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雁晴
Yen-Ching Chang
論文名稱: 沉浸式實境遊戲中體驗價值對行銷效果影響之研究
A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Experience Value of Marketing Effect: Immersive Reality Games
指導教授: 欒斌
Pin Luarn
口試委員: 陳正綱
Cheng-Kang Chen
林鴻文
Hong-Wen L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管理學院MBA
School of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MBA)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0
中文關鍵詞: 體驗行銷行為意圖回流意願五大人格特質實境密室逃脫遊戲
外文關鍵詞: Experiential Marketing, Behavioral Intention, Intention to Return,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Reality Escape Game
相關次數: 點閱:457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本研究旨在瞭解實境密室逃脫遊戲消費者特性與現況,並探究實境密室逃脫遊戲之消費者的體驗感受、體驗價值與行為意圖間之關係,探討不同人格特質之顧客對體驗感受與體驗價值的差異,並分析體驗感受、體驗價值對體驗行銷效果之預測情形。
本研究採用便利抽樣之網路問卷調查,以曾體驗過實境密室逃脫遊戲之參與者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為319份消費者問卷,調查結果經SPSS統計軟體進行分析與整理,樣本資料以敘述性統計、信度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迴歸分析進行假設驗證,研究結果如下:
一、體驗感受中之「感官」、「情感」、「行動」與「關聯」體驗感受,對體驗價值有顯著正向影響。
二、體驗價值中之「娛樂性」、「投資報酬」與「服務優越性」,對體驗行銷效果有顯著正向影響。
三、體驗感受中之「感官」、「行動」與「關聯」體驗感受,對體驗行銷效果有顯著正向影響。
四、體驗價值對體驗感受與體驗行銷效果之間,具有部分中介效果。
五、人格特質中之「情緒穩定性」與「外向性」,對體驗感受與體驗價值之間具有調節效果。
依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實務意涵與建議,希冀成為實境密室逃脫產業經營者重要參考方向,幫助相關實境遊戲業者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The research purpose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sumers of Reality Escape Games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er experience, experience value,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of Reality Escape Games. Discus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value of customers with different personality traits, and analyze the prediction of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value on the effect of experience marketing.
This research adopts a convenience-sampled online questionnaire survey. Participants who have experienced Reality Escape Games are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valid sample is 319 consumer questionnaires. The survey results are analyzed and sorted by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The sample data is verified by narrative statistics, reliability analysis,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Sense", "Feel", "Act" and "Relate" in the Experience Feeling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Value of Experience.
2. The "Playfulness", "Customers’ Return on Investment" and "Service Excellence" in the Value of Experience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Effect of Experience Marketing.
3. The “Sense”, “Act” and “Relate” of the Experience Feeling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Effect of Experience Marketing.
4. Experience Value has a partial mediation influence between Experience Feeling and the Effect of Experience Marketing.
5. The “Emotional Stability” and “Extraversion” in personality traits have a moderation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erience Feeling and Experience Valu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we put forwar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hoping to becom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direction for operators in the Reality Escape Games industry, helping relevant reality games companie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operation and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摘要 Abstract 誌謝 目錄 表目錄 圖目錄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第三節 研究流程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實境密室逃脫遊戲 (Reality Escape Game)   一、密室逃脫遊戲起源   二、實境密室逃脫遊戲定義   三、國內外實境密室逃脫之相關文獻   四、實境密室逃脫遊戲發展與概況   五、實境密室逃脫遊戲類型與流程  第二節 體驗行銷 (Experiential Marketing)   一、體驗之定義   二、體驗行銷之定義   三、體驗行銷感受之衡量   四、體驗矩陣 (Experiential Gird)   五、小結  第三節 體驗價值 (Experiential Value)   一、體驗價值之定義   二、體驗價值的衡量構面   三、小結  第四節 行為意圖 (Behavioral intention)   一、行為意圖定義   二、行為意圖之衡量   三、小結  第五節 人格特質 (Personality Traits)   一、人格特質定義   二、人格特質理論學派   三、五大人格特質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四、小結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假設   一、體驗感受與體驗價值之關係   二、體驗價值與體驗行銷效果之關係   三、體驗感受與體驗行銷效果之關係   四、體驗價值對體驗感受與體驗行銷效果之關係   五、人格特質對於體驗感受與體驗價值之關係  第二節 研究架構  第三節 操作性定義與問卷設計   一、體驗感受之操作型定義與衡量題項   二、體驗價值之操作型定義與衡量題項   三、體驗行銷效果之操作型定義與衡量題項   四、人格特質之操作型定義與衡量題項  第四節 預試問卷   一、預試抽樣   二、預試問卷信度分析   三、預試問卷探索性因素分析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一、敘述性統計分析 (Descriptive Statistics)   二、信度分析 (Reliability Analysis)   三、探索性因素分析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四、迴歸分析 (Regression Analysis) 第肆章 資料分析與結果  第一節 敘述性分析 (Descriptive Statistics)   一、樣本人口統計變項分析   二、實境密室逃脫遊戲參與經驗調查  第二節 信度分析 (Reliability Analysis)  第三節 探索性因素分析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第四節 迴歸分析 (Regression Analysis)   一、體驗感受對體驗價值之迴歸分析   二、體驗價值對體驗行銷效果之迴歸分析   三、體驗感受對體驗行銷效果之迴歸分析   四、體驗價值對體驗感受與體驗行銷效果之中介效果   五、人格特質對體驗感受與體驗價值之調節效果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一、實境密室逃脫遊戲參與者特性與現況分析   二、假設驗證結果  第二節 研究貢獻與實務意涵   一、研究貢獻   二、實務意涵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一、研究限制   二、未來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英文文獻  網路文獻 附錄 研究問卷

中文文獻
王志源(2008)。體驗行銷要素、體驗價值與涉入程度對中華職棒觀眾再購意願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王嘉淳(2014)。大學生人際挫折容忍力、自尊與手機成癮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嘉義市。
吳明敏(2010)。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行為意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真理大學休閒遊憩事業學系碩士班,新北市。
呂佩勳(2009)。健康旅遊體驗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台北市。
李怡嫻(2016)。DIY活動體驗價值、品牌權益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以菓風小舖雲林縣「菓風巧克力工房」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雲林縣。
李怡靜(2016)。體驗行銷、體驗價值及敬業文化對美容顧問之影響-以美商玫琳凱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嶺東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系碩士班,台中市。
李惠惠(2011)。陸客來台觀光意象對體驗行銷、顧客價值與行爲意圖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台中市。
汪玉川(2014)。郵輪遊客之服務環境、服務品質、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行為意圖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阮柏銘(2017)。虛擬實境結合密室逃脫之設計研究---以The-Cube Game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含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台北市。
周惠莉(2003)。五大人格特質、性別角色與轉換型領導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桃園縣。
孟晉瑭(2015)。台灣實境遊戲業商業模式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AMBA),台南市。
林佳穎(2007)。觀光產業組織文化、管理者人格特質與領導型態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台中市。
林原君(2015)。實境遊戲之設計流程與製作之研究-以真人實境密室逃脫設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含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台北市。
林彩芯(2019)。密室逃脫融入創造力教學探討國小學生自然科學習成效、學習動機、創意自我效能、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創造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林淑琍(2009)。自行車活動參與者人格特質、遊憩專門化與流暢體驗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嘉義縣。
林慧敏(2014)。民宿業之體驗行銷對顧客行為意圖及口碑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台中市。
邱奕豪(2005)。消費者體驗對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行為意向影響之研究-以中友百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台中市。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金筱凝(2016)。體驗行銷、服務品質對體驗價值及行為意圖之影響-以實境密室逃脫遊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台南市。
施孟廷(2017)。古都秘辛實境工作室創業計畫。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高雄市。
袁薏樺(2003)。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顧客滿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張偉斌(2011)。服務品質、體驗行銷、體驗價值對顧客滿意度之影響─以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嘉義縣。
張慶珍(2002)。從體驗行銷的觀點探討廣告的視覺符號─以女性雜誌服飾廣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莊郡綉(2012)。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行為意向研究:以苗栗公館地方特色餐廳「紅棗食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聯合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所,苗栗縣。
陳怡珍(2017)。創意生活產業體驗設計,遊客心流體驗、體驗價值與幸福感之研究—以郭元益糕餅博物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旅遊管理碩士班,嘉義縣。
陳冠宇(2013)。體驗行銷、體驗價值對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影響─以九份地區茶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所,新竹市。
陳彥芳(2004)。價格促銷、認知價值與商店形象對購買意願影響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3C連鎖家電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新北市。
陳思靜(2017)。人格特質與團隊合作對體驗價值與行為意圖影響之研究─以密室逃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高雄市。
陳盈儒(2013)。搭乘台灣好行觀光巴士的旅遊動機、體驗行銷、體驗價值、服務品質與休閒效益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旅遊管理碩士班,嘉義縣。
陳美綸(2012)。觀光工廠遊客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品牌權益關係之研究—以中興穀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旅遊管理碩士班,嘉義縣。
陳郁涵(2011)。顧客關係管裡與體驗行銷對知覺價值之相關性研究-以外向性人格特質為干擾變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陳靜茹(2009)。體驗行銷、服務品質對顧客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體驗價值為中介變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曾兆廷(2013)。體驗行銷、選校因素與選校行為意圖之研究:以J科技大學高三生體驗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含碩專班),台北市。
項退結(譯)(1989)。西洋哲學史辭典(原作者:W. Brugger)。台北市:華香園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67)
黃孝璋(2018)。規律運動中遊戲化行為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黃映瑀(2005)。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品牌形象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彰化縣。
黃雅莉(2012)。主題餐廳體驗行銷、品牌形象與顧客行為意圖之關係研究─以薰衣草森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旅遊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黃寗雅(2015)。實境密室逃脫遊戲消費體驗、重遊意願與口碑分享意願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班,台北市。
黃鳳英(2011)。體驗行銷、體驗價值及顧客行為意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黃靜宜(2009)。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顧客忠誠關係之研究-以星巴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台北市。
楊世瑩(2011)。PASW SPSS統計分析即學即用:碁峰資訊。
楊琬琪(2008)。體驗行銷,品牌權益與忠誠度影響關係之研究-以溫泉旅館爲例。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SREL,1(2),頁49-65。
楊繡鳳(2019)。私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之人格特質及工作價值觀與雙軌職涯路徑選擇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台北市。
葉美玲(2006)。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探討-以台北市立北投區運動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運動與健康研究所,台南市。
廖君雅(2015)。密室逃脫真人版,正夯的企業教育訓練,團隊集體闖關每個人都是福爾摩斯,《財訊雙週刊》No.471,p.110-p.111
劉秀娥(2016)。探討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行為意圖之關係-以新竹好市多量販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台北市。
劉顏慈(2019)。「官」察入「室」-實境密室逃脫遊戲導入企業教育訓練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潘永裕(2007)。商店氣氛、消費者情緒、體驗價值對行為意向之影響-以誠品信義旗艦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新北市。
衛南陽(2005)。抱怨是最好的禮物:創造持續競爭優勢的顧客滿意學: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鄭宜東(2018)。探討密室逃脫實境遊戲工作室經營成功關鍵因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高階產業經營碩士在職專班,台中市。
蕭郁璇(2015)。Nike Women女性路跑體驗行銷與體驗價值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高雄市。
賴秀娟(2008)。人格特質對於體驗價值的影響:以電子遊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行銷管理研究所,嘉義縣。
謝淑芬(2020)。桃園市國小教師人格特質、休閒參與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觀光運輸學院碩士班,桃園縣。
謝詩婉(2017)。密室逃脫遊戲融入國小課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教學碩士班,台南市。

英文文獻
Ahn, J., Lee, C.-K., Back, K.-J., & Schmitt, A. (2019). Brand experiential value for creating integrated resort customers’ co-creation behavi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81, 104-112.
Allport, G. 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Holt.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einhart & Winston.
Arnould, E., Price, L., & Zinkhan, G. (2004). Consumers, 2nd ed. Boston : McGraw-Hill/Irwin.
Babin, B. J., Darden, W. R., & Griffin, M. (1994). Work and/or fun: measuring hedonic and utilitarian shopping valu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4), 644-656.
Baron, R. M., & Kenny, D. A. (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social psychology, 51(6), 1173.
Blackwell, M., Miniard, P., & Engel, J. F. (2001). Consumer Behaviour. Economic and Business Research, 9th ed. FL: Harcount, Inc.
Cattell, R. B. (1943). The description of personality: Basic traits resolved into clusters. The journal of abnormal social psychology, 38(4), 476-506.
Costa Jr, P. T., & McCrae, R. R. (1992).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its relevance to personality disord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6(4), 343-359.
Creusen, M. E., & Schoormans, J. P. (2005). The different roles of product appearance in consumer choice.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2(1), 63-81.
Cronin Jr, J. J., Brady, M. K., & Hult, G. T. M. (2000).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quality, value,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on consumer behavioral intentions in service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retailing, 76(2), 193-218.
Dzubian, C., & Shirkey, E. (1974). When is a correlation matrix appropriate for factor analy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1(6), 358-361.
Engel, J., Blackwell, R., & Miniard, P. (1995). Consumer Behavior. 8th, Forth Worth: Dryden Press, Texas
Eysenck, H. J. (1961). Handbook of abnormal psychology: 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97-725. New York: Basic Books.
Eysenck, H. J. (1994). Creativity and personality: Word association, origence, and psychoticism.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7(2), 209-216.
Fishbein, M., & Ajzen, I. (1977).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Contemporary Sociology, 6(2), 244-245.
Galton, F. (1884). Measurement of character. Fortnightly Review, 36, 179-185.
Holbrook, M. B., & Corfman, K. P. (1985). Quality and value in the consumption experience: Phaedrus rides again. Perceived quality, 31(2), 31-57.
Holbrook, M. B., & Practice. (1994). The nature of customer value: an axiology of services in the consumption experience. Service quality: New directions in theory, 21(1), 21-71.
Jain, R., Aagja, J., & Bagdare, S. (2017). Customer experience–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 Journal of Service Theory Practice.
Jin, N., Line, N. D., & Goh, B. (2013). Experiential value,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customer loyalty in full-service restaurant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gender.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rketing Management, 22(7), 679-700.
Kerlinger F.N. (1999). Foundations of behavioral research. Texas: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Kotler, P. (2003).Marketing Management, 11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Kuo, Y.-F., & Yen, S.-N. (2009).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 3G mobile value-added service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5(1), 103-110.
Luo, M. M., Chen, J.-S., Ching, R. K., & Liu, C.-C. (2011). An examination of the effects of virtual experiential marketing on online customer intentions and loyalty. 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31(13), 2163-2191.
Mathwick, C., Malhotra, N., & Rigdon, E. (2001). Experiential value: conceptualization,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in the catalog and Internet shopping environment. Journal of retailing, 77(1), 39-56.
Nicholson, S. (2015). Peeking behind the locked door: A survey of escape room facilities.
Norris, R. T. (1941). The theory of consumer's demand. MA: Yale University press.
Oliver, R. L. (1999). Whence consumer loyalty? Journal of marketing, 63(4_suppl1), 33-44.
Penttilä, K. (2018). History of Escape Games : examined through real-life-and digital precursors and the production of Spygame.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Turku.
Pine, B. J., & Gilmore, J. H. (1998). 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6(4), 97-105.
Prayag, G., Hosany, S., & Odeh, K. (2013). The role of tourists' emotional experiences and satisfaction in understanding behavioral intentions. 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Management, 2(2), 118-127.
Schmitt, B. (1999). Experiential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15(1-3), 53-67.
Shyu, J.-C., Chang, W., & Ko, H.-T. (201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xperience-oriented customer needs and manufacturer supplies based on the Kano model.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Business Excellence, 24(11-12), 1272-1287.
Van der Heijden, H. (2004). User acceptance of hedonic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quarterly, 695-704.
Warmelink, H., Mayer, I., Weber, J., Heijligers, B., Haggis, M., Peters, E., & Louwerse, M. (2017). AMELIO: Evaluating the team-building potential of a mixed reality escape room gam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xtended abstracts publication of the annual symposium on computer-human interaction in play.
Wiemker, M., Elumir, E., & Clare, A. (2015). Escape room games. Game based learning, 55, 55-75.
Zeithaml, V. A., Berry, L. L., & Parasuraman, A. (1996). The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60(2), 31-46.

網路文獻
Asia. Escape Game.(2017).台灣密室逃脫產業. 擷取自Asia. Escape Game: https://asiaesacpegame.wordpress.com/2017/03/16/taiwan/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24/07/07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2031/07/07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2026/07/07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