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信威
SHIN-WEI WU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大屯國立公園與戰後陽明山國家公園在規劃與建設上之比較
The comparison o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s of Daiton National Park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d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after WWII
指導教授: 王惠君
Huey-Jiun Wang
口試委員: 蔡欣君
Lucky Shin-Jyun Tsaih
陳嘉萍
Julie C. 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建築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9
中文關鍵詞: 大屯國立公園陽明山國家公園登山步道公園設施
外文關鍵詞: the Daiton Park, the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pathways, facilities
相關次數: 點閱:500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臺灣總督府在昭和2年(1927)開始進行臺灣國立公園的相關調查,於昭和10年(1935)在臺灣施行〈國立公園法〉,後來在昭和12年(1937)指定大屯、次高太魯閣與新高阿里山三座國立公園。戰後陽明山地區先是作為反共的重要軍事和政治據點,之後到民國71年(1982)陽明山地區又再次地劃入了陽明山國家公園中,可以知道陽明山地區成為國家公園有其特別的歷史發展過程。
本研究以日治時期的大屯國立公園與戰後設立的陽明山公園為對象,透過文獻回顧的方式瞭解兩個時期國家公園的成立背景與發展,接著對兩個國家公園的成立背景與規劃建設進行分析與比較,並透過疊圖方式來比較兩個時期路線與設施位置的變化,藉此瞭解日治時期大屯國立公園與戰後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兩個時期國家公園在設立的目的與規劃想法上是相同的,但是因為戰後並沒有馬上延續日治時期大屯國立公園的政策,且在戰後初期陽明山是作為當時國家權力的核心來經營,所以陽明山國家公園境內的設施、路線與後來新增的建設,在經過政權的更迭、旅遊觀念與科技發展的改變下有很大的變化。


The Taiwan Colonial Government conducted a survey on the national parks in Taiwan in 1927. Eight years later in 1935, the National Park Act was implemented. The Daiton Park, the Tsugitaka-Taroko Park and the Nitaka-Ari Mountains Park were designated as national parks. After WWII, the region of Yangmingshan was deployed as a military and political fortress against communism in the beginning. Then,in 1982 Yangmingshan area was plotted into the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with its own special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Daiton Park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d the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established during the post war period were both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we should be able to comprehend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parks. Then w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ir establishment background and construction planning. Moreover, the comparison of the pathways and the location of facilities through map overlay analysis was studied to clarif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park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he same ideas on the purpose and the planning between the two parks. But because through the years, there was no continuity in the National Park Policy and the region of Yangmingshan had ever been deployed for military use, the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s design including its facilities, pathways and new-builds had been affected. It was also deeply transformed by the regime change, the style of tourism and ever-changing technology as well.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3 一、研究方法................................................ 3 二、文獻回顧................................................ 3 三、論述架構................................................ 5 四、本研究流程架構圖........................................ 6 第二章 大屯國立公園 7 第一節 國立公園的設立背景..................................... 7 一、國立公園的設立目的...................................... 7 二、國立公園的調查.......................................... 9 三、國立公園法的制定與相關機構.............................. 10 四、大屯國立公園的選址...................................... 11 第二節 大屯國立公園的發展..................................... 13 一、大屯國立公園的歷史沿革.................................. 13 二、大屯國立公園成立後的變化................................ 20 第三章 陽明山國家公園 66 第一節 國家公園的設立背景..................................... 66 一、國家公園的設立目的...................................... 66 二、國家公園的調查.......................................... 67 三、國家公園法的制定與相關機構.............................. 68 四、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選址.................................... 69 第二節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發展................................... 70 一、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歷史沿革................................ 70 二、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立後的變化.............................. 77 第四章 大屯國立公園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比較 134 第一節 設立背景的比較......................................... 134 一、成立目的................................................ 134 二、範圍的選擇.............................................. 135 第二節 規劃與建設的比較....................................... 138 一、路線的變化.............................................. 138 二、登山路線的變化.......................................... 140 三、景點與設施的變化........................................ 151 四、政策的變化.............................................. 164 第五章 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 166 第一節 結論................................................... 166 一、陽明山的發展............................................ 166 二、大屯國立公園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比較...................... 166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168

一、 中文資料
(一) 專書
馬以工,1986,《陽明山國家公園》,臺北:內政部營建署
中華學術院臺灣新方志編輯委員會編,1972,《陽明山新方志》,臺北: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
不詳,1929,《北投草山》,臺北;臺北州廳
王惠君,2018,解開中山樓建築之謎,臺北:國立臺灣圖書館。
黃武達,2006,《日治時期臺灣都市發展地圖集》,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莊永明,2013,《臺灣鳥瞰圖:一九三零年代臺灣地誌繪集》,臺北:遠流出版。
洪德仁,1997,《戀戀北投溫泉》,玉山社。
何培齊,2007,《日治時期的臺北》,臺北:國家圖書館。
呂芳上主編,2012,《蔣中正的日常生活》,臺北:政大出版社。
不詳,(2006)。陽明山溫泉鄉的故事。
鄧文儀,《臺灣遊記》。
葉世文,2013,《臺灣登山史.紀事》,臺北:內政部營建署。
(二) 期刊文獻
曾華璧,2001,《國家公園與自然資源保育:陽明山個案》,思與言。
徐美玲,1983,《科學月刊第164期》,臺北:圖龍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何培齊,2007,《日治時期的臺北》,臺北:國家圖書館。
蔡蕙頻,2009,從「草山」到「陽明山」:一個地景文化意涵的演變歷程,白沙歷史地理學報。
臺北市都發局(2013)。蘊染自然與生活之生活景–臺北悠然印象。臺北:臺北市政府。
國家公園季刊
林業研究專訊
(三) 論文
吳瓊芬,1998,《地景景變遷過程中之文化象徵以陽明山為個案》,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亮衡,2016,國家權力與空間建構─以陽明山地區為例(1895-1966),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志騰,2013,《日治時期臺灣溫泉公共浴場之建築研究》,臺北: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
程佳惠,2001,《1935年臺灣博覽會之研究》,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秋敏芬,2011,《陽明山山仔后美軍宿舍群空間意涵的變化》,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家綺,2013,《草山行館變遷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文學院史學系碩士論文。
唐伯良,2015,《日治時期臺灣國立公園的設置與角色扮演》,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 調查研究報告書
陳仲玉,1987,《陽明山國家公園人文史蹟調查》,臺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李乾朗,1988,《陽明山國家公園傳統聚落暨建築調查研究》,臺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許立達等,2008,《陽明山國家公園植被變遷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
郭素秋,2011,《陽明山國家公園臺灣總督府檔案之蒐集》,臺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王義仲主持,2003,《陽明山國家公園之長期生態研究-植被變遷與演替調查(陽明山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報告)》,臺北:中國文化大學。
郭中端等,2003,《陽明山國家公園日式溫泉建築解說及保存規劃》,臺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張崑振,2003,《臺北市草山管理局單身宿舍及草山眾樂園別館建物測繪及影像記錄》,臺北:臺北市文化局。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2017,《陽明山中山樓市定古蹟調查研究及再利用》,臺北:國立臺灣圖書館。
林會承,2002,《直轄市定古蹟草山御賓館實測記錄〈成果報告書〉》
陳儀深主持,2004,《陽明書屋今昔與人文變遷調查研究》,臺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黃惠娟主持,2008,《陽明山地名探源與調查研究》,臺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鄧國雄主持,1988,《陽明山國家公園之地形研究》,臺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五) 官方資料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公文類纂及土地調查用各項簿冊》,典藏號:00004218024
《省級機關檔案》,〈草山管理局設立請設法騰讓草山眾樂園及物調會俱樂部案〉,典藏號0040171004879001
《省級機關檔案》,〈陽明山眾樂園原址全部國防部大港工作屬需用正急希迅予設法撥借並將遵辦情形密要為要〉,典藏號0040171013450003
陽明山管理局,1950,《陽明山管理局第一年》。
陽明山管理局,1951,《陽明山管理局第二年》。
《陽明山國家公園計畫(通盤檢討)人民機關團體陳情建議案一覽表》,1994:82。
《陽明山文物》,1949。
《臺北文獻委員會》,1987。
《國防研究院十周年概況》,1967。
《山中傳奇–陽明山中山樓導覽手冊》。臺北:國立國父紀念館。
農林航測所
(六) 報紙雜誌
《臺北年鑑》
《士林鎮誌》
《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
《中央日報》,1985年2月16日,海外版。
(七) 網路資料
環境資訊中心:https://e-info.org.tw/node/11365
https://www.ymsnp.gov.tw/main_ch/docDetail.aspx?uid=2087&pid=106&docid=11240&rn=28966
http://digital.lafayette.edu/collections/eastasia/lin-postcards/cf0306
https://www.facebook.com/CWB.SRWC/photos/pcb.3842743792443554/3842739485777318。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2443280732621389&set=gm.2471734149768716
https://aucfree.com/items/q321552474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
臺北市歷史圖資
楊燁文史工作室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國史館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Google map
二、 日文資料
(一) 專書
佐藤政藏,1937,《大屯山彙と溫泉--其の地方と溫泉の歷史及び交通案內》,臺北:臺灣產業評論社。
下澤伊八郎,1941,《大屯火山彙植物誌》,臺北州:大屯國立公園協會。
山本三生,1930,《日本地理大系‧臺灣篇》,東京都:改造社。
江里口秀一,1929,《北投 草山》,臺北市:江里口秀一。
平田源吾,1909,《北投溫泉誌》,臺北廳:平田源吾。
中島春甫,1931,《臺北市大觀》,臺北:南國寫真大觀社。
中島春甫,1930,《臺北近郊の溫泉案內(礁溪、北投、草山、金山)》,臺北:臺灣案內社。
中島春甫,1930,《北投草山溫泉案內昭和五年》,臺北:臺灣案內社。
陳石煌,1936,《樂園臺灣の姿》。
田村岡,1928,《臺灣の風景》,東京市:雄山閣。
陳石煌,1935,《臺灣風景紹介誌》,臺北市:商務印刷所。
勝山吉作,1931,《臺灣紹介最新寫真集》,臺北市:勝山寫真館。
刀根為次郎,1922,《樂しき臺灣》。
南國寫真大觀社,1931,《臺北市大觀》。
千千岩助太郎,1936,《臺灣山岳寫真集》。
不詳,1936,《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大阪:細谷真美館。
伊藤武彥,1931,〈國立公園法解說(一)〉,《國立公園》,3:7。
內務省衛生局篇,1930,《國立公園候補地調查概要》。
丸山宏,1994,《近代日本公園史研究》,京都。
堀川安市,〈國立公園候補地の動物〉,《臺灣の山林》,123(臺北,1936.07)。
田村剛(1935),〈台湾の國立公園〉,出版社不詳,花香伯貢。
西田正憲。〈日本統治時代における台湾の国立公園〉。《地域創造學研究》21:3(奈良,2011):97-136。
田村剛,〈〈タロコ峽(臺灣國立公園候補地)〉,《國立公園》,4:6(東京,1932.6)。
(二) 期刊文獻

(三) 官方資料
七星郡役所,1934,《七星郡要覽.昭和九年》,臺北:七星郡役所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1912,《大屯火山彙地質調查報告文》,臺北廳: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
臺北州,1926,《臺北州要覽》,臺北州:臺北州。
臺灣山林會,1938,《臺灣の林業(昭和13年)》,臺北市:臺灣山林會。
臺灣山林會,1935,《臺灣の林業(昭和10年)》,臺北市:臺灣山林會。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土木課,1940,《臺灣總督府內務局主管土木事業概要》。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特產課,1938,《臺灣の茶葉》,臺北市: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特產課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1930,《臺灣鐵道旅行案內》,臺北市: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鉄道部編,1939,《風光臺灣》。臺北: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鉄道部發行、臺灣日日新報社印製。
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1930,《臺灣の礦泉》,臺北: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
《臺灣保甲皇民化讀本》,昭和 16 年6月20日
《皇太子殿下臺灣行啟記念寫真帖》
《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志.第二編.領台以後的治安狀況》(台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08),上卷。
臺灣總督府,1937,《臺灣行啟紀錄》,臺北:臺灣總督府。
臺灣國立公園委員會,《第一回臺灣國立公園委員會議事錄》。
臺灣國立公園委員會,《第一回臺灣國立公園委員會議事錄》。
臺灣國立公園委員會,《國立公園資料》,(出版地不詳:著者,1935)。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指令第五八六七號國立公園協會經費補助(臺灣國立公園協會長)〉,10645-9。
(四) 報紙雜誌
《臺北州報》
《臺灣建築會誌》
《臺灣總督府府報》
《臺灣日日新報》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