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彭國勝
Guo-Sheng Peng
論文名稱: 圓輪狀S45C及SCM4鋼在滾一滑動接觸下的磨損
Wear of S45C and SCM4 Steel Disc Under Rolling-Sliding Contact
指導教授: 雷添壽
Tien-Shou Lei
口試委員: non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程學院 - 機械工程系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7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7
中文關鍵詞: 圓輪狀滑動接觸磨損合金鋼表面瘡孔工程科技結構學
外文關鍵詞: S4SC, SCM4
相關次數: 點閱:8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本文研究鋼製圓輪,在滾一滑動接觸下表面磨損的特性。測試圓輪是經不同熱處理而

硬度在R 79到R 54間的S45C中碳鋼及SCM4低合金鋼, 而對磨的標準圓輪是熱處理後硬

度為R 65的SUJ2高碳銘鋼。研究範圍包括在不同的環境下千萬磨損的主要型態,及硬

度,滑動速度對磨損量及微觀組織變化的影響。圓輪的接觸赫玆應力達78kg/mm , 標

準圓輪的轉速是810rpm, 與轉速較慢的測試圓輪間的滑動比分別為9%, 20% , 30% ,

相對應之滑動速度即分別為116mm/sec , 254mm/sec , 378mm/sec 。在無潤滑之乾磨

損情錶下, 磨損量隨硬度增加而降低。硬度為R 30的試片, 在滾轉一千次後表層即約

有30μm 之塑性流動層發生, 其深度隨轉數之增加, 繼續擴張至一穩定值, 此值因原

硬度之增加而變小。塑性流動層內呈現緊密的流線, 材料流動方向與測試圓輪的滑動

方向相反。裂縫從表面形成, 平行於表面傳播而導致層剝結果。磨損呈鱗片狀, 屑片

表面形態以光學顯微鏡及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分別觀察之。SAE30 號機油潤滑下的磨損

型態與前者不同, 一般, 是表層疲勞而產生裂縫, 裂縫沿 與滑動方向約呈30度角的

範圍內向試片內部傳播。第二裂縫垂直原裂縫向表面延伸, 導致顆粒剝落, 造成表面

瘡孔。


none

none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