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丁曉文
Xiao-Wen Ding
論文名稱: 應用Refined Kano二維品質模型 探討台灣歷史鐵路車站的活化潛能---以山佳車站為例
Applying refined Kano's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of Taiwan heritage railway station’s adaptive reuse _ Case of Shanjia Station
指導教授: 阮怡凱
Yi-Kai Juan
口試委員: 彭雲宏
Yeng-Horng Perng
蔡欣君
Lucky Shin-Jyun Tsai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建築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9
中文關鍵詞: 活化潛能Refined Kano二維品質模型山佳歷史車站
外文關鍵詞: potential of adaptive reuse, refined Kano's model, Shanjia heritage railway st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248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鐵路車站既是交通樞紐又是城鎮節點,並配有極具工業特色的附屬設施,作為一種新型的文化遺產形態,逐漸受到世界各地的關注。在台灣,面對歷史鐵路車站的活化,不同族群之間常顯示衝突,鐵道部門、文資部門、社區管理部門、在地居民、造訪遊客、專業者等對車站及其附屬設施的保存與指定意涵的認知存在差異。各公部門亦存在歷史車站空間資源的權益分配問題。本研究總結歷史鐵路車站此建築類型所具有的活化潛能。應用Refined Kano二維品質模型,將在地居民、遊客對歷史鐵路車站活化的意向進行比較,協助確定未活化的鐵路車站的活化決策,或為已活化的鐵路車站提出改進方向。達到保存文化資産、帶動觀光發展或社區營造的目的,避免活化後再度面臨閒置的問題。本研究選擇山佳歷史車站作爲案例進行實踐,為山佳歷史車站活化提出進一步的建議,以供參考。


    Railway station is not only a traffic hub but also a town node, which is equipped with a industrial attached facilities. Facing the adaptive reuse of a heritage railway station, conflicts and corners are often shown between different groups, in Taiwan. There is a different knowledge of conservation and designation among the government, railway departments, culture ministry, community managers, the locals, tourists and designers. Public departments also have the problem of the distribution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space resources. For the purpose of saving cultural heritage, increasing tourism and developing community,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potential of heritage railway station’s adaptive reuse. Then, refined Kano’s model is applied to compare the preferences of the locals and tourists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ritage railway stations, determining the new function of the heritage railway stations, or provid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ailway station, which already finished its adaptive reuse. This study chooses Shanjia station for reference.

    摘 要 I Abstract II 誌 謝 III 目 錄 V 表 索引 VII 圖 索 引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範圍 3 1.3.1 研究對象 3 1.3.2 使用範圍 3 第二章 文獻綜述 4 2.1 歷史鐵路車站活化的特殊性 4 2.1.1 鐵路車站空間的特質 4 2.1.2 歷史鐵路車站活化的認知差異問題 6 2.1.3 小結 7 2.2 歷史鐵路車站活化實踐 7 2.2.1 歷史鐵路車站空間的活化實踐 7 2.2.2 台灣的歷史鐵路車站空間活化實踐 8 2.3 歷史鐵路車站的活化潛能 11 2.3.1 影響鐵路車站空間活化決策的要素 11 2.3.2 台灣歷史鐵路車站的活化潛能 1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6 3.1 Kano二維品質模型 16 3.1.1 Kano二維品質模型介紹 16 3.1.2 Kano二維品質模型分析方法 18 3.1.3 Kano二維品質模型的局限性 20 3.2 Refined Kano二維品質模型 21 3.3 研究設計 22 第四章 實例操作-以山佳歷史車站爲例 23 4.1 山佳歷史車站概要 23 4.1.1 基本資料 23 4.1.2 歷史回顧 24 4.1.3 車站現况 25 4.2 問卷設計 27 4.2.1 預備調研 27 4.2.2 問卷之構面與問項 28 4.3 問卷統計 29 4.4 問卷分析 32 4.5 小結 39 第五章 結論及建議 41 5.1 結論 41 5.2 建議 41 參考文獻 42 附錄一 44 附錄二 48

    1. Berger, C. et al,Kano’s methods for understanding customer-defined quality,Center for Quality,Management Journal,P3–35,1992.
    2. Kano N. et al,Attractive quality and must-be quality,The Best on Quality,Jul 1996.
    3. Hinterhuber H. H. et al,Un modello semiqualitative per la valutazione della soddisfazione del cliente,Micro and Macro Marketing(4),P127–143,1997.
    4. Matzler K. & Hinterhuber H. H,How to make product development projects more successful by integrating Kano’s model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to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Technovation,18(1),P25–37,1998.
    5. Kano N. et al,Attractive quality and must-be quality,Journal of Japanese Society for Quality Control,14(2),P38–48,1998.
    6. Yang, C. C,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integrated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measurement,Managing Service Quality,13(4),P310–324,2003.
    7. Yang, C. C,The Refined Kano’s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Total Quality Management,Vol. 16,No. 10,P1127–1137,Dec 2005.
    8. Huey-Jiun Wang et al.,A multi-objectiv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for reuse selec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37,P1241–1249,2010.
    9. Peter A. Bullen et al.,Adaptive reuse of heritage Buildings,Structural Survey,Vol. 29 No. 5,P411-421,2011.
    10. Yi-Kai Juan et al.,Kano-Based Quality Model for Differencing Intelligent Green Building Design Strategies,IACSI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Vol. 5,No. 1,P32-37,Feb 2013.
    11. Damla Mısırlısoy et al.,Adaptive reuse strategies for heritage buildings: A holistic approach,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Vol.26, P91-98,2016.
    12. 陳俊智 等,應用refined Kano’s model探討客家文化商品設計魅力因子,文化創意産業研究學報,第三卷第三期,109-118頁,2013.9。
    13. 陳竹 等,什麼是真正的公共空間?—西方城市公共空間理論與空間公共性的判定,國際城市規劃,24期,44~48頁,2009。
    14. 戴震宇,臺灣的老火車站,遠足文化,22頁,2001。
    15. 董一平,鐵路建築的保護與地區再生—以英國曼徹斯特兩座歷史火車站爲例,城市建築,25-28頁,2011.5。
    16. 李素馨 等,泰安村文化景觀保存的地方實踐,都市與計劃,Vol38,47-71頁,2011。
    17. 劉智,地域特色的火車站,山西建築,Vol36,No24,27-28頁,2010.8。
    18. 劉志謙 等,勝興車站休憩空間(再)生產,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第三十二卷第三期,91‐102頁,2015.6。
    19. 上海質量科學研究院,顧客滿意的測量、分析與改進,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10。
    20. 孫萌,地域文化在火車站廣場環境設計中的運用研究,中原工學,2014。
    21. 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臺灣整體鐵道網規劃(一),期末報告,2012.8。
    22. 土井勉,都市と人との結節點:駅の楽しみ」、インターシティ研究會編『駅とまちづくり,學芸出版社,161-181頁,1997。
    23. 王彥川,吉林省近代鐵路站房建築及其保護研究,吉林建築工程學院,2010。
    24. 吳清如 等,臺灣地區鐵道車站站區開發之探討,捷運技術半年刊,第48期,87-98頁,2014。
    25. 吳雅婷,國定古蹟鐵道部建築群保存活化之評估研究,國立高雄大學,2010。
    26. 夏鑄九,對台灣當前工業遺產保存的初期觀察:一點批判性反思,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第十三期,91-106頁,2006.3。
    27. 許釜菘 等,台灣鐵道文物保存研究,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第二十六卷第二期,39-52頁,2007.6。
    28. 楊豪中,加拿大老火車站保護研究,世界建築,88-90頁,2007。
    29. 楊石明,歷史建築保存再利用之研究-以高雄車站為例,南華大學,2004。
    30. 楊武亮,小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綜合利用研究,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013。
    31. 張莊等,建築多樣性的探索:漢口火車站改造設計,2007。
    32. 竹澤晋一他,鉄道駅における「駅らしさ」に関する基礎的研究,日本建築學會計畫系論文集553,177-184頁,2002。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23/01/29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2025/01/29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2025/01/29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