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梁紋婧
Wen-Ching Liang
論文名稱: 在地安老住宅公共設施需求與設計喜好之探討
Housing amenities for Aging in place – an exploration of needs and design preferences
指導教授: 陳嘉萍
Chia-Ping Chen
口試委員: 彭雲宏
Yeng-Horng Perng
蔡欣君
Lucky Shin-Jyun Tsai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建築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0
中文關鍵詞: 在地安老集合住宅公共設施高齡住宅
外文關鍵詞: Aging In Place, amenities in housing complex, senior housing
相關次數: 點閱:255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共享的集合住宅公共設施是連結鄰里和促進社交活動的必要空間。以在地安老為前提,若公共設施的設計能滿足鄰里互動、促進健康及提供保護,居住者便能在此安老,不須搬離原有居住地及社區。
    本研究的問卷調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問卷採用Kano 二維品質模式,研究結果顯示住宅公共設施的需求可歸納為「必要執行」、「具有執行潛力」、「不建議執行」三類。必要執行設施包含無障礙動線設計、花園、商店、診所、日間照顧中心、交誼空間;具有執行潛力的設施包含公共廁所、多功能教室、托老照顧設施、活動教室、圖書室、健身房、開心農場;不建議執行的設施則為兒童遊戲區、瑞智家庭、共用餐廳和廚房、共用洗衣間、游泳池、休息角落、復健室。第二階段問卷延續前階段的必要執行設施展開設計手法喜好度調查。結果顯示整體喜好度具有下列共同特性:選擇便利與最少障礙的設計、具備共享認同性、偏好混合型立面穿透性設計、重視戶外空間的設置。差異性部分則為男女性在隱私性上的需求不同。


    Shared amenities in housing complex are crucial places for residents to social and to
    build friendship. Under the principles of Aging In Place, if amenity spaces are designed
    to be accessible, encourage interactions, promote health, and provide protection, residents will be able to live in the same housing complex as they grow old and not have to move away from their home and community.
    This study uses two questionnaires to investigate the needs and design preferences of
    people from age 20 and above in Taiwan. The first survey uses Kano model with essential,
    somewhat essential, and nonessential categories to score and distinguish the ranking of
    the amenities. Result shows that accessible design, garden, shop, clinic, day-care center, and common room are essential amenities to have. The second survey asks the design preferences of the “essential” amenities from the first result. Result shows amenity space should possess design qualities including easy access and barrier-free, partial outdoor space, sense of shared identity and façade of various opacity. Additionally, an interesting finding is men and women have different preferences on the transparency of facade, reflecting their needs for different level of privacy in these shared spaces.

    1.緒論 1.1.研究動機與目的 1.2.研究範圍與對象 1.3.研究流程 2.文獻回顧 2.1.人口老化與在地安老 2.2.居住環境相關理論 2.3.高齡者生活需求 2.4.住宅公共設施與在地安老 3.研究方法 3.1.Kano二維品質模式(Kano model) 3.2.中央極限定理 3.3.敘述統計 4.研究設計 4.1.研究架構 4.2.第一階段問卷設計 4.3.第二階段問卷設計 5.第一階段問卷結果分析與討論 5.1.第一階段問卷結果分析 5.2.第一階段問卷結果討論 6.第二階段問卷結果分析與討論 6.1.第二階段問卷結果分析 6.2.第二階段問卷結果討論 7.結論與建議 7.1.第一階段問卷調查成果 7.2.第二階段問卷調查成果 7.3.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 參考文獻 附錄

    中文文獻
    1.吳淑瓊(2005)。人口老化與長期照護政策。國家政策季刊,第四卷第四期,P. 5-24
    2.行政院主計處(2016)。國情統計通報,第173 號
    3.徐立忠(1989)。老人問題與對策。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4.林莉莉(2013)。台灣高齡化社會的可行人口發展規劃:需求層次觀點。中國地方自治,第66卷第11期,P.49-74
    5.日本NHK特別採訪小組(2015)。無緣社會。新北市:新雨出版社
    6.林麗惠(2006)。台灣高齡學習者成功老化之研究。人口學刊,第33期,P. 133-170頁
    7.林麗嬋、蔡娟秀、薛桂香、吳方瑜、黃翠媛、張文芸(2010)。老年護理學。台北市:華杏出版社
    8.彭駕騂、彭懷真(2012)。老年學概論。新北市:威仕曼文化。
    9.陳燕禎(2015)。老人福利服務:理論與實務 本土的觀點 二版。台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10.Graham D. Rowles, Miriam Bernard(2015)。(龔玉齡、陳昱玲、謝秉銓、陳柏宗、林添富、周鶴樹 譯)環境高齡學:提供老人優質生活場所。台北市:華騰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1.陳政雄(2006)。老人住宅整體規劃理念,台灣老年醫學雜誌,第1卷第3期,P. 122-139
    12.吳淑瓊、莊坤洋(2001)。在地老化:台灣二十一世紀長期照護的政策方向。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第20期第3卷,P. 192-201
    13.蔡叔瑩(2001)。台北市居家老人生活空間與體驗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14.張雅惠(2006)。台灣高齡者居住型態選擇之研究-兼論台灣老人住宅政策。國立台灣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15.黃耀榮(2015)。在地老化之認知釐清與住宅發展形式之可行性。建築師雜誌,2015年4月號,第98-101頁
    16.劉淑娟、葉玲玲、蔡淑鳳、徐慧娟、廖彥琦、周世珍、蕭伃伶、謝佳容、謝嫣娉、毛慧芬、胡月娟、張晴翔(2015)。長期照護(三版)。華杏出版:台北市
    17.衛生福利部(2018)。長照政策專區:https://1966.gov.tw/LTC/cp-3636-38462-201.html
    18.劉安彥(1993)。社會心理學。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9.徐磊青、楊公俠(2005)。環境心理學-環境、知覺和行為。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0.McAndrew, F.T. (1995)。(危芷芬 譯)環境心理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1.沙依仁(1998)。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增訂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2.Gehl J.(2017)。陳朝興譯,建築之間-公共空間生活,台北市:創詠堂文化
    23.劉燁(2006)。馬斯洛的智慧。台北市:正展出版公司
    24.維基百科(2017)。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C%80%E6%B1%82%E5%B1%82%E6%AC%A1%E7%90%86%E8%AE%BA
    25.S-link電子六法全書(2017)。聯合國老人綱領。取自:http://www.6law.idv.tw/6law/law2/%E8%81%AF%E5%90%88%E5%9C%8B%E8%80%81%E4%BA%BA%E7%B6%B1%E9%A0%98.htm
    26.吳可久(2013)。高齡友善城市空間世界衛生組織指標內容與評估因子分析。健康與建築雜誌,第一卷第一期,P. 81-87
    27.林倖妃(2017)。新獨立時代:長照2.0,活出不靠兒女的人生。天下雜誌,第619期,P. 68-74
    28.黃盈樺、李佩真(2013)。初探高齡者的在地老化與服務需求。物業管理學報,2013年春季號,第四卷第一期,P. 11-19
    29.李月萍、黃惠子(2014)。老年生活品質概念與測量應用。台灣老誌,第9卷第3期,P. 57-67
    30.楊佳芬(2012)。社區老人日常生活活動、生活品質與幸福感相關研究。中臺科技大學健康產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1.徐慧娟(2003)。成功老化:老年健康的正向觀點。社區發展季刊,第103期,P. 252-260
    32.石泱(2000)。成功老化、活耀老化與生產老化對我國老人福利政策的省思。社區發展季刊,第132期,P. 234-251
    33.林麗惠(2007)。成功老化條件及策略之探討。臺北市終身學習網通訊,第38期
    34.李百麟(2009)。高齡者之生活滿意度與成功老化各因素關係之探討。Journal of Crisis Man-agement. Vol.6 No.2
    35.陳聰亨(2004)。從使用者觀點探討集合住宅之規劃設計原則以台北縣麗池樂章、綠如意、昇陽立都三社區為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36.儲國輝(2003)。公寓大廈公共設施之規劃特性、管理模式與使用行為。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
    37.顏慶全、鍾朱炎(2001)。不同體能高齡者的生活空間需求研究,設計學報第6卷第1期,P. 85-97
    38.張志青、張永綺、李友錚、潘寶石(2012)。以Kano二維品質模式探討集合住宅之公共休閒設施,中華運動休閒與創新研發管理學刊,第1卷第1期,P. 11-19
    39.李佑麟、王肇偉(2017)。大型集合住宅共用休閒設施使用現況與滿意度調查,物業管理學報,第八卷第一期,P. 01-16
    40.謝靜(2007)。居住社區的公共設施的布局研究-以武漢和創建築工程設計事務所作品為例,華中建築,第25卷第3期,P. 132-136
    41.趙子元、黃彙雯(2016)。高齡友善理念下公共空間規劃設計之初探,建築學報,第95期,P. 49-70
    42.岳曉、張倩(2015)。單位型住區多層住宅公共空間適老化改造設計研究,城市建築,第14期,P. 99-103
    43.李光(2016)。老人住宅公共空間設計分析,建築-建材-裝飾,第10期,P. 104-108
    44.刑乃平(2013)。應用KANO 二維品質模式與QFD 品質機能展開法探討公營住宅設計策略。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
    45.Martin, B. & Hanington, B.(2012)。設計的方法Universal Methods of Design。台北市:原點出版,大雁文化發行
    46.呂坤達(2016)。以KANO 二維品質模式探討智慧城市發展策略-以台中市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
    47.林惠玲,陳正倉(2009)。應用統計學。台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48.簡倍祥、萬恆、張殷(2014)。圖解客戶問卷調查統與統計分析技術。新北市:漢湘文化

    英文文獻
    1.United Nation. (2017).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7 Revision. New York: The United Na-tions.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6). World report on ageing and health. Switzerland: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3.Tang F. & Pickard J. G. (2008). Aging in Place or Relocation: Perceived Awareness of Communi-ty-Based Long-Term Care and Services.
    4.Wiles J. L., Leibing A., Guberman N., Reeve J. & Allen R. E. S. (2011). The Meaning of “ Aging in Place” to Older People.
    5.Steg L., von den Berg A. E. & De Groot J. I. M. (2013).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 UK: BPS BLACKWELL
    6.Anton C. E.& Lawrence C. (2014). 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 The effect of place of residence on place attachment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ustrali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p. 451-461
    7.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7). Global Age-friendly Cities: A Guide. Switzerl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8.Rowe J. W. & Kahn R. L. (1997). Successful Aging. The Gerontologist. Vol.37, No.4, 433-440
    9.Matzler K. & Hinterhuber H. H. (1998). How to make product development projects more suc-cessful by integrating kano’s model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to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Technovation Vol.18 No.1, p.25-38
    10.Zultner R. E. & Mazur G. H. (2006). The kano model: Recent Developments. The Eighteen Sympo-sium on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Austin. Texa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