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郭瑞乾
Ruey-chyan Guo
論文名稱: 反覆時程模式分析與應用
Iterative Scheduling Mode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指導教授: 呂守陞
Sou-sen Leu
口試委員: 陳鴻銘
Hung-ming Chen
謝佑明
Yo-ming Hsie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程學院 - 營建工程系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5
中文關鍵詞: 設計結構矩陣圖論
外文關鍵詞: Design Structure Matrix(DSM), Graph Theory
相關次數: 點閱:165下載: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本研究將著重於資料傳遞排程的研究與改善,並建立排程較優化的分析模組。透過文獻回顧與資料收集的過程,了解資料傳遞流程現況,並引用設計結構矩陣(Design Structure Matrix, DSM)將現況分解排序,並將其中的相互耦合(Interdependent)群組(矩陣)獨立出來。再引入矩陣與圖論(Graph Theory)的觀念,將相互耦合矩陣以矩陣相似性轉換及矩陣圖形轉換方式分解,最後以非循環方向圖將整體的設計階段的流程表現出來,並和現況做比較,映證分解後的非循環方向圖為較優化,且此分析模組為可行的。


This study emphasized on how to improve the materials transmission and archive better analytical models. We tried to understand the steps taken by consultants during the materials transmission process through literatures and break down the processes according to Design Structure Matrix. We separated the Interdependent factors and presented these factors in ac-cordance with Graph Theory in a non-cyclic flow chart. We concluded the-breaking-factors-down-into-on-cyclic-flow-chart method is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used in demonstrating the design concepts.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誌謝 Ⅲ 目錄 Ⅳ 圖目錄 Ⅷ 表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1 1.2 研究範圍與內容 1-2 1.3 研究方法與步驟 1-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現行排程理論 2-1 2.1.1 甘特圖或桿狀圖 2-1 2.1.2 要徑法 2-2 2.1.3 計畫評核術 2-3 2.1.4 現行排程理論衍生的問題 2-4 2.2 設計結構矩陣 2-5 2.2.1 設計結構矩陣概說 2-5 2.2.2 設計結構矩陣種類 2-6 2.2.3 設計結構矩陣應用探討 2-7 2.2.4 設計結構矩陣衍生的問題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探討與應用 3.1 設計結構矩陣 3-1 3.1.1 活動關聯基本形式 3-1 3.1.2 設計結構矩陣定義 3-3 3.1.3 設計結構矩陣分割 3-4 3.1.4 設計結構矩陣衍生的排程問題 3-6 3.2 矩陣分解 3-7 3.2.1 區塊矩陣 3-8 3.2.2 Jordan標準型 3-9 3.3 矩陣與圖論 3-11 3.4 矩陣的元素值轉換 3-13 3.5 矩陣相似性轉換 3-14 3.6 矩陣與圖形轉換 3-15 3.7 研究方法組合 3-16 第四章 分析模式之建立 4.1 分析模式之架構與範圍 4-1 4.1.1 分析範圍 4-1 4.1.2 分析模式假設 4-2 4.1.3 分析模式架構 4-2 4.2 建立分析流程 4-4 4.2.1 建立並分解DSM 4-5 4.2.2 分離相互耦合群組 4-6 4.2.3 矩陣元素值轉換 4-6 4.2.4 矩陣相似性轉換 4-7 4.2.5 矩陣圖形轉換 4-8 4.3 分析流程操作 4-10 4.4 分析模組評析 4-16 4.4.1 排程演算法比較 4-16 4.4.2 分析模組比較 4-19 4.4.3 相互偶合群組簡化探討與映證 4-21 第五章 實務案例整合分析 5.1 實務案例分析準備 5-1 5.1.1 實務案例分析範圍 5-1 5.1.2 實務案例分析模式假設 5-3 5.1.3 分析模式架構 5-3 5.1.4 資料收集與前處理 5-6 5.2 地下段捷運系統 5-8 5.2.1 地下段案例收集及前處理 5-8 5.2.2 DSM建立、分解、分離相互耦合群組 5-9 5.2.3 矩陣元素值轉換、相似性轉換 5-9 5.2.4 相互耦合群組研析 5-10 5.2.5 非循環方向圖解析與比較 5-11 5.3 高架段捷運系統 5-19 5.3.1 高架段案例收集及前處理 5-19 5.3.2 DSM建立、分解、分離相互耦合群組 5-20 5.3.3 矩陣元素值轉換、相似性轉換 5-21 5.3.4 相互耦合群組研析 5-21 5.3.5 非循環方向圖解析與比較 5-2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 6-1 6.2 建議 6-2 參考文獻 A-1 附錄一 矩陣與圖論相關定義 B-1 附錄二 地下段捷運系統各組工作項目與傳遞參數 C-1 附錄三 高架段捷運系統各組工作項目與傳遞參數 D-1 附錄四 地下段捷運系統DSM資料 E-1 附錄五 地下段捷運系統相互耦合矩陣運算 F-1 附錄六 高架段捷運系統DSM資料 G-1 附錄七 高架段捷運系統相互耦合矩陣運算 H-1 圖1.1 研究範圍與內容 1-4 圖1.2 研究流程圖 1-7 圖2.1 DSM類型 2-7 圖3.1 獨立性工作關係 3-2 圖3.2 相依性工作關係 3-2 圖3.3 相互耦合工作關係 3-3 圖3.4 設計結構矩陣示意圖 3-4 圖3.5 設計結構矩陣重新排列示意圖 3-5 圖3.6 H的 圖形 3-12 圖3.7 G的 圖形 3-12 圖3.8 G的 圖形 3-13 圖3.9 G的兩個 圖形 3-13 圖3.10 整體分析模組雛型 3-17 圖4.1 分析模組架構圖 4-3 圖4.2 參數傳遞示意圖 4-5 圖4.3元素值轉換後區塊矩陣M示意圖 4-7 圖4.4 轉換矩陣J示意圖 4-8 圖4.5 相似於M的相似矩陣T示意圖 4-8 圖4.6 原矩陣與相似矩陣比較示意圖 4-9 圖4.7 非循環方向示意圖 4-10 圖4.8 映證案例相互耦合群組次矩陣 4-11 圖4.9 映證案例區塊矩陣M 4-12 圖4.10 映證案例轉換矩陣J 4-12 圖4.11 映證案例相似矩陣T 4-13 圖4.12 映證案例整理後相似矩陣T 4-13 圖4.13 映證案例研析後傳遞關係 4-14 圖4.14 映證案例非循環方向圖 4-15 圖4.15 簡化路徑後重組之DSM 4-22 圖4.16 簡化路徑並瓦解之DSM 4-23 圖4.17 瓦解後DSM轉換成Bar Chart 4-23 圖5.1 土木營建產業生命週期階段研究範圍示意圖 5-1 圖5.2 探討設計專案位階示意圖 5-2 圖5.3 細部設計排程分析示意圖 5-2 圖5.4 分析模式架構圖 5-4 圖5.5 細設專案組織示意圖 5-6 圖5.6 地下段的設計專案組織圖 5-9 圖5.7 地下段原排程各專業分組非循環方向圖 5-12 圖5.8 地下段原排程建築景觀工作項目非循環方向圖 5-12 圖5.9 地下段原排程機電環控工作項目非循環方向圖 5-13 圖5.10 地下段原排程大地隧道工作項目非循環方向圖 5-14 圖5.11 地下段原排程結構工作項目非循環方向圖 5-15 圖5.12 地下段原排程土木工作項目非循環方向圖 5-16 圖5.13 地下段原排程規範估價工作項目非循環方向圖 5-16 圖5.14 地下段新排程工作項目非循環方向圖 5-18 圖5.15 高架段的設計專案組織圖 5-20 圖5.16 高架段原排程各專業分組非循環方向圖 5-25 圖5.17 高架段原排程建築景觀工作項目非循環方向圖 5-25 圖5.18 高架段原排程機電環控工作項目非循環方向圖 5-26 圖5.19 高架段原排程橋樑地工工作項目非循環方向圖 5-27 圖5.20 高架段原排程車站結構工作項目非循環方向圖 5-28 圖5.21 高架段原排程土木工作項目非循環方向圖 5-29 圖5.22 高架段原排程規範估價工作項目非循環方向圖 5-29 圖5.23 高架段新排程工作項目非循環方向圖 5-31 表2.1 DSM之功能與應用 2-7 表4.1 映證案例相似轉換前後比較表 4-16 表4.2 近年來配合DSM的排程演算法比較 4-19 表4.3 近年來DSM分析模組評析 4-21 表5.1 地下段相似轉換前後比較表 5-10 表5.2 高架段相互耦合一相似轉換前後比較表 5-22 表5.3 高架段相互耦合二相似轉換前後比較表 5-23 表5.4 高架段相互耦合三相似轉換前後比較表 5-24

書籍部分
【劉福勳,1996】劉福勳,「實用工程進度規劃與控制」,漢天下管理顧問公司,台北,1996
【鄭錦隆,2006】鄭錦隆、鄭錦聰,「MATLAB商用分析程式設計」,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6
【耿伯文,1994】耿伯文、林坤財,「企業經營再生工程新武器—生產決策系統與模擬」,資策會資訊與電腦出版社,台北,1994
【呂以寧,2002】呂以寧譯,「營建工程專案管理」,六合出版社,台北,2002
成果報告
【CECI_193,2001】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新莊線193設計標結案報告」,台北,2001
【CECI_132,2001】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蘆洲線132設計標結案報告」,台北,2001
【CECI_144,2001】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內湖線144設計標結案報告」,台北,2001
【CECI_145,2002】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內湖線145設計標結案報告」,台北,2002
【CECI_CR2,2003】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紅橘線路網建設案---紅線CR2區段標統包工程細部設計階段結案報告」,高雄,2003
【CECI_CR7,2004】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紅橘線路網建設案---紅線CR7區段標統包工程細部設計階段結案報告」,高雄,2004
【王潤台,1995】王潤台,「工程計畫控制--成效評估之分析及應用」,中興工程,48 期,台北,1995
【連維仁,2000】連維仁,「設計管理」,營建工程管理季刊89年秋季號第44期,台北,2000
論文部分
【謝清俊,1998】謝清俊,「網圖模組應用於營建工程進度管理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新竹,1998
【劉正義,2003】劉正義,「統包契約專案管理研究------以『台北市立社會教育館活動中心改善工程』為例摘要及圖目錄及表目錄」,碩士論文,私立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台北,2003
【蘇文哲,2005】蘇文哲,「應用MS PROJECT 於污水下水道專案管理-以台南市污水下水道管網工程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台南,2005
【葉朝旺,2005】葉朝旺,「應用SVG 於Web 介面的時程管理之研究」,碩士論文,私立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彰化,2005
【林政德,2005】林政德,「三階段流程工廠在無閒置時間下之排程問題」,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工業工程學系,中壢,2005
【駱芳梧,2002】駱芳梧,「考量整備及拆卸時間之開放型工廠排程問題研究」,碩士論文,私立大葉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彰化,2002
【魏文鍇,2003】魏文鍇,「利用啟發式演算法求解工單式生產系統排程中時窗限制與釋放時間限制問題」,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科學研究所,台南,2003
【湯璟聖,2003】湯璟聖,「動態彈性平行機群排程的探討」,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工業工程學系,中壢,2003
【龔邇遠,2005】龔邇遠,「多資源平準排程最佳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屏東,2005
【朱思頻,2002】朱思頻,「從訂單差異性觀點建立供應鏈管理之先進規劃排程系統」,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屏東,2002
【陳章潭,2002】陳章潭,「運用限制理論進行敏速製造系統之設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屏東,2002
【江朋南,2003】江朋南,「蟻族系統在零工型排程問題之應用」,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台北,2003
【楊志生,2002】楊志生,「企業導入ERP 系統專案管理-限制理論之運用」,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中壢,2002
【陳敬寬,1991】陳敬寬,「工程計畫施工進度管理系統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新竹,1991
【孫國勛,2005】孫國勛,「工作群組式重複性專案排程與最佳化模式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中壢,2005
【李威憲,2002】李威憲,「工程專案資源拉平方法PLA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台北,2002
【李建漳,2003】李建漳,「以禁忌搜尋法應用於專案工期/成本權衡問題最佳化之研究」,碩士論文,私立朝陽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台中,2003
【馮信雄,2002】馮信雄,「以簡易風險概念分析營建工程作業工期不確定性之研究」,碩士論文,私立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新竹,2002
【曾貽威,2001】曾貽威,「考慮現金流量之專案多重資源排程最佳化之研究」,碩士論文,私立朝陽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台中,2001
【鄭有原,2005】鄭有原,「考慮資源型態之營建有限資源多專案排程模式」,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雲林,2005
【戴世府,2005】戴世府,「考慮模糊時間下之排程模擬要徑臨界度演算機制之研究」,碩士論文,私立朝陽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台中,2005
【施志錩,2003】施志錩,「探討產品結構圖零組件獲取之時間成本最佳化決策過程」,碩士論文,私立朝陽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台中,2003
【黃鵬龍,2005】黃鵬龍,「不同要徑特性下,專案緩衝對實獲值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防管理學院後勤管理研究所,台北,2005
【陳雅萍,2004】陳雅萍,「以網路結構為基礎之專案情境模擬器之研究」,碩士論文,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台北,2004
【楊建利,2004】楊建利,「CCPM:動態合作鏈排程之關鍵路徑法」,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雲林,2004
【胡善真,2002】胡善真,「應用同步方法縮短供應鏈的週期時間」,碩士論文,私立朝陽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台中,2002
【陳俊伊,2002】陳俊伊,「同步工程應用於新產品開發專案工作協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生產系統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台北,2002
【郭奉宜,2005】郭奉宜,「統包工程之進度規劃模式」,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新竹,2005
【郭明祥,2005】郭明祥,「高科技廠房統包工程之執行面缺失與設計作業間關聯性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新竹,2005
【許書凱,2006】許書凱,「應用多維度圖形元件於營建專案排程規劃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台南,2006
【黃意策,2002】黃意策,「應用資料採礦技術於貝氏網路架構之研究---線性代數與圖論之結合」,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工業工程業與經營資訊研究所,台中,2002
【林祥良,1991】林祥良,「矩陣的高度特徵數及階層特徵數之關係」,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數學研究所,台北,1991
【周兆智,2000】周兆智,「二倍圖的分割」,博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數學研究所,台北,2000
英文部分
【Adiri, 1982】Adiri, I., & Pohoryles, D.“Flow-shop/no-idle or no-wait scheduling to minimize the sum of comple-tion times,”Naval Research Quarterly, 29, 1982
【Goldratt, 1990】Goldratt, E. M., Theory of Constrains, North River Press, Inc., Croton on Hudson, New York, 1990.
【Iacocca, 1991】Iacocca Institute, “ 21st Century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Strategy”, An Industry-Lead View, Vol. 1 and 2, Bethlehem, 1991.
【Rolstadas, 1995】Rolstadas, A., “Planning and control of concurrent engineering project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Vol. 38, 1995.
【Eppinger, 2001】Steven D. Eppinger, “Innovation at the Speed Of Information,” HBR, 2001.
【Chen, 1999】Chen, S.J., “Project Task Coordination and Team Organization in Concurrent Engineering,” doc-toral thesis,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1999.
【Browning, 2001】Tyson R. Browning, “Applying the design structure matrix to system decomposition and integra-tion problems: A review and new direction, “IEEE transaction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Vol.48, No.3, 2001.
【Gere, 1965】James M. Gere and William Weaver, Matrix Algebra for Engineers, Van Nostrand, 1965.
【Dongarra, 1999】Jack J. Dongarra and Victor Eijkhout, “Numerical linear algebra algorithms and software,” Journal CAM (Numerical) Linear Algebra, Vol. 31, Number 4, October 1999.
【Liu, 1968】C. L. Liu, Introduction to Combinatorial Mathe-matics, McGraw-Hill, 1968.
【West, 1996】D. B. West, Introduction to Graph Theory, Prentice-Hall, 1996.
【Hsu, 1994】D. F. Hsu, “On container width and length in graphs, groups, and networks,” IEICE Transactions Fundamentals, vol. E77-A, no. 4, 1994.
【Akers, 1989】S. B. Akers and B. Krishnamurthy, “A group-theoretic model for symmetric interconnection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vol. 38, no. 4, 1989.
【Hershkowitz, 1999】Daniel Hershkowitz, “The combinato-rial structure of generalized eigenspaces – from non-negative matrices to general matrices,” Elsevier Sci-ence Inc, 1999.
【Berman, 1997】Abraham Berman and Mark Krupnik, “Spec-trum Preserving Lower Triangular Completions -- The Nonnegative Nilpotent Case,” The Electronic Journal of Linear Algebra, Vol. 2, July 1997.
【Thseng, 1999】Thseng, F.S., et al., “Glycine formosana Ho-sokawa in Taiwan- pod morphology allozyme and DNA polymorphism,” Bot. Bull. Acad. Sin., 40, 1999.
【Panagiotis, 2002】Panagiotis Mitropoulos, and Gregory A. Howel, “Renocation Project: Design Process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Mechanisms,” 2002
【Garold, 2000】Garold D .Oberlender,“Project Management for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2000
【Yang, 1998】Yang, Yau-Wen, Warren H.J. Kuo, et al., “Genetic polymorphism of seven populations of Capsella bursapastoris based on RAPD markers,” Bot. Bull. Acad. Sin., 39, 1998.
【Pinto, 1987】Pinto, J. K., and D. P. Slevin. “Critical Fac-tors in successful Project Management, ”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February 1987.
【Souder, 1998】Souder, W.E. and Song X. M., “Analysis of U.S. and Japanese Management Process Associated with New Product Success and Failure in High and Low Familiarity Market,” Journal of Pr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998, 15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12/07/30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