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金仁
King - Zen
論文名稱: 網路實務社群與使用者參與滿意之相關因素研究--以巨匠電腦為例
A Study of User Participation Factors in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CoP) -A Case of PCSchool
指導教授: 李國光
Gwo-Guang Lee
口試委員: 盧希鵬
His-Peng Lu
廖文志
Wen-Chih Liao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6
中文關鍵詞: 資訊服務業實務社群
外文關鍵詞: COPs, IT Service
相關次數: 點閱:213下載: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新經濟的另一個優勢是虛擬組織(Virtual organization)崛起,企業組織、學校組織或大型集團,都將以實體與虛擬的型態同時存在。以往沒有網路的時代,企業的互動重心集中在實體世界的見面與溝通,而今網路時代的許多商業夥伴與客戶並不一定僅存在可以實際接觸的實體世界範圍,因此企業亦須兼顧到這個虛擬網路商場。
    實務社群最適合整理知識,因為他們能結合知識的內隱和外顯面,他們瞭解使用者的需求,所以能夠產出有用的文件、工具和程序,此外由於與社群生活的連結,使這些產出超越其自我存在而更具意義。
    從產業的變化、管理及資訊工具的演進、以及知識工作者未來的趨勢,在在顯示實務社群未來的重要性,研究者本身個案公司為全省連鎖型態的經營型態,其「實務社群」如何在公司組織一環扮演相輔相成效果?凝聚全體向心力?成為本研究初始的動機。

    本研究主要目的如下:
    1. 釐清「主要參與核心團體」及「外圍群體」的背景及行為特性,以改善實務社群的功能性。
    2. 了解影響使用者加入網路社群與否的主要因素為何,以作為培育實務社群之參考因素。
    3. 探討參與者個人特性與實務社群間關聯性。

    為達成本研究目的,採用問卷調查的網路問卷來進行該研究,經由資料分析後的解讀過程,得到結論如下:
    1. 「主要參與核心團體」樣本:女性、年齡 20~29歲,職務為營業主管或營業人員,教育程度專科,年資五年以上。
    2. 「外圍群體」樣本:男性、年齡 30~39歲,職務為幕僚人員或營業主管,教育程度專科,年資五年以上。
    3. 在學術理論上,網路社群的成立主要有下列四種目的:商業交易(Communities of Transaction)、興趣交流(Communities of Interest)、提供幻想的空間(Communities of Fantasy)、建立關係,尋求支援(Communities of Relationships);在實務應用上,「巨匠之家」偏向於「互動經驗」及「自我成長」,屬於第二及第四類的混合體,著重在興趣交流及尋求支援。
    4. 「資訊價值」是「巨匠之家」每個族群最為吸引上網及滿意的因素。從資訊提供,助於個人實體工作績效;充足資訊,有助於個人專業知識提昇;充足回饋,讓個人知道做得好不好,三個資訊價值的功能面來看;代表過去的工作群組傾向依賴職級權位完成工作,而現今實務社群可降低職級權位之過分主導,而代之以專業知識來解決問題。
    5. 「巨匠之家」的行為著重在「組成各核心團隊、成員彼此間學習」,屬於發展階段的第二步「成立期」,未來可建立成員間彼此信任感、建立分享KM模式,以充分運用工作知識,改善工作流程。
    6. 「平台設計上之考量」因素中,以「互動經驗」(信箱、e Mail回應速度(二天內)、客製化記錄或辨識個人資料、討論區互動等功能),為所有參與者共同都最滿意部份。


    The development of ‘virtual organization’ is another advantage on the new economy market.We can find actual and virtual both exist between industry, school, and huge organization.The industry interaction focuses on the communication of face to face before the internet age.As the growth of internet, some of business partners and customers exist on the virtual world, so all industry should take care of the virtual online market.
    It’s the best way to arrange and orgnize knowledge via virtual organization.Further more, via virtual organization can combin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parts together, survey more about what our customers want and need.We can find useful document, suitable tool and process by the discussion on virtual community.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the trend, and it makes the virtual organization more important in the future.The writer works on a chain of retail stores, what’s the role virtual organization plays in a company, how to condense internal centripetal force, is the original motive of this research.
    The main objects of this research is as following.
    1. To identify the background and behavior characteristic of core group and non-core group and to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virtual organization.
    2. To know more about why users get into the internet community, and take it as the reference to enhance virtual organization’s base.
    3. To resear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user personality and virtual organiz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we collect the questionnaire by internet online survey .After the process of SPSS, finally, we got the results as following.
    1. The profile of core group:Female, Age 20-29, Position sales superintendent and sales man, Education junior college, Seniority over 5 years.
    2. The profile of non-core group:Male, Age 30-39, Position staff members and sales superintendent, Education junior college, Seniority over 5 years.
    3. Therer are four purposes to establish a internet virtual community:Communities of Transaction, Communities of Interest, Communities of Fantasy, Communities of Relationships.Practically, PCSchool community tends to Interaction Experience and Self Grow-up, mixed second and fourth types together.
    4. The Information Value is the most satisfaction factor to virtual visitor of PCSchool community.Those information and message helps to improve work effects and personal knowledge.
    5. The behavior between each members of PCSchool community focus on core group and learning from other members.The next step is to establish the believable relationship of the team members, to share the KM model , to improve the working process.

    摘要 I Abstract III 誌謝 IV 第1章 緒論 1 第1-1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1-1 研究動機 1 1-1-2 研究目的 3 第1-2節 研究流程與論文架構 3 第1-3節 研究限制 5 第2章 文獻探討 6 第2-1節 知識分享 6 第2-2節 實務社群之研究 7 2-2-1 實務社群意涵 8 2-2-2 實務社群分類 12 2-2-3 實務社群IT工具 13 2-2-4 實務社群的發展程序 15 2-2-5 實務社群評量 17 第2-3節 使用者參與之相關理論研究 17 2-3-1 知識分享障礙 18 2-3-2 Maslow需求層級理論 19 2-3-3 Herzberg 雙因子理論 19 2-3-4 Vroom期望理論 20 2-3-5 工作績效 20 第3章 研究方法 22 第3-1節 研究架構 23 第3-2節 研究工具 23 第3-3節 問卷設計 24 3-3-1 資料編碼 24 3-3-2 問卷預試與修改 27 3-3-3 問卷信度效度分析 28 第3-4節 問卷回收與整理 29 第3-5節 資料統計分析與詮釋 29 第4章 個案分析與研究結果 31 第4-1節 產業及個案簡介 31 4-1-1 資訊服務業產業簡介 31 4-1-2 個案公司簡介 38 4-1-3 個案「實務社群--巨匠之家」簡介 42 第4-2節 巨匠之家參與者特性分析 45 4-2-1 參與者性別特性分析 45 4-2-2 參與者年齡特性分析 46 4-2-3 參與者職務特性分析 47 4-2-4 參與者教育程度特性分析 48 4-2-5 參與者年資特性分析 49 4-2-6 參與者上網使用頻率特性分析 50 第4-3節 使用者參與巨匠之家的構面因素分析 52 4-3-1 參與巨匠之家的「參與因素」分析 53 4-3-2 參與巨匠之家的「網站平台」因素分析 54 4-3-3 參與巨匠之家的「滿意度」因素分析 55 第4-4節 巨匠之家不同程度參與者之分析 56 4-4-1 不同程度參與者之「參與因素」分析 57 4-4-2 不同程度參與者「平台因素與滿意度」分析 58 第4-5節 小結 60 第5章 結論與建議 62 第5-1節 研究結論 62 第5-2節 研究建議 63 5-2-1 對個案的建議 63 5-5-2 後續研究的建議 64 參考文獻 65 附錄A 問卷調查表…………………………………………………………………………68 附錄B 參與者特性分析表…………………………………………………………………72 附錄C 交叉分析表…………………………………………………………………………80

    論文期刊
    1. IMD(2004),「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2. 丁導民(2003),「企業實務社群的知識分享與組織學習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3. 王文峰(2003),「私立中等學校主管領導型態、組織溝通滿足、激勵制度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4. 王桂蘭(2003),「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師知識分享態度、虛擬社群參與意願及參與程度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5. 白榮吉(1995),「經織性方法為基礎之策略性資訊系統規劃架構建立之研究」,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管理技術研究所資訊管理學程碩士論文。
    6. 江姿慧(2000),「使用者參與虛擬社群之行為研究」,台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7. 李明仁(2001),「虛擬社群與網友忠誠度之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 李金龍(2004),「知識管理建構實務社群之個案研究—以審計機關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
    9. 李國光、袁論榮(1997),「台灣大型企業實施企業改造的策略構面與推動架構建立之研究」,1997年企業管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東吳大學,頁165-182。
    10. 李應宗(2002),「組織文化與知識分享之研究―以台北縣國民小學為例」。
    11. 林峻民(2002),「企業實務社群發展之探討-以V公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林曉雯(2004),「知識社群運作管理與系統建置之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
    13. 洪千惠(2003),「研究生實務社群發展與建置之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
    14. 徐英傑(2003)「公務人員職場自我導向學習、工作調適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
    15. 張嘉娟(2002),「員工內部行銷知覺、企業文化差異知覺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中原大學碩士論文。
    16. 莊明廣(2004),「資訊融入教學團隊知識分享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17. 許凱雯(2003),「企業實務社群與知識管理成效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8. 陳文宗(2003),「內部行銷與領導風格對工作滿意度及顧客導向行為影響之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陳清暉(2000),「影響網路問卷表現與紙筆問卷表現差異因素之探討」,私立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20. 黃玉湘(2002),「我國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1. 黃志聰(2002),「資訊服務業的顧客關係管理」,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論文。
    22. 黃勢民(2004)「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23. 經建會綜合計劃處(2004),「台灣邁向知識工作者世代」。
    24. 鍾梁權(2002),「組織文化與績效評估制度之關聯性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企管碩士論文。
    25. 蘇蘅、吳淑俊(1997),「電腦網路問卷調查可行性及回覆者特質的研究」,新聞學研究,54 期。

    書籍
    1. 司徒達賢(2005),「管理學的新世界」,天下文化。
    2. 朱道凱 譯(1998),「網路商機」,臉譜出版。
    3. 吳思華,「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臉譜出版。
    4. 李明 譯(2003),「執行力」,天下文化。
    5. 李茂興譯(Richard S, Shaf 著)(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弘智文化。
    6. 李淑華 譯(2001),「知識共享型組織」,商周出版。
    7. 林東清(2003),「知識管理」,智勝出版。
    8. 林祝興(2003),「電子商務安全技術與應用」,旗標出版。
    9. 徐華鍈 譯(2000),「問卷調查應用入門」,小知堂文化出版。
    10. 張玉文 譯(2001),「知識管理」,天下文化。
    11. 郭進隆 譯(1995),「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天下文化出版。
    12. 陳正平 譯(1999),「龍捲風暴」,臉譜出版。
    13. 陳正平 譯(2000),「跨越鴻溝」,臉譜出版。
    14. 陳永隆(2005),「知識價值鏈」,中國生產力中心。
    15. 陳琇玲 譯(2005),「啟動你的KM引擎」,麥格羅希爾出版。
    16. 麥克.漢默(Michael Hammer)、詹姆斯.錢辟(James Champy)合著(1994),「改造企業,再生策略的藍本」,牛頓出版。
    17. 黃維 譯(2003),「實務社群—推動學習型組織之輪」,天下文化。
    18. 勤業管理顧問公司(2000),「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商周出版。
    19. 楊子江、王美音譯(1997),「創新求勝」,遠流出版。
    20. 楊維寧(2003),「統計學」,新陸書局。
    21. 溫格、麥代謀、施耐德合著(2003),「實踐社群,推動學習型組織之輪」,天下文化出版。
    22. 齊思賢 譯(2004),「應變」,天下文化。
    23. 齊若蘭 譯(1995),「第五項修練—實踐篇」,天下文化。
    24. 劉京偉 譯(2000),「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商周出版。
    25. 劉慧玉 譯(2000),「簡單就是力量」,臉譜出版。
    26. 潘中道(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學富文化出版。
    27. 鄭惟厚 譯(2000),「統計,讓數字說話」,天下文化出版。
    28. 鄭惟厚 譯(2003),「統計學的世界」,天下文化出版。
    29. 盧希鵬(2000),「e-Oscar優質網站評估模式」,網通國際。
    30. 盧希鵬(2001),「電子商務之九陰真經」,藍鯨出版。
    31. 盧希鵬(2004),「電子商務」,雙葉書廊。
    32. 盧希鵬(2005),「要當有氣質的狗熊」,久石文化。
    33. 羅竹茜 譯(1999),「領導自己」,臉譜出版。

    英文文獻
    1. William O. Bearden(1999),「Handbook of Marketing Scales」,SAGA Publications。
    2. Hershenson,D.B (2001)「Promoting work adjustment in Workforce Investment Act consumers:A role for employment counselors」,Journal of Employment Counseling ,38(1).28-37.
    3. Guion,R. M.(1998).「Assessment,measurement,and prediction for personnel decision」.Mahwah,NJ:Erlbaum
    4. Maslow, Abraham. H.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5. McDermott, R. (2000),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 A Natural Step,」 Knowledge Management Review, Vol. 3, Iss. 5, November/December.
    6. Schmitt, N. (1993).「Personnel Selection in Organizations」.San Francio:Jossey-Bass
    7. The Distant Consulting Company (2000), 「Community of Practice:Types of CoPs, 」 Available: http://home.att.net/~discon/KM/CoPTypes.htm.
    8. Tziner Aharon(2001).「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9. Urbanski, A. (1986),「Incentives Get Specific,」 Sales and Marketing Management, September, pp.98-102.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