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冠廷
Kuan-Ting Chen
論文名稱: 極簡建築的皮層構築性-彼得卒姆托的構築思維
Tectonic of Minimalism architecture’s envelope-Peter zumthor’s tectonic thinking
指導教授: 施植明
Chih-Ming Shih
口試委員: 邱韻祥
Yun-Siang Chiou
李威儀
Wei-Yi L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建築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0
中文關鍵詞: 構築性材料建築皮層
外文關鍵詞: tectonic, material, architectural envelope
相關次數: 點閱:873下載:3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本論文以文獻回顧與案例分析的方式進行,將案例分析的部份內化至抽象式的分析架構當中再進行歸納與比較差異。內容主要是分析卒姆托在面對建築設計當中的構築面向時,是如何透過構築的方式去面對內在與外在的建築議題。最後再分別以結構、材料、細部的面向去分析並歸納卒姆托在每個不同案例當中的構築性表現與設計思維。

而在構築上的結構、材料、細部等三個面向,往往都能與環境、使用者甚至材料去進行對話。本研究的案例在構築上也幾乎具備了存有的構築特徵,並且以實體化物件與虛體化物件透過材料並置與映襯的方式,創造出均質與多層次的物質性視覺效果。


This paper is a result of combining literature reviews and case-study analysis of architect Peter Zumthor by studying the architect’s interior/exterior architectural solutions and analyzing the projects’ tectonic properties.

The structure, materials, and details are elements in architecture that directly interact with sites, users, and even the materials of the building itself. Therefore in the latter half we analyze and induct the case studies by looking at the structure, materials, and details in different projects and further discuss the architect’s design methods.

In sum, most of the cases in the research are ontological, and have had the features of architecture of tectonic itself. The cases studies created a homogeneous and multi-layers visual effect by putting empty body materials and entity body materials in apposition, and forming parallel situ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極簡主義發展源流 第二節、 批判性地域主義 第三節、 存有與表現的建構特徵與論述 第四節、 物質與非物質 第三章、 案例研究 案例一、 瓦爾斯溫泉浴場 案例二、 羅馬古蹟保護所 案例三、 布魯根次美術館 案例四、 聖本督教堂 第四章、 綜合比較分析 第一節、 結構系統選擇與回應面向 第二節、 材料的選擇、應用與回應面向 第三節、 細部設計的手法歸納與回應面向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構築特徵分析比較 第一節、 皮層的材料應用、構築類型與接合關係之比較 第二節、 空間效果的比較分析 第三節、 小結 第六章、結論 一、 設計思維 二、 構築性研究

中文文獻
1. 劉松茯、賈嬌嬌(2013),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彼得·卒姆托》
2. 彼得·卒姆托(2010),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建築氛圍》
3. 彼得·卒姆托(2010),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思考建築》
4. 肯尼斯·法蘭普頓(2012),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建構文化研究》
5. 肯尼斯·法蘭普頓(2012),《批判性地區主義》

外文文獻
1. Peter Zumthor, Verlag Scheidegger & Spiess AG (2014), Peter Zumthor: Buildings and Projects 1985-2013
2. A+U (1998), 〈A+U Extra Edition: Peter Zumthor〉
3. Hauser (2007), Sigrid,Zurich : Scheidegger & Spiess , 《Peter Zumthor therme Vals》
4. Peter Zumthor, Birkhauser Architecture (2006), 《Atmosphere》
5. Peter Zumthor, Birkhauser Architecture (2006)《Thinking Architecture》
6. Princeton arch staff, Lars Muller (1998), 《Peter Zumthor Works: Buildings Projects》

中文論文
1. 黃光旭,(民95)。《建築學報》, 〈內省的建築-尊托的設計思維〉.
2. 郭育廷(民96)。〈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所碩士論文〉, 〈極簡建築的構築性〉

QR CODE