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古佩玉
Pei-Yu Ku
論文名稱: 美學經濟對於資訊產品的創新價值-以隨身碟產品配件化為例
Innovation Value of Aesthetic Economy for Information Products - A Case Study of USB Drive Accessory
指導教授: 陳建雄
Chien-Hsiung Chen
口試委員: 許言
Hsu, Yen
柯志祥
Chih-Hsiang Ko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設計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1
中文關鍵詞: 美學經濟配件化隨身碟性別
外文關鍵詞: aesthetic economics, accessorization, USB drive, gender
相關次數: 點閱:373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現今的社會消費者對於資訊產品的需求及依賴日益升高,從手機、相機、筆記型電腦、隨身儲存設備 (隨身碟、隨身硬碟…)、平板電腦…等,每個人身上幾乎至少有一種隨身攜帶的資訊產品,所以衍生出各種需求的配件,予以搭配各類的產品。本研究探討美學經濟對資訊產業產品所帶來的影響,當資訊產品走到了微利時代,如何為產品本身創造新價值。微利時代大多數的企業思考,都朝向如何快速大量生產以及降低成本,消費者對於微利時代樂觀其成,但是卻未曾降低任何對於產品功能、品質、規格、創新、服務的要求與期待,消費者更是期許物超所值,因此在資訊產品規格、造形差異不大的市場戰國時代,必須跳脫思維,給予消費者認同的附加價值,以形成市場區隔化。
本研究先以手機、相機、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隨身碟…等市售的資訊產品,進行問卷分析,藉由受測者對於資訊產品配件的購買及使用經驗,進行個人的需求及評價,驗證美學經濟的文獻。研究的第一階段先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受測者對於配件的使用習慣、需求及期許,並將測試結果予以量化分析,得知男性與女性在配件使用及需求的差異。並以隨身碟產品配件化為例,進行實驗調查。
由上述研究成果得知,美學經濟所帶來的價值已不僅限於主產品本身的造形及規格特色,利用配件的需求,針對小眾族群的專屬個性化設計,將是企業的差異化競爭力,相對而言對於產品開發的時程,或是延伸系列產品的空間,機會將較過往以產品本身的造形改變,所帶來的經濟價值更為豐富,然而符合消費趨勢的設計規劃,更貼近消費者的需求,將是未來配件化商品創新價值的關鍵。


As consumers increasingly develop more demand and reliance on IT products in modern society, almost everyone carries at least one of these items (e.g., cell phone, camera, laptop, mobile storage device such as USB drive or portable hard drive, tablet PC), and the various accessories necessary to meet their demands with them at all time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mpact of aesthetic economics on products within the IT industry and how one can create new value for these IT products with the advent of an age of meager profit. In an age of meager profit, most corporations focus their thoughts on how they can quickly mass produce products and cut costs. While consumers are glad to see an age of meager profit, they have not lowered any expectations or demands they may have regarding the product function, quality, specifications, innovation, and services. Rather, they expect to get more value than their money’s worth. This is why companies have to break out of established patterns of thought in an age where there is little differentiation in specifications and appearance of IT products. They must provide the added value which consumers desire if they wish to achieve market segmentation.
This study conducted a survey analysis of IT products available on the market, such as cell phones, cameras, laptops, tablet PCs, USB drives, and so forth. Through the IT product accessory purchases and usage experiences of those surveyed, individual demand and assessments were evaluated to validat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aesthetic economics. The first stage of the study gains insight into the accessory usage habits, demands, and expectations of those surveyed. The test results were quantified and analyzed to yield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differences in usage and demand between men and women. Experimental research was then conducted using the example of USB drive product accessoriz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value aesthetics economics bring to products is not merely limited to the appearance, traits, and specifications of the product itself. Demand for accessories and personalized designs catering to specific consumers will be on how corporations differentiate and compete against one another. Relative to the past, there will be more opportunities to increase the economic value of products through the time it takes to develop a product or extend product series than through altering the appearance of the product itself. In the future, designs which closely match consumer trends and take consumer demands into account will be the key to creating new value in accessorizing products.

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謝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研究背景與動機 1.2研究目的 1.3研究範圍與限制 1.4研究相關名詞解釋 1.5研究架構與流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文獻比較表 2.1.1美學經濟文獻比較表 2.1.2品牌管理文獻比較表 2.2美學經濟 2.3品牌價值 2.4感性價值 2.5奢華市場 2.6消費者心理 2.7隨身碟市場現況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驗設計 3.1觀察與現狀分析 3.2前導測試 3.3前測實驗及調查對象 3.4調查結果 3.4.1使用及購買配件的需求 3.4.2不使用原廠配件原因 3.4.3自行購買配件搭配的原因 3.4.4配件影響採購決策的比重 3.4.5實驗現狀小結 第四章 模擬實驗與結果分析.58 4.1問卷分析.60 4.2研究樣本基本資料與分析.61 4.2.1人口屬性基本資料62 4.3喜好度及需求分析.63 4.3.1「適合展現個性化」 喜好動機因素之滿意度分析 4.3.2「具有流行性風格」 喜好動機因素之滿意度分析 4.3.3「具有美觀性/裝飾性」喜好動機因素之滿意度分析 4.3.4「具有保護/預防遺失」喜好動機因素之滿意度分析 4.3.5「增加攜帶便利性」喜好動機因素之滿意度分析 4.4購買動機分析 4.4.1「購買用途:自用」喜好動機因素之滿意度分析 4.4.2「購買用途:送禮」喜好動機因素之滿意度分析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研究結果 5.1.1配件化隨身碟需求動機 5.1.2配件化隨身碟需求喜好度偏好 5.1.3配件化隨身碟購買需求 5.2後續研究發展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 1. 附錄一:受測樣品介紹 2. 附錄二:第一階段問卷 3. 附錄三:第二階段問卷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王岫晨(2006)。可攜式產品進化事件簿--變種+適者生存×時間=進化。零組件雜誌, 176,31-34。
2.石靈慧(2005)。品牌魔咒-打造奢華品牌的Brsnding 工程。台北:高談文化。
3.余瑞禎(2004)。資訊產品品牌管理與策略研擬(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台北。
4.吳雅琪(2005)。影響創新產品採用因素之研究-以隨身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
5.吳翰中、吳琍璇(2010)。美學CEO:用設計思考,用美學管理。台北:謬思出版。
6.李俊明(2009)。東京美術館享物。台北:商周出版。
7.李雪如、楊芩雯(2008年12月)。趨勢對談/詹偉雄(《釋位時代》總主筆)╳劉維公(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王俊欽(王德傳茶莊總經理):體驗創意生活新時尚。數位時代,175,148-151。
8.李文龍(2005)。創造「品牌價值」迎接創業新時代。e-Boss雜誌,創富誌11期。
9.李蘇南、王智(2006)。微电子技术与便携化产品设计(頁78-82)。北京:大众科技。
10.村上隆(2007)。藝術創業論。台北:商周出版。
11.周宏懷(2003)。品牌管理與評價流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
12.官政能(1995)。產品物徑。台北:藝術家。
13.林秀妙(2004)。MP3 隨身聽產品造形愉悅感之使用者評估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台北。
14.林芳民(2004)。消費者生活族群與消費型態特性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
15.林建邦(2008)。迷你化可攜式電子產品之造型設計研究-以隨身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實踐大學,台北。
16.林為翰(2004)。大專學生借貸態度研究-自消費文化與人格特質觀點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
17.邱莉玲(1990)。我喜歡我就要:青少年的消費主張。現代管理月刊,160,80-82。
18.邱莉雲(2004)。名牌服飾「迷」探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19.邱皓政(2005)。量化研究方法(二):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台北:雙葉書廊。
20施百俊(2009)。美學經濟密碼。台北:商周出版。
21.胡哲源(2006)。美學經濟下的企業價值創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22.倉井夏樹(2009)。共感@東京-借把創意的鑰匙。台北:方智。
23.徐崇育(2004)。GSM手機品牌經營管理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台北。
24.馬志工(譯)(2007)。M型社會新奢華行銷學:征服消費者的11堂必修課(原作者:P. N. Danziger)。台北市:臉譜出版。(原著出版年:2005)
25.高曰萍(2004)。美學經濟之消費行為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26.張君玫、黃鵬仁(譯)(1995)。消費(原作者:R. Bocock)。台北:巨流。(原著出版年:1992)
27.郭勇廷(2006)。企業創新美學經濟概念之發展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
28.陳正芬(譯)(2004)。奢華,正在流行(原作者: M. J., Silverstein, N. Fiske, & Butman, J.)。台北:商智文化。(原著出版年:2004)
29.陳坤宏(1995)。消費文化理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0.陳家暐(2005)。應用品質機能展開法於參數化構圖系統之研究-以隨身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
31.陳淑美、彭建文(2003)。網路購物與實體商店購物之競爭分析-以年輕學生的選擇偏好為例。建築與規劃學報,4 (1),1-22。
32.湯嘉祥(1997)。高科技企業品牌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33.程信賢(2002)。行動電話消費者購買行為及其市場區隔之研究─以南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
34.黃于軒(2007)。符號消費與產品設計關係之探討-以限量款運動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
35.黃廷輝(2005)。日商汽車業者在台灣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36.黃鈺婷(2006)。行銷管理美學與企業核心價值(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
37.楊世瑩(2008)。SPSS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旗標。
38.楊祖賜(2005)。年輕消費者對MP3 隨身聽造形要素於價值感認知差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同大學,台北。
39.楊瑪利、藍麗娟、陳應欽(2007)。新•東京美學經濟:探索一座未來城市和七位設計大師設計力。台北:天下遠見。
40.葉明蓁(2007)。Beautiful is Money 生活美學新經濟。創業創新育成,30,4-11。
41.詹子慧(2009)。社會學消費美學-消費者對於網路義賣商品消費認同度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台北。
42.詹偉雄(2005)。美學的經濟:台灣社會變遷的60個微型觀察。台北:風格者出版。
43.齊立文(2006)。向科特勒學行銷:行銷和推銷有什麼不同。經理人月刊,2006,九月號。
44.劉仲矩、陳昱如(2006)。影響網路購物忠誠因素性別差異之比較研究。電子商務研究,4 (4),429-450。
45.劉維公(2007)。風格競爭力。台北:天下雜誌出版。
46.蔡幸家(2005)。解構房屋仲介公司廣告策略-以全國性連鎖品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台南。
47.蔡青雯(譯)(2009)。美學企業力:設計師X企業=日本設計大師共同打造的企業品牌 Kigyoryoku to Design(原作者:山下和彥、関田理惠)。台北:商周出版。(原著出版年:2008)
48.鄭宗楷(2005)。設計西遊記。台北: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49.鄭涵壬(譯)(2002)。日本7-ELEVEN消費心理學-你所不知的買物心理(原作者:國友隆一)。台北:台灣東販。(原著出版年:2002)
50.蕭新煌、劉維公(2001)。迎接美感社會的來臨-現代社會生活與美感。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51.閻蕙群、陳俐文(譯)(2004)。風格美感經濟學(原作者:V. Postrel)。台北市:商智文化。(原著出版年:2003)
52.戴旨吟(2008)。以美學觀點探討創業精神對價值創造之影響-以無印良品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
53.謝文雀(譯)(2001)。消費者行為(原作者: R. D. Blackwell, P. W. Miniard & J. F. Engel)。台北:華泰文化。(原著出版年:2006)
54.謝佳宇(2005)。台灣連鎖便利商店之文化經濟、消費決策與生活實踐:一個文化研究的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
55.謝明明(2004年8月)。美學經濟商機無限。工業雜誌,413。
56.謝進生、鄭重慶(2006)。USB2.0 隨身碟到底快多少。重高學報,9,43-70。
57.鍾宗仁(2002)。文化認知應用於隨身性電子產品之發展模式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實踐大學,台北。
58.顏甫珉(2009年5月9日)。LV奪2008奢華品牌冠軍【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kenzo1979.blogspot.com/2009/05/lvnews.html
59.蘇祐毅(2001)。淺談可攜式資訊產品國際趨勢。設計,99,46-49。
60.顧萱萱、郭建志(譯)(2003)。消費者行為(原作者:L. G. Schiffman & L. L. Kanuk)。台北:學富文化。(原著出版年:2000)

二、英文部份
1.Alderson, W. (1955). A marketing view of business policy. Cost and Profit Outlook, Vol.8, December, 1975.
2.Assael, H. (1995). Consumer Behavior and Marketing Action (5th Eds.). Brisbane, KENT Publishing.
3.Berdinka, M. J. (2005). From floppies to flash--your guide to removable media。Tech Directions, 65(4), 20-23.
4.Demby, E. (1974). Psychographics and From Whence It Came Emanuel”,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Chicago AMA 1974).
5.Engel, J. F., Blackwell, R. D. & Miniard, P. W. (1993). Consumer Behavior (7th Eds.). Orlando, FL: Dryden Press.
6.Engel, J. F., Kollat, D., & Blackwell, R. D. (1973). Consumer Behavior (2nd Eds.). New York, NY: Rinehart and Winston.
7.Kotler, P. (1998).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9th Eds.). (pp. 79-176). Canada: Prentice-Hall Inc.
8.Leo (2008, September 20). Best Global Brands 2008 Rankings [Web blog message]. Retrieved from http://leogogo.blogspot.com/2008/09/best-global-brands-2008-rankings.html
9.Nicosia, F. M. (1968). Consumer Decision Process. Marketing and Advertising Implication, Canada: Prentice Hall Inc., pp.29-50.
10.Pratt, W. R. (1974). Measuring Purchase Behavior in Handbook of Marketing. Robert Ferber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Co.
11.Schiffman, L. G., & Kanuk, L. L. (2000). Consumer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三、網頁部份
1.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2008)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cs.xinhuanet.com/sctz/03/200812/t200812 , 2008年十大奢侈品品牌排名
2.宇瞻科技官方網站(Apacer Inc.) (2010),http://tw.apacer.com/ , 隨身碟影像檔案。
3.美學以及經濟。檢索於2009.1.15 取自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5%AD%B8
4.經濟。檢索於2009.1.15 取自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6%93%E6%BF%9F
5.路易•威登官方網站(Louis Vuitton) (2010), http://www.louisvuitton.com/ , TV AD.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