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翠華
Tsui-hua Chen
論文名稱: 台灣企業的訓練品質計分卡(TTQS)個案研究
The Case Study on Taiwan Business Train Quality Scorecard Project
指導教授: 鄭仁偉
Jen-wei Cheng
口試委員: 廖文志
none
王孔政
non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企業管理系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8
中文關鍵詞: 台灣訓練品質計分卡人力資源發展訓練成效
外文關鍵詞: Taiwan Training Quality Scorecar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Training Effectiveness
相關次數: 點閱:319下載: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在全球化經營環境中,企業競爭優勢來源不再僅止於資本、土地及設備等傳統因素,而轉向重視人力資源發展與專業人力資本的累積。訓練是為人力資源管理要務,但如何才能掌握優質訓練成效?是否投入更多的訓練人力及成本,即能達到預期效益呢?如何衡量訓練對組織績效提升的影響,是廿一世紀訓練與發展領域中重要的一項課題。為詳實解釋各項訓練活動的問題疑惑?本文根據「台灣訓練品質計分卡」(TTQS)的PDDRO(P-plan、D-Design、D-Do、R-Review、O-outcome)觀點,檢視觀察企業培訓體系建置,訓練需求評估、執行品質、執行能力及訓練績效的關係。本文以二家企業為個案研究對象,研究發現:一、企業教育訓練應與企業策略相結合。二、企業教育訓練應有明確之系統化及訓練改善目標。三、企業教育訓練的成效可於事先設定及預估。四、企業教育訓練需要高階管理階層的全力支持。五、組織績效可藉由教育訓練提升員工素質增加產值。六、人力資源政策有利促進教育訓練推動。七、TTQS對企業推動教育訓練之必要性。


In global business, competitive strength is not merely derived from the conventional factors of capital, land or equipment, but has shifted to place greater importance on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human capital. Training is of utmost importance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but how does one grasp the outcome of quality training? Can anticipated results be immediately achieved by greater expenditure on employee training? How to measure the impact training has on raising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s an important issue within the realm of modern-day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more fully explain these issues, this paper bases its research on the Taiwan Training Quality Scorecard (TTQS) components of PDDRO (P-Plan, D-Design, D-Do, R-Review, O-Outcome), which are used to observe the set-up of a corporate training system, estimate training needs, implement quality, and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cutional ability and training performance. This paper looks at two companies as a case study, resulting in the following findings: 1) Corporate educational training and corporate strategy should be integrated. 2) Corporate educational training should have clear-cut systematization and goals for improvement. 3) Corporate educational training results can be set and predicted in advance. 4) Corporate educational training requires the full support of top-level management. 5)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can see increased output through educational training that raises employee quality. 6) Human resource policies are good for pushing the promotion of training. 7) The necessity of TTQS on a company’s promotion of educational training.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的流程 3 第二章 理論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概念 5 第二節 人力資源發展的觀點 8 一、 人力資源發展的定義 8 二、 人力資源發展內涵 10 三、 人力資源發展的策略性思維 16 四、 訓練成效 22 第三節 ISO1005 訓練品質管理 27 第四節 TTQS訓練品質管理系統 30 一、 TTQS的由來與內涵 30 二、 TTQS的審查標準 33 三、 TTQS的效益 34 四、 中小企業及訓練機構導入TTQS常見的現象 35 第五節 TTQS與ISO之關聯性 36 一、 訓練品質管理系統之定義 36 二、 訓練品質管理基本原則 37 三、 TTQS訓練品質計分卡對應ISO條文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0 第一節 個案研究方法 40 一、 前言說明 40 二、 個案研究法 41 第二節 觀念性研究架構 42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44 一、 訪談問卷設計 44 二、 研究對象來源 44 三、 資料蒐集方法 45 第四章 個案公司實證分析 47 第一節 A個案公司訪談分析 47 一、 A公司產業環境與發展策略 47 二、 經營理念 48 三、 營運績效的架構 49 四、 營運目標、策略與績效 49 五、 人力資源政策與人力資源發展策略 50 第二節 B個案公司訪談分析 61 一、 B公司產業環境與發展策略 61 二、 經營理念 63 三、 生產策略:營運發展績效趨勢如表4-9所示 63 四、 營運目標、策略與績效 64 五、 組織管理發展策略 65 六、 人力資源政策與人力資源發展策略 66 七、 人力資源策略分析 68 八、 組織績效 84 第三節 個案公司綜合分析 87 一、 望遠鏡觀點-由上而下,策略觀點,影響訓練績效之探討,如表4-16。 87 二、 顯微鏡觀點-由下而上,能力觀點,影響訓練績效之探討,如表4-17。 92 三、 訓練績效影響組織績效之關係探討,如表4-18所示。 10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3 第一節 研究結果 103 一、 企業教育訓練應與企業策略相結合 103 二、 企業教育訓練應有明確之系統化及訓練改善目標 104 三、 企業教育訓練的成效可於事先設定及預估 104 四、 企業教育訓練需要高階管理階層的全力支持 104 五、 組織績效可藉由教育訓練提升員工素質增加產值 105 六、 有利的人力資源政策有利於教育訓練的有效推動 105 七、 TTQS對企業推動教育訓練之必要性 105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109 參考文獻 110 一、 中文部份: 110 二、 英文部份 113 附錄一:訪談大綱 115 附錄二:B公司技術創新策略內容 116

一、 中文部份:
丁志達(民97),「員工招聘與培訓實務研習班」講義,中華企管發展中心。
丁志達「人力資源.HR經理人-培訓評估的6個環節」,總第222期。
丁志達(民98),培訓管理,揚智出版
王光復(民89),「訓練成效評估之著眼點及實施方法」,就業與訓練。
王本正(民92),「中小企業管理訓練需求分析結果報告書」,東海大學管理學中區中小企業研訓中心出版。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95年度以訓練品質計分卡複培訓機構先期計畫訓練品質計分卡規範成果報告》;引自謝杏慧(民95),〈組織競爭力與訓練品質管理〉,《就業安全》,第5卷第一期。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企業訓練網,http://ttqs.evta.gov.tw
何永安、楊國安(民94),人力資源策略管理,三民書局。
吳秉恩(民73),「管理才能方案實施與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吳芝儀、李奉儒(民84),《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進輝(民96),「什麼是TTQS?」,企業訓練聯絡網社群。
呂碧茹(民88),「高科技產業企業文化、經營策略與人力資源發展及組織績效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研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李大偉(民86),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天下遠見。
李隆盛(民89),人力資源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李誠等(民95),人力資源管理的12堂課,台北:天下文化。
李應元(民95),人力創新密碼。
汪雅康、黃世忠(民94),英國人力資本投資(IIP)計畫與我國人才培訓機構驗證評鑑制度之規劃。94年中臺灣人力資源研討會。
汪群、王全蓉(民95),培訓管理,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頁26。
狄家葳(民88),「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以台灣跨企業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尚容安譯(民90),Yin,r.k.,個案研究法,台北:弘智文化事業
林公孚(民89),「品質管理八原則之涵義及其應用」, 品質管制月刊,36(6)。
林建山(民95),「人力資本開發與國家訓練品質保證體制 」,就業安全,5(2)。
林財丁譯(民89);Leslie W. Rue & Lloyd L. Byars 著,管理學:技巧與應用,台北:麥克羅。
林清風(民96),國內人力資源培訓走向國際化(ISO 1005+IIP)之推展,品質月刊,43(7),頁28-29。
林興龍、李克文、楊朝明、王英鍾、林峻正(民91),ISO 9001: 2000年版實務與驗證指引,台北: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洪金鳯(民96),「臺灣訓練品質系統 (TTQS) 服務團成效評估」,就業安全。
洪榮昭(民77),「人力資源發展:企業培育人力之道」,台北:遠流
洪榮昭(民95),人力資源發展企業教育訓練完全手冊,台北:五南。
張火燦(民86),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張火燦出版。
陳玉琳(民96),「導入策略性訓練體系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以TTQS標竿企業為例」。
陳沁怡(民92),訓練與發展,雙葉書廊。
陳姿妤(民86),「員工教育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以本國銀行業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薇如(民91),「訓練需求評估理論與應用之研究:公務人力發展中心之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游玉梅(民94),〈人力績效模式及職能模型與職場學習的整合與應用〉,《人事月刊》,第40卷第6期(總字238期),頁30人力資源發展與組織績效的關連圖。
黃英忠(民96),人力資源管理,台北:麗文文化。
黃富順(民87),人力資源發展:學習社會與人力源發展,高雄:公教人力資源發展中心。
楊松德(民87),企業訓練專業人員工作手冊,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楊朝祥(民73),技術職業教育辭典,三民書局。
廖勇凱、楊湘怡(民93),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應用,智高文化出版。
廖勇凱、黃湘怡(民96),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應用,智勝文化出版。
蔡旭昇(民88),「企業訓練與發展」,就業與訓練,PP.3-7。
謝耀龍、楊凌玉、陳怡賓(民90),「台灣壽險業務員教育訓練現況剖析」,保險季刊,第120期,頁6-36。
簡建忠(民84),「人力資源發展」,台北:五南圖書。
簡貞玉譯(民96),Raymond A.Noe著,員工訓練與能力發展。台北:五南圖書。
蘇億珊(民95),「企業導入ISO 10015教育訓練品質系統之可行性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香容(民90),「企業訓練與組織績效關係之探討-以製造業為例」,國立中央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EMBA世界經理文摘(民91),191期。
二、 英文部份
Moore, M. L. and Dutton, P. (1978). “Training Needs Analysis: Review and Critique,”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 (3).
Phillips, J. J.(1991). Handbook of Training Evaluation and Measurement, Method-Instructor's Manusl, Gulf Publishing Company.
Bushnell, D. S. (1990). “Input, Process,Output: A Model for Evaluating Training? ” Training &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Jouranl, March.P.41-43.
DeSimone R. L. & Harris D. M. (1998).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2nd ed.).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Dryden Press.
Eisenhardt, K. M. (1989).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4 (4).
Goldstein, L. L.(1986). Training in Organization: Need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2^nd ed.). Monterey, CA:Brooks/Cole.
Guest, D. E. (1995).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5.
Kirkpatrick, D. L.(1959). “Techniques for Evaluation Program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Training Directors, volume 13, number 11.
Kirkpatrick,D.L.(1960). “Techniques for Evaluation Program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Training Directors, volume 14, number 1,PP.13-18.
Kirkpatrick,D.L.(1979),“Techniques for Evaluation Training Programs”,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anl.
Kirkpatrick(1987). Evaluation of Training. In R. L. Craig(Ed.),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handbook(2^nd ed.)
Lichia Saner-Yiu(2005). HR,Quality in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Nadler, L. (1989).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 (3rd 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Nadler, L. & Nadler, Z. (1990). The Handbook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Noe, R.A. (2006), Employe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McGraw-Hill/Irwin.
Ulrich(1992). “Strategic and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linking customers and employees”.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15/2 , 47-62.
Yin, R.K. (2003).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SAGE.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15/06/28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