場歷史建築圖錄1937–1942》,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日本建築學會,2007,《建築設計資料集成—展示娛樂篇》,天津大學出版社。
    漢寶德,2000,《展示規劃體論與實務》,田園城市文化出版。
    呂理政,1999,《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黃世輝、吳瑞楓,1991,《展示設計》,三民書局出版。
    孫全文,2006,《當代建築思潮與評論》,田園城市文化出版。
    傅朝卿,2001,《2001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國際研討會會議手冊》,成功大學。
    相關論文:
    李清全,1993,《歷史建築再利用計畫程序初探—以臺灣日據時期建築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瑋鈞,2012,《建物再利用為藝文空間之使用探討—臺北市藝文館所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綿綿,2006,《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研究—以松山菸廠為例》,南華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箐華,2007,《臺灣舊建築再利用理念與手法之探討》,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宜琴,2013,《文化創意園區場域創新與服務創新之研究—以松山文化創意園區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美華,2014,《剝皮寮閒置空間使用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相關資料:
    中華民國文化部 http://www.moc.gov.tw/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http://www.huashan1914.com/
    臺北當代藝術館官方網站 http://www.mocataipei.org.tw/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全球資訊網 http://hcec.tp.edu.tw/
    Louvre Museum (羅浮宮博物館官方網站) http://www.louvre.fr/
    Musée d'Orsay (奧賽博物館官方網站) http://www.musee-orsay.fr/
    Tate Modern (泰特現代藝術館官方網站) http://www.tate.org.uk/visit/tate-modern
    臺北市首都鐵道沿線產業遺產群 http://librarywork.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14/chinfactory/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20/07/23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2025/07/23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