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余慧怜
Huei-ling Yu
論文名稱: 台灣產學合作成功關鍵因素之探討-以國科會工科應用科技產學合作計畫為例
A Study of CSF of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in Taiwan: Case of NSC Eng. & Applied Sciences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Project
指導教授: 陳正綱
Cheng-kang Chen
口試委員: 葉瑞徽
Ruey-huei Yeh
劉顯仲
John S. Li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科技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2
中文關鍵詞: 產學合作
外文關鍵詞: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258下載: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整合產官學研合作並加速研究成果移轉,提升產業研發創新能力是各相關部會重要政策之一,藉由產學的連結,將學術界具前瞻性之技術及知識應用落實於產業界為產學合作的目的。
    本研究係透過相關文獻回顧,以國科會工程應用科技研究領域之產學合作計畫為例,並選擇幾位具有產學合作經驗之大專校院資深教師進行深度訪談;經由訪談資料分析後得出產學合作之成功關鍵因素,茲分述如下:(1)學校應積極主動探勘校內學術研究成果並做有效利用與推廣;(2)藉由政府的經費補助,由學校進行前瞻性研究,儘早從事相關專利佈局,以獲取技術發展先機;(3)將人才培育納入考量以符合市場所需,適才適用;(4)各部會的產學合作補助措施應有相關協調機制,讓研發資源得以充分有效運用;(5)建立產、官、學(研)分工合作之共生環境,並秉持永續經營的理念;(6)採取單一作業窗口思維,利用科學工具建置產學合作平台,以提高產學合作案的促成機率。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government, academic and 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to accelerate research achievements transfer, industri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to enhance the relevant ministries is one of important policies, through the middle school's link to the academic skills and knowledge for gui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ector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In this study,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i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program, for example, and select a number of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with the college experience for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senior teachers to define the critical success factor (CSF). Found that: (1) The university’s staffs should be more actively mind the academic research and promote those researches effectively; (2) academic’s researchers should engage in foresight areas by government’s support, and industry engages in patent as soon as possible layout because of the opportunities fo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3) Put the manpower training into consideration, being required for the market needed; (4) The government should have a good coordinated mechanism to make sure the funding resources are fully utilized; (5)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ustry, government, science (research) division of labor of the symbiotic environment and uphold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6) To build the platform of industry-academia collaboration, to enhance industry-university collaboration led to the case of probability.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緖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3 1.3 研究流程 4 1.4 研究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探討 6 2.1 產學合作 6 2.2 技術移轉 9 2.3 大專校院教師及產業參與產學合作相關研究 15 第三章 國內產學合作現況 21 3.1 相關部會產學合作補助機制與奬勵措施 22 3.1.1 國科會產學合作補助機制與獎勵措施 22 3.1.2 經濟部產學合作補助機制與獎勵措施 23 3.1.3 教育部產學合作補助機制與獎勵措施 24 3.2.1 民國80年~民國96年 27 3.2.2 民國97年~迄今 30 3.3 國內產學合作現階段所面臨之問題 33 第四章 研究方法 34 4.1 研究設計 35 4.2 學術界與產業界發展合作關係之問題 37 4.3 專家訪談問卷 38 4.4 專家訪談過程介紹 42 第五章 結果與討論 44 5.1 訪談結果整理 44 5.2 訪談結果討論 5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53 6.1 結論與建議 53 6.2 研究意涵 54 6.3 後續研究建議 54 參考文獻 55 附錄一:訪談信函 60 附錄二:訪談問卷 61 表目錄 表2-1 產業與大學間關係的類型 8 表2-2 技術移轉的定義 10 表2-3 技術移轉模式 12 表2-4 大專校院推展智財活動的阻礙因素 14 表2-5 影響大專校院教師及產業界參與產學合作因素 17 表2-6 提升合作成效之相關建議 19 表2-7 產學合作的社會責任與價值 19 表3-1 國科會產學合作獎勵措施 23 表3-2 國科會新型產學合作補助計畫類別 31 表4-1 訪談型式說明(依研究過程分類) 35 表4-2 訪談對象資料表 39 表4-3 訪談題目與研究主題關連性 40 表4-4 訪談日期及地點說明 43 表5-1 產學合作成功關鍵因素 51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5 圖2-1 學術界與產業界合作誘因 11 圖3-1 各部會產學合作發展時程 26 圖3-2 先導、開發、應用型計畫 32 圖3-3 科學園區固本精進產學研究計畫 32

    一、中文部份
    1.大前研一,「智慧家的策略」。黃宏義譯,臺北市:長河出版社 (1982)。
    2.王建彬,「尋找產學合作的新典範」,2008科技政策與創新前瞻研討會,新竹,第25-39頁 (2008)。
    3.文端儀,「臺灣產學合作知識管理系統規劃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 (2010)。
    4.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國科會大小產學研究計畫成效彙整及推廣專案計畫,計畫編號:NSC-93-3111-P-006-001-Y19」,台北 (2004)。
    5.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國科會工程處產學計畫成效彙整及推廣專案計畫,計畫編號:NSC-95-3114-P-006-001-Y19」,台北 (2006)。
    6.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學與致用」專書,台北 (2007)。
    7.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統計要覽,台北 (2009)。
    8.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工程技術發展處工程科技發展中程綱要計畫書」,台北 (2010)。
    9.江炯聰,「台灣工業技術之發展與移轉」,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台北 (1981)。
    10.杜瑞澤,「產學合作於設計教育之重要性研究」。工業設計,25(2),2-5 (1996)。
    11.吳旻憓,「大學教師參與產學合作之行為意向模式-以計畫行為理論為應用」,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 (2004)。
    12.吳清山、林天祐,「產學合作」,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59,115 (2004)。
    13.吳豐祥,「產學合作創新的機會與挑戰」,第七屆產業管理研討會,台北 (1998)。
    14.李仁芳,「從傑出學術研究到卓越產業創新」,http://www.stic.gov.tw/policy/sr/sr9009/SR9009T1.HTM. (2003)。
    15.李秋緯,「我國產學合作的影響因素之實證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2003)。
    16.李聖賢,「產學關係持續性之研究」,博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南投 (2009)。
    17.佘日新、陳宥杉,「研發成果組織整合之推動策略」,2008年技術移轉論壇,雲林,第143-165頁 (2008)。
    18.孟繼洛,「產學合作教育的新思維」,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76,17-20 (2003)。
    19.林海清,「影響工職教師支援企業界研究發展關鍵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1991)。
    20.林姵君,「我國大學產學合作現況與展望之研究-以學術型創新育成中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 (2006)。
    21.邱邦洋,「影響產學合作計畫績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 (2005)。
    22.洪東波,「公民營電廠工程專案之跨國技術學習與技術移轉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 (2004)。
    23.洪德生,「台灣的產學合作關係現況」,亞東關係協會科技交流委員會、中華經濟研究院主辦之2005年台日產學合作研討會,會議論文集第1A-1~1A-22頁,台北 (2005)。
    24.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1996)。
    25.徐明珠,「產學合作激發市場的競爭力」,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第82期,第27-30頁 (2004)。
    26.張賢榮,「影響技專院校電機科系推動產學合作研究發展之相關因素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2000)。
    27.許士軍,放眼世界談管理,經濟與生活雜誌出版社,台北 (1983)。
    28.許文秀,「以產學夥伴關係建立臺灣產業創新模式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台北 (2002)。
    29.許宜煊,「產學合作對管理教育之義涵:從激勵之期望理論角度行探討」,中華民國管理教育研討會論文集,10屆,pp.441-445 (2000)。
    30.陳倩慧,「家庭托育服務的品質:家庭保母的角色、家庭系統及與家長互動關係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 (1998)。
    31.陳佩伶,「產學技術移轉之研究-建構國內大學技術移轉中心管理模式」,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台北 (2004)。
    32.曾信超、王文賢,「技術之移轉、擴散與交流的探討」,中山管理評論,2(4),PP.111-133 (1993)。
    33.曾國雄、鄧振源,「大學教師分級制度之評估-多評準決策方法之應用」,收錄於黃政傑,歐陽教主編,「大學教育的革新」,師苑教育叢書,第87期,第239-248頁 (1988)。
    34.康自立,「加強企業與科技院校產學合作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 (1997)。
    35.黃雅雯,「產學合作組織人員工作績效影響因素之探討-以大專校院產學合作組織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台北 (2010)。
    36.楊君琦,「技術移轉互動模式失靈及重塑之研究-以研究機構與中小企業技術為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 (2000)。
    37.劉瑞圖,科技管理(八)—科技企業的技術移轉。工業簡訊,24,37-48 (1994)。
    38.蕭錫錡,「我國工業教育建教合作教育之探討」,教育資料集刊,第19輯,第161-177頁 (1997)。
    39.蕭龍生,「產學合作人才培育的角色及定位」,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第60期,第12-14頁 (2000)。

    二、英文部份
    1.Ari-Pekka Hameri, “Technology transfer between basic research and industry”, Technovation, 16(2), PP. 51-57 (1996)
    2.Barry Bozeman,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public policy:a review of research and theory”, Research policy, vol.29, PP. 627-655 (2000)
    3.European Commission, “Innovation & Technology Transfer-Innovation Scoroboard 2002”, Innovation & Technology Transfer, PP.124-125 (2002).
    4.Friedman and Silberman,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Do incentive  Managemant, and Location Matter?”,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8, PP.17-30 (2003)
    5.Hans Corsten,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University to SMS Enterprises”, Technovation, 24(6), PP.57-68 (1987).
    6.J. Lee and H. N. Win, “Technology transfer between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ers and industry in Singapore”, Technovation, 24(5), PP. 433-442 (2004)
    7.Lambe, C.J., and Spekman, R.E., “Alliances, enternal technology acquisition, and discontu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Journal of Production Innovation Management, 14, PP.102-116 (1997)
    8.Louis. G. Tornatzky, ”Building state economics by promoting university-industry technology transfer”, NGA, PP.1-31 (2000)
    9.OECD Secretatiat, “Treads in university-industry research partnerships”, STI Review, 23, 39-65 (1998)
    10.Senker J., , “Rationale for Partnerships:Build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STI Review, 23, 23-37 (1998)
    11.Siegel, D. S. , Waldman, D. A., Atwater, L. E. , Link, A. N., “Toward a Model of the Effective Transfer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from Academicians to Practitioners: Qualitative Evidence from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University Technologies”,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21(1/2), PP. 115-142 (2004)
    12.Vedovello, C., “Firm’s R&D Activity and Intensity and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Partnerships”,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Vol. 58, No. 3, PP. 215-226 (1998)

    三、日文部份
    1.長谷川克,「開放式創新時代之技術策略」,2008台日科技高峰論壇,台北,第IV-IV18頁 (2008)。

    四、網路部份
    1.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http://www.nsc.gov.tw
    2.經濟部學界開發產業技術計畫 http://tdpa.tdp.org.tw/index.php
    3.經濟部業界開發產業技術計畫 http://innovation1.tdp.org.tw/index.php
    4.經濟部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BIR) http://www.sbir.org.tw/SBIR/Web/Default.aspx
    5.教育部全球資訊網http://www.edu.tw/populace.aspx?populace_sn=3
    6.教育部統計處 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869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