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偉智
Wei-chih Chang
論文名稱: 認購售權證之最佳避險策略研究 - 以台灣可發行之上市櫃公司標的為例
The study of optimal Hedge for Warrant in Taiwan
指導教授: 林丙輝
Bing-Huei, Lin
口試委員: 王之彥
Jr-Yan,Wang
葉仕國
Shih-Kuo,Yeh
郭家豪
Jia-hao,Zo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財務金融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Finance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7
中文關鍵詞: 認購權證避險策略波動率
外文關鍵詞: warrant, hedge, volatility
相關次數: 點閱:182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台灣認購售權證之業務開放至今已有10年以上,但隨著時空之演變,不管是法令亦或是其他相關之因素,造成發行人之收益大幅下滑,無論是競爭對手之增加,發行標的選擇性變多,避險工具之改變,相關競爭之商品問市,產品之創新,均可能造成影響獲利之原因。
本研究係以國內近10年來之具代表性發行標的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依不同之避險調整及不同之避險限制,如何在上述多重威脅下,透過優質之避險策略,以提高發行人之獲利。研究主題包括:
1. 探討過去10年台灣認購售權證之發展概況,以了解發行商品之變化,發行標的相關法令改變之影響,業務上之稅制問題,發行人及發行標的增加,做一簡略之介紹說明。
2. 依歷年發行法規之演進,針對發行人影響之差異分析,做一通盤之解說。
3. 根據過去重大個案,探討發行人避險及市場流動性之影響,以作為日後市場再發生同類情形時因應之參考。
4. 分析國內外發行人之避險方式及其法規限制之概況。
5. 依據台灣過去10年內較具代表性之發行標的,取其民國88年後之歷史股價、除權息之資料,以年初為發行日期,存續期間均為一年,價平發行,波動率均加碼15%之認購權證當做基礎假設條件,進行模擬動態避險,以試算其未來存續期間之損益變化及損益標準差,最後再依此二項結果資料進行排名評分,以取得一最佳之避險策略。
從20個標的證券研究,分析比較不同避險調整及避險限制之結果,本研究之發現有:
1. 以中立避險調整規範時,股價上下變動5%為避險限制,其獲利較佳且風險相對低。
2. 以上下限避險調整規範時,高波率期間或個股以股價上下變動5%為避險限制,低波率期間或個股以中立部位上下變動2倍gamma為避險限制,其獲利較佳且風險相對低。
3. 整體分數排名以中立避險調整規範時,以股價上下變動5%為避險限制為最佳。
4. 本研究分析之避險策略應可以做為認購售權證發行人之避險參考。


論文摘要 I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 第三節 研究內容及範圍 2 第四節 研究限制 2 第五節 論文架構與流程 3 第二章 台灣認購(售)權證發展 4 第一節 簡介台灣近10年來認購售權證發展史 5 一、 發行標的及商品條件之演變 5 二、 避險方法之更新 9 三、 價格跳動檔數之改變 10 四、 權證稅務之影響及變化 10 五、 發行人及發行標的增加對現貨市場之影響 11 第二節 歷年法規變動對發行人損益及次級市場之影響 11 一、 發行人資格限制變化 12 二、 發行量之控管 12 三、 IPO發行流通量在外規範及分散限制 13 四、 發行標的限制及市場之開放 13 第三節 發行人重大事件介紹 15 一、 大華證券國巨權證 15 二、 大信證券中環權證 16 三、 台證證券聯電權證 16 四、 華新權證集中度損益影響 16 第四節 國內外避險規範比較及制度建議 18 一、 發行人市場避險之規範分析 19 二、 香港山一證券之權證避險簡介 20 三、 新加坡認購權證市場和台灣之簡易比較 21 四、 現有制度提出合理之建議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3 第一節 波動率(VOLATILITY)之定義 23 第二節 選擇權之評價模型 23 第三節 避險策略之說明 24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26 第一節 資料收集與處理 26 第二節 波動率之計算及取得 27 第三節 避險策略計算評分 2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8 第一節 研究結論 38 第二節 研究建議 39 參考文獻 40

中文文獻
1. 李存修(1999),台灣認購權證個案集,智勝文化。
2. 李進生,鍾惠民,吳壽山(1999),「現階段台灣認購權證發行之問題解析與避險策略檢討與因應」。
3. 李健瑋(1997),「認購權證評價模型錯價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所碩士論文。
4. 林冠秀(2000),「具交易成本之選擇權報酬率波動性估計」,台北大學統計學系碩士論文。
5. 范雅琁(2001),「備兌型認購權證避險策略與績效之評估」,政治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 陳皇任(1997),「台灣認購權證評價與避險操作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7. 曹金泉(1998),「隨機波動度下選擇權評價理論的應用---以台灣認購權證為例」,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8. 陳苑欽(1998),「台股認購權證之評價與其發行對股價波動之影響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9. 張博彥(2001) ,「台灣上限型認購權證之評價與避險」,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0. 單應翔(1998),「台灣認購權證訂價模型選擇之研究」,長庚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楊青(2000),「非完全競爭下之認購權證評價:台灣之實證」,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謝偉棠,(1998),「台灣認購權證上市與下市對標的證券影響之研究」,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英文文獻
1. Bansal, V., S. Pruitt and J. K. Wei(1989), “An Empirical Reexamination of the Impact of CBOE Option Initiation on the Volatility and Trading Volume of the Underlying Equities: 1973-1986,” Financial Review, 24, 19-29.
2. Bhattacharya, M.(1980), “Empirical Properties of the Black-Scholes Formula Under Ideal Condition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Vol 15, pp 1081-1095.
3. Black, F. (1975), “Face and Fantasy in the Use of Option,”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Vol.31, pp.36-41, 61-72.
4. Black-Scholes,” Journal of financ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Vol. 28, No. 2, pp.255-273.
5. Black, F., and M. Scholes(1973), “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6. Boyle, P. P. and E. Emmanuel(1980), “Discretely Adjusted Option Hedg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8 ,259-282May-Jun, pp637-659.
7. Chen A.(1975) “A Model of Warrant Pricing in a Dynamic Market.” Journal of Finance 25 , 1041-1060.
8. Chu ,S. H. and S. Freund(1976), “Volatility Estimation for Stock Index Option:A GARCH Approach.” The Quarterly Review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36, pp. 431-450.
9. Emanuel, D. (1983)“Warrant Valuation and Exercise Strategy.”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2, 211-235.
10. Etzioni, E. S. (1986). Rebalance Disciplines for Portfolio Insuranc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13(1), 59-62.
11. Figlewski, S. (1989), “Options Arbitrage in Imperfect Markets.” Journal of Finance 44, pp 1289-131
12. Hunt, J.(1985) “Warrant Pricing and Exercise Strategies: An Empirical Test Using Common Stock Uni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astern Finance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
13. Kalok Chan, Y.Petet Chung,and Herb Johnson(1995), ”The intraday behavior of bid-ask spreads for NYSE stocks and options ”, Journal of Financial &Quantitative Analysis,, pp.329-347
14. Kremer, J. W. and R. L. Roenfeldt(1992). “Warrant Pricing: Jump-Diffussion vs. Black-Schole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28, 255-272.
15. Kremer, J. W., and R. L. Roenfeldt (1992), “Warrant Pricing:Jump-Diffusion vs. Lauterbach, B. and P. Schultz. “Pricing Warrants: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Black-Scholes Model and its Alternative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45, 1990, 1181-1209.
16. Lauterbach, B. and P. Schultz (1990), “Pricing Warrants: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Black-Scholes Model and Its Alternatives”, Journal of Finance, Vol. 45, pp. 1181~1209.
17. Leland, H. E.(1985), “Option Pricing and Replication with Transaction Costs.” Journal of Finance 40, pp 1283-1301.
18. Long, D. M. and D. T. Officer(1997). “The Relation between Option Mispricing and Volume in the Black-Scholes Option Model.” 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XX, 1-12.
19. Macbeth, J. and L. Mervile(1979),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Black-Scholes Call Option Pricing Model, “ Journal of Finance, Vol.34(5), pp.1173-1186.
20. Merton, R. C.(1976), “Option Pricing when Underlying Stock Returns are Discontinuou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3 , pp.125-144.
21. Mohamed(1994), “Simulation of Transaction Cost and Optimal Hedging”, Applied Mathematical Finance.
22. Reena Aggarwal(2000), Stabilization activities by underwriters after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Journal of Finance 55, 1075-1103.
23. Noreen E. and M. Wolfson(1981). “Equilibrium Warrant Pricing Models and Accounting for Executive Stock Optio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 384-398.
24. Reena aggarwal and Pat Conroy(2000), ”Price discovery i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and the role of the lead underwriter ”, Journal of Finance, pp.2903-2923
25. Spatt, C. S. and F. P. Sterbenz.( 1988) “Warrant Exercise, Dividends, and Reinvestment Policy.” The Journal of Finance 43, 493-506.
26. Wiggins(1987), “Informational Externalities and Welfare-reducing Specul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5, 1123-1145.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13/07/11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