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翔
Hsiang Chang
論文名稱: 策展設計應用於文字造型設計之創作研究-以漢字擬聲詞為例
The Creation of Curatorial Design to Type Design – The Case of Chinese Onomatopoeia
指導教授: 李根在
Ken-Tsai Lee
口試委員: 李根在
Ken-Tsai Lee
柯志祥
Chih-Hsiang Ko
鄭司維
Szu-Wei C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設計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4
中文關鍵詞: 文字造型策展設計視覺傳達擬聲詞
外文關鍵詞: Type Design, Curatorial Design, Visual Communication, Onomatopoeia
相關次數: 點閱:318下載:1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創作旨在透過策展設計的角度切入文字造型設計,並以漢字擬聲詞為題進行創作,探索聲音與文字造型的連結。本創作起先觀察到和文字造型相關的創作大多和文化、生活做連結,便開始思考文字造型當中是否還有尚未發掘之主題。擬聲詞作為模擬聲音的特別文字,除了視覺以外,更多了一層聽覺的特性,本創作便想將視覺造型和聽覺感受進行連結。文獻探討分別以文字造型、擬聲詞、策展設計進行討論,在開始設計以前收集好足夠的文本作為創作的基礎。同時分析了國內外和文字設計相關的展覽案例,將這些展覽進行內容和形式上的分類探討,作為後續策展設計的參考架構。本展覽將主題設定為漢字擬聲詞,並將整個展覽分為三個主要架構:(一)認識擬聲詞、(二)擬聲詞的分類、(三)語言環境中的擬聲詞。在第一個部分有《擬聲詞的語音構造》、《擬聲遊》兩個作品,前者透過互動式展品讓觀眾首先了解擬聲詞在模擬聲音時的邏輯,後者則是透過桌遊卡牌設計,設計了許多擬聲詞的文字造型。第二部分創作則是分成《人之聲》、《自然之聲》、《事物之聲》三個作品,分別透過服裝設計、動態設計、展品模型來呈現不同類別的擬聲詞。第三部分有《網路中的擬聲詞》、《兒歌中的擬聲詞》兩個作品,前者將網路用語設計成社群貼圖,後者則是將兒歌重新設計成錄音卡帶裝幀,強調擬聲詞在不同語言環境中的使用特性。最終展出後,透過觀眾回饋表單以及自我評述總結整個創作的優點與缺失,並提供未來相關展覽的創作方向。


    This creation aims to cut in type design through the aspect of curatorial design and uses Chinese onomatopoeia as the title to explor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ound and type. It is first observed that type related creations are connected with culture and life; therefore, topics not yet discovered in type are considered. Onomatopoeia, being special words for simulating sound, presents visual and auditory characteristics that visual modeling and auditory sensation are connected in this creation. Type, onomatopoeia, and curatorial design are discussed in literature review. Sufficient texts are collected as the creation basis before the design. Meanwhil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cases related to type design are analyzed to classify and discuss the content and form for the reference of successive curatorial design. Chinese onomatopoeia is set as the exhibition topic, and the exhibit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major structures of (1)knowing onomatopoeia, (2)classification of onomatopoeia, and (3)onomatopoeia in language environment. Two works, “Phonemic structure of onomatopoeia” and “onomatopoeia card game” are covered in the first part. The former allows audience understanding the logic of sound simulation of onomatopoeia through interactive exhibits, and many onomatopoeia types are designed cards for board games. Three works of “Sound of people”, “Sound of nature”, and “Sound of things” in the second part display distinct types of onomatopoeia through costume design, dynamic design, and exhibit model. The third part contains two works of “Onomatopoeia on the Internet” and “Onomatopoeia in children’s songs”. Internet terms are designed as social media stickers in the former work, and children’s songs are re-designed as cassette book design in the latter work to emphasize the use characteristics of onomatopoeia in different language environment. After the exhibiti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entire creation are summarized through audience’s feedback and self-assessment, and the creation direction for future exhibitions are provided.

    摘要 ABSTRACT 誌謝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第壹章、緒論 1.1創作背景 1.2創作動機 1.3創作目的 1.4創作範圍與限制 1.5創作架構 第貳章、文獻探討 2.1文字造型 2.1.1漢字的造型與演進 2.1.2現代的漢字 2.1.3文字設計 2.1.4文字造型與感官連結 2.2策展設計 2.2.1策展的定義 2.2.2策展人 2.2.3策展的類型 2.3擬聲詞 2.3.1擬聲詞的定義 2.3.2擬聲詞的符號特性 2.3.3擬聲詞分類 第參章、研究案例與創作方法 3.1文字設計相關展覽案例分析 3.1.1 2018好漢玩字節 3.1.2《怎辦!字型怪怪的?》 3.1.3《島:字型提案概念展》 3.1.4韓國國際字體藝術雙年展Typojanchi 2021 3.1.5講什麼-廣州語言觀察展 3.2文字設計展覽之策展分析 3.3創作方法擬定 第肆章、設計創作過程與成果 4.1創作前期發想 4.2展場與主視覺設計 4.2.1展場設計 4.2.2展覽視覺設計 4.3展覽內容設計 4.3.1認識擬聲詞 4.3.2擬聲詞的分類 4.3.3語言環境中的擬聲詞 第伍章、結論與建議 5.1創作方法總結 5.2觀展者回饋與建議 5.3自我檢討 5.4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A.「網路中的擬聲詞」動畫劇本 附錄B.觀眾回饋表單

    Circle(2018)。第十三期。方法原創。
    Helmut Schmid(2007)。今日文字設計。中國青年出版社。
    John Berger(2005)。觀看的方式。麥田。
    Sarah Hyndman(2017)。我們都被字型洗腦了。三采文化
    アイデアIdea(2013)。356期。誠文堂新光社。
    王明嘉、李宗焜、李歐梵等(2018)。漢字的華麗轉身。大塊
    平野甲賀(2016)。我的手繪字。臉譜。
    仲谷正史、筧康明、三原聰一郎、南澤孝太(2017)。觸覺不思議。臉譜
    佐佐木俊尚(2012)。策展的時代。經濟新潮社
    杉浦康平(2006)。亞洲之書・文字・設計:杉浦康平與亞洲同人的對話。網路與書。
    李鏡兒(2007)。現代漢語擬聲詞研究。上海世紀出版。
    亞德里安・喬治(2017)。策展人工作指南。典藏藝術家庭
    松本大洋(2017)。乒乓。大塊。
    林西莉(2006)。漢字的故事。貓頭鷹出版
    柯志杰、蘇煒翔(2014)。字型散步。臉譜。
    高橋善丸(2017)。感覺舒服的文字。龍溪。
    深圳平面設計師協會(2019)。文字設計在中國。三度。
    陳楠(2016)。漢字的誘惑。策馬天下國際文化。
    雪朱里,Graphic社編輯部(2018)。文字部。臉譜。
    葉忠宜(2016)。TYPOGRAPHY字誌・Issue01。臉譜。
    葉忠宜(2016)。TYPOGRAPHY字誌・Issue02。臉譜。
    漂亮家居編輯部(2020)。跨域策展時代。麥浩斯
    藤岡功(2013)。特殊印刷、加工の本。シナノ書籍印刷。

    網路文章
    OKAPI閱讀生活誌(2018)。松本大洋漫畫裡的中文狀聲詞怎麼寫出來的?漫畫創作者力本:「想像自己是松本大洋的漫畫助手!」。博客來OKAPI閱讀生活誌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0536。
    呂佩怡(2013)。策展(Curating)/策展(Curation)?。國藝會線上誌https://mag.ncafroc.org.tw/article_detail.html?id=297ef722719c827a0171aad1b4b6001d
    點讀華山(2018)。策展到底是什麼?有哪些眉角?飛躍文創、格式設計、時藝多媒體等 6 位策展好手親自解答!。Shopping Design https://www.shoppingdesign.com.tw/post/view/2595

    碩博士論文
    何庭安(2017)。《漢字動態設計》創作論述。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佳靈(2019)。策展設計運用於台灣牛文化主題展覽之創作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佩君(2011)。中文字體造型運用於地下樂團音樂專輯封面設計之創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藝術指導組,碩士論文。
    邱義椿(2015)。繪畫文字設計應用於地方文化創意產業之創作研究-以淡水地區為例。銘傳大學商業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雅媜(2001)。《全元散曲》擬生詞探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陳巧育(2020)。由策展活動推廣字體設計理念與教育實踐:以「島:字型提案概念展」經驗談起。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廖韡(2014)。文字造型手法應用於海報設計之創作研究-以台灣意象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秀慧(1990)。詩經擬聲詞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建富(2011)。漢英複合字形應用於海報創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班藝術指導組,碩士論文。
    謝方鈞(2009)。漢字字感表情創作研究-以新字形推廣宣傳海報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班藝術指導組,碩士論文。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