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幸芸
hsing-yun tsai
論文名稱: 個人工作價值觀與個人與組織契合及組織公民行為間關係之研究
The research of relationship among individual work value, person-organization fit,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指導教授: 朱如君
Ju-Chun Chu
口試委員: 朱子君
Chu tzu Chun
鄭仁偉
Jen-Wei C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Digital Learning and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9
中文關鍵詞: 工作價值觀 個人與組織契合 組織公民行為
外文關鍵詞: individual work value person-organization fit or
相關次數: 點閱:354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近年來,金融業在變化經營環境中,為了生存和發展,組織須更加靈活彈性的應對。而為了降低人事成本並且發揮競爭優勢,企業運用人力資源管理以達其目的。然而,工作價值觀的改變,衍生出許多問題,如高離職率、缺乏專業能力等,因此,組織須尋求相契合之員工才能達到長期效益,甚或進一步使員工產生組織公民行為,故本研究在探討個人工作價值觀、個人與組織契合以及組織公民行為間關係之研究。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台北市銀行員工為研究母群,依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450台北市銀行員工,回收有效問卷412份,回收率達92.64%。本研究採用統計分析的方式包括描述性統計、信效度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結構方程式來探討個人工作價值、個人與組織契合以及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與影響為何。
本研究發現結果如下:員工不同的年齡、教育程度、職位、年資、年薪對個人工作價值觀、個人與組織契合與組織公民行為有顯著差異;個人工作價值觀與個人與組織契合之間有顯著正相關;個人與組織契合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間有顯著正相關;個人工作價值觀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間有顯著正相關;個人工作價值觀會透過個人與組織契合之中介效果對組織公民行為產生影響。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管理實務和後續研究參考。


In recent years, as various forces rendering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become more dynamic. To survive and prosper, organizations nowadays must rapidly correspond to changes. In order to lower costs and to develop competitive advantages, enterprises always apply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o achieve the purposes. However , individual work value has been shifted and it results in some employment problems such as high degree of turnover, lacking of professional abilities and so on. Organizations must find to fit with employees to achieve the long-term benefits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research is primarily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dividual work value, person-organization fit and organization citizenship behavior.
The research utilized the survey questionnaire approach and sampled 450 employees from bank enterprise in Taipei. The total number of valid was 412 and return rate was 92.64%.In this study, the adopted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cluding descriptive analysi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alysi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SEM to analyze the data and exam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s and effects among the variables.
The major findings and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ing:the employee backgrounds include age, education degree, position, seniority payment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individual work value, person-organization fit (P-O fit) and organization citizenship behavior;there is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dividual work value-P-O fit, P-O fit-organization citizenship behavior, individual work value-organization citizenship behavior. Individual work value has mediating effect of P-O fit on organization citizenship behavior. Finally, we mad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ractice and future studie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重要性 6 第四節 名詞解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工作價值觀 10 第二節 個人與組織契合 15 第三節 組織公民行為 20 第四節 工作價值觀、個人與組織契合與組織公 27 民行為之相關理論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0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30 第二節 操作型定義 3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6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 40 第五節 研究實施程序 41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2 第四章 研究結果 44 第一節 背景變項分布現況之分析 44 第二節 信度與效度分析 47 第三節 個人背景變項在個人工作價值觀、個人 與組織契合以及組織公民行為之差異 54 第四節 個人工作價值觀、個人與組織契合及組 織公民行為之相關 70 第五節 個人工作價值觀個人與組織契合與組織公 民行為之結構方程式檢定 7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9 第一節 結論 79 第二節 建議 84 參考文獻 86 附錄 正式問卷 94 專家效度名單 98 本研究之表、圖目錄 表目錄 表3-3-1 本研究變項信度值 表3-4-2 本研究樣本 40 表4-1-1 個人基本資料 46 表4-2-1 本研究正式量表之信度分析 48 表4-2-2 個人工作價值觀參數估計表 50 表4-2-3 個人與組織契合參數估計表 51 表4-2-4 組織公民行為參數估計表 52 表4-3-1 個人工作價值觀、個人與組織契合以及 組織公民行為整體描述性統計 55 表4-3-2 不同性別摘要表 57 表4-3-3 不同年齡之摘要表 59 表4-3-4 不同教育程度之摘表 61 表4-3-5 不同職位摘要表 63 表4-3-6 不同服務年資之摘要表 65 表4-3-7 不同年薪之摘要表 68 表4-4-1 相關分析 70 表4-5-2 參數估計表 74 表4-5-3 潛在觀察變項SMC指標 76 表4-5-4 理論模式評鑑結果 77 表5-1-1 本研究結果及假設彙整表 79 圖目錄 圖3-1-1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圖 30 圖3-5-1 研究實施流程圖 41 圖4-5-1 本研究模型路徑圖 73 圖4-5-5 整體模式 78

中文文獻

丁虹(1987)。企業文化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
論文。
王叢桂(1992)。社會轉型中之工作價值變遷之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
告。
毛筱豔、陳映羽(2005)。員工自尊與組織社會化對個人–組織契合度之影響研究。北商學報,8,1-22。
李華璋(1990)。大學生工作價值觀之評量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
李元墩、鐘志明(2001)。企業文化、員工工作價值觀及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
以台灣地區主要集團企業為例。長榮學報,4(2),1-18。
余家雄(2002)。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度對產品品質影響之探討─以國瑞汽車公
司協力廠商為例。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吳鐵雄、李坤崇、劉佑星、歐慧敏(1996)。大專畢業在職人員工作價值觀量表之
信效度、常模與價值觀組型,43,173-188。
何明壂 (2002)。倫理氣候、組織承諾對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以高高屏地
區金融機構授信有關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
文。
李建慧(2002)。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關聯性之研究---以國產
實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成豐、黃莉雅(2005)。倫理領導、組織公民行為與組織績效之相關研究—以服
務業、製造業為例。經營管理論叢第一屆管理與決策2005年學術研討會特
刊,71-87。
吳政達、湯家偉、羅清水(2007)。心理契約組織公平組織信任組織公民行為結構
關係之驗證:以臺北地區國民中學學校組織為例。教育政策論壇,10(1),
133-159。
邱皓政(2007)。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淑姬(1992)。薪酬公平、程序公正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政治
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仲威(1999)。個人與組織契合、工作滿足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探討。銘傳大
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鉦棽(1999)。組織承諾、工作滿足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各種不同理論模式
之比較。中山管理評論,7(4),1049-1073。
林鉦棽、陳心怡(2006)。組織公正對動機與信任及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亞太經濟管理評論,9(2),23-42。
周佳慧(2007)。工作價值觀、工作特性、組織承諾以及組織公民行為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侯堂柱、黃俊彥、趙定濤(2006)。員工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華醫學報,24,61-71。
洪瑞斌、劉兆明(2003)。工作價值觀研究之回顧與前瞻。應用心理研究,19,
211-250。
洪麗真、林淑萍(2006)。員工與組織價值觀契合度與工作滿足之關聯性研究—以
某地區教學醫院為例。中華管理學報,7(1),61-72。
姜定宇、鄭伯壎(2003)。組織忠誠、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之回顧與前瞻。應
用心理研究,19,175-209。
莊修田(2002)。室內設計業者工作價值觀、專業承諾、工作投入與改行傾向關係之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2(2),1-18。
倪家珍(2005)。員工性別與職業性別型態的一致性,對個人-組織契合度與個人-
工作契合度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珮雯(2006)。人力資源專業人員角色、角色壓力與工作價值觀對工作投入之影
響。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迪翔(2003)。不同世代之工作價值觀工作態度及其關聯性研究¬—以台灣高科技
產業之員工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仲山,陳芳慶(2006)。人力需求評估。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陳英豪、汪榮才、劉佑星、歐滄和、李坤崇(1987)。工作價值觀量表修訂報告。
台南師專學報,20,1-33。
郭建志(1992)。組織價值觀與個人效能︰符合度之研究。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
陳銘宗、劉兆明(1995)。工作價值觀及其形成歷程之探討。應用心理研究,4,
73-103。
陳淑玲(1996)。新人類工作價值觀與工作特性對工作投入影響之研究。中山大學
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孟修(2000)。銀行與其它行業員工再工作價值觀團隊特性組織承諾及工作投入
的差異性研究。企銀季刊,24(1),39-60。
陳孟修、盧淵源(2000)。團隊特性與工作價值觀對員工的組織承諾及工作投入的
影響之研究。商學學報,8,202-241。
陳麗綺(2002)。台灣與大陸企業組織公正、員工工作滿意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
比較研究。大葉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芝嫻(2005)。不同的薪酬制度下薪酬分配公平與工作價值觀對工作滿意度之影響-以壽險業為例。朝陽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碩士論文。
陳琪(2006)。我國金融業最近十年之回顧與全球金融發展之趨勢。今日合庫,4-21。
陳曉琦(2007)。工作價值觀、組織文化、組織公民行為與工作績效之關係研究
以醫院行政人員為例。嶺東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昌、李承揚、羅敏文(2007)。組織公平、工作價值觀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 研究。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26(1),67-80。
黃同圳(1993)。青年勞工工作價值觀與組織向心力之研究。青年輔導研究報告之
93。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會。
黃光國(1995)。儒家價值觀的現代轉化: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本土心理學研究,
3,276-338。
黃正雄(1999)。價值觀一致性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間關係之探討。管理評
論,18(3),57-81。
黃兆禧(2007)。個人與組織契合度,領導與部屬交換關係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
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芳銘(2007)。結構方程式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
限公司。
葉幼梅、朱如君(2007)。勞工退休新制的選擇對工作滿意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干
擾之研究。管理與資訊學報,12,37-68。
楊國樞(1992)。中國人的社會取向:社會互動觀點。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廖國鋒、王湧水、孫光沁(2005)。員工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防管理學報,26(2),67-80。
蔡明秀(2003)。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金錢倫理觀與工作生活品質重視度對生
涯導向影響之研究-以台南縣高中職應屆畢業生為例。南華大學科學管理研
究所,碩士論文。
蔡盛明(2003)。公營事業工作價值觀、工作特性、員工屬性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
研究─以中國石油公司為實證對象。中原大學企研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伯壎(1995)。組織價值的上下契合度與組織成員個人的效能。中華心理學刊,
37(1),25-44。
鄭仁偉、郭智輝(2004)。個人與組織契合、工作滿足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4(4),85-104。
劉怡孜(2003)。工作特性與工作價值觀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 ─以台灣地區食
品產業之研發人員為例。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淑珍(1991)。台灣與大陸新人類工作價值觀比較—以一電腦公司為例。中央大
學人資所,碩士論文。
謝函融(2005)。工作投入對工作價值觀與離職傾向間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
人資所,碩士論文。
謝家宏(2005)。知識管理活動、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契合觀點的驗
證。立德管理學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士賓(1994)。組織行為學。(李清芬、李雅婷、趙慕芬合譯)。台北市:華泰書
局(原著出版年:1992)。
蘇美容(2000)。國營事業組織轉型中員工與企業文化契合度之研究-以台鹽公司
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文獻

Boyatzia, R. E. & Skelly, F. (1990).The impact of change values on organizational life. In D.A Kolb, I. M .Rubin & J. S. Osland (eds.),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 book of readings(5th edi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ateman, T.S. & Organ, D.W. (1983). Job Satisfaction and the good sol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ffect and employee “citizenship”.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6, 587-595.

Bretz, R.D., Judge, T.A. (1994). Person-organization fit and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Implications for satisfaction, tenure, and career succes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44(4), 32-54.

Chatman, J. (1989). Improving interaction organization research: A model of person-organization fi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4(3), 333-349.

Colin, S. (2004).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person-organizational fit 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Taiwan. The leadership & Development Journal, 25(7), 592-599.

Daniel, M. C., DeRue, D. S. (2002).The Converg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ity of
Subjective Fit Percep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5), 875-884.

Graham, J. W.(1991). An essay on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Employee Responsibilities and Rights Journal, 4(4), 249-270.

Gregory, M., James, A., Neville, K. (2002).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 study of Australian human-service professionals.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17(4), 287-297.
Judge, T. A., Cable, D. (1997).Person-organization fit, job choice decisions, and organization entry.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 67(3), 294-311.

Katz, D. (1964). The motivation basi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ehavioral Science, 9, 131-133.

Katz, D., Kahn, R. L. (1978).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as (2th ed.).New York: Wiley.

Kalleberg, A. L. (1977).Work Values and job rewards: a theory of job satisfac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2(1), 124-143.

Kristof, A.L. (1996). Person–organization fit: 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its conceptualizations, measurement, and implications. Personnel Psychology, 49(1), 1-49.

Lam, S. S. K., Hui, C. & Law, K. S. (1999).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comparing perspectives of supervisors and subordinates across four international sampl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4(4), 594-601.

Miller, C. H.(1974). Career Development Theory in Perspective. Boston Honglton: Mifflin Co.

McAllister, D. J. (1995). Affect and Cognition based trust as foundations for interpersonal cooperation in organiza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38, 24-59.

Organ. D.W. (1988).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The good solider syndrome. Lexington, MA: Lexington Books.

Organ, D. W. & Konovsky, M.(1989). Cognitive versus affective determinants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4, 157-164.

O’Reilly, C. A., Caldwell, J. & Chatman, D. F. (1991). People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 profile comparison approach to assessing person-organizational fi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4(3),487-506.

Pennings, I. M.(1970).Work Value System of White Collar Workers. Administratives Science Quarterly, 15, 397-405.

Rokeach, M.(1973).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 Free Press, New York, NY.
Peterson(1972)

Robbins, S. P. (1992).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Robinson, S. L., Morrison, E. W.(1995).Psychological and OCB: the effect of unfulfilled obligations on civic virtue behavior.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6, 289-298.

Super, D. E. (1970). Manual for the Work Values Inventory. Chicago: Riverside Publishing Company.

Schneider, B.(1987).The People Make the Place. Personnel Psychology, 40, 437-453.

Smith, C. A., Organ, D. W. & Near, J. P. (1983).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ts nature and antecedenc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8, 653-663.

Vancouver, J. B., Schmitt, N. W. (1991).An Exploratory Examination of Person-Organization fit: Organizational Goal Congruence. Personnel psychology, 44(2), 333-352.

Vancouver, J. B., Millsap, R.E. & Peter, A.(1994). Multiple Level Analysis of Organizational Goal Congruenc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9, 66-79

Van Dyne, L., Graham, J. & Dienesch, R. M.(1994).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construct redefinition, measurement, and valid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4),765-802.

Zytowski, E. G. (1970).The Concept of Work Values. Vocational Guidance Quarterly, 18, 176-186.

Williams, L. J. & Anderson, S. E. (1991).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s predictors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in-role behaviors.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 601-617.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