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姜庭歡
Ting-Huan Chiang
論文名稱: 應用城市解謎遊戲於人權教育課程對國中學生人權認知、人權態度與學習動機的影響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Scavenger Hunt in Human Rights Education 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uman Rights Recognition, Attitudes,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指導教授: 翁楊絲茜
Cathy Wang
口試委員: 朱如君
林奇臻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Digital Learning and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0
中文關鍵詞: 人權教育數位遊戲化學習學習動機人權態度
外文關鍵詞: human rights education,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learning motivation, human rights attitude
相關次數: 點閱:62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人權,為國家文明進步的指標。隨著 108 課綱的推行,人權教育在台灣越來越受到重視,從過去僅停留於教科書的課堂講述,到現今採多元的方式進行教學,包含加深加廣的議題融入、以跨域方式進行探究實作等。然而,現今的國中生,從小就生長在一個自由的年代,即使透過課本人權知識的學習,在認知上能
    夠回答考卷上的問題,但對於人權教育的學習仍流於背誦而興趣缺缺,加上內心無感的結果,導致真正在人權實踐上離達到知行合一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在這份研究中,筆者以台灣人權史上的重大事件-白色恐怖為題,設計了一款城市解謎人權教育遊戲-《無法送達的想念》,以某校國中學生 80 人進行行動研究,透過政治受難者的真實人生改編建立數位遊戲情境,藉由書信、AR 與互動式電子書,搭配城市地景來指引學生走過這塊土地的傷痕,感受今昔台灣人權的差異。研究主旨為探討國中學生運用城市解謎遊戲進行人權教育對於其學習動機、人權認知及人權態度是否能有效提升,並透過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權教育體驗活動,期盼對於未來在人權教育上提供一些省思與建議,並讓這塊土地的學子能更珍惜現今擁有的民主和自由。

    本研究結果顯示:
    (一)應用城市解謎遊戲於人權教育課程能有效提升國中生人權認知
    (二)應用城市解謎遊戲於人權教育在「尊重、欣賞與包容」、「平等與正義」、「關心弱勢,人權的普遍性與不可剝奪」的面向上能有效提升國中生人權態度
    (三)應用城市解謎遊戲於人權教育課程在「歧視與偏見」、「權利、責任與自由」的面向上,未能有效提升國中生人權態度
    (四)應用城市解謎遊戲於人權教育課程在「注意」、「關連」、「信心」、「滿足」四個面向上皆能有效提升國中生學習動機


    Human rights is one of the predominant indicators of development and civilization
    of a country.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108 curriculum in Taiwan,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rights education is constantly increasing. From the classroom lectures that
    used to be confined to textbooks, human rights pedagogy is now presented in a variety
    of ways, including deepening and broad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issues, and using a
    cross-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inquiry and practice. On the other hand,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nowadays who grow up in a comparatively free atmosphere, it is difficult to relate to the human rights awareness addressed in class; it is more of the knowledge learned in class that help them answer the questions on test sheets.

    Hence in the study, the researcher designed a Scavenger Hunt human rights pedagogy game, "Undeliverable Missing," based on the White Terror, a major event in Taiwan's human rights history, to raise and promote the empathy and consciousness of human rights 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study utilizes correspondence, AR, interactive e-books, and urban landscapes to guide students down the memory lane and
    to experience the human rights divergence of Taiwan both today and in the past.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how the utilization of the target Scavenger Hunt comes into play in enhancing studen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motivation,awareness, and attitudes towards human rights. And through the evolution of a complete set of human rights pedagogy experience activities, reflections from the researcher and suggestions for human rights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are furthermore evinced. An additional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nable students engaging the pedagogic game to value the ubiquitous democracy and freedom nowaday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1) The utilization of Scavenger Hunt in human rights education curriculum shows
    effective enhancement in human rights recognition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2) The employment of Scavenger Hunt in human rights education appears to amplify
    the attitudes towards human rights 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erms of
    "respect, appreciation and tolerance", "equality and justice", and "care for the
    disadvantaged, universality and inalienability of human rights".III
    (3) The application of Scavenger Hunt solving games in human rights education courses
    demonstrates no significance in strengthening the attitudes of human rights on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he sections of "discrimination and prejudice" and
    "rights, responsibilities and freedom".
    (4)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avenger Hunt in human rights education curriculum
    manifests consequential effects on the attitudes of junior highs school students in the segments of "attention", "connection", "confidence", and "satisfac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2 第三節 研究重要性 3 第四節 名詞釋義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人權教育 7 第二節 遊戲化學習 10 第三節 學習動機 12 第四節 數位遊戲化學習應用與成效探討 1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16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16 第二節 研究情境與研究參與者 17 第三節 課程設計 19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處理 27 第五節 研究倫理 32  第六節 課程實驗預試與修正歷程 33 第七節 正式課程實驗設計與實施 4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3 第一節 學生人權認知之成效探討 43 第二節 學生人權態度之成效探討 45 第三節 學生學習動機之成效探討 51 第四節 研究者教學反思與成長 5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9 第一節 結論 59 第二節 建議 61 參考文獻  64 附錄一、研究參與者參與同意書 69 附錄二、家長知情同意書 70 附錄三、ARCS學習動機量表 71 附錄四、國中學生人權態度量表 73 附錄五、人權認知測驗 76 附錄六、反思回饋單 79  

    中文文獻
    人權教育資源中心(2019)。人權教育_學科課程地圖彙編手冊。取自:
    http://humanrights.tngs.tn.edu.tw/images/icagenda/files/人權教育_學科課程地圖
    彙編手冊ch24.pdf
    方允中(2012)。國中生人權態度與霸凌行為相關性之研究-以台中市一所國中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玉麟(2004)。研究倫理的相關議題。教師之友,45(3),85-93。
    王如哲(2010)解析「學生學習成效」。評鑑雙月刊,27,62。
    王芝蘭(2000)。人權教育教學對高中生人權態度影響之實驗研究─以中部某高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敬詠(2012)應用電腦冒險遊戲式學習於專業英文課程對提升學習成效、學習動機與態度之影響(未出版的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王瓊慧(2008)。人權教育活動課程教學對國中學生人權態度之影響-以臺北縣一所國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台灣人權學刊(2019)。從友善校園到人權教育,取自:https://www.taiwanhrj.org/interview/353
    何軒瑾(2013)。遊戲式虛擬教具對國小生分數概念學習的影響(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69。
    吳雪如(2003)。屏東縣國小學生人權知識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李仰恆(2018)。評論十二年國教中的人權教育,取自: 
      https://www.taiwanhrj.org/get/2018061815365416.pdf/THRJ_4_3_li1.pdf
    周郁凱(2015)解析產品令人上癮的秘訣——遊戲化理論架構Ocatalysis 介紹(專欄中文改寫),取自:
      https://blog.alphacamp.co/2015/09/21/gamification-framework-octalysis-1/
    林仁和(2002)。社會心理學。台北:揚智文化
    林佩璇(2004)。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脈絡與現況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7(2),35-56。
    林佳範(2009)。心動才會行動 從24個問答淺論人權教育的教學融入(一)。司法改革雜誌,74,69-73。
    林珮綺(2004)。九年一貫課程國中學生人權知識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紋先(2020)。Holiyo密室逃脫遊戲融入數學科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邏輯推理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林敬涵(2018) 以遙感探測及密室逃脫為基礎的環境教育教學成效評估-以臺南市層林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邱俊皓(2018)。「PaGamO」平台對數學學習成效與態度影響之研究-以國中一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高苑科技大學,高雄市。
    施慧真(2017)。 應用數位遊戲式學習於國小社會領域教學之研究-以世界文化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華梵大學,新北市。
    洪寧利(2020)密室逃脫遊戲應用於公民科對國中八年級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成效、批判思考與心流經驗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市。
    徐敏誠(2005)。國中學生人權知識與人權態度之調查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涂佳豪(2013)動機理論融入悅趣化數位學習對國小學生防災教育學習成效之影響 
    (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張芬芬(2005)。譯者序:揭開質性研究的神秘面紗。載於張芬芬譯,質性研究 資料分析。臺北市:雙葉書廊。
    張炎憲、陳美蓉(2009)。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論文集。臺北市: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出版。
    張春興(2000)。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聖明(2018)國中公民科融入人權教育現況之研究-以校園人權議題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張維琪(2008)玩興、心流過程和團體效能對線上遊戲玩家之心流經驗的影響。(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莊宗嚴(2018)。探討遊戲化融入英語教學之成效以及對學生學習焦慮與學習態度之影響(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臺南市。
    許嘉容(2018)。情境式數位學習教材設計之研究-以國中生物科分類單元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郭胤呈(2020)沉浸式虛擬實境數位遊戲式教材對國中生學習動機之影響:以木尺實驗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郭逸涵(2018) 。密室逃脫遊戲學習融入國小自然科對學生學習表現之影響(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冠樺(2016)。數位角色扮演遊戲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社會領域學習成效及動機之影響(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彭素貞(2015)。資訊融入遊戲式學習對國中七年級學生之歷史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彭莞淳(2019) 運用繪本於人權教育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私立世新大學,臺北市。
    游閏皓(2020)108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綱與教科書之人權教育內涵分析。(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湯梅英(2016)台灣人權教育在民主化歷程的發展與省思。北市教育學刊,55,1-12。
    黃宗秀(2005)。台北市高中生人權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萬華區公立高中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惠梅(2007)線上遊戲式學習輔助國小自然科之探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私立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楊雅雯(2017)。玩中學-數位遊戲式學習。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300-302。
    葉佩君、郭建良(2018)。遊戲化學習機制與模式的設計與成效初探- 以某高職為例,中山管理評論,26(3),415-452。
    廖錦聰(2004)臺北市公立國中學生人權知識與態度之研究--以松山區五所國三學生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趙秀琴(2011)數位遊戲式學習對國中學生歷史科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劉光瑩(2007)台南、淡水尋寶去!實境解謎遊戲在紅什麼?取自:
    https://www.cw.com.tw/index.php/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0995
    劉書瑋(2016)探索式學習應用於適地性歷史回溯遊戲之學習成效探討(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宜璇(2018)。音樂應用於博物館人權教育活動之研究—以國家人權博物館第七青年人權體驗營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市。  
    賴怡婷(2003)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某技術學院美容系學生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私立南華大學,嘉義縣。
    謝紫湄(2017)。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人權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鍾美齡、呂銀益(2009)。盲旅與城市尋寶新式旅遊之探討。運動知識學報,16,164-175。
    藍博洲(1993)。白色恐怖。台北市:揚智文化。
    蘇瑞鏘(2019)。戰後台灣白色恐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台灣史研究。26(3)
    蘇慧芳(2011)。國中公民科人權教育與學生人權態度之探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英文文獻
    Buckinghan,D(2006) .Computer games:Text,narrative and play,Chapter13. Blackwell
    Pub.
    Greenaway, R.(1992). Reviewing by doing. Journal of adventure education and outdoor  
    leadership, 9(1) , 21-25.
    Hamari, J., Koivisto, J., & Sarsa, H. (2014). Does Gamification Work? – A Literature
    Review of Empirical Studies on Gamificat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47th Hawaii
    HogleJ. G.(1996).Considering Games as Cognitive Tools: In Search of Effective
    "Edutainment" University of Georgia Department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 Hawaii, USA, January 6-9, 2014.
    Keller J. M.(1983).Motivational design of instruction.In C.M.Reigeluth(Ed.,)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An overview of their current  
    tatus.Hillsdale,383-429.NJ:Erlbaum.
    Maican, C., Lixandroiu, R., and Constantin, C.(2016). Interactivia.ro – A Study of a
    Gamification Framework Using Zero-cost Tools,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Vol. 61, 186-197.
    Mayer, R. E. (2014). Computer games for learning: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Boston Review.
    Schrader, C., & Bastiaens, T. J. (2012). The influence of virtual presence: Effects experienced cognitive load and learning outcomes in educational computer game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8(2), 648-658.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24/07/20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