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朝正
Chao-Zheng Chen
論文名稱: 反應性加工中不飽和多元酯樹脂之聚合固化研究--樹脂結構與組成效應
Curing of 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s in reactive polymer processing--effects of resins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指導教授: 黃延吉
Yan-Ji Huang
口試委員: non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程學院 - 化學工程系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8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19
中文關鍵詞: 反應性加乙不飽和多元酯聚合固化研究樹脂結構核磁共振光譜儀微分掃瞄熱分析儀紅外光譜儀
相關次數: 點閱:150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本文分析市場上的四種不飽和聚脂樹脂商品,UP-2821、UP-536B UP-2660PF2及UP-2597PF6以核磁共振光譜儀( H-NMR)先分析聚脂的主要成份及其相對含量, 測得其每聚脂分子之C=C 雙鍵分別為6.67、3.72、8.86及2.11, 再利用微分掃瞄熱分析儀(DSC) 與紅外光譜儀, 研究不飽和聚脂樹脂與苯乙烯自由基共聚合反應時樹脂結構、苯乙烯與聚脂C=C 雙鍵莫耳比與溫度效應對反應動力之影響,DSC用來測量系統C=C 雙鍵之轉化率, 而IR用來測量各別之C=C 雙鍵轉化率, 同時掃瞄式電子顯微鏡(SEM) 用來觀察反應后成品的顯微結構。

由實驗結果得知, 樹脂成份內每聚脂分子所含C=C 雙鍵數的多寡、苯乙烯含量相對於聚脂C=C 雙鍵的大小、反應溫度高低與歷程及是否於起始劑內加鈷促進劑, 皆會經由對微膠體粒子形成之影響, 進而產生不同的綱狀交聯結構, 而呈現出不同特性之DSC反應速率曲線。對復雜的交聯共聚合系統, 即使是苯乙烯對聚脂之C=C 雙鍵在高莫耳比之組成下及以直接DSC 升溫掃瞄方式, 反應終了仍然無法使系統內的C=C 鍵完全反應, 但線性反應系統, 如ST/DEF(Diethyl Fumarate)則可。對以BPO/DMA 起始之低溫反應系統BPO(Benzoyl Peroxide) 與DMA (Dimethyl Aniline)氧化還原之起始反應,對每聚脂分子C=C 雙鍵數較少的UP-536B 聚脂, 在苯乙烯與聚脂C=C 雙鍵莫耳比較高時, 其DSC 低溫40℃速率曲線在高峰過后有因微膠體粒子內於聚脂C=C 雙鍵上接枝的苯乙烯自身鍵結之方式而產生的shoulder, 但ST/UP2821 系統因其每聚脂分子所含的C=C 雙鍵數較多, 反應時其交聯密度較大, 苯乙烯於反應后期不易滲入緊密之微膠體結構內, 而無此shoulder出現。在高溫90-110℃以TBPB起始之未加促進劑的ST/UP536B 反應系亦有此shoulder出現, 但因高溫反應其交聯速率快使得交聯密度較大, 反應后期微膠結構較為緊密, 此shoulder較不明顯。在中溫70-90℃ 以TBPB起始加鈷促進劑之UP2660PF2 及UP2597PF6 之反應系統, 當莫耳比較高時, 卻在DSC 反應速率曲線之初期出現shoulder, 而非出現於速率高峰之后, 如低溫及高溫之UP536B反應系( 未加鈷促進劑) 。此結果吾人推測是因鈷促進劑使起始劑分解產生較多之自由基, 且反應於中溫進行其交聯速率和緩, 反應系統可能是先經由微膠體內進行之C=C 雙鍵交聯反應后, 再行微膠體外之C=C 雙鍵交聯反應, 兩者有部份重壘之加成下非均相反應。

吾人由最終反應物其SEM 破壞面之顯微結構所顯示之微膠體結構, 似可提供對此一推測有利佐證。


none

none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