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奕成
Yi-Cheng Albert Liu
論文名稱: 滬深300指數(CSI300) 程式交易系統之實現
Implementation of CSI300 Program Trading System
指導教授: 徐演政
Yen-Tseng Hsu
口試委員: 葉治宏
none
林昌本
non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電資學院 - 資訊工程系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4
中文關鍵詞: 滬深300指數程式交易系統交易交易器交易模型
外文關鍵詞: CSI300
相關次數: 點閱:216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為了讓投資風險分散,隨著新興市場的興起與期貨交易的蓬勃發展,大陸滬深300的期貨交易是不容忽視的一塊大餅。因期貨與現貨有極高的相關性,本研究以滬深300現貨為基礎建立期貨交易模型。首先利用技術指標建立出5種不同的交易模型(Model),並分析優缺點與績效評估。但因為單一模型在盤整時會有連續暫時損失(Drawdown, DD),因此本研究將利用5個交易模型組成交易器(Trader)。 Trader除了可以解決DD過大的問題,更可以藉由動態的控制口數使風險獲得控制。最後分析不同Threshold下Trader的績效與MDD間的關係,並找出最佳的Threshold。


In order to diversify investment risk, in the rising emerging market, CSI300 is a market which we cannot ignore. Because the futures market and the spot market have high correlation, this research is to create futures market program trading models based on the spot market.

At first we build five trading models with different indicators based on AiSM futures platform. We also analyze characteristics,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each model. We find out that a single model may have a few drawbacks. One is it may cause continuous drawdown in a short time period when the CSI300 market is in a zigzag situation. The other is that several evaluation indicators, such as AT (Average Trade) and PP (Percent Profitable), may be too limited for real market trading.

This research builds several Traders with different thresholds. By controlling the futures position carefully, we are able to decrease the drawdown and increase AT and PP.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MDD with different thresholds, we eventually find a method to identify the best threshold for the CSI300 market.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II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方法 3 1.4 論文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2.1 股票市場之技術分析 6 2.1.1 技術分析概述 8 2.1.2 技術分析的意義 10 2.1.3 技術分析的方法 10 2.1.4 指標 11 2.1.4.1 相對強弱指數(Relative Strength Index) 11 2.1.4.2 隨機指標(KD) 13 2.1.4.3 威廉指標(WMS%) 14 2.1.4.4 心理線(PSY) 15 2.1.4.5 乖離率(Bias) 16 2.1.4.6 逆勢操作系統(CDP) 18 2.1.5 小結 19 2.2 期貨市場 20 2.2.1衍生性商品的發展與背景介紹 20 2.2.2滬深300(CSI300)指數介紹 23 2.3 程式交易 27 2.3.1 程式交易的概念 27 2.3.2 程式交易的定義 29 2.3.3 程式交易的種類 29 2.3.4 小結 30 第三章 AiSM平台介紹期貨績效評估 31 3.1 概述 31 3.2 AiSM 平台簡介 32 3.3 績效評估的種類 37 3.3.1 重點績效圖 38 3.2.2 年度績效 42 3.3.3 圖表 43 第四章 研究方法 47 4.1單口模型(model)之特色與績效 49 4.1.1 CSI300A 50 4.1.2 CSI300B 52 4.1.3 CSI300C 53 4.1.4 CSI300D 56 4.1.5 CSI300E 57 4.2 多口交易模型(Trader) 60 4.2.1 Trader 概述 60 4.2.2 Trader績效比較 61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 68 5.1 結論 68 5.2 未來展望 68 參考文獻 70 作者簡介 73

[1] 永昌期貨, http://www.entrust.com.tw。
[2] 台灣期交所,http://www.taifex.com.tw。
[3] 林俊吉,應用灰聚類進行台股指數期貨程式交易設計。
[4] 徐俊明,投資學理論與實務,新陸書局,民國87年。
[5] 鍾朝宏,投資學,五南圖書,民國81年。
[6] Wiki,http://zh.wikipedia.org/wiki。
[7] 畢凱交易筆記,http://picardinvest.wordpress.com/,2006。
[8] 技術分析教戰原理,謝佳穎,2001。
[9] Edward, Robert D., and John Magee, Jr., 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 Trends, Fifth Edition, Springfield, MA:John Magee,1966。
[10] R.D. Edwards and J. Magee, 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 Trends, Springfield,
1957。
[11] A.J.Frost, and Robert Prechter, Elliott Wave Principle, 1978。
[12] 正通股民學校,http://www.ntd2u.net,2007。
[13] 金恩,RSI 與乖離率, 經史子集,2003年。
[14] 王邵佑,“隨機指標(KD 值)投資績效之實證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碩士論文,1999。
[15] 杜金龍,技術指標在台灣股市應用的訣竅,財訊,2002。
[16] Williams, Larry R,How I Made One Million。
Dollars...Last Year...Trading Commodities,Natl Book
Network,1979。
[17] 張上財,證券投資分析:原理與實務,五南,2004。
[18] 張真卿;趙永祥,前進股市搶錢的一本勝經:股票技術分
析操作勝典修訂版,財經傳訊,2004。
[19] 李英,證券投資學,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
[20] 董鍾祥,操盤手的指南針:實用指標致富秘笈,聚財資訊,
2006。
[21] 財務管理-證券投資,張永霖,2005。
[22] 陳能靜、吳阿秋,期貨與選擇權,三民書局,2002。
[23] 史綱,李存修,臧大年等,期貨交易理論與實務,財團法
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民國82 年。
[24] 曹幼非 趙樂峰,懂A股,迎接下一波賺錢機會,方智,2009。
[25] 百度,http://zhidao.baidu.com/。
[26] 中國上市公司資訊網,http://news.cnlist.com/。
[27]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 http://www.csindex.com.cn。
[28] Marcel Link著;黃嘉斌譯,高勝算操盤,寰宇,2004。
[29] Lars Kenstner著;黃嘉斌譯,計量技術操盤策略,寰宇,
2004。
[30] 人工智慧金融交易實驗室,
http://aism.csie.ntust.edu.tw/。
[31] 曾永政,期貨操作不靠內線:程式交易打造富足生活,聚
財資訊,2007。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14/07/16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