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佳靈
Jia-Ling Li
論文名稱: 策展設計運用於台灣牛文化主題展覽之創作研究
Curated Design Applied to Taiwan Cattle Culture Theme Exhibition Creation Research
指導教授: 李根在
ken-tsai Li
口試委員: 林俊良
Jun-Liang Lin
柯志祥
Chih-Hsiang Ko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設計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7
中文關鍵詞: 策展設計展示設計視覺傳達字體設計台灣牛文化
外文關鍵詞: Curatorial design, Display design, Visual communication, Font design, Taiwan’s cattle culture
相關次數: 點閱:476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視覺傳達設計逐漸強調貼近社會的當今,本研究透過運用策展設計作為手法,輔以相關案例研究提出策展設計運用於台灣牛文化展覽創作研究的手法:「嘗試視覺傳達式議題表達 - 單意象的不同面向思考創作 - 展覽主軸選擇-聆聽-傳承情境的建立」來構建設計創作。本創作的目的旨在對日常生活中尋常見的單一意象,發掘其文化交流層面的價值屬性,讓觀者投身與論文所要展現的語言環境,以小見大從而喚起受眾更多以及更深的聯想與全新體驗。 本研究創作以牛為主題,從「日常關係」、「共生關係」和「崇敬關係」三個面向詮釋在臺灣社會中人與牛的三種不同關係。同時又分別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字體、資訊圖表以及海報)來詮釋不同主題。之所以選定牛意象的原因也是在日常的生活經驗中發現該元素有被提煉的文化價值屬性,及能被運用設計手法表達的可能性,實現和觀眾產生共鳴互動。最終將牛這一文化符號通過策展設計的手法構建成一個完整展覽呈現給大家,包括從最初的文獻整理,展覽主旨脈絡的建立,展覽內容物構思、修改、製作到完成的過程以及最終展覽呈現的完整過程。
    本研究在策展手法運用於台灣牛文化展覽創作嘗試中的得出該手法對於設計的思考影響為一下幾點:
    一.設計前期扎實的歷史文獻調查積累會對後期設計有積極的支持。
    二.同一物件用不同視角去審視會形成有趣的差異性體驗。
    三.人對於自然界的自然物有著天然的親切感與互動意願。
    最後也通過對創作成果的總結分析,得出了一些後續修改建議,「展覽展示細節的再優化」、「視覺風格的統一性」、「互動體驗更多元性」、「宣傳的更多可能性」作為參考。


    In the present society that of a clos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sign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this study put forward the technique of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xhibition design in Taiwan's cattle culture exhibition through the use of curator design as a technique, and the relevant case studies: “Try to convey the expression of the topic of visual communication-the different thinking and creation of the single image-the selection of the main axis of the exhibition-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istening-inheritance situation” , so as to build the design and cre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is to explore the value attribute of the cultural exchange level of the single image, which is common in daily life, to let the viewer participate in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 displayed in the paper, and to bring more and deeper association and brand-new experience to the audience. This study takes cattle as the theme, and interprets the three differe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n and cattle in Taiwan society from three aspects: “daily relationship”, “symbiotic relationship” and “reverence relationship”. At the same time, different forms of expression (fonts, information charts and posters) are used to interpret different themes. The reason for selecting cattle as the image is that the element has a refined cultural value attribute in the daily life experience, and the possibility of being expressed by the design method, and the resonance interaction with the audience. Finally, the cultural symbol of cattle is constructed into a complete exhibition through curatorial design, including from the initial literature coll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exhibition, the conception of the exhibition content, the modification, the process from production to completion and the complete process of the final exhibition present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find out the influence of the curatorial technique on the design from try of the exhibition of Taiwan's cattle culture, which can be concluded as the following:
    1.A solid historical document investig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esign will have a positive support for later design.
    2.There is an interesting difference experience created by the same object from different angle of view.
    3.Man has a natural sense of intimacy and willingness to interact with the natural objects.
    Finally, through the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creative results, some suggestions for subsequent revision are obtained, such as “re-optimization of exhibition display details”, “unity of visual style”, “more diversified interactive experience” and “more possibility of propaganda” .

    第一章 緒論 1.1創作背景與動機 1.2 研究創作之目的 1.3 創作範圍與限制 1.4研究流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策展設計 2.1.1定義與發展脈絡 2.1.2策展之類型 2.2 策展人 2.2.1策展人的分類 2.2.2策展人的歷史演變 2.3台灣牛意象的文化價值 2.3.1牛意象之於台灣社會作用與關係的歷史演變 2.4臺灣牛的品種與相關工具 2.4.1 台灣與牛相關工具與場域 2.5牛的文化意象 2.5.1宗教中的牛意象 2.5.2臺灣民俗中的牛意象 2.6 小節:「牛意象」之於台灣社會的文化意義所在 第三章 研究案例與創作方法 3.1策展設計手法應用於視覺傳達案例介紹與分析 3.2創作方法擬定 第四章 設計創作過程與創作成果 4.1 設計創作過程 4.1.1展覽架構梳理與建立 4.1.2 展覽名稱命名與設計 4.1.3「犇——牛的島嶼紀事」發想脈絡 4.2 創作成果展示 4.2.1展覽視覺設計 4.2.2展場空間設計 4.2.3展覽內容物設計 4.3 犇 – 牛的島嶼紀事 | 李佳靈碩士畢業創作展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 自我評述 5.2 結論 5.3 作品表現的反省 參考文獻

    外文文獻
    Falk, J. H. (2009). Identity and the museum visitor experience. Walnut Creek, CA: Left Coast Press.
    Csikszentmihalyi, M., & Robinson, E. R. (1990). The art of seeing: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Los Angeles, CA: The J. Paul Getty Museum.
    Pekarik, A. J., Doering, Z. D., & Karns, D. A. (1999). Exploring satisfying experiences in museums. Curator: The Museum Journal, 42(2), 152-173.
    De Rojas, C., & Camarero, C. (2006). Experience and satisfaction of visitors to museums and cultural exhibitions. International Review on Public and Non Profit Marketing, 3(1), 49-65.

    學位論文
    吳岱融(2001) 臺灣美術館中的獨立策展人現象。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 · 碩士論文。
    王珊富(2007) 飲食、地方與日常生活 – 從耕牛到牛肉的味覺轉化之物質與象徵向度。國立台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 · 碩士論文。
    程怡嘉(2011)臺灣「獨立策展人」在藝術場域中之文化生產者角色 – 以2000-2006年臺北雙年展為例。東海大學美術系碩士班 · 碩士論文。
    葉子琪(2012)策展人關鍵特質之初探。世新大學碩士論文,臺北市。
    黃苡蓁(2015)字體應用設計實務論語為政篇之當代詮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 碩士論文。
    曹心琪(2015)參與式創作應用於策展設計 - 以捐血議題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 · 碩士論文。
    朱耀明(2016)博物館展示概念的詮釋與展示設計實踐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詩晴(2017) 獨立策展人主題理念傳達之構成要素研究。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 · 碩士論文。
    葉信康(2018) 社群媒介互動與自我策展之研究 – 以facebook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 碩士論文。

    期刊文獻
    王 奇(2010)從臺灣歷史上關於牛的若干問題看閩台文化傳承
    陳殿禮、馮文君(2017) 多廠商品牌聯展之策展設計
    陳璽敬、顏惠芸、李仙美、林志隆(2016) 策展設計之個案研究 – 以「詩情畫意 – 仙雲之美油畫習作展」為例
    劉正剛(2018) 試析牛對清代臺灣鄉村社會發展的貢獻
    陳殿禮、馮文君(2017)。多廠牌品牌聯展之策展設計。設計學報第22卷第3期
    林榮泰(2015)。從創意設計到品牌行銷。服務創新點子報
    林榮泰 (2013)。序 – 從策展設計到創意經濟。設計學報第18卷4期
    耿鳳英(2006)。虛與實:新世紀的博物館展示趨勢。博物館學季刊 20(1)
    陳侃、蕭詩豪(1975)冷凍牛肉進口會打擊養牛事業嗎?。經濟日報,1975。6.4
    陳忠信(2008),試論臺灣地牛神話的形成與發展〉。中國學術年刊,30(秋)期, 2008年9月,頁111-130。
    楊龢之(2012) 《荷據時期台灣牛隻的引進與飼育》,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第 17 期(2012 年 12 月)

    書籍文獻
    江樹生(2002)《熱蘭遮城日誌(第二冊)》。台南市政府
    同治《淡水廳志》卷11《風俗考》
    光緒·薛紹元(2000) 《台灣通志》,台灣大通書局,2000年10月,第438頁。
    林仁川、黄福才(2001) 《台湾社会经济史研究》,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年, 第44 页
    池田敏雄(1941) 《民俗臺灣》<臺灣食習資料 台北市艋舺 於>,《民俗臺灣》,第31
    佐佐木俊尚(2012)《策展的時代》,經濟新潮社,2012年11月
    洪濤(1953) 《文獻專刊》,《清代台灣對於耕牛之保護》,頁46。
    號,頁2-17
    邱淵惠著(1997) 《台灣牛》,北市:遠流出版公司,1997.1.30
    亞德里安 · 喬治(2017)《策展人工作指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10月
    吳功顯(1986) 《台灣農業機械化回顧與前瞻》,《台灣農業發展論文集》,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1二刷,頁404-405.
    連橫(1973) 《臺灣通史》北市:古亭書屋發行,1973.6.15,頁473.
    周鐘瑄(1983) 《諸羅縣誌》,頁229。
    賴文輝、賴明欽(1960) 《台灣耕牛之調查與研究》,《台灣銀行季刊》,台灣銀行發行,11:1,1960.3 頁106
    鈴木清一郎著(1989) 《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眾文,1989。
    許極燉(2012) 《台灣近代發展史》前衛出版社 第545頁,
    雍正五年(1727年)詔諭,《福建通誌》卷二,頁79
    乾隆·范鹹《重修台灣府志》卷17《物產》。
    乾隆 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卷12《風土志,風俗》

    網路文獻
    黃玉玲(2019)台灣大百科詞條 牛犁陣。2019.7.15
    取自: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0982
    周育潤 (2018)。從議題式策展發掘新新設計!「新新:2018金點新秀設計展」6/5台灣設計館登場。2019.7.15 ,取自:https://www.tdc.org.tw/14030
    聯合新聞網 石文誠(2019)清代官員的牛車南北大縱走──300多年前的臺灣「官道」 2019.7.15, 取自: https://udn.com/news/story/12681/1898409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22/07/22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2024/07/22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2024/07/22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