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花莉涵
Li-Han Hua
論文名稱: 多重感官體驗於書籍設計之應用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Sensory Experiences to Book Design
指導教授: 柯志祥
Chih-Hsiang Ko
口試委員: 陳建雄
Chien-Hsiung Chen
陳淳迪
Chun-Di 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設計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5
中文關鍵詞: 感官體驗書籍設計圖畫書
外文關鍵詞: multi-sensory experiences, book design, picture book
相關次數: 點閱:244下載: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書籍是累積過去至今,世人知識結晶的載體,更是人類用來豐富心靈的糧食。然而,近年來科技使得閱讀數位化,實體書籍將走向遭受取代的趨勢。本創作將感官的體驗帶入書籍設計,進行實驗創作,為實體閱讀增添趣味,創造書籍的更多可能性。
本創作由五感出發,探討感覺、共感覺和體驗,與書籍設計的關聯,並以書籍設計製程中所需的印刷、裝幀、後加工方式等文獻為基礎,加入所搜集之國內外傑出感官體驗應用於書籍設計案例,針對其所加入感官體驗的因子加以分析,內化為創作能量,進而導入實驗創作。並整理一套應用感官體驗於書籍的方式,可供書籍設計者作為參考。
本創作論文成果,以兩件作品與一個創作展覽呈現。分別為:(1)袋子小米(Mii, The Bag),以PVC袋外包裝和角色身上的不同光澤卡典西德,呈現視覺與觸覺感官體驗於圖畫書設計。(2)四季村(Four Seasons Village),以四個季節不同的紙質與香味,呈現視覺與嗅覺感官體驗於圖畫書設計。(3)あいうえお(AIUEO),階段性個人展覽,展出袋子小米和其他交換留學期間的海報、插畫與書籍作品。


From the past till now, books are the source of human knowledge and wisdom. They are used to enrich the soul of human being. However, technology has digitized reading and the “real” books are in the trend to be replaced. This study experimentally brought multi-sensory experiences into book design to make physical reading an interesting thing and to create more possibilities of books.
This study was begun from five senses to explore how feeling, synesthesia and experience are associated with book design. In addition, related literatures of printing, binding, and post-processing methods that were necessary in the process of book design were used as basis for case studies on domestic and foreign outstanding book design of sensory experience. The elements of sensory experience in these cases were analyzed and internalized into creative energy for experimental designs. Finally, a process of applying sensory experience to book design was organized for a reference to book designers.
Two works and an exhibition were presented in this thesis as follows. (1) Mii, The Bag: the use of PVC in packaging and various glossy cutting sheets on the main character arose visual and tactile sensory experiences from the picture-book design. (2) Four Seasons Village: the use of different textures and smells of paper for four seasons arose visual and olfactory sensory experiences from the picture-book design. (3) AIUEO: a milestone of personal exhibition, featuring “Mii, The Bag” and other works of poster, illustration and book design during the exchange student life.

論文摘要 2 Abstract 3 誌謝 4 圖表索引 8 第一章 緒論 1 1.1 創作背景 1 1.2 創作動機 2 1.3 創作目的 3 1.4 創作範圍與限制 4 1.5 創作架構與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2.1 體驗設計 7 2.1.1 生理的感官-感知與五感 7 2.1.2 心理的感官-共感覺(synesthesia) 8 2.1.3 體驗 9 2.2 書籍本質與設計 10 2.2.1 書籍的種類 12 2.2.2 書籍設計 13 2.2.3 書籍五感 13 2.3 書籍的製程 14 2.3.1 書籍的結構 15 2.3.2 選紙與素材 17 2.3.3 裝幀方式(bookbinding) 18 2.3.4 印刷與後加工方式 20 2.4 小結 23 第三章 創作方法 24 3.1 視覺體驗應用於書籍設計案例 26 3.1.1 特殊材質 27 3.1.2 特殊加工 29 3.1.3 特殊裝幀與結構型式 31 3.1.4 結合商品或包裝型式的書籍 34 3.2 觸覺應用於書籍設計 36 3.2.1 特殊材質 36 3.2.2 特殊加工 38 3.2.3 結合商品的設計型式 40 3.2.4 動作應用於書籍 42 3.3 嗅覺應用於書籍設計 44 3.3.1 認知學習書 44 3.3.2 增加體驗效果 46 3.4 聽覺於書籍設計案例 47 3.5 味覺於書籍設計案例 49 3.6 小結 51 第四章 創作成果 53 4.1 初步創作成果-提把式封面實驗創作 53 4.2 創作成果一.袋子小米繪本 56 4.2.1 概念發展 56 4.2.2 製作過程 60 4.2.3 設計成果 64 4.3 階段性創作展覽「あいうえお(AIUEO)」 77 4.4 創作成果二.四季村繪本 82 4.4.1 概念發展 82 4.4.2 製作過程 86 4.4.3 設計成果 93 4.5 小結 10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8 5.1 創作結論 108 5.1.1 視覺與觸覺感官體驗書籍創作—袋子小米 108 5.1.2 階段性展覽—あいうえお(AIUEO) 108 5.1.3 視覺與嗅覺感官體驗書籍創作—四季村 109 5.2 後續創作與建議 110 參考文獻 112 圖表索引 表2.1 書籍定義整理表 11 表2.2 書籍外觀設計結構整理表 16 表2.3 美術紙列表(整理自菊地信義,2013) 18 表2.4 裝幀類型表(彭慰,2006) 19 表2.5 現代印刷方式(黃顯勳,2010) 20 表2.6 後加工處理(胡宏亮,1996) 21 表4.1 袋子小米主題確立表格 57 表4.2 四季村主題確立表格 83   圖1.1 OKAPI網站 2 圖1.2 創作流程圖 6 圖2.1 設計體驗模型(design experience model)(Rhea, 1992) 10 圖2.2 書籍構造圖(楊迪耘,2010) 15 圖3.1 「怪」書籍設計 27 圖3.2 最後一封情書設計 28 圖3.3 沙漏時鐘書籍設計 29 圖3.4 Esquire日文版書籍設計 30 圖3.5 PINO書籍設計 31 圖3.6 Flying Furniture書籍設計 31 圖3.7 ZigZag 2006書籍設計 32 圖3.8 The Dreamweaver書籍設計 33 圖3.9 Domus Intersection, Issue 923書籍設計 34 圖3.10 Make Do & Mend書籍設計 35 圖3.11 Loewe書籍設計 36 圖3.12 Naoto Concept Books 37 圖3.13 Pillow Book 38 圖3.14 1998年長野冬季奧運開閉幕式手冊 39 圖3.15 刺繡美術家.伊藤存の作品集的刺繡入門書 40 圖3.16 Anni Kuan Design 41 圖3.17 Size Doesn’t Matter 42 圖3.18 吃飽飽,健康的便便 43 圖3.19 開始學字詞系列1-東西的名字圖鑑 43 圖3.20 好吃的食物 44 圖3.21 Mo Smells Red & Mo Smells Green 45 圖3.22 Mo Smells Blue 45 圖3.23 Mono Kultur第23期 46 圖3.24 瓶裝記憶,京都之水 47 圖3.25 What’s That Noise, Spot? 48 圖3.26 Mickey Mouse Clubhouse Take-Along Tunes 49 圖3.27 Spicy Hot Book 50 圖3.28 The Tea Calender 51 圖4.1 以描圖紙剪造形作為封面袋子 53 圖4.2 縫紉方式縫合書套 54 圖4.3 書套初步完成版,提取與翻開的樣子 54 圖4.4 提袋式封面初步完成版 55 圖4.5 袋子小米分鏡圖 60 圖4.6 袋子小米草圖小書籍 61 圖4.7 袋子小米角色設定 61 圖4.8 袋子小米場景設定階段 62 圖4.9 小米貼上卡典西德 62 圖4.10 袋子紙模 63 圖4.11 書套試作 63 圖4.12 壓膜機成型樣式 64 圖4.13 PVC布紋路 64 圖4.14 袋子小米 65 圖4.15 袋子小米蝴蝶頁 66 圖4.16 袋子小米書名頁 66 圖4.17 這是小米,小米是一個袋子 67 圖4.18 小米現在住在袋子市裡 67 圖4.19 這個城市的每個人身上都有漂亮的花紋 68 圖4.20 但是小米什麼都沒有 68 圖4.21 上課老師傳授獲得知識方法 69 圖4.22 小米被大家嘲笑 69 圖4.23 小米失意的回家,心想今天也什麼都不記得阿,又空空的 70 圖4.24 碰,小米突然撞到袋子爺爺 70 圖4.25 小米與袋子爺爺對話 71 圖4.26 袋子爺爺發現小米空空的原因 71 圖4.27 袋子爺爺替小米修理屁股上的破洞。 72 圖4.28 小米好像變成一個全新的袋子一樣 72 圖4.29 小米和袋子爺爺道謝 73 圖4.30 小米開始很努力用功,現在是學校裡最認真的學生 73 圖4.31 小米成為受矚目的袋子 74 圖4.32 小米和以前不一樣了! 74 圖4.33 機動性封面書套 75 圖4.34 封面口袋可放入替小米更換花紋的物件 75 圖4.35 上光細節圖 76 圖4.36 展覽資訊圖 77 圖4.37 あいうえお(AIUEO)酷卡 78 圖4.38 あいうえお(AIUEO)展場外觀 78 圖4.39 あいうえお(AIUEO)展場內部 79 圖4.40 袋子小米區 80 圖4.41 展場細節 81 圖4.42 日本四季 82 圖4.43 氣味圖書館 88 圖4.44 將書籍加上氣味 89 圖4.45 香精倒入色筆實驗 90 圖4.46 砂點紙測試 91 圖4.47 星語紙測試 91 圖4.48 棉絮紙測試 91 圖4.49 雪花紙測試 92 圖4.50 四季村車線膠裝 92 圖4.51 經摺裝測試 93 圖4.52 四季村作品 94 圖4.53 「四季村」盒蓋地圖 94 圖4.54 春天基調的信封語書籍封面 95 圖4.55 春天跨頁1 95 圖4.56 春天跨頁2 96 圖4.57 春天跨頁3 96 圖4.58 春天跨頁4 97 圖4.59 夏天基調的信封語書籍封面 97 圖4.60 夏天跨頁1 98 圖4.61 夏天跨頁2 98 圖4.62 夏天跨頁3 99 圖4.63 夏天跨頁4 99 圖4.64 秋天基調的信封語書籍封面 100 圖4.65 秋天跨頁1 100 圖4.66 秋天跨頁2 101 圖4.67 秋天跨頁3 101 圖4.68 秋天跨頁4 102 圖4.69 冬天基調的信封語書籍封面 102 圖4.70 冬天跨頁1 103 圖4.71 冬天跨頁2 103 圖4.72 冬天跨頁3 104 圖4.73 冬天跨頁4 104 圖4.74 四季村盒底故事 105 圖4.75 信封與小手冊示意圖 105 圖4.76 四季的各種紙材細節圖 106 圖4.77 香氛彩色筆示意圖 106

Ackerman, S. (1993)。感官之旅(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senses)(莊安祺譯)。臺北市:時報文化。(原作1991年出版)
Britannica Editors (2003).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Chicago, IL: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Brown, L. (1993). The new 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awcett-Tang, R.(2001). Experimental formats. Hove: RotoVision.
Fowler, H.W. & Fowler, F.G. (2009). Concis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laister, G. A. (1996). Encyclopedia of the book (2nd ed.). New Castle, DL: Oak Knoll Press.
Haslam, A. (2009)。書設計.設計書:書籍編輯、設計、風格全事典(Book design)(陳建銘譯)。臺北市:原點。(原作2006年出版)
Morris, E. T. (1984). Fragrance: The story of perfume from Cleopatra to Chanel.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Norman, D. (2003).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 (or hate)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 Basic Books.
Rhea, D. (1992). A new perspective on design: Focusing on customer experience, Design Management Journal, 3(4), 40-48.
Rodaway, P. (1994). Sensuous geography: Body, dense, and place. London: Routledge.
Schmitt, B. H. (2000)。體驗行銷(Experiential marketing: How to get customers to sense, feel, act, and relate to your company and brand)(王育英、梁曉鶯譯)。臺北市:經典傳訊文化。(原作1999年出版)
Simpson, J. & Weiner, E. (1989).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nd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akahashi, K. (Ed.) (2010). Design texture: Unique materials and finishes for graphic design. Tokyo: PIE Books.
UNESCO (1964).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f statistics relating to book production and periodicals. Paris: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Wang, S. Q. & Yang, R. (2009). Form: Book & promotion. Singapore: Sandu.
Works編輯部(2009)。書設計(Book design)(黃碧君譯)。臺北市:積木文化。(原作2006年出版)
王士朝(2003)。書籍藝術形態之表現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臺北市。
王正宜(2006)。兩岸書籍裝幀設計。臺北市:積木文化。
王要之(2007)。從裝幀轉換到書籍設計概念-中國平面設計師呂敬人。藝術家,64,336-343。
呂敬人(2009)。書藝問道(第二版)。北京市:中國青年出版社。
宋雪梅(2010)。書籍設計的「五感」。文藝研究,4,166-167。
杉浦康平(2000)。造型的誕生(かたち誕生:図像のコスモロジー)(李建華、楊晶譯)。臺北市:雄獅美術。(原作1997年出版)
李夏凌(2007)。聽者與說者-譚書籍設計中的溝通意識。科技與出版,11,18-20。
阮智富、郭忠新(編)(2009)。現代漢語大詞典。上海市:上海辭書。
周何、邱德修(編)(2008)。國語活用辭典(最新修訂)(三版)。臺北市:五南。
東京視覺研究所(2007)。數位設計案內所《書籍篇》。臺北市:無限可能創意。
林成之(2011)。大腦不喜歡你這樣(脳に悪い7つの習慣)(陳光棻譯)。臺北市:天下遠見。(原作2009年出版)
姚泰(主編)(2000)。生理學(第五版)。北京市:人民衛生出版社。
胡宏亮(編)(1996)。印刷設計辭典。臺北市:設計家。
原研哉(2007)。設計中的設計(デザインのデザイン)(14版)(黃雅雯、紀健龍譯)。臺北市:磬築創意。(原作2003年出版)
原研哉(2009)。原研哉的設計(李柏黎譯)(原研哉のデザイン)。臺北市:雄獅。(原作2007年出版)
張之傑(編)(1993)。環華百科全書。臺北市:環華。
莊卉家(2009)。瓶裝記憶:京都之水。臺北市:田園城市。
陳俊宏、楊東民(2000)。視覺傳達設計概論。新北市:全華。
彭慰(2006)。以古通今-書的歷史。臺北市:國家圖書館。
菊地信義(2013)。新.裝幀談議(郭依盈譯)(新.装幀談義)。臺北市:磐築創意。(原作2008年出版)
黃顯勳(2010)。應用特殊印刷的平面設計實驗創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臺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碩士班,臺北市。
楊迪耘(2010)。書籍裝幀與編排設計之研究-以設計類書籍採訪報導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臺北市。
臺灣商務印書館編審會(編)(1957)。辭源。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賴永祥(2001)。中國圖書分類法(增訂八版)。臺北市:文華。
謝光輝(2003)。漢字圖解。香港:三聯。
羅樹寶(2007)。說.書-從獸骨到紙張的文字行旅。臺北市:商周。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18/07/26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